2020学习灯塔大课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范文【5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围绕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深刻领会,盘点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2020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新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
“以人民为中心”是第三卷中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为谋求人民利益而努力工作,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简而言之,即“为了人民,不负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紧紧依靠人民,始终心系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历史奇迹,始终坚守着“为了人民、不负人民”这个初心和使命。
为了人民,不负人民,就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并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做到“为了人民”,就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重点紧盯扶贫工作中“两不愁”遗留问题和“三保障”薄弱环节,坚决纠治扶贫领域“一学了之、一发了之、一搬了之,一建了之、一种了之、一股了之、一摘了之、一改了之”等问题,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群众的安居乐业和安危冷暖记在脑里、放在心上,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干了多少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如此才能对得起“人民公仆”这个赞誉,才能做到“不负人民”。
古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今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黄文秀、杜富国、卢永根等,“为了人民,不负人民”的理念一直在传承弘扬,他们都把青春献给人民,把汗水和热血洒在了中国大地上,把美好的微笑和难忘的回忆留给了亿万中华儿女。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回避的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到,人民群众对我们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作为当代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和惠民”之心,心中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父母那样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为了人民”,最终是为了“不负人民”。一切不思进取、明哲保身、庸政怠政、得过且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同人民群众期盼、同新时代新要求相违背的。我们必须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树立公仆意识,勇于刀刃向内,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能力,练就过硬履职本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奋斗姿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兑现“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0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鲜明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必须牢牢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殷殷服务人民,把“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全党矢志奋斗的目标。一腔赤诚溢于言表,生动诠释着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真挚为民的政治品格,以及服务为民的热忱之心。
在近百年的风雨兼程、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中国民众的拥护?中国人民生活为何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给了我们答案:“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始终连着民心、凝聚人心。初心亦是恒心,牢记“人民是执政的最大底气”,以“初心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初心之我”激扬奋进力量,以“初心之力”抵达“诗和远方”。
心中有民,从“真挚恳切的拳拳初心”到“爱民为民的殷殷之情”,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从拳拳初心之诺到与民鱼水情深,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情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始终把人民买不买账、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执政水平高低、执政能力强弱的根本标准。党员干部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和担当意识,把人民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人民期盼需要时常置于心间,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不断为民解忧纾困破难题。要上好读懂人民期盼的“必修课”,悟透为民服务的“教科书”,争做人民的“勤务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于服务人民的工作中。当下,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常态化防疫中,尤其要怀揣赤诚、挚爱、勤勉、忠谨之初心,与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执政为民,从“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到“不忘初心的铿锵实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行之所向、言之所至、思之所及无不关乎人民。铮铮誓言是庄严承诺,铿锵实践是使命担当。只有让初心“保鲜”、使命“永恒”,才能行稳致远。全党要始终秉持执政为民的赤子之心,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通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疫情“大考”时战“疫”英雄的“凯歌猛进”、防汛抗洪抢险一线的党旗飘扬……共产党人守的是初心,担的是使命,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在危机时刻挺身在前,构筑捍卫群众利益的“最牢堤坝”。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党来自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深耕人民“土壤”,厚植为民情怀,才能筑牢党的执政大厦根基。我国现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使命扛在肩上,加满油、鼓足劲,动脑子、想办法,下功夫、出实招,夙夜在公,接续奋斗,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2020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3
随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在广大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中掀起了一股理论学习的热潮。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结合实际工作学深第三卷,悟出青年基层工作之道,过好基层“每一日”。
奋斗日:争做基层工作中元气满满的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广大青年要响应祖国的号召,在心里种下一颗想要扎根基层种子,不断用信念和信仰去浇灌,才能支持我们在基层走得远、做得好。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基层工作可能会困难重重,但是我们要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精神,不惧困难去奋斗,勇于敢于砥砺前行,争做基层工作中元气满满的奋斗者。
服务日:成为基层工作中七十二变的实干家。基层是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来到基层绝不能走走形式,“嘴把式”要不得,要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去做事。今天是党建工作的“宣传员”,负责整理党建资料和宣传党建知识;明天是疫情防控的“抗疫者”,摸排返乡人员只为尽可能地减少病毒带来的威胁;后天是危房整治的“排查员”,走遍村庄记录整治危房,绝不能让危房的一片瓦块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根据组织的工作安排,随时切换身份成为基层工作中拥有七十二变的实干家。
解忧日:变身基层工作中为民办事的解忧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扑下身子去做事只是第一步,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才是检验我们基层工作的标准。群众哪里有困难,我们就要在哪里,决胜全面小康之年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群众,基层干部要把肩上的扶贫责任担好,带着身边的困难群众跨过贫困这座大山,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上,实现共同富裕。扶贫路上“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要牢记每一位困难群众的难处和诉求,精准落实政策红利和产业收益,站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岗,变身基层工作中为民办事的解忧花。
2020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4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在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特殊纪念日,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致敬那段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的伟大斗争,那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不朽篇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个专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文中提到,“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要汲取抗战历史中呈现的伟大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民族英雄挺立脊梁,为民族奋进延续文明圣火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抗战英雄颁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时指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英雄事迹为民族奋进延续文明圣火。在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里,无数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他们身上铭刻着不朽的战争史诗,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今天我们铭记英雄、尊崇英雄,就是要牢记这些英雄名字背后镌刻着的民族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向英雄看齐、向先进学习,厚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爱党爱国、服务人民中建功立业;传承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中奋勇拼搏;弘扬前赴后继、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担当作为、赤诚报国中彰显初心使命稳固如磐。
民族团结空前一致,为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筑牢根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部全民族的觉醒史和团结史,是各民族同胞紧密团结、同仇敌忾、并肩奋战的历史壮举,生动诠释了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才有民族未来的民族共同体理念内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回望那段悲壮激越的历史画卷,各族同胞主动投入抗日战争,掀起了一场势不可挡的全民抗战巨澜,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共同铸就了一座宏伟的民族团结丰碑,全民族抗战史为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筑牢了根基,也是当代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从《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为民族团结建立前提和基础,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抗战时期党的各项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实践。铭记历史,就是要从中挖掘、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进力量,抗日战争中民族团结空前一致,展现出全国各民族同胞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历史一再证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国家兴旺之源。
回顾那段血与泪的悲壮历史,无论是救亡图存的抗日先烈、民族英雄,还是全民族万众一心团结抗日的民族气魄,都谱写出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华丽篇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红色历史中得以升华,为民族复兴凝聚了磅礴伟力。汲取抗战历史中伟大的民族力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020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第三卷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政治任务,乘好东风,破基层浪,真正用创新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坚持修身求知,乘良好“学风”,破思维惰性之浪。基层党员干部是影响基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面临着更多知识水平与本领能力的考验,学风正则事业兴,学风不正则事业败。第三卷共包含19个专题92篇文章,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闪耀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光芒,我们必须以第三卷为强化理论武装的权威著作、指导工作实践的行动指南,摒弃“不学”“空学”“浅学”“假学”,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端正学风,以身作则,持续推动“最新教材”学习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联系基层岗位职责和发展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把学习所得切切实实转化为提升工作水平、推动治理能力的强大动力,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研究解决当下的问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坚持廉洁自律,乘优良“党风”,破腐化变质之浪。第三卷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古往今来,善与恶、正与邪、廉洁与腐败的对决从未停止,颜伯焘的做官心得有曰,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基层发展的当前阶段,价值多元,诱惑多多,要求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苦与乐、清与亲等关系。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党的性质决定了所有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被私有化、商业化,我们必须不断地防止和扫除自己身上的政治“灰尘”和“微生物”,杜绝盲目攀比物质享受,慎小事、拘小节,守戒尺、常自省,加强党性锻炼,传承优良党风,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始终保持“清风明月不染尘”的清廉本色,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做忠诚干净的好干部,做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坚持实干担当,乘务实“作风”,破形式官僚之浪。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刹住了许多歪风邪气,攻克了大量顽瘴痼疾,带动了作风整体转变,但我们务必要清醒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未根除,还需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形象“代言人”,是党群干群关系“搭桥者”,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的新风正气。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风险更多、挑战更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攻坚克难,敢打硬仗,以“无我”的状态、“舍我其谁”的气概、“为官避事平生耻”的决心,投入到推进基层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结合上级要求、基层实际、群众期盼,推动精文减会,深入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