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心得(2)
三字经读书心得范文七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最喜欢的是《三字经》,这本书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三字经》共378句,背诵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的中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给我感受最深,东汉人黄香,9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为人子女都应该实行和模仿的。当我们拥有母爱的时候,当我们在母爱的阳光雨露里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的想想,怎样去回报母亲的爱?就像九岁的黄香那样,有没有想过在自己穿棉袄时,只要能给父母一件布衣,母亲就会高兴的满面笑容。在人生的每个旅程,都有母亲的陪伴,然而我们却并没有回报给我母亲同样的温暖,母爱总是自然而然地流露,总是毫无保留的付出,为了让我们幸福地成长,对于伟大的母爱,我们要给予回报:在吃饭时,父母总是往自己的碗里夹菜、夹肉,然后又和蔼的说:“多吃点,好好学习”。其实只要给他们捶捶背,洗洗脚,或者说声“我爱你”,即使是些微不足道的举动,他们都会热泪盈眶,心灵总会感到十分欣慰。高尔基又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是的,母亲就是这样的爱,它让你肆意的享受,却往往不想让你给予任何回报,因此,我们忽略了母爱的存在。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儿童必备读物。读这本书,你会懂得更多道理: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三字经读书心得范文八
周末,我重温了《三字经》这本书,这次的阅读,让我加深了对书中许多句子的理解。思想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觉悟,我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深源长。
一打开书本,我被里面的每句话给吸引住了,比如:“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几句话,我印象深刻。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你不去学习,就不懂得道理,一个不知道伦理道德的人,活在世上就没有人尊重你。而后面的几句话说我们年幼时要向老师,向长辈朋友学习礼仪。这些话让我受益匪浅。
以前我不懂事,在学校里总以为学习不重要,上课不仅容易走神,不认真听讲,还常常惹老师生气。成绩必然一落千丈,每次的考试,成绩总是倒数,班里的同学都在进步,而我一直原地踏步。每次的成绩排名,都让我受到沉重的打击。从此我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渐渐的改正自己的缺点,开始认真听课了。过了一段时间,果然成绩提高了,我感叹的说:“当初我不该上课不听讲,而耽误了学习”,幸好后面我能悬崖勒马。
平时我还认为,有些礼仪太繁琐了,总觉得做与不做又有什么区别呢?有一回,我家中来了一位客人,爸爸叫我给客人端水倒茶,还对客人说:“叔叔请慢用”,那位叔叔笑着对我说:“谢谢,你真有礼貌”。我听了叔叔的赞美,心里真高兴,一整天整个人都是飘乎乎的,嘻嘻……
《三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大家都一起来读读吧,让中华的传统文化永驻你我心!
三字经读书心得范文九
我是一个爱读课外书的女孩子。我读过很多课外书,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莫过于《三字经》。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师。它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直到现在,我还经常翻阅它。它每次都能引起我的思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开篇的短短几句话说明了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很相近,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学习的环境的不同,慢慢地人的习性就会相差很远,有了好坏之分。可见周围环境对人成长影响很大。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有出息,即使在古代也不例外,所以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奋勇向前。玉石只有经过雕刻打磨才能成为器物。同样的,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知识和道理。人之初,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成为“玉”的机会,可为什么长大后,人与人之间却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除了环境的影响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各人后天努力程度不同造成的。只有愚蠢和懒惰的人才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老天的不公。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须得付出辛勤劳动。如果今天不把握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只会一事无成。相反,如果你愿意刻苦磨练自己,将来就一定能成为光彩夺目的“玉”。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非常孝顺,九岁时就懂得替父亲暖被窝。父母养育我们长大,为我们操碎了心。成功时,父母陪我一起庆祝,失利时,父母在我身边支持鼓励,与我共渡难关。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感恩,孝敬父母,让孝顺这一光荣传统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
除了以上让我感悟最深的名言和典故,《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充满智慧,给人启迪的名言、典故。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传统的传承使者,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相信今后无论我多大了,走到哪里,都会在身边带一本《三字经》,时时翻阅,处处提醒我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三字经读书心得范文十
【品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翻一翻任何一本国学经典,先哲的智慧无不令我们赞叹、敬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已经让我开始接触《三字经》了。那时的我还很懵懂,既不知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意义,也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只知道它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直到现在,当我再次翻开《三字经》,细细品读。感受着文化的魅力,沐浴着文化的甘露,我受益匪浅,懂得许多。
让我感触最多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的意思是“东汉时有个人叫黄香,在他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亲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亲睡起来时感到暖和。每一个孝敬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效仿。”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惭愧。平常,我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让我做些小事我也不情愿。就拿前几天来说吧,晚上快要吃饭时,妈妈叫我去拿一下碗筷。我当时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哪里愿意离开呢?妈妈只好自己起身去拿了碗筷。看了黄香的故事,我感觉羞愧万分,无地自容。我们每每谈到父母,都说要孝敬父母。可实际上,一些人还总是让给父母增加负担、让父母操心。与古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父母为了我们不辞辛劳,付出了太多太多。黄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从我们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关心父母。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曾经三次搬家,为的是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有一次孟子逃学,孟子的母亲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孟子能够通晓古今、学识渊博,和孟母的严格是分不开的,强调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一读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不仅给我一个单独的房间,让我安静地学习,还给我买了写字台、台灯,努力改善我的学习环境,可是我总是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习总是不认真。读了这段话后,我才明白父母为了我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谓操碎了心。父母对我的期望如此之大,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伦。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古人勤奋好学、无时无刻都渴望知识的精神感染了我,促使我在努力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告诉了我学习的好处无穷,更加坚定了我学习的决心。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也警示我们: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事业有成;但只顾贪玩,游手好闲、不求上进,浪费了大好时光,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将来一定会追悔莫及。
中华文化,经历了无数沧海桑田,挺过了无数风风雨雨。作为新世纪的中华少年,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代表——国学经典,让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的潮流,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