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书心得体会10篇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1
喜爱那泰然一人游平海,数十天捕鱼的坚守;喜爱那坦然独自出深海,捕捉大鱼的果敢;喜爱那于惊涛骇浪之上,与鲨鱼搏斗的英勇……我,在书香里,细品《老人与海》的传奇。
清晨迎风细读,午后抿茶品读,夜晚借月回味。当红日还在山中熟寐,当鸡还未报鸣,《老人与海》取代了它们。迷糊的双眼蓦然清晰,它化作和风,拂去我一脸的惺忪。当圆月也已悄然睡去,当大地也已经垂头小憩,它仍伴着我,深沉的夜色被那抹书香唤醒。我融于书中,与老人同悲共喜。
它给予我的,是思考。曲折的情节,心入书中,去感受那个故事。它让我思考:老人面对旁人的不屑和劝说的坦然,老人面对鲨鱼的镇定和无畏,老人对理想的全力以赴。又令我反思:人该怎样面对不幸,是慌乱逃窜,还是坦然接受?人该如何对待挫折,是默默淌泪感伤,还是永不言败地前进?又该如何追求理想,是纵手随它如泡沫般消失,还是紧追其后去触碰?若选择了艰难却美好的后者,我们会受伤,但也会成长,会感到欣慰。
它感染我的,是语言。“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寥寥几字,却道出“人要怀有希望,坚信光明就在前方”的真理,“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不错,运气是偶然的,更多时候,我们应做好充足准备去对待每一天:“一个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可谓经典,又怎能不感染我微颤的心?
它影响我的,是精神。老人的乐观、勇敢刚毅、敢于追求、凝结成一粒闪耀的珍珠,散发着细碎的光芒。这一星光芒,让我在迷途中重寻方向,让我在挫折前永不言弃,让我在失败后依然坚守,那最初的信念。我仿佛获得了一颗同样闪耀的心,在黑暗散发光芒。
它令我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信念而执著奋斗。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2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一位勇气可嘉的老人,他充满了自信,在一连八十多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还坚持出海,好不容易钓上大鱼,但鱼却拖动了小船,向远方驶去。老人毫不惊慌,在缺水断粮的情况下,他却没放弃,依靠一点水和捕到的一点鱼保存体力。好不容易,鱼显出了自己的弱点——鱼捕到了。但鱼血引来了鲨鱼。老人为了保鱼,奋力赶鲨鱼。最后鱼还是被吃光,但老人却受到赞扬。
我觉得老人的意志,耐性和勇气都来源于他的自信。他很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然他早就放弃了这条大鱼,也不会让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不畏险阻,追求梦想的,充满勇气的老人呢?
看到他一个老人都那么对自己有信心,而且那么有勇气,我不禁想到了以前的我总是遇到困难就像退缩。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时,我很想回答老师的问题,为了说话不结巴,我干脆把答案写在书上,看着一个个同学踊跃回答,我也想试一试。可才把手举起了一点。我突然想到,我会不会答错?我犹犹豫豫,想了半天,也没把这沉重的手举起来,直到下课。
现在,当我读完《老人与海》这篇文章,我顿时开窍了你!这老人八十多天没捕到鱼都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应付大鱼;在面对众多鲨鱼,也从容应付!我怎么能不相信自己,没勇气呢?况且,我也没经过什么多大的失败呀!于是,现在我打算鼓起勇气,不在胆小!
读完《老人与海》,我总结道了一个大道:只要自己的条件不算差,就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信心就是力量哦!只要充满信心去做好自己,那你就是成功的,因为你克服了自卑。
别忘了,主人公可只是一位老人。大家都说,人老了,就不方便,并觉得离死亡近了。可主人公却不服输,他不就捕到大鱼了吗?尽管大鱼被鲨鱼吃光了,但他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了!他拥有了一颗自信,不老的心,他成功了!我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触和启迪。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3
《老人与海》这本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哈鱼,大马哈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反击。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尽管鱼肉都被鲨鱼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圣地亚哥是个可怜的老头。海明威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海明威并没有给予老人成功,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这本书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看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的懂得了: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到好成绩。《老人与海》中,主人公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把小刀绑在桨把上。刀子折断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就用舵把。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4
在众多看的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飘》,翻开《飘》的第一页,我就被它那浑然一体的文学魅力以它所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所捕获。它讲述了一段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浪漫绝美的爱情故事。
小说的女主人公——农园主的千金,在美丽温柔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野性,向往着自由的心灵。当灾难从天而降,她扔掉世俗道德赋予女性的枷锁,勇敢的追求幸福,闯荡事业,守卫她所爱的家园。而这才是真正的斯佳丽——一个大胆,精明执着的女性,如同一条锐利的鞭子,无畏地抽击着封建思想的桎梏,纵使到头来自己是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但她却不了解他们中任何一个,她如果了解阿希礼她就不会爱上他,她如果了解白瑞特,她就不会失去他。
她一生都在很固执的追求着幸福,却又一次次将真正的幸福推向深渊。整本书以她的爱情为线索,以战争为血肉,以人物为灵魂,以思想为血液策划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美丽战争,改变了斯佳丽,也使我对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她在危难时刻杀死北方士兵,在极端贫穷时开创事业,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不屈。为了维护家人及产业,她不得不与甘扶澜结婚,表现出她的牺牲精神。建业时期,她独特的经济眼光,商业天赋,敢于拼搏的精神,实质上就是传统妇女容易被忽略的优点。
斯佳丽毕竟是女人,她对身边许多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更提不上珍惜了!偏偏要追求卫希礼虚幻、飘渺的爱。在她领悟之时,韩媚兰已经死去,白瑞德对她的爱破灭——可是斯佳丽还是那么坚强,似乎总有看不透的外表。故事通过战争引起的变化展开情节,将宏观的历史分解为微观的个人经历,通过人物随风而逝的变化,使人深切地体会到思想的飘渺。而斯佳丽是个简单而又非常复杂的人物。她表面上具有其母亲爱兰的种种品质——贤淑、安静、善良,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骨子里父亲不安分的爱尔兰气质却主导着她的行为。刚读时,我仅仅以为她是一个美丽、倔强、骄傲的公主。她的美丽,使得书中几乎所有的年轻男子都钟情于她。
她似乎已经习惯于周旋在众多男子中,像一把冷冷的火温热却没有爱的燃点。这几乎使得好多男子发疯。她对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有强烈的占有欲。她夸张的占有欲和表现欲只对两个人不起作用,阿希礼和白瑞德,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她对把握不住的阿希礼产生了神奇的爱;却对变幻不拘的白瑞德产生了某种莫名的恨。这两种感情像两条主线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她的草率,冲动使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一次次疑惑她在金钱与道德的夹缝里,强大而又无形的舆论下如何能够坚强果断生生不息地成长。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5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叫老南方,那里曾是一片属于骑士和棉花地的大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勇士们最后一次鞠躬,在这里最后一次能觅得奴隶主骑士与他们贵夫人的踪迹,如今它只能在书中被寻觅,因为它不过是一个被忆起的梦,一段文明随风而逝。”
在松树和藤萝缠绕的黑栎树樯中间,在浑浊的费林特河的怀抱之中,有着一片红色的大海,这片大海浪花翻滚,波浪起伏,汹涌澎湃,一座小岛似的粉刷洁白的种植园砖房就坐落其中。
这里叫塔拉。它是斯嘉丽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和其他南方人一样,这儿才是她值得付出劳动,值得战斗值得付出生命的东西。在那儿,在南方,那片安祥和乐的地方,上百个奴隶在棉花田里劳作,绅士们骑马出行,喝酒玩牌,打猎,姑娘们穿着最美的衣裳参加盛大的舞会。
平静的水面下也有暗流,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武力冲突,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即将爆发,南方的天空已蓄满乌云,倾盆大雨即将到来。而斯嘉丽也注定会成为这乱世里的佳人。
她是旧时代的叛逆者,但对自己成长的过去的美好充满留恋。“她的举止是由她母亲的谆谆教导和奶娘更加严厉的约束的结果,但眼睛是她自己的。”作为埃伦与杰拉尔德的大女儿,她身体里流淌着活泼好斗的爱尔兰人和优雅高贵的海滨贵族的血液,这使她既有了父亲从爱尔兰人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豪爽、粗犷、不拘小节、脾气暴躁,又有着母亲灌输的良好家教。这使她成为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一方面她渴望能够体面、真诚、纯洁、宽厚,赢得大家的尊重,成为像母亲埃伦那样的淑女,另一方面,她又有着爱尔兰人祖先的开拓精神,渴望突破传统道德的约束,冲破条条框框。
她不在意服丧的妇人不能抛头露面的规定,而和雷特在募捐会上跳舞,不在意丈夫的反对开起了一家锯木场并雇佣犯人。她不在意全城人对雷特的偏见,依旧和他往来,不在意亚特兰大对北方佬的仇视并与之做生意。她从不去在意外界强加于她的枷锁,像她的父亲杰拉尔德一样,走好自己的路,完成自己的计划,哪怕不择手段。
她天性是一个孩子,自私、任性、娇纵、固执、冲动,有着漂亮的脸蛋,迷人的淡绿色的眼睛,全县无与伦比的细腰。她从来不能容忍任何不是以她为主的谈话,只要她愿意,她可以让每一个男孩都被她的魅力俘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有着对阿什利的孩子般天真幻想的爱,将自己少女的幻想寄寓在那个骑着马来向她问好的金发男孩身上,但对于身边的唾手可得的爱却置若罔闻。梅拉妮,这位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子,一直在给予斯嘉丽无私的友爱,她可以在哪怕即将病倒之时,仍可提起刀来守护斯嘉丽。雷特·巴特勒满足了斯嘉丽的一切无理的要求,只有他才真正能读懂斯嘉丽的真实的心。但是斯嘉丽却轻易把这些爱当作了武器,反过来伤害他们,伤害了一颗颗真诚的心,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时代改变了斯嘉丽,昔日慵懒的大种植园塔拉的大小姐,因战乱饥饿,而不得不坚强独立,不向困难妥协,担起了那份本不属于她的“分量永不会减轻”的重担,但同时,也使她变成了一个势利自私、贪慕虚荣、金钱至上的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就是这样的斯嘉丽让人又爱又恨,爱她的坚强勇敢,敢爱敢恨,恨她的自私任性,太过现实不近人情,对爱着她的人十分残忍。
最终,心中的阿什利只不过是个虚构的梦,挚友梅拉妮离开人世,雷特·巴特勒将不再留在她身边,那个叫老南方的地方,也随着时代的潮流被卷挟而走。
一切都随风而去。
“明天再想吧,到那时我就受得住了,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呢。”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6
《飘》一部描写19世纪60年美国国内战争前后的故事。作者非常了解南方人的生活,他以种植园为场景,通过一段爱情故事,生动形象的刻画了美国南方的社会生活。作品非常具有时代气息。情节巧妙,人物塑造丰满形象,心理描写也异常细腻,这些都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让我读完能感受到一股正能量在不断萦绕,受益匪浅。
斯嘉丽这个角色形象非常圆润饱满而真实,非常吸引人。她一直以来都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原因就在于她存在正反两面。一方面她自以为是,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冷酷的人,她对待自己孩子极其严苛,对于爱情,她甚至想抢夺别人的丈夫;另一方面她刚强的像男人一样,不屈不挠,敢爱敢恨,有担当,她可以在战乱中帮助她的情敌,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我同情她因战火的洗礼,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也为她的自私任性,得不到爱情而痛惜,也被她敢于抗争命运的精神所折服。她是一个新时期女性的形象,懂得反抗、叛逆,不被命运左右。她主动追求自己爱情,全然不顾世俗的看法,敢爱敢恨的形象让我印象深刻。她是一个勇敢的女性,残酷战争期间,她化作臂膀保护着家人。战争结束后,她又体现出那种不服输的精神,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她的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我,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追求自我的自由。
《飘》给我的启示是不管你身处什么样的处境,你都不要放弃自己,敢于与逆境抗争,对生活永远要充满勇气。我们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以后的生活。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7
她聪明伶俐,又顽皮可爱;她喜欢幻想,喜欢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棵树都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她喜欢和朋友尽情玩耍,刻苦学习起来也从不输人;她关心“家人”,却接二连三地闯祸。
在她的眼中,一切平凡的事情都妙趣横生,活泼好动、不拘小节的她,做出了许多出人意料而又啼笑皆非的事情。这个普普通通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女孩——安妮,使得绿山墙变得热闹、变得生机勃勃。
《绿山墙的安妮》就讲述了这个爱幻想的孤儿——安妮从被马修和玛丽亚收养到绿山墙生活一直到安妮长大成人的故事:马修和玛丽亚两兄妹原本想领养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帮忙干活,却在阴差阳错下收养了安妮。从那以后,安妮都在绿山墙里快乐成长,还因为冒失的性格闯下了许多祸。
时间匆匆,安妮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幼稚天真的小女孩,她用功读书,考上了“皇后学院”,获取了奖学金,正打算着上大学继续进修的如意算盘。可是,对于岁月不饶人的马修和玛丽亚,他们的渐渐老去、行动的不便,甚至是马修的死亡,令安妮不忍心背井离乡,于是,她放弃了上大学,留在了绿山墙陪伴玛丽亚......
这个爱家的少女,在读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乐观的心态、顽皮的性格、小时候的天真幼稚、长大后的懂事乖巧、在学习上的焦头烂额,就像是所有孩子的生活写照。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都不曾因为学习而焦头烂额,小小年级就有强烈的学习竞争意识,就像安妮那样,班里的尖子生——吉尔巴特,一直是安妮的学习竞争对手,也是因为有了对手,才使安妮在学习上更加用功,一步步地取得优异成绩。
现在,我们班里的同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学习竞争真的`很激烈,稍不用功就会被“刷”掉。我也有过这种烦恼,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不让自己落后。以前往往晚上做作业、复习要做到很晚,生活几乎没有了节制,还和各种补习班“挨”上了。
可是,读了《绿山墙的安妮》,我在做作业时却有了不同的想法!还记得书中的安妮说过:“史黛西老师不是说过,该用功的时候就要全身心地学,该放松的时候就要毫无顾虑地玩吗?晚上又不是做学业的时候,我连书本都不会碰。”短短的一句话,释放了我紧张的学习生活。
是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节制,该学习的时候就要全心全意地刻苦学习,该放松的时候就要尽情玩耍。这样才能保证有序地安排生活条理,学习玩耍两不误!而且,一个乐观的心态,一种凡事爱幻想美好的心态,能使自己更快乐,生活更轻松,不是么?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8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一个空气新鲜,美丽又偏僻的农村,一所叫绿山墙的农家。主人是卡斯伯特兄妹,哥哥叫玛修,妹妹叫玛丽拉。玛丽拉认为玛修干活太累了,所以想从孤儿院收养一名男孩,也可以帮阿哥玛修,还可以增添农家生活的乐趣。
可是没想到,大家却帮她带来了一个小姑娘——安妮。她下巴尖尖,棱角分明;一双大眼睛,充满活力和精神;天庭宽阔饱满,嘴角线条优美,表情丰富。总之,这位无家可归的女孩子,身上藏着非同一般的灵气。
我觉得安妮是一个生性活泼乐观,想象力丰富的小姑娘。虽经历种种困难,但她还是尽量往好处想。她很善良,博得了老师、同学、乡亲们的关爱;她很聪明,又很努力,她坚持着上学,还要去表演,直到玛修离开。为了陪伴孤身一人的玛丽拉,她才放弃上大学,开始找工作,为玛丽拉减轻负担。所以安妮在我心中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我虽然也有安妮身上的特质,但是我有时候,经常会为了一点小事和爸爸妈妈争论,不太懂得感恩。
还有安妮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她想象力丰富。她能把一个普普通通的湖想象成“闪光之湖”;一个有柳树的小池塘,被她称为“柳池”;一棵开满鲜花的树,被她想象成“白雪皇后”。我真是太佩服安妮的想象力了!在写作文的时候,老师经常提醒我们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我往往只写自己感兴趣的,以后还是要向安妮学习。为什么安妮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我想也许是她的感恩之心,让她怀揣美好的梦想;也许是她的乐观好学,让她拥有想象的翅膀;也许是她的坚毅镇定,让她想象空间更加宽广!
我要向安妮学习!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9
在寒假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读了一篇感动上万人的文章《绿山墙的安妮》,读完后我深深的被感动了,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友情、责任和爱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安妮雪莉的孤儿,被善良的马修和玛瑞拉兄妹领养,并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的邻居巴里一家拥有一个同样可爱的小女孩叫戴安娜,从此他们俩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帮助、互相友爱,在戴安娜性格的影响下,安妮充满了自信,变得更加开朗活泼,觉得很幸福。
安妮的坚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件事,马修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安妮正在庭院里,听到了玛瑞拉的呼喊,安妮飞快的跑到家里,看见马修倒在了门槛上。当林德太太赶到后,摸了他的脉搏,并听了心跳后,确定马修已经死亡。但安妮并没有被这个噩耗所击倒,她那么坚强,执着,不被困难打败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回想起了从前那个懦弱的我。
在我五六岁那年的一个晚上,爸爸妈妈送给我了一个3D立体玩具,看见后我十分惊喜,特别高兴。第一时间把它拆开了,我看着说明书开始拼,刚拼了几个就看不懂了,很快就放弃了,不想继续。那个我特别喜欢的玩具,因此就闲置了,最后还是爸爸妈妈帮助我拼好的。而现在我再拼玩具的时候,都是独立完成,没有再让爸爸妈妈帮助我了。学习中看到了不懂的题,从不思考,就直接问爸爸妈妈,今后我一定要改正。
最后这篇文章给我的启发是,无论将来遇到多么困难的事,只要自己拥有自信勇气,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10
最喜爱《绿山墙的安妮》中那个红头发,脸上有雀斑,充满想象的乐观女孩,她像极了我。
“我就是安妮!”这是读完书后我的第一反应。我没有红头发,只有稀少的黑发;没有雀斑,只有红红的青春痘。我不漂亮,也常常被同学们取笑。我会难过,看着他们嬉笑的嘴脸,我忍住出拳的冲动,将委屈咽回肚子里。我看到安妮被吉尔伯特叫胡萝卜后,气愤至极与他绝交时,我笑了,因为书里有个“我”在反抗。
我也爱幻想,而这常常帮助我掩盖自卑。母亲与书中的玛莉拉一样,保守古板。看着别家女孩穿着亮丽时,我会别扭,心中有一种失落。自卑吗?我想可能是吧。当我看到安妮为自己自制的毫无款式的灰色上衣而自卑时,她会用奇特的想象力想象自己盛装打扮。我笑了,因为“我”不再自卑,重又自信微笑。
亲人是我最重要的陪伴,尤其是爷爷。即使严厉,但在我跌倒时会用微笑鼓励我,在我迷惑时会给予我帮助,在我迷茫时会为我指点迷津。可那年,噩耗传来:爷爷去世了。五个字重重打在我心上。我哭了,用孩子的泪水宣泄心中的悲痛,我无助而彷徨。当安妮失去一直欣赏她的`马修时,她也哭了,但她很快擦干眼泪,将悲伤化为动力,用优秀的成绩悼念马修。我笑了,因为“我”在学会坚强,学着长大。
我就是安妮!我在一点点蜕变,挣扎着想要逃出蛹的束缚,想要看一眼外面的世界,想要展翅飞翔。
“我”在读书中成长,在用心去爱。在生命的长河中奋勇拼搏,学着反抗、自信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