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教育心得感悟范文
八德,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发展,它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德教育心得感悟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八德教育心得感悟范文1
学习“新八德”,提高了我们的道德意识,增强了我们的法制观念,收获极大。学习“新八德”与《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通过学习“新八德”教育,我认为一个人成才需具备四个要素:志向、道德、修身能力、学习能力。纵观古今有作为的人才,其必备条件是有济世之志,理想远大,有博爱的胸怀,有聪明才智,有扎实苦干的精神,有健康的身心。新八德所要培养的人正是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人。志向是一个人为实现奋斗目标而积极进取的动力之源。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学生只有正确立志,才能把握人生成才的正确方向和奋斗目标;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的道德修养、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增长的愿望和动力就不足,很难成长。“孝亲、尊师、友学”是成才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基础,如果有才无德,则不能称其为成才,搞不好还会是“危险品”。只有孝亲,才能感恩博爱,才能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热爱事业;只有尊师,才能着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着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道德文明;只有友爱同学,才能爱他人和爱自己,才能融入团体,团结互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长善、救失、守法”是成才秘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如果只有德没有才,则也不能称其为成才,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只有长善,才能学好文化知识和道德知识,增长德才兼备的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救失,才能不断改过自强,谦虚谨慎,实现人生健康成长的科学发展观;只有学法,才能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平等。
学生只有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只有做到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才能形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才能真正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教育战略主题。
由此引发了我们对感恩与孝亲更深入的思考.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
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首先是父母之恩。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其次是师长之恩。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其三是国家之恩。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人民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其四是大众之恩。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因此,我们理应尊重所有的劳动者,还要惜福、节俭,并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回馈大众。
二、感恩的缺失与感恩的教育
感恩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感恩之心却颇为匮乏。透过电视报导,我们能够看到,有些青少年不顾父母勤苦和家境贫寒,贪图虚荣,恣情享受,让父母伤心落泪,有些学生不知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但炫己能,有些贫困学生接受了他人的资助而不知感谢,其内心的冷漠令人心寒,有些人整日怨天尤人,不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总认为国家、单位亏欠自己很多,还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置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腐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种自私、不知感激的局面,实值得我们教育界人士和广大家长的深思。而《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学习新八德与《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八德教育心得感悟范文2
自汉武帝时代起,将儒家学说正式确立为教育政策。其修身教学内容是首重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一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宋朝朱熹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简释如下:
一、孝:孝是孝养父母,顺其心意。《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百善孝为先”。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
“孝”为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愉快,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圣人的教学,是以孝道为根本,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不管是对自已的父母,还是对一切大众,我们都应当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二、悌:悌是兄友弟恭。悌为会意字,一个“心”字,加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心中有弟,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而弟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恭敬顺从。哥哥对弟弟要爱护,并用正知正见来领引他。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兄弟之间如手足,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息息相通,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在家中要敬爱兄长,在学校、社会要奉事师长,礼敬大众。家中兄友弟恭,则父母欢喜。团体相处,礼敬和顺,则社会和谐。尊师重道,则学问德行成就。如此上下和睦,祥和之气弥漫于宇宙之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啊!
三、忠:忠是负责尽职。忠为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一心中正名为忠,心存偏邪则不忠。一念不生名为忠,心存二念则不忠,故知真诚恭敬至极,即是“忠”之深义。不忠之人必不诚,表露于外则言行轻薄,多失厚重。
四、信:信为会意字,一个“人”字,加一个“言”字,人言,就是人说的话,也就是说凡是人说出的话都要守信。
民无信不立,人若无信,则于社会无立足之地。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言既出,事必行。北宋大儒司马光称:“事无不可对人言”。世出世法德行学问之成就,应从不妄语开始。诚实守信,众德之基。
五、礼:礼是人与人往来的法则。曲礼曰:“毋不敬。”强调为人应能承受委屈,处处尊重他人。传统小学教育即是教导待人接物的规矩。行礼应有节度,过与不及皆不合礼。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礼记》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义:义是求尽义务,不讲权利。言行思虑合情、合理、合法之谓义。真正认识自己所处身分、地位,负责尽职,各守本分。
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无不公正合宜,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凡见他人所需,无条件尽心竭力提供协助,亦是克尽为人之义务。遵礼守义,则无处不受欢迎。
七、廉:廉是廉洁自律,绝不贪污受贿。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廉洁有守之人,生活再苦,也不愿意问人要一分钱。如此为官,无欲则刚,为国为民处事才能公正严明。南宋名将岳飞云: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中国历朝选拔官员,均以“孝廉”为准则。
八、耻:耻为耻辱,知耻辱、知错误,则能发奋精进。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常怀惭愧,知错能改,自能勇猛精进克服一切烦恼习气,成就大业。不知耻,不改过之人,则肆无忌惮,任意而为,是无善根之人,谁都救不了他。
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受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历越王句践,“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山降吴的耻辱就是的证明。
以上八德,究其根本均不离五伦中“父子有亲”之“亲爱”,而予以发扬光大。若将此八德落实于现代施政理念,“孝悌忠信”即民族主义精神的基础,“礼义廉耻”为民权主义精神的体现。
我们每一个人如能将“八德”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定能带来家庭幸福、学业有成、工作顺利,进而推动社会安定祥和,人人和睦共处,国富民安,和谐发展,世界和平。
八德教育心得感悟范文3
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2001年公民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
十年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连续开展重点研究课题"大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锁定的八个核心德目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
依据每个德目的不同功能,这八德又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
"义"与"忠"。"义"——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灵魂,是道德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忠"——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
"诚"与"信"。"诚"——求真务实的品质,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信"——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
“礼"与"廉"。"礼"——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
"孝"与"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这"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等领域,涵含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会成为新世纪的强者。整个国家,建立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就可以逐步建成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八德教育心得感悟范文4
八德,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发展,它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
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2001年公民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
十年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连续开展重点研究课题"大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锁定的八个核心德目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
依据每个德目的不同功能,这八德又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
"义"与"忠"。"义"——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灵魂,是道德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忠"——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
"诚"与"信"。"诚"——求真务实的品质,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信"——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
“礼"与"廉"。"礼"——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
"孝"与"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这"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等领域,涵含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会成为新世纪的强者。整个国家,建立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就可以逐步建成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八德教育心得感悟范文5
何为“新八德”?今天儿子要让我写新八德的感言,才猛然发现,自己对此一片空白,不得已求助儿子,才知道: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落实《弟子规》是为新“八德”。细细品味,才越发觉得新八德教育的不可或缺以及对于时代症结的对症下药。做为家长,则越发为最近对于孩子德育方面引导的不足而惭愧,内疚。
回想自己小时候,生活艰辛却快乐,朴实却简单,周围的人们也大多老实善良。生活在那种时代,自己的思想在没那么多外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健康地成长着,对于新八德提及的几点内容也就自然而然地认知,甚至根植于内心。总的来说,那就是一个物质相对贫乏,但精神却相对丰富的年代。
而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不可否认,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样不可否认的还有西方以及其它发达国家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也通过各种渠道随之而来,侵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形形色色的人,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甚至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道德观及荣辱观的信仰。
而我们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他们在拥有物质生活的同时,思想成长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种种不良诱惑,中华道德的传承者们面临一场巨大的挑战。同时,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拥有足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同时他们又缺乏足够的理解力和分辨力。就好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珍贵树苗,成长的过程既需要自身努力吸收营养,也离不开园艺师精心照顾扶持和因势利导,精雕细琢,才有希望成长为参天大树。
但不幸的是浮华的社会造就了一批浮华的人。纵观那么多的邻居,朋友,同事以及外地同学的孩子,纵使他们就读的学校,生活的环境如何优越,硬件如何高配,基本没几个明白新八德的真正内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究其原因,制度的影响不可回避,但更多的是家长的宠溺,以及社会各种不良习气的影响,造成孩子要么是非模糊,要么长幼不分,要么目的性太强而忽略了过程的合法、和情、合理!
新八德针砭时弊,在孩子成长的初级阶段,弘扬传统美德,正本清源,预防孩子们失去不该失去的精神家园。我们家长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师长就是孩子们的园艺师。做为家长,出于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愿望,我们必将全力配合新八德的教育学习,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活动以及日常行为的改进,能提高道德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将法律与道德根植于心,茁壮成长。
八德教育心得感悟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