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心得作文800字范文
我们都该学习工匠精神,也就是乔布斯身上的两种气质:一是不论何时何地都要追求精致和完美。二是坚持心灵的纯净。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心得感悟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心得感悟1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匠精神”被政府高度重视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大势所趋。并且在“供给侧”改革力推的前提下,淘汰落后及过剩的产能已经成为必然,但无论如何,就像政府今天所倡导的,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组织和个人是不会淘汰的,因为真正的“工匠精神”必然经得起时间校验,并成为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
“创意无限,匠心支撑”。当下,创新创业大潮涌动,“互联网+”颇受青睐,大批创客投身其中。这里头有脚踏实地的深耕者,但也有不少一天到晚想着如何造噱头、拉投资,幻想借互联网的东风,“抄一把就走”之人。与此相应,很多产品往往火了一把便再无踪迹。如此“创”法,除了搅出些过时即破的泡沫,难言价值。创新创业不应成为浮躁的代名词,那些真正成功的互联网神话缔造者,远非鼓吹概念、贩卖情怀这么简单。很多大佬正是以其对细节近乎严苛的追求向大家证明,只有“互联网+工匠精神”,才能出优质产品。
人们在不断呼唤工匠精神,然而要想养成工匠精神,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匠人”并没那么容易。它需要从业者不忘初心,始终都能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任周遭如何变化都不为所动,只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产品。具体说来,应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心存敬畏。古语有云“敬事而信”,敬畏是内心的一把标尺,影响着做事的态度。心存敬畏,做事时会认真对待,小心翼翼生怕出错,一丝不苟力求完美。心存敬畏,对所做的事会更加珍惜,做事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进而将其当作一种追求,去努力达到它的极致。
甘于沉潜。当下社会前行的脚步是快速的、急促的,很多人的心性也变得比较浮躁,做事情急于求成。但要做一个好的“匠人”,恰恰应该少些浮躁,甘于沉潜。沉潜下去,静下心来才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不求立刻去获益,而只求做出的东西无愧我心。电影大师王家卫就是很好的一例。在现代追求短平快的影视行业,王家卫却在近30年内只产出了10部电影。而《一代宗师》前后筹备13年,拍摄了3年才做好,最终以完美的细节、极具张力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大获好评。对于花费这么长时间做一部电影究竟是否值得,王家卫自己是这么说的:“功夫都不是白花的,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慢和时间都是必须的。”
不慕名利。不慕名利才能不计得失,才能经得住诱惑,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到做事上,用到打造更好的产品上。莫言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曾经有杂志找莫言写一篇杂文,莫言却淡定地以“我就是写小说的”拒绝了。他始终坚守在严肃文学阵地,秉持工匠精神,拒绝去写“来钱快”的文章,却在文学创作中字斟句酌,力求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心声。最终他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赢得了国内外专业评论家和大众的认可。
勇于创新。做一名合格的“工匠”,还需要有一份创新精神。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做一些山寨产品只能引来别人的否定与嘲笑。而即便对于自创品牌来讲,也要不断向前,一旦自满自足,势必很快就被他人超越。《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保持创新意识,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厚积薄发,最终将事情做到极致,不论风云如何变幻,我自走在最前沿。
“工匠精神”,知易行难。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每一个从业者都时时审视自己是否做到了这几点,终将会养成“工匠精神”,用自己的专业与专注、执着与创新去做出大众最满意的精品,赢得广泛认可。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心得感悟2
国庆将至,在刚刚过去的《第四届工匠中国论坛 2020 年年会》和正在进行的“926 工匠日”宣传系列活动中,一批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献礼国庆,荣耀国门”矢志奋斗、开拓进取。
精品绽芳华,工匠立新功。以“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为基本内涵的“工匠精神”,深情承载着对技术工艺的艰苦磨砺和执着坚守,倾情描绘着“大国创造”的必备技能和精神品质,成为激励一代代劳动大军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强大动力。献礼国庆,赓续新时代“工匠精神”,怀匠心、践匠行、出匠品、做匠人,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劳动光荣、建功有我”的氛围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怀匠心,让“铸忠诚、存大局”的根本源“强”起来。天下至德,莫大乎忠。这是一个民族、亿万人民得以延续传承的立德之根、修身之本、力量之源。要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始终放在涵养“匠心”的首要位置,把准政治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塑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价值取向,不忘初心铸忠诚,勤勉敬业敢担当。要常学“高处着眼,严处着手”之论,常思“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之法,常用“观大势、谋全局”强基固本之策,统一认清大局、服务大局,与时俱进、矢志奉献。要在直面困难、应对挑战中将锻造“匠心匠造”的精神谱系与“实干兴邦”的时代精神融合起来,充分发挥理
论成果转化、榜样示范带动、实践经验积累等显著优势,为现代制造文明发展夯基垒台、造形铸魂。
践匠行,让“尊技能、重巧工”的最风尚“热”起来。《诗经·卫风·淇奥》中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庖丁解牛、木雕泥塑到“上天”“入海”打造“国之重器”,一分一寸中,一毫一厘间,无不凝聚着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高度融合的卓越智慧,无不彰显出研机析理、精心打磨的工匠之行。要建立健全尊崇“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保障措施,在全社会营造多元、稳定、和谐的“大美之美、美美与共”的“匠行”最风尚,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团建、职业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让践行“工匠精神”主阵地向基层一线延伸、向青年学生拓展。中国自古有“尊技能、重巧工”的优秀传统,要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衔接优势,积极探索“双导师制”下工学结合、干训联动模式,高度提炼传统与现代工艺技术,突出“传帮带”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指导、全程监督”的良好态势,驰而不息、矢志奋斗。
出匠品,让“勇创新、求突破”的 永动机“转”起来。非遗、老字号、“国”字头等变“国潮”“新宠”,是“匠心创造”为科技提供无限供给,也为改革提供无限机遇。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抓住企业创新主体的“牛鼻子”,始终坚持原创性、自主性、关键性统一,在公平健康、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深化合作互动,将“双创”中的“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在守业创业中坚
持革故鼎新、守正创新。要在多领域、多层级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推动转型升级、路径畅通,做大做强做优强国制造业,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惠及民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要持之以恒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本领,在危机并存中求突破,在转危为机中识变应变求变,精细打磨、雕琢、沉淀、转化成果,以文化人、乘势而上,实现优秀工艺、至上精品呈现“万类霜天竞自由”。
做匠人,让“站排头、争一流”的优质牌“亮”起来。“大国工匠”是赓续传承优秀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外开放、文明交流的亮丽名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着力夯实人才“选育管用”基础,把握成长成才规律,加大培养力度和广度,在关键和前沿领域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设计布局,坚持向着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有机融合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以一流的作风争创一流的成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在大战大考中擦亮“工匠精神”的“金字招牌”,注重经验积累,抓住有利形势和机遇,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昂扬斗志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奋斗姿态,毫不畏惧、毫无保留冲上去、扎下去,在每一次考验、每一种困境中增长才干,使得一代代“匠人”文明根系发达,民族脊梁高挺。要维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中国匠人”道德品质和精神理念,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努力形成“我以匠人为荣,匠人以我为荣”的良好动态循环,让“中国品牌”“大国工匠”享誉世界、勇立潮头。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心得感悟3
弘扬工匠精神要把准“方向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创造创新创业和包括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内的人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从企业家精神,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四个维度,强调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对全党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广大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建设释放了鲜明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专业素养、专业作风、专业精神、专业方法,要求把政治性要求和知识性要求、专业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这都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根本遵循。 弘扬工匠精神要建好“蓄水池”。在宏观上,要着力营造一种大环境,为工匠们“鱼跃龙门”创造最充裕的条件。在微观上,要形成企业家精神、劳动者大军、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小环境。具体在制度层面,完善工匠奖掖和荣典的体制机制;在文化层面,沉淀久久为功、崇尚质量和荣誉的价值追求;在社会层面,形成工匠享受“英雄礼遇”“明星礼遇”的舆论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倡导创新文化,蕴含着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环境和导向。创新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提出新的现实,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要瞄准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文化对创新的滋养作用、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激励作用、制度创新的保障作用、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真正做到放水养鱼。2017年,辽宁广播电视台推出“品牌辽宁”,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同年1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奖励首批“辽宁工匠”的决定,授予徐强等95名同志首批“辽宁工匠”荣誉称号,并奖励每人10万元生活补贴,这是一次建设“蓄水池”的重要行动。随后,召开专门会议,表彰“辽宁工匠”。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陈求发、唐一军出席会议,勉励继续发扬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技艺、展示工匠风采。省委书记陈求发对全省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提出希望,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健全技术工人发展激励机制,切实帮助技术工人成长成才解决实际问题,全力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广大工人工作有舞台、有价值,生活有尊严、更美好。
弘扬工匠精神要不断“攀高峰”。在质量面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个要求对于工匠爱岗敬业、永攀高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历史长河,中华民族有丰厚的滋养工匠精神的文化资源。据有关专家研究,工匠精神始于传统手工业,从古代到�F代,我国工匠精神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以注重简约朴素、切磋琢磨为特征的孕育阶段,以崇尚以德为先、德艺兼修为特征的产生阶段,以主张心传体知、师徒相承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以提倡开放包容、勇于创新为特征的传承阶段,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展现了我国工匠精神产生与发展的脉络。韩非子《五蠹》记载了最早造房子的有巢氏、最早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或许这是最早的关于工匠的记录。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心得感悟4
“工匠精神”是当前时事热点所提倡的精神,它向我们传达了不是培养“会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养“严谨、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国外,当你看到某见产品上印有:“中国制造”时,你定会为其而骄傲,的确“中国制造”现在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但是“中国制造”也是每个国人的`痛,在国外,一想到“中国制造”便是加工,并非是自己独有产。怎样才能把“中国制造”改变成“中国创造”呢。这便需要工匠精神了,一种大国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这一词大多体现在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比如德国凌美钢笔、双立人菜刀、菲仕乐锅价格不菲却备受欢迎,瑞士的军刀、机械手表,日本的电子产品,甚至马桶盖?我想,人们在追求品牌的背后,追求的是制作产品的那一份匠心,那一份工匠精神,只有在产品中注入了独有的认真专注,把技术变成艺术,其价值才不言而喻。
那中国呢?中国其实技术人才也很多,但就缺少了工匠精神。所以我们要让工匠精神延续,传承下去。现在的中国就需要这种带有工匠精神的人或企业,这样才能让中国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更进一步。
现在国家正在飞速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种种乱象,“造假,腐朽”这些字眼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人会问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些现象频繁出现呢,其实这就是缺失工匠精神的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导致了现在的企业追求短、平、快,不注重质量的提升。
所以李总理提出了“工匠精神”这一新词,从而我们也寻找到了让中国从“制造”变成“创造”的方法。
孔建伟,一位大国工匠。在焊接行当摸爬滚打了32年,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各级领导和师傅们对技术工人的重视。他的工作最能体现出工匠精神,每一次焊接都是那么的严谨,一丝不苟。
胡双钱,我国的航空“手艺人”,他35年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没出过一次次品。这是值得敬佩的。
高凤林,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一位大国工匠,用他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个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作为学生,有人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学生,工匠精神与自己毫无关系。其实不然,工匠精神应从学生时期培养。只有在学生时期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精髓,将来在社会上才能使工匠精髓发扬光大。
在学生时期,我们就要注重工匠精髓,要养成严谨、一丝不苟、刻苦的习惯,面对困难要有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
所以,让我们一起携手,将工匠精神传承!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心得感悟5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秀的工匠、瑞士的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员工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品质造就了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员工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