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读书心得 >

2021《发条橙》读书心得范文

| 陈惠21147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发条橙》读后感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2021《发条橙》读书心得范文

《发条橙》读后感1

读完这本书,我的大脑中浮现出一幅奇妙的景象——一个又一个的上了发条的橙子扭动着,汁液飞溅,腐臭甜腻的味道四散。这非常的荒诞无稽,但荒诞正是对这本书的最好诠释。

很多人对这本书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想,我的看法是最奇特的,主角亚历克斯,一个热爱古典的青少年,操着独特的语言,拿着凶器,和朋友们为非作歹。这很荒诞,一个如此年轻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如此凶恶歹毒的事情,他们抢劫,强奸,欺负老人,可以说是无恶不作。这事实上是一种夸大,夸大了青少年在他们人生迷茫的时期对于世界的看法。

亚历克斯爱好着古典音乐,但是他的爱好不被世界接受。这种现象在他入狱后达到了极点,他入狱后接受手术,使他成为一个不能做坏事的人,虽然过程痛苦万分,但是就连他本人也赞同手术的结果——当然,是在手术之前。手术非常成功,他不能再做坏事了,这表明了一个道理,即使一个人,他不反抗世界,不彰显自己的个性,他也能够浑浑噩噩的活下去。

但是亚历克斯惊恐的发现,他的古典音乐也被多有了,手术后的他不能再听古典音乐了。他意识到,他的命运和《命运》都被夺走了。他选择了自杀,但是没有死。

不过我们亲爱的亚历克斯小兄弟最后交了好运,被政客利用的他被变回了那个可以欣赏贝多芬,又可以无恶不作的恶棍。这又表明,一个孩子只需要成为大人要求他成为的就行了。 在亚历克斯再次上街准备做坏事的时候,却碰到了他已经结婚的曾经的朋友。他的朋友只告诉他“大家都长大了”。只是亚历克斯不愿意面对现实。

《发条橙》曲折离奇,荒诞无稽的故事其实就是在讲述亚历克斯的青春,一个反抗世界最终屈服的青春,一段会让他后悔的记忆。在书的结尾,亚历克斯终于要面对人生。但是什么是人生?与其思考这些,还不如把一切交给自己的本心。

下面该玩点什么花样呢?他管这叫人生。

《发条橙》读后感2

论情色暴力镜头在《发条橙》中的恰当使用

作为一部艺术电影,《发条橙》无疑是成功的,无论是在主题上的创新以及镜头语言的运用,都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看完电影之后脑海里最常浮现的便是Alex那只假睫毛所覆盖的眼睛和白色袖口上醒目的眼珠,但是除了那些已经被人们谈论了无数遍的电影主题以外。今天我想讨论的是这部电影对色情以及暴力镜头的恰当使用,这些镜头每一个都能够起到自己独特的作用,并且不会让观众产生异样或者出戏的感觉,这我觉得是这部电影最令我喜爱的部分之一。

影片当中运用了大量的情色镜头,很多电影对情色镜头的使用不恰当导致情色镜头成为了这些电影的卖点。但是我觉得在一部艺术电影当中,情色镜头的使用有时候是必须的,但这些镜头的使用却是需要超高技巧的。使用的不恰当或者过度地渲染会导致观众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对性产生一种由内而发的厌恶感,例如《感官世界》和《罗马帝国艳情史》对性的赤裸描写让人看完之后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恶心感。另一种使用的不恰当则在于导演运用了大量唯美或者令人感到像看一部成人电影的情色镜头,这样的镜头会使观众跳脱出电影情节之外仿佛在看一部成人电影而不是一部艺术电影中的情色镜头,这样的使用我觉得也是失败的一种表现。

而在本部电影中,有多个情色暴力的镜头出现,但每一个镜头或者情节都不会让人产生上述我说过的不舒适或者跳戏到成人电影的感觉。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点就是这些镜头合理和位置放置以及镜头中让人无法移开耳朵的台词诗其不会成为这一段情节你所看到的唯一的事情。例如在开头对流浪汉的打骂以及主角一行人去到作者家中进行抢劫和强奸。在这两段情节中,第一段表现了Alex一行人的天性,而且在前面Alex的自述中已经可以预想到,所以这段流浪汉被打骂的情节并不会让你感觉到不适而且恰当地表现出电影需要营造出的一种混乱的世界观。第二段中大量的精美而且扣人心弦的台词其实才是最精彩的部分,两人之间的对话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这里,而那些剪裤子和强奸的镜头起到的完全是烘托台词和剧情的作用,你的注意力不会完全集中在这些镜头上,反而这些镜头让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到剧情和精彩的台词本身上面。

第二点我觉得就是这些镜头的戏剧性的表现形式让你让你不会因为他们的出现而觉得惊讶或者意外。也不会因为这些镜头而感受到任何的不适,因为他们戏剧性的表现形式让你从内心中感受到这是在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你自然就不会觉得这些镜头让你会有不适或者异样的感觉。在开头两帮年轻人斗殴的前半段,是一堆人将要去强奸一个少女,但是导演巧妙的将这段戏放到了一个破烂的戏院的舞台中央,无论是台词的戏剧化以及那束只有舞台上才会出现的灯光都让你觉得这是一部剧,而不是人生。在前半段还有主角Alex和两个女的在他家中的镜头,导演在这里恰当地运用了延时摄影的方法,加快了节奏,并且配上了符合节奏的音乐让你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这段情节的节奏和动感中,而且脱穿的动作其实才是这段戏的重点,那些滚床单的镜头反而只是一种点缀。

《发条橙》读后感3

先说,我是没看过电影的。对“发条橙”的印象最早来源于大学时代,某个“奇怪”的学弟用电影的封面做微信头像。来龙去脉很模糊了,但由于他的“奇怪”,使我对发条橙产生了兴趣,在心里种草,觉得等有时间,一定要看看。

这一等就是十年。

现在读完《发条橙》的给我的震撼并不大,里面有各种反乌托邦作品的影子,只是作者加入了一些自由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反面细分,讨论了政治的虚无,功利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都不是生活的出路,和我刚读完的《公正》里面康德、罗尔斯的“有基于理性的选择权时,才是完整的人”的观点相呼应;也让我想起《第三帝国的到来》里那脆与当时的社会混乱之影射,算是对上个月读的内容内化有帮助,从这方面讲,读这本小说恰如其时。

但为何不是更早读呢,嗯?

2009年,新闻学专业的我,当时正在激情满满地搞着“校园电视台”。创台的提议是院系老师提出的,想播报一下学校新闻、丰富同学校园生活。创始人学长挑中了当时看起来很活跃的我,电视台按照校方建议取名叫:“萌芽”。但到了第二年我接管之后,萌芽开始走向了歧路——与校方逐渐脱轨。内容逐渐天马行空、不关注校方所谓的挡症和学术,更关注电影音乐和校园八卦,甚至录制了类似《康熙来了》那种“底线”略低的综艺节目,以至于多次被学校禁播。现在回想起来,我整个人从态度到行为上都是典型的反叛少年,那时候,反叛是一种迷人的事情。

学弟2010年入学,比我小一届。带着热情加入“萌芽”,我能发现他略显木讷的表情背后有着不同的思考,难以名状,只是觉得气质符合我台,就收了进来。上学期间不能说有多亲近,但多少和谐。

毕业后学弟来到深圳实习,我推荐进了我们栏目,他还是那个内向、不善于表达的他,而我已经自诩深谙职场了,那个阶段看他,倒没多么喜欢了,只是觉得他是个不适应社会、不善于处理职场关系的“问题青年”,还在单独吃饭的时候对着他大讲特讲他应该如何转变、如何适应这个“正常”的社会,那是2014年左右的事情了。

今天读完发条橙,第一时间就是打开了学弟的朋友圈,并不意外地发现,他是朋友圈里为数不多称得上有趣的人,热爱旅行、摄影、文学影音,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不是异类,他才是那个情感丰富、认真生活、探寻意义的正常人,是那个不远被早早拧上发条的橙子,看上去没有其他橙子表皮光亮合群,是因为他把力气用来摆脱发条,而不是保养橙皮罢了。比较起来,我青春里的叛逆就像无根野草,不知道在反叛什么,没有理论基础亦无诉求,单纯想酷而已,相形见绌了。

《发条橙》读后感4

在书店里不规则摞起的层层书海中,我为《发条橙》温和的封面所吸引,潜意识以为这是一本用温和清新的笔调讲述心灵故事以启迪人生的励志小说,因此翻开第一页书中乍然出现的粗暴语言和暴力情节令我大惑不解,更加好奇书名的由来。直到书的末尾,我方才明白“发条橙”的含义与作者的用心。像鲜橙一般新鲜多汁、色彩鲜亮,刻画的是充满活力与缤纷生活的青少年群体,而这样一个个灵动的个体在某种社会环境下,却似被机械地拧上了发条,不由自己得被一种强大的外界力量所操纵,让拥有自我意志力的人们心生无力感,这种隐喻形象且深刻。

书籍分了两个时间段看完,前半部分,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述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场景,让我对这类暴力有了真实且深入的了解。主人公小艾利克斯酷爱暴力、同时也热爱音乐,白日学校里的课业、社会中按部就班的生活令他感到无趣、烦闷,并嗤之以鼻,夜晚方是他的时刻。他同他的伙伴们们偷盗抢劫、欺凌弱者,从暴力中感到乐趣与意义。这种意识形态的存在我不太能理解,似乎施暴带来的乐趣远远漫过了心中的道德感,久而久之道德感便被驱逐到了意识中的一个角落,再不抛头露面。

终于一天,艾利克斯犯罪入狱,但他并没有如人所想的在狱中忏悔、接受改造,而是变本加厉、对暴力欺凌更加不屑,他认为这才是生活原貌。于是在作者笔下,他将要接受一种治疗改造,短短两周的时间将会使他脱胎换骨、如沐新生。我们的主人公此时沉浸在两周治疗结束后即将获得自由、继续作恶报复的快乐想象中。可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治疗让治疗教导师心中都负疚不已?

在后半部分的阅读中,我得以窥见这种治疗手法的真貌。它甚至比额叶切除手术更残忍,主人公被强制观看了两周的极端暴力电影,通过感官刺激直接引起人体健康组织对逆向破坏的深度反应,通过对暴力感的强烈神经反射引发的身体极度不适,使人不能自主选择善恶,只能屈从于身体反应。这种方式摧毁了艾利克斯的道德选择权,如果说切除额叶使人丧失性格、丧失意识如同行尸走肉,那么这种疗法便是使人在清醒意识之下忍受折磨与痛苦、从而强迫行为和意识屈从于身体,更无人道可言。尽管他们从此将不再犯罪,但与此同时也被剥夺了正常生活甚至存活的能力。一旦他的意识里产生冲动与感情,条件反射便会导致他痛苦,他也只能忍受欺凌、直至结束生命。

这应该便是如作者所述,文章中延伸出的国家暴力对个人暴力的介入,前者似乎更为机械残酷且不可逆转。

书的最后一章,艾利克斯痊愈又进入了看似无休止的暴力行为中,然而突然某一时刻,艾利克斯突然长大,开始产生了对青少年暴力的厌倦感,是厌倦感结束了暴力,还是伴道德感的增强结束了暴力,留给我延续的思考。成长,是一种神奇的转变。

后记:梳理完整本书后,我终于觉得游离的思维片段不那么凌乱了,头脑也从胀痛中清晰出来,相信关于这本所带来的哲思还将继续下去。

《发条橙》读后感5

说实话,我不是很理解当今人们阅读的解读肤浅化,写暴力,你就只能看到暴力,写色情,你就只能看到色情。

事实上,《发条橙》中的暴力因素是完全为作品主题服务的。作者把这个未成年的男孩塑造成了一个超级坏蛋,并且并不打算为他申诉:他父母善良,受优秀教育,个人又聪明,还热爱听古典音乐,他的暴力因子是埋在他骨子里的',而非外界的潜移默化。这好像是在向我们强调,这个人就是个坏蛋,是他天性如此,或者是因为他年轻造成的毁坏愿望无处发泄。(在这里我认为后者有辩护之嫌,作者似乎对青少年的犯罪显得太宽容。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状况正处于空虚之际吧,这不能归咎在孩子身上。)这就为后来的哲学思考拓宽了更深的意义——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几乎没有原谅理由的极恶下,将它强行改造成善就是对的吗?

如果一上来就写主人公被改造的过程,他被审判的过程,而不去渲染他的暴力、他的大恶,我想作品的深刻性会大打折扣,正如作者所说,最宽容的读者都会不满。正是前面的描述让我们意识到亚历克斯是多么的无所不为,多么坏的一个超级恶棍,他的思想又有多么无可救药。而这,让选择变得更加困难。他是个坏蛋,是否能违背他的意愿让他成为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人?

也就是,极大违背了自由意志的体制,即使能保证安定、和谐,这样的体制到底有意义吗?我们面对着一个极其荒诞的选择: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我们是杀了他,还是将他改造成“被迫”无害的合法公民?是否后者比前者更为过分呢?伯吉斯则向传达了这样一种观念,即使是罪犯,政府也不能干预他们思想的自由,道德选择的权利比被对社会稳定有利的善良更重要。

我们不禁想:我们是否可以用恶对待别人的方式来对待恶人?我们凭什么有这样的权力?善的意义何在?如果没有选择的前提,善是否就毫无意义?用辩证的范畴思考,正是恶使善成为善,没有恶的存在,善也不再是善。这二者没有一个可以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我与作者的观点是一样的。

这意味着,即使冒着动乱的危险,即使那些人有可能危害更多的人,我们也不可以剥夺他们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利,我们不能将机械的道德理论套用在活的机体上。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不是在保护人类的大多数,而是将整个人类推向了屈辱的高台,在这里,人类的自由意志不值一提。这样的强制选择否定了道德选择和自由存在的价值,取而代之的,在这套理论里更为重要的是安全、和谐、稳定。但自由,尤其是思想自由恰恰是人类活着的理由。可以说,这是人类的尊严。



2021《发条橙》读书心得范文相关文章:

2021年读书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2021尘埃落定读书心得范文五篇

2021《飞鸟集》读书心得范文5篇

2021课程的力量读书心得范文5篇

2021《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1《寄小读者》读书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2021《培根随笔》读书心得范文5篇

2021《三个火枪手》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1《茶馆》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2021《达芬奇密码》读书心得范文5篇

    相关文章

    3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