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与海》的读后感500字-老人与海心得感悟精选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垮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洋洋洒洒的宏论,只有看似直白实则经过作家反复推敲后的简练语言。一句话概出了整篇文章的主题,这种直观简洁的语言突出了老人所拥有的那种“硬汉性格”。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老人与海》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1
失败,在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
着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个敢与失败作斗争的例子。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过。在连续84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但在第二天,他非常幸运地捕获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那条马林鱼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鱼,那条鱼比他的小船还要长2英尺!马林鱼的身体大,力气自然也大。它拖着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艰难考验。大马林鱼在大海上奋力挣扎,企图逃回大海。老人为了制服马林鱼,精疲力竭,皮开肉绽,但他并没有向大马林鱼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把大马林鱼扎死,拴在了船头。然而,幸运并没有出现,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与已经皮开肉绽的老人展开了殊死博斗。最后老人的命虽然保住了,但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拖回去的最终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2
今年暑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老渔夫,在一次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知道自己很难取胜,但还是不肯放下。之后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下,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当时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刺到了这条大鱼。我真是太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明明知道特别困难,却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一场生死较量的胜利。
在这条大鱼的血腥味被一群鲨鱼嗅到了,它们都争着游来抢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能够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并最终赶走了这群鲨鱼。但大鱼的肉已经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还风趣地批评自我的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的时候,我也被老人乐观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应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斤斤计较。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也更应该像老渔夫学习,学习他不能满足于现状、用心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3
老人一辈子与海打交道,钓过无数条鱼,可命运好像跟这个老人过不去,他越老,运气越差。十天无鱼上钩是正常的,可他还是坚持出海捕鱼,绝不停歇。
一天早晨,老人独自出海捕鱼,无意中钓到一条巨大的马林鱼,鱼儿拖着老人到了大海深处,老人一次又一次地被想要生命的马林鱼掀翻在船,双手鲜血直流,累的神志不清,可他毫不放弃。搏斗了一会儿,老人用渔叉杀死了鱼。可随之,有着“死神”之称的鲨鱼来了,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撕扯着鱼肉。老人不得不打起精神对付他们。可当船靠岸时,鱼还是被鲨鱼吃完了。老人一上岸就睡着了,在梦里,他喃喃地说:“下次我还要出海。”老人睡的很死,他正在梦见狮子。
狮子是勇气与正义的化身,它是百兽之王,永不言败。是啊,人啊,只能被打败,不能被征服,正如老人说的“我还要去”。这里面蕴含了多大的勇气啊!这种勇气和精神,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
而这,又如中国文化宝典――《周易》中的一句“天行健,符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勇气这点上,中西方是一脉相承的,而人类能达到如此高度的文明,不也是由于这一信念的支撑吗?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4
《老人与海》——作者【美】海明威,想必大家都看过这篇中长版小说了吧,我想也是的,因为我的确是看得有点晚了。不过我想这没什么好遗憾的,因为即便是现在的我,也还是无法将这本书全部吃透。就好像是书中提到过不知道几十次的“钓索”,让人想象不到那到底是什么。
我看懂了一半。由于工具与动作的繁杂,使我不得不抛下那些疑问来专注我所熟悉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老人厄运的开始,也就是老人登场介绍时就提到的——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的悲惨命运开始,基调已展现出了低沉,无论是他被饭店里的渔人冷嘲热讽、窝棚简陋不堪还是孩子在父母的命令下不得不离开老人到另一条船去,老人都默默地承受着。我不知道他在遭遇着些所谓“倒了血霉”的事情后心里是不是还平静得像无波澜的海面,但我相信他始终是宽容的,没什么好抱怨,他有着无比的信心与勇气,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真的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此后,他在第八十五天前夜决定远行,开始了他的这次勇气与意志的较量。他拉着大鱼以及被拖着漂泊了3天的故事我真的不想再提。因为那要读上两个小时左右的文字中涉及到太多我不曾听过、见过的用具。而且由于这些的干扰使我无法对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进行想象与感悟。但是那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的艰辛与坎坷真的是让我的心随着老人的一举一动而变得忐忑不安。所以,我不想再咀嚼一遍那身临其境般的苦楚。不过我还是会再读的,不过不光是为了要将那血液中流淌着的勇敢融入我的身体。
我想,我对他的崇敬或许基于同情。不过更多的是对他的理解。从他的自言自语与无边想象中,我看到了他与我的相同一面——神经在过度紧张的同时开始向绝望反弹,也许会开始胡思乱想,意志也会随之松懈,在埋怨着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的同时,却始终强调着不能认输。我也许永远做不到在面临生命危险的同时还努力告诉自己:“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这句话将会让我用一生来尊敬这个“不同寻常”的老人。
其中,老人与孩子的真挚感情在未远航之前淋漓尽致地渗透进作者笔下的一点一滴中,进而贯穿全文。海明威算是仁慈,他在原故事的基础上添加了这个从5岁开始就陪伴老人打渔的孩子,让孩子在老人孤寂的时候成为了依靠。
还有那梦中非洲海岸的狮子,我想,那是老人勇气与信心的化身吧。也正是这狮子,成了文章的最好作结。
老人是乐观的,他不会因为那条被鲨鱼吞掉的大鱼而一蹶不振。他还会兑现他的诺言吧——念几百遍的圣经。但愿他心中的真主保佑他,“卖”给他无论多大代价都要“买”回的好运。老人的故事还会继续么,他与他海洋中的兄弟们还会平静的生活么。祝福他,会的吧。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5
《老人与海》篇幅较短,情节简单,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在哈瓦那近海以捕鱼为生,而且日子过的很是艰难,接连84天没有打过到鱼,受到其他渔民的嘲笑,他的助手,一个叫马诺林的孩子也在父母的逼迫下离开了他,在别人的眼里老鱼夫已不适合出海,而他决心冲破这一连串的坏运气,马诺林依然每一天去港口等候他归来,等候他心目中的英雄捕一条大鱼凯旋而回。
这天,老渔夫一开始捕了点小鱼,到最后最后发觉钓竿又动了起来,凭经验他断定是一条大鱼,它把鱼钩吞进了肚里,拖着船游开了,老人在等待时机,等待鱼精疲力竭的时候,再拖它上船,却不料大鱼直拉钩丝,因怕断,老人用双手抓得鲜血淋漓,只能吃些生鱼充饥,第二天大鱼最后不动了,血溢出海面,却让鲨鱼闻到了腥味,群拥而上瓜分了老人的猎物,老人用船浆和鲨鱼搏击,等回到港口的时候,大鱼只剩下一具巨大的骨架,老人极度疲乏,进入梦乡的时候,他看见了狮子。
整编小说着力刻画,主人公桑提亚哥这个铁铮铮硬汉子的形象,它正直、不弄虚作假,不损人利己,是一个有血有肉,实实在在,一个有着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的人,独战鲨鱼于厄运面前而不屈服,最后获得了成功,这种精神让读者读完有一股如电细流从心底直入头顶,一身震撼!
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马诺林,经常去看望老人,给他以安慰,作者塑造这样的人物很有象征好处,他永远是老人的期望和精神支柱。
《老人与海》的艺术成就,我认为在于简明凝炼的言语,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原稿进行了200多次的校阅,删繁就减,含而不露,引读者不尽联想,从中体悟深邃的生活哲理。
《老人与海》文体优美,选用了具体的感情表达方式,把眼之所见凝于笔端,如有这样一段“——海岸上只剩下一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一丝淡青色的小山,此刻水是蓝色的,深邃得几乎变成了紫色——”画面简洁清晰、凝练,使读者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老人与海》给读者如沐春风的文体感受,同时还可获得精神的启示,老渔夫的拼搏精神始终激励着每一位读者,是一个不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