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更多的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请点击下方↓↓↓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1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三毛流浪记》,主人公三毛,头顶三根枯黄的头发,瘦小的身子,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他没有亲人也没有家。街边、桥洞是他晚上睡觉的地方;他睡得是砖;枕的是瓦;身上盖的是晚霞。为了生计,他卖过报纸、拉过黄包车、擦过皮鞋、卖过艺„„可是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看到这里,我鼻子一酸,两行珍珠像断了线似的往下掉。心想:三毛生活在万恶的旧社会,没有人疼爱他,长得面黄肌瘦,大冬天得不到一点温暖,甚至连自己的住处都没有。穷困的生活逼迫他小小年纪就到处流浪,担负着他不应该担负的工作,饱受着痛苦生活的折磨。他是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可是,三毛虽然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却很善良、勇敢、乐于助人。他曾不顾个人安危,救出了落水男孩;他曾自己饿着肚子,把食物让给饥饿的兄妹俩;他曾帮拉货的老大爷推过车„„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敬佩。
三毛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骨如柴,每天都吃不饱,穿不暖,也没有可以避风雨的家。但他却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位老人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一旁过路的人没有一个去帮忙,还笑他。三毛看见了连忙去扶起老人,还掏出仅有的一个烧饼,分给老人一半。三毛才咬一口,见老人已经把半个烧饼吃完了,他想,老爷爷一定饿坏了,便把自己的一半也给了他。
还有一次三毛看见一个小男孩被别人欺负,他连忙上去帮忙,打跑了坏人。虽然三毛很穷,但他还是给小男孩买了吃的。
三毛是个善良,但是没有关爱的流浪儿童。他吃不饱穿不暖,当看到小羊、小鸡、小狗有妈妈的照顾羡慕得不得了,心酸的直掉眼泪。三毛向往美好的生活,他听说上海能吃饱喝足,就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上海。可是上海的生活并不幸福,有钱人的家里生活富裕,三毛却缩在墙角穿着单衣,冻得瑟瑟发抖。为了生活三毛做了很多苦力,拉过车、擦过皮鞋、当过搬运工和学手艺等等。这些工作不仅没让他吃饱,还经常被人打骂、受人欺负。
看着三毛的经历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和三毛比起来我的生活简直太幸福了,在家有爸爸妈妈的疼爱,在学校老师的教导,我觉得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认真读书学习,做一个有上进心的好孩子。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2
《三毛流浪记》的构思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张乐平回忆说:“1947年初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在—个弄堂口,发现有三个流浪儿身上披著麻袋,冻得簌簌发抖,正围著一个刚熄火不久的烤红薯用的炉子在吹火取暖。我在他们跟前站了许久,心裡十分难过。”由此,张乐平萌生了画流浪儿的念头。正在此时,《大公报》的编辑来约稿。
为了创作好《三毛流浪记》,张乐平主动去和流浪儿交朋友。他知道在上海有一个叫陈家木桥的地方,是流浪儿的集中地,便去那儿,坐在他们中间,称他们为小阿弟,想和他们搭话,谁知没人理他,有的还对他翻白眼,他隻好败兴而归。一路上,他怎麽也想不明白,他们为什麽会那麽冷淡。后来他才发现,原来流浪儿都是衣衫破烂,而他却穿了一套西装,尽管是旧西装,可流浪儿认为穿西装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都欺负他们,对他不理睬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天,张乐平换了件旧衣裳,买了几副大饼油条,又来到昨天那个地方坐在地上吃起来。有几个流浪儿围上来,眼睛直直盯著他手裡的大饼,他就分给他们吃,很自然地大家坐到了一起,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起了自己的苦难生活和家史。慢慢地他和流浪儿们接近起来,熟悉起来,成了朋友,从他们那裡听到许多事情,丰富了他创作的想象力。
这套《三毛流浪记》的漫画,从1947年6月15日开始在《大公报》第三版上连载,10天以后,改在本市版上刊出,前后登载8个月。这套连环漫画的内容,除了最初几幅反映了一个流浪儿童的遭遇外,更多的篇幅则是从三毛的眼裡揭露了在国民党统治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作者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是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典型。
《三毛流浪记》无情地鞭挞了旧中国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在这套漫画的连载期间,引起了广大善良读者的同情和共鸣,反映强烈。读者们纷纷给《大公报》写信,甚至给“三毛”寄去衣服和捐款,托报社转交。如果说,《申报》连载《三毛从军记》在读者中产生一定影响,那麽《大公报》连载《三毛流浪记》,是让“三毛形象”走向全国。
因为《申报》虽是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但其影响多在上海和周围地区﹔《大公报》当时拥有沪版、津版、渝版,总发行量远远超过《申报》,其影响自然是全国性的。再者,《申报》连载的《三毛从军记》裡的“三毛”,虽然很顽皮,但他所表现的,差不多都是英雄型的,是常人所不及的特殊人物﹔而在《大公报》连载的《三毛流浪记》裡的“三毛”,就完全不同了,他一出现,就是孤苦伶仃,辗转流浪,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容易引起读者的同情,产生共鸣。
宋庆龄女士看了在《大公报》上连载的《三毛流浪记》后,非常感动,她特别在上海燕云楼设宴,招待张乐平和《大公报》副刊编辑。席间,宋女士还激动地对张乐平说:“你为流浪儿童做了一件大好事,真该感谢你,三毛不会忘记你。”她还提议举办“三毛生活展览会”,创办“三毛乐园”,用以帮助贫苦儿童。
1948年3月初,《大公报》出版部根据各地读者的强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张乐平在《大公报》连载的漫画《三毛流浪记》结集成册出版。《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特为《三毛流浪记》撰写了“序言”。王芸生既是这次连载张乐平漫画的热心支持者和决策人,又是充满同情心的忠实读者,他于3月23日写下《题<三毛流浪记>》,对张乐平作品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做了深刻的分析。
王芸生写道:“《三毛流浪记》印成书本了,这必然是小朋友们的恩物。《三毛流浪记》是接著《三毛从军记》画的,但张乐平先生的笔锋却完全改变了。……小小的三毛,是在体验著人间的现实。这现实,是冷酷多于温暖,残忍多于仁慈,丑恶多于良善,欺诈多于真情,不平多于公道。莫问孩子,请大人们思想,我们的世界不正是这样的吗?
三毛不是孤独的。他是多数中国孩子命运的象征,也是多数贫苦良善的中国人民的命运象征。我们的社会,对多数孩子是残忍的,对多数贫苦良善的人民又何尝不是残忍的?《三毛流浪记》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更可宝贵的,是它还在刺激著每个善良人类的同情心,尤其是在培养著千千万万孩子们的天真同情心!把这份同情心培养长大,它会形成—种正义的力量,平人间的不平,改造我们的社会。——去掉一切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发扬温暖、仁慈、良善、真理与公道!三毛奋斗吧!在你流浪的一串脚印上,可能踢翻人间的不平,启示人类的光明!”
王芸生在写作《三毛流浪记》时,正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期。王芸生同情三毛,也是对社会上广大穷苦孩子的同情,同时亦有力地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3
今天我看的书叫《三毛流浪记》这本书很有意思,那么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第一篇,三毛想出去找些吃的,遇到了小羊和他的妈妈,看见小羊都有妈妈宠着三毛既羡慕又伤心。
三毛继续往前走遇到了一群小狗看见小狗也有人疼,有人爱,他更伤心了!嚎啕大哭的抱起来一只小狗想亲亲它却被狗妈妈赶上了树,三毛一直不敢下树直到他遇见了一个捕鱼的老爷爷。
第二篇,老爷爷看这个孩子怪可怜的就收养了他。他给三毛换上了一件新衣服带着三毛去捕鱼。可是捕鱼的路上,老爷爷看三毛很无聊的就想让三毛试试撒网结果三毛还没撒出去网,就连同老爷爷一起拌倒了掉进了海里。
第三篇,老爷爷和三毛刚换上干衣服,就遇着了日本兵,老爷爷把三毛赶到自己的身后,让三毛别出来,日本兵看这样子,砰!砰!两声老爷爷暴毙身亡了,可怜的三毛呀!无家可归了。
第四章,三毛又继续流浪他失落极了,他帮助了很多人都被人们说他帮倒忙,可怜的三毛呀!三毛在湖边看到一个小朋友在摘湖边的花马上掉进去了三毛使劲一拉啊!三毛也一起掉进去了,当小孩的爸爸赶过来的时候发现小孩没事是三毛九了他家小孩一边走一边感激三毛说:并让他在自己家里住,回了家小孩的爸爸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的老婆同样他老婆也非常赞同这个感激三毛的办法,爸爸给三毛找了一个衣服但是她
他的屁股是露着的这就是开裆裤嘛!妈妈让三毛拿着花瓶去浇花小男孩送给三毛一束很漂亮的鲜花三毛说了说谢谢!继续浇花才发现原来花园里的花全部小男孩剪了!这可怎么向妈妈交代呀?
第五章,爸爸让三毛去送小男孩做饭盒他一边在街上走着,一边给小男孩拿着饭盒里面装的是鱼和米饭。三毛在路上走着发现还有一个免费赚泥人的地方,它在那儿转了一个可爱的泥人但是他旁边有一只野猫早在他赚转泥人的时候就把它放河在饭盒里的鱼叼走啦!三毛把泥人放进饭盒里向连同鱼给小男孩一个惊喜可是到了学校校男孩打开饭盒,问三毛,妈妈说今天不是吃鱼吗?怎么成吃泥人了?三毛表示他什么也不知道?
第六章,爸爸好小男孩和三毛写毛笔字觉得三毛很有天赋就拿了钱,让三毛和小男孩一起上学,今天三毛和小男孩冲着伞去上学可是下起了蒙蒙大雨三毛和小男孩撑着伞去上学可是,那个伞根本撑不像小男孩和三毛一会儿三毛淋着雨了,一会儿小男孩淋着雨了,他们觉得这样都不是办法,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小男孩骑到自己的肩上这就领淋不着雨了!可是没走几步就摔倒了,他们的衣服都湿了。他们也不敢告诉爸妈所以就钻进了一个木桶等衣服晾干了再走。
第七章,三毛和小男孩开心的回家了,却发现自己家那儿发现了火灾原来是小男孩家失火了大火扑灭了他们的房子爸爸对三毛说他扶抚养不了三毛了给了三毛很多钱让三毛自生自立他们就这样走了。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4
三毛也不能在这等死呀,因为他的人生还很长,他上了岸,来到了城市。城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三毛第一次见到这一幕,他只能在城市里瞎逛,晚上,他用报纸当被子,用垃圾桶当床,早上,就在垃圾桶里找找吃的,在街头当乞丐,讨钱讨饭,每天三毛都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有一天,一个小男孩掉进了河里,三毛用尽全身力气把那个小男孩救了出来,小男孩的爸爸妈妈为了报答三毛,就让三毛住在了他们家,小男孩和三毛成了好朋友,三毛住在他们家也很好,过得很幸福,但不久小男孩家发生了火灾,就这样,他只好再次流浪了。
‘流浪的过程中,被一个坏心的人捉住了,他们家是开饭店的,他们想让三毛当小伙计,最终,三毛上菜端饭,每日忙活,三毛很不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里的人虐待三毛,比如把剩菜剩饭给三毛吃,让三毛睡在阳台下,最后,三毛跑走了。
有一天,三毛在一家饼干店里痴痴地看着新鲜出炉的饼干,因为看的太痴迷了,有一个人用力地打开了门,把三毛撞到了,当时三毛流了好多好多血,那位先生看到了三毛,连忙找到了医生,让他给三毛包扎一下伤口,并付了医药费,然后买了一大块饼干给三毛,三毛很感激那位先生,饼干也舍不得吃,放了两个月,最后饼干坏了,三毛也不能不扔了。其实三毛很想吃,但是发霉的东西要是吃了的话,三毛就会生病,生病就可能死人,所以它得扔了。
然后,三毛被一个马戏团的一个人看中了,他把他三毛带到了马戏团,让他苦苦训练,但是三毛总是演不好,就被别人赶出了马戏团,三毛只能继续流浪。
突然,有一天,大家在抗议黄牛,大街上全部是人,真是壮观,三毛也加入了队伍,三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人挤来挤去,把三毛挤倒在地,当时,有好多人被踩,那是一场很严重的踩踏事故,很多人失去了性命,死在了别人的脚下,本文的最后,三毛被踩伤了,送往了医院。
这篇文章讲了三毛流浪的全过程,看了很难过,也感动不已,告诉我的道理是,每个人都要当一位热心肠的人。我们要珍惜自已的幸福生活。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5
《三毛流浪记》我一口气看了两遍,流了好多泪。
故事的小主人公是一个叫三毛的流浪儿,他人如其名,头上长着三根毛,大鼻头、大眼睛,十分可爱。他看见小羊、小鸡、小狗都有父母的疼爱,泪水不禁哗哗地直往下掉,他多么想有一个家呀。但是他没有爸爸、妈妈,也没有一个亲人,更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街边、桥洞是他晚上睡觉的地方;他睡得是砖;枕的是瓦;身上盖的是晚霞。他生活在旧社会,到处流浪、到处受欺侮,过着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日子。为了生存下去,他吃尽了各种苦头,从事着本不该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去从事的工作,可是在那样的旧社会,即使他那样卖力地去讨生活,然填不饱自己的肚子。
他听说上海有吃的,也有玩的,他就来到上海,却见街头一片混乱,哪里有饭吃?可怜的三毛,在寒冷的冬天只能穿着单薄、破旧的衣裳,冷得瑟瑟发抖。富人家里大摆宴席,山珍海味,酒足饭饱,而一墙之隔的外面墙角的三毛,却饥寒交迫,无家可归。
读三毛流浪记,不仅让我看到旧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腐败,富人居上,穷人寄下,证明了旧中国的无道与政治的缺失。旧上海,没有摩天大厦,没有绿树成荫,没有鲜花飘香,只有低矮的街道、破旧的铺子,侵略军的汽笛声,刑场上惨无人道的,低吼的声,繁杂不断……
在阅读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那令人忍俊不禁的儿童情趣、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紧张激烈的与硕腹巨贾、富豪地绅的“战斗”,都是一个个丰富的课题。更重要的是会觉得找到了一个终生难忘的亲密伙伴——他就是书中的小主人公三毛。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朗朗书声;我们在家中,享受着家的温暖;我们坐着车,到各地旅行,去年时,我来到了国际大都市中国——上海,眼前,东方明珠矗立浦江之岸,群楼呼应,直刺青天,登上金茂,纵览上海华景,遥想当年,流浪的三毛,没有吃喝,没有住所,也许,我经过了他流浪的大街,经过了他吃住的地方……《三毛流浪记》是一篇引人发省的红色巨作,也是一篇精神与梦想的结晶。读了《三毛流浪记》,我知道了奋进不息,知道了坚持不懈,知道了顽强拼搏,三毛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的榜样,帮扶着我,使我站上精神与善良、友爱、关心的心海之船。
在一则报道上,赫然登着一个流浪街头的孤儿被一对打扮靓丽的人踢得流血不止,一家黑心公司把停滞街头的流浪者绑回做苦力……这些报道,在百年前平淡如水,但在21世纪的今天,还要出现吗?不!不能,流浪者,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弱小的群体,我们有责任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三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旧中国,让我们富有爱心,帮助他人。现在,我们要全力打造一个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