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读书心得 >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体会1200字

| 小扬21147

多读书,让书成为你的智慧之源;读好书,让你的智慧永远站在潮流的前沿。23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共驾探索之舟,畅游书海,获取知识宝藏!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千年一叹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1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写的,“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抚摸它们的伤痕。”这句话是自序中的一段话,从世界各地最后回到中国。这一路走过的并不是什么现代化的都市,车轮碾过的也仅仅只是一些让我们感觉似乎很古老的地方。 然而我又看见了希腊给人是蓝色的,无论是美丽的爱琴海或是作为希腊象征的巴特农神殿。但这只是最初感受罢了。柏拉图,他们滞留在千百年前对人生的思考已无法用现代的词语形容。希腊的文明是健康的、闲散的,当读到希腊人的快餐也要一个小时后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为这种独特的生活节奏感到一种有趣。可惜的是,这种文明要衰落了,因为它过于闲散,过于与世无争。

埃及的土地绝大多数是沙漠仿佛是一种金色的。埃及给人的是神秘的,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让人们感觉法老们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着这些东西罢了。如果说希腊的街道还有一丝古今有联系的感觉的话,那么埃及就完全没有让人有联想的兴致,仿佛除了数千年前留下的几座建筑便什么都没有了。

作为那些古老文明的后代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战火一遍一遍的摧残着那些已经残剩无几的建筑,在埃及,凯撒的焚书和罗马教皇的禁异教使得那些能够揭开金字塔奥秘的古文字无人能读,在伊拉克,“复原”的巴比伦古城毫无原有的沧桑,无法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战争,因为时代,因为政治,因为功利,那些原来应该流传千年的建筑、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尽了。那么,我不禁感到疑惑,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又该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经无人解读的文字我们的后辈能够读懂吗?那些老早残破的建筑我们的后辈又能重新复制吗?

我们至今仍可以学习千年以前的历史,这可能要归功于秦始皇早早的就统一了文字,要归功于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命人撰写史书,作者提出了疑问:“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是的,盗墓者的层次不穷,每到一个名胜古迹就会留下“到此一游”的“见证”,古建筑成了发展旅游业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业化元素占据了那些古旧建筑所散发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文明气息。“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作者可能才想起千年一叹的名字吧!正是这样长城在哀叹,泰姬陵在哀叹,黄河在哀叹......我们要尽我们所能的去学习去保护那些古老的文明,去教给我的后辈,去告诉他们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才会有我们光辉的现在。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传承。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2

在千年之交,作者余秋雨与凤凰卫视一行以希腊为起点,中国为终点,探寻文化的足迹。在世界文明史中,只有我们的祖国——中国的中华文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我认为,这不是奇迹,是必然的。

世界本是一个大村庄,人们原本过着本本分分的生活,只是后来有一天,一户人家的人抢了另一户的一点财物,得手了,于是又有一些村民效仿,这使得每户人家人人自危,都在家偷偷练武,使得整个村子不得安宁。我一直认为用这个故事来形容我们的这个世界非常合适,而作者也在书中反复强调着战争会使战胜方与战败方两败俱伤,会破坏两方民族的文明,会使人民流离失所,贫困、天灾……接踵而至,留给人们的将是无比的伤痛。我们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做得很好,除了成吉思汗,几乎没有统帅进行过远征,最多只是内部矛盾,内部战争,包括日本和朝鲜,他们的祖先也都是中国人。正是这些,使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当然,现在的新中国也光荣地继承了我们祖先的优良传统,对那些盘踞在南沙群岛等地的外国政府并不采取武力的手段,只是再三地要求他们和平撤离,只有他国军队向我军开火时才进行自卫还击。这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既维护了和平,又不失我军的尊严,非常好。但这要是发生在美国,早就借机开战,把东南亚轰了个底朝天了。

作者从中东一直到印度,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战争与冷战造成的荒芜与贫困,而在军事方面我国一直十分低调,只是偶尔才会举行和平军演,非常低调,这点很值得中东以及南亚的一些国家借鉴。作者在书中也介绍了许多西方的古代帝王,在国富民强之际耀武扬威,攻击他国,毁灭了他国的文明,自己的国家也遭受重创,最后使得国家民不聊生,国库空虚,真是两败俱伤。

说到底,武力只是一种自卫手段,不可用于攻击他人,更不可滥用,不然害人害己,对别人不说,光对自己就没有一点好处。文明是珍贵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独裁者的工具,而文明却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劳动人民智慧最好的体现。战争让文明胆寒,作者余秋雨也多次在书中强调要维护和平以及和平对文明的重要性,我也希望所有国家都能放弃军备竞争,保护和平,给古老的文明以最好的保护!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3

他此次行程像古代西方探险家的行走线路,更是与古代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行路线基本重合,从希腊文明出发,途经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余秋雨先生一路行走,重点放置在文明遗址的实地,而非图书馆、研究所、大学、博物馆等人工化和现代化了的场所,他是在考察真真切切的文明遗址,让废墟诉说自己的坎坷文明路。

我们仿佛借余先生的眼睛来看世界,有非常直观的体验,他的文字质朴不究文采,没有被艺术渲染,没有被文化加工,却真实而震撼。

他具体行走的路线是希腊的海神殿、迈锡尼、奥林匹克遗址、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红海、尼罗河、太阳神殿、撒哈拉沙漠;巴以的耶路撒冷哭墙、戈兰高地、拉宾广场、清真寺;约旦的约旦河、安曼、佩特拉山;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低河,巴比伦博物馆,古巴比伦城;伊朗的德黑兰、巴列维国王的陵墓、星期五清真寺、居鲁士陵墓、大流士宫殿札黑丹;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印度的新德里、恒河;尼泊尔喜马拉雅山麓。

希腊的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标杆,今天的世界凭借着它的古老文明的几丝余绪逐渐发展壮大。希腊的文明古老、虚幻,但一座座遗迹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它的真实。尚武的迈锡尼,闲散的纳夫里亚,健康的奥林匹亚,神性的德尔斐,沧桑的巴特农神殿,时髦的克里特岛,虚幻的大海,所有的种种都在讲述属于希腊的文明故事,古朴奔放。

埃及的文明古老而神秘,它的文明不可思议令人费解,后人只知它的衰落,却不知它如何构建和发展,仿佛文明一出现就带来极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它的出现十分的突兀。然而它的文明仿佛耗尽了所有的元气,于是以低熵原则来慢慢恢复,以至于到当代仍未复原。当代的埃及处处洋溢着懒散、自由,人民没有太多的时间概念。

埃及文明是十分坎坷的,悠久的历史带来一轮又一轮的考验,战争和入侵几度改变埃及的文明中心,摧残了大量的文明遗址,以至于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明是那么的晦涩、神秘,仿佛断了代,产生了天堑鸿沟。这份文明显得孤独、空虚。

埃及广袤的恶劣环境却成了先人净化心灵的港湾,成了淬炼信仰的圣地,犹太教正是在此环境中产生。

埃及的生态遗迹能封存下来得益于迁徙、墓葬、气候、材料和遗民,这份瑰宝延续不易,充满艰辛坎坷。

埃及文明历经战争洗礼,直到如今仍未摆脱这种命运,长期盘踞。

埃及的文明就是一个奇迹,是恶劣环境中挣开一个夹缝苟延残喘。

巴以是多灾多难的灰色地带,它有着古老的文明,璀璨的宗教,是人类信仰的源头,但就是这么一块源头,却也是多灾多难的集合,是悲剧和惨剧演绎的舞台,至今还在重复一部部催人泪下的灾难电影。它们的国度历经沧桑却一直没有从悲难中走出。正是历史和宗教才导致如今更加水火难容。大屠杀、、极端主义在这里扎了根。这里曾经发展出、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耶路撒冷更是这三教共同的圣地。然而恰恰是这块圣地一直在蒙羞,它不断的见证人类的相互残害。有时遗忘是救世的良方,然而谁都不肯选择遗忘。

历史可以消融于艺术,宗教也能消融于美学。罗马、梵蒂冈、巴黎已经成功的走上这条人性的道路。而在巴以却一直没有这方面的丝毫征兆,别有用心之人煽风点火,把宗教和历史当作奴役思想的工具,这种玩弄文明之人正是矛盾激发的罪魁祸首。

约旦地区也处于政治、宗教的敏感地段,但却比巴以地区有所缓和,不会让人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约旦的特质是抗衡和周旋,抗衡是对自然的抗衡,周旋是对国家、种族、信仰的周旋。约旦是沙漠中的奇迹,它的文明和它的绿色一样,只要有一滴水便会见缝插针的生长繁衍。约旦的文明教会了考古者和历史学者不要用既定的概念来给文明条条框框。约旦的很多文明是没有文字的文明,它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和天然性。文明不能因规整而做出牺牲,小众文明更值得去保护。约旦国家虽小,却能在诸多大势力中辗转腾挪,得益于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侯赛因。

伊拉克的文明本是人类文明的始祖,很多文明都是从两河流域发展出来的,它是人类文明共同的母亲。然而如今这位伟大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流泪不在滴血。她的国度变得杀气冲天,变得夜郎自大,变得无知腐朽。伊拉克的政权成为迫害人民的工具,它的高压政策把人民变得死气沉沉,变得毫无人格,它限死了人民的思想。人民变得无条件顺从,政府没有人民的鞭策变得腐朽。人民只是由政府洗脑的传销员。

伊朗的文明是阔气和尚武的,它和中国自古便关系匪浅。历史文化自古便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像两兄弟。伊朗的语言文化属于化装型,很聪明,使得它的语言在它族文化的统治中一直得以传承。

巴基斯坦的人民生活水平十分落后,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更是精神生活上,他们毫无斗志,整天像行尸走肉一般生活,慵懒,没有思想。人民平穷且甘于平穷,没有正常的生活现象,人民在衰败。整个国家散发了消极、堕落,只有到了和印度交界的地方才有所改观。

巴基斯坦的审美观过于另类,逐美更显丑,丑的吓人,像地狱中走出来的活鬼。他们追求华丽的外表,华而不实,过于艳俗、吓人。巴基斯坦车辆的丑陋是全世界出了名的,他们人民不自知以此为风尚,畸形却普遍。国外的学者一度质疑审美多元化的合理性。

印度现在的生活方式可以用一个字来个概括,那就是乱。这种乱不是政局和宗教带来的,源于人满为患。大量的人民却没有对等的经济支撑,变得贫穷脏乱。印度的文化一度的璀璨、美好,然而与现状的反差却如此之大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印度物质的匮乏直接导致人民精神的空洞,人们为了生计各自使坏,目光狭隘,毫不顾忌他人利益。佛祖几千年前的参悟,本想使众生从苦海中解救,然而到如今还是收效甚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虽以身涉险,却获得了常人难觅的财富,零距离接触使他对异域文明有更深感触,废墟所折射出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更加深了他的思考感悟。

至此余秋雨先生对文明的感受是十分悲观的,越是文明璀璨的地域现今越是贫穷战乱,仿佛文明的发展须要向未来透支生命力。别用用心之人不断利用文明和历史制造矛盾。文明本身没有错,但是它却太耀眼了。

余秋雨先生一路东行,来到尼泊尔时他突然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美,美得恍如隔世。如果他是从中国直接来尼泊尔而不是从中东、印度等地来尼泊尔是感受不到这些美的。尼泊尔的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民。它在喜马拉雅山麓,四周花树茂盛,又有雪山消融,流水淙淙,雄伟与柔和并存。这是在埃及、中东、印度等地连想都不敢想的。人类的文明是人与自然抗争的结果,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进行较量。但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文明又演变成人与人之间的杀伐、博弈。且漫长的文明史长期被这种局势盘踞。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停止人吃人的局面。此时面对那些文明的废墟,不禁感到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自然带给人类的是久违的亲近和舒心。来尼泊尔的人大多不是寻访古迹,而是来沉浸自然,文明千辛万苦的延续数千上万年,到头来人类追寻的却是这一方净土,这里成了世外桃源。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曾提到文明由野蛮和蒙昧发展而来,且容易被这两者践踏。但似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反而须要蒙昧和野蛮来医治它自身伤痕累累的躯体。这份蒙昧和野蛮便是回归自然。

我不禁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这是多么的超凡脱俗,多么的远见卓识。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4

在局势不稳定时,余秋雨仍勇敢的坚持游历埃及,伊朗,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国,仍然用慧眼和深思去发现众多文化的辉煌和没落。用心去写每一次的他乡感受。或欢喜,或哀痛。余秋雨始终坚持理性客观的角度看待异国文化。用博爱传递了文化的大气和不朽。

这本书以文化为载体,更多的凸显人性对文化社会的影响。余秋雨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本身。悠闲的希腊人,随意的埃及人,悲怆的巴以人,洁净的约旦人,混乱的伊拉克人,贫困的巴基斯坦人,复杂的印度人,古朴的尼泊尔人。对人本身的关怀胜过了文化宗教的感触。余秋雨悲天悯人的文化情怀真的让人敬佩。

若有时间再度一遍,应该还是会获得新的知识和收获。

个人浅见:国内当代最佳的文化大师非他莫属。

这两天小小的夸自己一下,放在我床边一个月的《千年一叹》终于看完了。294页的书,我终于可以对它做个总结。

终于弄清楚了几个问题:希腊的首都是雅典,埃及的首都是开罗,伊拉克的首都是巴格达,波斯就是以前的伊朗,意大利的首都是罗马,居鲁士和大流士是波斯的国王。

或许我还可以为自己狡辩一下,我学理科,所以不知道。但是初一至高一中的几年,我的历史课本究竟留给我的是什么?

前边的所列举的真的确确实实算得上尝试吧。不想严格的要求自己成为余秋雨般的文学大家,可也绝不想被嘲笑到如此彻底。也确实是该反思了。

说说书的内容吧:

大体上讲的是余秋雨等人探索除中国以外的几大古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从希腊开始,途经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最后由尼泊尔回到中国。

知道中华文明是古文明之一,却一直不知道中华文明是历经历史长河,却一直保留下来的唯一文明。这一刻,不同于余秋雨老先生的惊讶,我的感觉是震撼。究竟,多么强悍民族才能留下这一方净土呢?不得不说,我确实自豪。

纵观中国历史,内战、饥荒、天灾、人祸,可以写成满满的血泪史。又忽然意识到,把这些载入史册的也恰恰是中华文明的文字——这种几千年来从不曾遗失的东西。忘记是谁说的了,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 即使朝代更替,即使战乱灾祸,文字却是代代传承,从不间断。这样想,或许可以理解中华文明为什么在“盛极必衰”历史浪潮中屹立不倒了。

说到文字,想起一个人——秦始皇。从小的观念里,一直觉得秦始皇不像是好人。家里边父亲比较严厉的时候,就称他为“秦始皇”。至今搞不懂这种自然而然的偏见是因何而来。不能说秦始皇是个绝对的好皇帝,可也绝对称不上昏君。昏君不会统一了货币,不会统一了度量衡,不会修建万里长城,更不会统一了文字。中华文明没有没落,自我认为,说到底是文字没有泯灭,这样秦始皇当真功不可没了。战争可以消灭一个国家,若各个国家的文字都一样,要怎么抹杀那些国家的文化?至多篡改史书的书写吧。

对千年历史的感慨,在新世纪之前成书,我至今日才拜读,实在是我的失败。

假如以后的人生中,有幸可以去走余老师所踏过的足迹,我想,我终还是不会走完整。我到底还是没有勇气在环境复杂的中东铤而走险那么一次,由此,更加敬佩余秋雨老先生了。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5

《千年一叹》这本书确切来说是一本日记。它记录了作者余秋雨在前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余秋雨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的豫园非常精炼,读起来流畅、优雅,但贴近生活,思维新颖。他能把新的想法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而且总能被人接受。他曾说过“写书最大的困难不在立论之勇,不再跋涉之苦,也不再考证之烦,而在于要把深涩嶙峋的思考翠莲的平易可干吧玄奥席位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这等于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字字句句都要好为难言的艰辛”。难怪他的文字如此精妙,原来他早有这番感悟。我说,余秋雨也能算得上是个探险家,因为在这“千禧之旅”的路上,他们遇到许多惊心动魄的事,随时都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许多短路荒草迷离,战壕密布,土匪出没,在中东的一些国家更是如此。掐一秒不知道后一秒会发生什么,他们只知道一连串真实的故事:宗教极端分子在疾风中内杀死了几十个卫国旅客,三十几个警察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千禧之旅”的目的实际上是环游世界的文明古国,领略人类文明的精华和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所以他们选择了希腊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径除中国外的三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古巴比伦。

而到达希腊时他们所见到的只是狭小、陈旧、道路拥挤和人民闲散。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影子。照我看莱希腊人闲散的升华方式有许多缺点,社会失去了精气神,一部分闲散变成了精神贫穷。可见衰落了的古代文明难以与现代结合,最后只能被现代文明遗落。可悲。

说到埃及就不能不提恒河。但恒河清澈的河水,美丽的风景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浑浊的河水河岸边“热闹”的景象。上游临死洗澡,下游刷牙喝水。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水是生水,喝一口,有病治病,没病养生,什么传染性皮肤病在水中泡一泡就好,所以的牛皮藓、荨麻症的人都用到恒河沐浴。还有的老人自己知道已经不行了,就叫家人把他们抬到恒河边上,铺一张席子,躺在地上等升天。他们说“就算死也要死在恒河边!”在那些人死后,会有专门的人堆好木堆,把尸体排好队,一批一批的火化,人就这样化为一缕轻烟了。

接下来的同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遗址。古巴不必四大文明古国中最神秘的,人民只有听着空中花园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荣的景象。因为留下的实物遗址已被无情的岁月和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光。看着残破不堪的“墙壁”,不禁有一丝感伤。

相信现在提到印度的化,大家的第一反应会使狭窄的街道中密密麻麻的人头和印度人对时间概念的缺乏。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无节制的生育和升华条天的不断改善是导致人口暴涨的原因。此外,在印度大多数人的手上是没有手表的,因为手表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用处。电话中说再十分钟道,转身就进了巷口的咖啡馆里喝咖啡调侃了,在连三个小时是不稀奇的,连政府官员也是如此。真是不可理喻呀!

看完了各大文明古国,大家现在有何感想。对,他们的确辉煌过,不过是在过去,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时,我们中国却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并且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我们的文明。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是他们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没有及时采取好的应对措施。而中国早几个世纪之后存活了下来,跟上了现代的节拍,很好地融入了国际。但仍有许多人看不起中国,而我要说的是:他们看不起是他们的事,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凭着“当我们的同辈禁不起岁月的磨砺时,我们的祖先仍坚强的走到现在”,我就可以自豪说“中华民族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民族”!谁说过去的文明古国不能成为今日的世界强国!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体会1200字相关文章:

大学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200字5篇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体会1200字5篇

中学生读书笔记心得体会1200字5篇

学生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5篇

高中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200字5篇

学生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500字5篇

读书心得体会900字5篇

2000字读书心得体会5篇

有吸引力的心灵读书心得体会1200字5篇

学生优秀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5篇

    相关文章

    6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