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的社会实践心得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与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下面是小编给你带来的福利院的社会实践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福利院社会实践心得1
这是我第一次到福利院看望那些小朋友们,他们的年龄差不多只有7、8岁,有的甚至更小,只有2、3岁;稍大一点的孩子,已经在上中学了,大多数小朋友是因为肢体残疾、先天性智力障碍、脑瘫,因父母无力抚养,还正处于襁褓之中就被父母残忍地抛弃,还有少部分是因为父母双亡而被送到福利院。
他们很可爱,只是少了些本该属于那个年纪应有的活泼与灵动,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迷茫和恐惧,有时竟闪烁着些许悲伤,不时让我觉得心里酸酸的,既心疼又难过,在这个花季般的年龄段,正是他们尽情享受生活的新奇与快乐,尽情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享受父母疼爱的温暖的时候,可是,他们却没有上天眷顾,没有父母的庇护与疼爱,过早的承受着生活的辛酸,承受着没有父母陪伴与宠爱的孤独,瘦弱的身躯承受了太多太多,而被亲生父母抛弃的事实将是他们内心永远的痛楚,那些“父母”的冷漠、自私、责任感丧失、人性的泯灭,是被整个社会所谴责与唾弃的,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与反思的。
每一个孤儿都是折断翅膀坠落人间的小天使,在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呵护他们,也许你不用给他们多少物质上的慰藉,简单地,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陪他们做做游戏,给他们讲讲故事,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大的关爱了。
福利院社会实践心得2
他们记不起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回家的路;身旁没有亲人的陪伴,已有很久尝不到呵护的滋味;他们流落在这座城市的角落,也许从未被别人注意;可是他们在这里,从此成为大家庭的一员,体味万千温暖。
胡适曾说:“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老人、女士、孩子、弱者都温暖以居,如果连冬夜里蜷在街角的流浪人都有了归所,那么它一定是足够幸福的。
生命干差万别,有人光鲜亮丽衣食无忧,有人含辛茹苦忙碌度日,也有人,生来就未曾享受寻常人生,他们活在—个小小的世界里,没有美貌,没有工作,没有伴侣,可是他们,也应当得到有温度有暖意的时光。
他们不用再流浪,也有人对他们嘘寒问暖,就在这里吧,好好地,安度秋冬春夏。
福利院社会实践心得3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社会经济突飞发展,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冷落,是院利院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重新找到了家,得到了家的温馨、爱的呵护。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人生之路,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尊重老人,敬爱老人,说到底就是尊敬自己,敬爱自己。会懂得孝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打开心胸去接纳福利院中孤独的老人,给他们欢乐,给他们祝福,陪伴他们去更好的生活。慰问福利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经过这些年在福利院的工作生活,老人的经历及生活让我感动与震撼,使我的身心更加明朗,明白阳光是不吝啬每个角落。这些年,我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关爱,为他们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老人叠被子、擦桌子、打扫房间卫生、和老人聊天、搀扶老人下床走路、洗澡、洗碗筷、打水等等。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我希望会有更多的人加到我们的行列中来,让我们爱的力量不断的壮大!
同时呼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福利院社会实践心得4
大学四年稍纵即逝,转眼到了大二的_月。和往年一样,火辣的阳光,城市里压抑的空气让人沉闷太久。在校团委的关怀指导下,__月__日,社会实践队的同学们顺利抵达实践地——____。
在这里,有空旷的田野,任心飞翔;在这里,有美丽的山川,任情传达;在这里,有淳朴的人情,任你品味。社会实践队来到了__县崔家头镇赵家塬村互助幸福院,在这里的五天四晚,我收获了很多。
刚到__福利院院的时候,大家都还不习惯这里一日两餐的饮食习惯。晚上有的同学肚子饿了,只好吃点零食。农村虫子比较多,每晚消灭虫子也就成了我们必须干的事情之一。虽然有诸多不适应,但是这些因素丝毫不影响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第一天,我早早的起床,感受清晨的活力,体验简单的生活。我主动去帮做饭的阿姨择菜,并且从中体会到做家务的乐趣。因为经常住校,很少有机会干家务。想想自己在家的时候,很少给妈妈帮忙做家务,而毕业以后也鲜有机会陪伴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心中实感愧疚。吃饭过后,大家都自己洗碗。看着有些老人行走不便,我们都主动帮他们洗碗。能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照顾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是儿女们最大的幸福。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看着互助院的老人,我才明白了父母在电话里的谆谆教诲与殷殷期盼,明白了我们已处于不需要被照顾的年纪而父母却在渐渐老去。想起了母亲头顶的银丝日渐增多,想起了母亲额头上愈加明显的沟壑,想起来子欲孝而亲不在是何等的遗憾。
在福利院,关系最好的就是赵爷爷。每天晚上坐在院子里和赵爷爷聊天,让我觉得很开心。在乡间清新的空气中,内心的躁动转为平静。在夜晚星河的光辉中,迷茫的未来变得清晰。
充实的五天社会实践,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做调研。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特别是最后的文艺演出,晚上快十点了,我们还在排练,笑着闹着直到最后一个节目。
短暂的社会实践结束了,留下太多太多的感情。关爱老人,我们将温暖与欢乐留给__村的老人们,将成长与思考留给自己。
福利院社会实践心得5
今年寒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寒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社会实践中,在不断地社会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寒假我社会实践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以下是我的个人实践报告心得:
一、社会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社会实践单位介绍
福利院__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社会实践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镇江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社会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
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城市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我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
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半,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
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啊。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
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四、心得体会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社会实践心得的时候,我还是如此。
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
以上是我的社会实践工作总结,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明白了,我们的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不能够这样下去了,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够让他们快乐的生活下去。我已经是这样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进步。这次社会实践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社会实践,在我毕业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