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2020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

| 嘉欣21142

疫情的防治考验着我们,这不仅是一场医疗人员的战斗,更是一场全民的战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0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0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

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篇一】

犹如当年的非典防治战,这场敌人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所挑战的不只是医疗机构,也是对全民共同体,乃至每个人的考验。

不少时候,碰到灾难等突发状事故,舆论都会习惯表达“我们都是__人”,但就关联度而言,恐怕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人传人”的传染病疫情,能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我们都是防疫人”。

钟南山院士就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此类忠告和防控应对,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不少人一时的便利、打乱原有的春节计划。像一些人原本约好的同学、亲友聚会,可能就得注意场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业行为也难免受影响。

必须承认,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监测、检查等,都是以削减民众的便利程度、牺牲局部利益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过构建合理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共担,但有一些可能注定需要个体的承担,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也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

本质上,这次疫情也是对民众科学素养与公民精神的“拉练”。多相信科学,遵循那些科学的“自我保护指南”,别被那些蹭疫情夹带私货的“鞭炮防传染,吸烟能消毒”、兜售阴谋论的“生物战”话语所蒙蔽;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从防疫的管制安排,尽量避免成为交叉感染的一环……这些都是个体应有的“价值自觉”。

当无数的个体能真正依据科学精神、秉持公民素养,合理调整防疫期的个体行为,全社会战胜疫情的砝码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终带来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将回馈给每个人更多的安全感。

病毒所挑战的是整个社会的应对系统。这个应对系统里面,没有人可以例外。目前病毒的传播和疫情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个体还是相关部门、机构,在应对上多一些“打提前量”和冗余准备,少一些盲目乐观和侥幸,多一些配合、公开,少一些自行其是,这样人们的从容就多一份,战胜病毒也能愈发可期。说到底,就是科学精神和公民素养越充沛,越能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

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篇二】

发端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作出防控部署,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其实,遏制疫情蔓延势头,除了政府部门的决心、努力,每个普通公民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讲究卫生,利人利己。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别人,少一个发病者,就少一个传播源。专家表示,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个人防护,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如佩戴口罩,而且应佩戴N95或医用外科口罩,而不是棉布口罩。还应勤洗手洗脸,注意眼睛、鼻腔、口腔卫生,少去公共场所。

管好自己,管住自己。如果您是一名菜市场商贩,请不要再乱卖野味了;如果您是一名“吃货”,请管住自己的嘴,别再乱吃野味了。相关报道称,从感染人群的地理分布看,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系很密切——调查显示,此前在这个海鲜市场中有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现象。而十几年前的SARS暴发,较大的可能也是跟乱吃野味有关,前车之鉴,教训已够深刻。

不要传讹,谨慎“转发”。疫情发生后,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已开始在自媒体上传播。所以,请您手不要“太快”,转发疫情信息之前多想一下——这个信息是不是部门、媒体发出来的?是不是有违常理?尤其是那些未经证实的过于“吓人”的消息、说法,更要三思。如果随意转发,甚至自己造假造谣,不仅会给社会添乱,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还可能触犯相关法规。

遵守规定,不要侥幸。这一新型肺炎疫情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理论上,人停止流动,病毒就失去传播途径,疫情就无法肆虐——当然,在现代社会,让人停止流动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当下人人归心似箭的春运时刻。但一些出行,的确也是可以自我调整的。钟南山院士建议:如果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就不要春运出行了,尤其是身体发烧、身在武汉。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也呼吁: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武汉九省通衢,位置十分重要。从目前公布的疫情看,各地患者大多数都去过武汉。听从钟院士等的建议,的确会给个人带来不便,但在疫情还不是很明朗,又叠加春节人员大流动的非常时刻,这不失为控制疫情蔓延的一种有效途径。

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篇三】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老院士,叫钟南山,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非的最前线上,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出她的誓言:“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

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

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情。

致敬白衣天使!致敬最美逆行者!致敬抗击疫情的每一个人!

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篇四】

风雨同舟,披荆斩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未感染群众”也准备抱着“试试看”“反正街上没人”“出去晒晒太阳”的心理去“以身试毒”。如何抵挡“麻痹”“侥幸”“焦躁”的“心理飞沫”,守住全民战疫阶段“战果”,还需各地政府和党员干部继续压实责任,多措并举,为群众戴好“护心口罩”,直到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

拴紧为民“两端系带”,抵挡“麻痹心理飞沫”。连日来,在各级政府、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交通管制、居家隔离已成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蔓延的有效手段。但随着管制和隔离时间的延长,很多群众也没有了武汉“封城”之初的惊慌,慢慢放松了警惕,“反正我没事”“有什么可怕的”心理也有所显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窗口期”,全民提高警惕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中央决策部署要求落实到最末端,把自己与群众的“两端系带”拴紧拴好,“软硬结合”抓好宣传与排查,切实克服麻痹思想,把“反正”心理彻底消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紧压醒民“金属护条”,抵挡“侥幸心理飞沫”。随着季节的变换,春天真真切切踱步而来。居家隔离一段时日,再见春日暖阳,恍若隔世,一些人也开始有了“出去晒晒太阳”的想法。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初期“没有证据显示人传人”,到目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续的人传人”,甚至可能发生变异。所以,迫切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审慎态度,把疫情看得严重一些、把疫情蔓延的风险估计得大一些,坚持“点面并重”,紧压防控“金属护条”,让“耍大胆”“不设防”的“侥幸心理飞沫”无法“入体”。深入动员群众彻底抛弃幻想,把防控措施落实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严严实实织好全民“防控网”。

拉开困民“中间褶皱”,抵挡“焦虑心理飞沫”。近些天,很多人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然后浏览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新增多少确诊病人、官方发布的确诊病人行动路线、医疗物资是否充足,每遇“重点”赶紧看看自己是否“入列”,甚至有的人只是平常感冒也不敢出户,怕“被隔离”。加之不能走亲访友,不能逛街旅游,甚至怕口罩不够用,出门散步都是能免则免,“忐忑不安”“看报道就流泪”的焦虑心理也有所见。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动员和组织力量,坚持线上与线下咨询相结合、身体健康与心理安定并重、确诊患者与疑似人员心理辅导相结合,做好战疫期大众心理干预工作,把困扰群众心的“中间褶皱”拉开,聚力增强“镇定感”,确保安稳“过关”。

总之,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全民之战,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引领群众在疫情应对上不“麻痹”、不“侥幸”、不“焦虑”,出“实招”“硬招”防止出现掀开“护心口罩”随处“裸跑”的现象,真正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在这场“疫考”中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篇五】

2020,一个特别的年份,一个美好的数字。可是,新型肺炎的到来给整个中国蒙上了一层阴影,它就像一朵“黑云”笼罩着中华大地,陡然间,天空黯淡,世界阴冷。然而这个繁衍了五千年的中国拥有着一群团结友爱的人民,他们坚守着“一方有难,万众驰援”的美德,期盼着“黑云”背后的太阳。

这是一群无畏勇敢的人们,他们不顾安危,奔赴在抗疫一线。嘴里说着“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抗击病毒;“年前想去换个发型,结果还真‘如愿’了”的美女护士单霞为避免交叉感染,剃了光头……多日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的护士全然不知脸上早已布满了勒痕;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声的医生毅然决然转身救人……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白衣天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民族担当,不愧为中国脊梁。

这是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尽己所有捐赠着医疗物资。韩红东奔西走募集捐款约一亿元,众多明星网红纷纷慷慨解囊;汽车司机捐赠口罩50000只并亲自送往武汉;有孩子用全部压岁钱为民警买来口罩,用歪扭的字体寄托他“希望你们能好好保护自己”的祝愿……爱与善良无关阶层、无关年纪,在灾难面前,他们都是大美之人。

中国,这是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在这儿,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光速拔地而起,小汤山医院也已开建。在这儿,处处都是爱,医者不计生死,民众不计报酬。在这儿,从不缺乏善良的人,从不缺乏爱国者。在这儿,“大爱”续写着中国故事。

在这个美好的国度,纵使每个人力量薄弱也可汇成江海。我希望我们每一名中学生都能安心呆在家里,关注疫情,心系前方安危;不聚会不出门,不给国家添乱;按部就班,努力学习,砥砺奋进。这便是我们的贡献,这样才能不辜负无数人的奉献与期望。

疫情愈汹,我们团结的热血便愈加凝固。九八年的抗洪挺过来了,零三年的非典挺过来了,零八年的雪灾挺过来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新型肺炎的“黑云”终会消散,武汉终归安宁。

我们做个约定。待到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之时,一起去武汉赏樱花可好?


2020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相关文章:

2020《同心战疫》纪录片观看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0纪录片《同心战疫》观后感范文5篇

2020同心战疫中国精神个人心得体会作文【5篇】

观看纪录片《武汉战疫纪》观后心得最新大全5篇

战疫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精选

2020同心战“疫”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精选【5篇】

2020大国战疫读后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5篇】

2020绽放战疫青春观后感个人心得5篇最新

2020《大国战疫》读后心得体会3篇

《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相关文章

    1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