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最新屈原与端午节的心得5篇

| 丽丽21147

  每年端午,屈原,你又可曾看见,中华儿女,从你身上继承的精神和对你深深的追念呢?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屈原与端午节的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屈原与端午节的心得1

  日出

  汨罗江边,你苏世独立,受命不迁,只因你深固难徙。一身青衣在晨风中飘舞,被绣上朝阳似火。江水平静似一帘幽梦,也如你此刻的心。

  耳畔传来《橘颂》的余音袅袅,于是一幕话剧在回忆中上演。橘树下你挥笔讴歌生命,婵娟为你送来缕缕茶香;郢都大殿上楚王为你接风洗尘,夸赞你促齐联盟的改革主张。于是,你秉烛达旦,抚案筹简册,舒眉向青天。

  此刻,你矗立江边,任思绪像滔滔江水一样奔流。

  烈日

  恍惚中,你脚下的芳草不再翠滴,只因失去了你傲岸身躯的荫庇。烈日在你头顶高悬,把你的影子驱入江中,被浊流击得粉碎;还不时喷出几团火焰,使江水沸腾,大地焦灼,和你的一腔怒火撞击,形成了闪电,声震如雷。电光中有你与张仪力争的正气,有你傲视南宫的威严;有你诅咒天神的凛然,有你面对婵娟尸首的无语。

  奸佞的排挤,弟子的叛离,人情的冷落,世态的炎凉,将你的满腔怒火渐渐冷却,化作怒气,凝结成雨,从你的眼角滂沱而出,冲垮了湘夫人的荷屋,熄灭了黑暗中的闪电,遁隐了浓云里的雷鸣。

  你蒙尘的心如同被历史钙化的岩石,千疮百孔,你将它抛向江中,任江水冲刷,泛起层层酸泪。

  残阳

  晚霞将天边染成橘红,江面上残阳如血,白昼被黑夜悄悄吞噬。郢都春闱的帷幕在你的眸子里缓缓落下,远处是一片朦胧,长烟落照、晚风孤城,使你羸弱的身影顿增千年孤独。羽化成四时的悲凉,北啼血的杜鹃传唱。

  你有着十万里长的忧伤,起于汨罗,流经汉唐,止于淇。

  你像飞蛾扑火一样寻找归宿,焦灼的大地已不堪负重。你选择江水作为坟墓,却不愿随波逐流。你将赤诚的忠心化成坚硬的巨石,然后将它揽入怀中。

  你纵身一跃,在幽暗的楚天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如一道彩虹,一头是古,一头是今。此时,一颗巨星陨落尘寰,那是银河为你落泪。

  流淌千年的汨罗江畔,矗立着你坚韧的灵魂,燃烧着一个凤凰涅磐的永恒神话。

  屈原与端午节的心得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用崇尚忧国忧民的美德来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惜。

  屈原高尚的精神为后入所追求,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齐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在后世人眼中可谓是一大伟人。“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中,不被世俗权贵所迷惑,“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全天下正遭受着饥寒痛苦的老百姓,而自己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不顾生死纵身一跃跳入江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面对朝廷的腐败,君王的昏庸无能,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楚怀王接受,最终楚国被强秦打败,满怀悲愤的他投江自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屈原的一生,远大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实现,一生不得志,想要隐退却却又心系祖国和天下人民而不能隐退。不仅思想伟大,还“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高洁的人格,纯正的心灵,为后世之人所敬仰。在不得志面前,他懂得“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即使受挫,也始终坚持“虽体解勿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观点,他忠贞不移,不改初衷。用“吾独好修以为常”来表现自己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此付出的自觉态度,而不为世俗所改变。又“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熟异道而相安?”表明屈原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正所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屈原不仅是为人正直高洁,心怀大志,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著作,他的著作也是受后世名人所夸赞。在《艺概》中:“顿挫莫善于《离骚》,自一篇以至一章,及一两句,皆有之,此所谓“反复致意”者。”在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又被赞之:“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与端午节的心得3

  穿越历史的迷雾,遥望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江南汨罗江,隐约可见一位步履蹒跚,形容枯槁的老人踽踽行于江畔,他一脸的疲惫与满面的尘灰难掩肃穆与庄重之色,而那双盛满了沧桑与迷茫的浊目在望向郢都方向的时候却难以抑制地涌出了大滴晶莹的泪水。

  天地之间一片浑沌,人人紧闭双目,不愿醒来面对国家的衰败。贵族们醉生梦死,紧抓住权势与财富不放;百姓们水深火热,渐渐消褪了往日的笑颜。举世之间,唯有他一人保持着清醒与正义,但这清醒只能带给他远多于常人的痛苦,而对这个已入膏肓的国家毫无用处。如今已国灭家亡,空留这察察之身又有何意义?唯有用这清白的身躯血祭故国,才能消除内心的痛楚啊!于是,这位对于两千三百年后的我来说显得过分神秘与孤傲的诗人高声吟着“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的诗句慨然步入清澈冰冷的江水,结束了自己如流星一般光辉但悲壮的一生。江水片刻之后便恢复了平静,又不知疲倦地流淌起来。它给了诗人想要的安宁,而诗人留给它的则是一则龙舟传说与一卷离骚古辞。

  是的,他就是屈原。一个两千多年来为人们传颂与纪念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骚体,开创了楚辞的先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他的伟大,光耀千古,“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但是,这是专家们的说法。在既不了解历史也不欣赏楚辞的我眼中,屈原他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一个中国文人的精神图腾。

  屈原是孤独的,他是一个贵族,有着与生俱来的高贵与骄傲。他博学多才,机敏善辩,精通政治,满怀兴国的热情。他聪明过人但却十分天真,他沉浸于兴国大业中却忘了笼络权臣,终致谗谤之祸。他的高洁使他无法容忍丁点儿脏污,于是他从此再也没有再进入庙堂,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理想。他的满腹怨愤为中国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却不能助他拯救衰亡的国家。无论是在昏聩无能,喜听馋言的楚王身边,还是在普遍信奉“与世推移、和光同尘”消极处世观的国人那里,他都找不到知音。夜深沉,心事有谁听?满腔的热忱无处倾诉,他只能在流放地的凄风苦雨中苦吟诗篇,以稍减内心苦楚。

  屈原一生坎坷,凄凉悲苦,但他的精神却能光耀千古,为历代文人所称颂。他最终献身于故国,却因此不再属于那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那个晦暗血腥的时代,而属于永恒的历史。他知识渊博、情感丰富、满腔热血、怀抱理想、嫉恶如仇、蔑视丑恶、攻击起来毫不留情、半分也不肯妥协。他处处不合时宜但却始终不悔,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是一个中国文人理想中的偶像。于是,在后人眼中,屈原不再是一个生命体,而是一个被无数代有气节的文人赋予了各自精神气质,深深崇拜的图腾。

  楚国是一个充满神话的国度,而生长于斯的屈原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神话。他是一个天真而纯洁的神灵,无法生存于这险恶的人世。他的到来,仿佛只是为了向人们展示神秘的古楚风情,为中国以庄重为基调的文化壁画上添一抹无法复制的鲜亮色彩。

  屈原与端午节的心得4

  屈原,我要感激的人——是你。

  不辱使命,终身奉行,为了这些人格的尊严,你不惜纵然一跃,投身汨罗江,上天把富有诗性的河流给了你,也把楚国国民的众人之心留给了你。是什么让你不屈使节放弃生命,是什么?噢,我懂了,那是尊严,生命的尊严,对上官百姓的尊严。你将臣心喻为指南针,不知南边不罢休,这是你终身奉行的吧!可这又是什么?是忠诚的心。啊,是的,因为你的尊严与忠臣的心。感动了上苍,感动了楚国国民,也感动了我。虽被流放,依然执着,那被石头所压的身躯啊,是一种精神,一种永垂不朽的精神!

  很小的时候,我便知道了屈原,那时的我,仅仅只是惋惜于他的投江逝去;现在的我,理解了,生命的本质——尊严,为了尊严逝去,这是壮举,屈原,他不愧为民族英雄,每一分尊严都因为他的逝去而增加了重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时常思考,当时,是否有其他方法来保全性命与尊严,但我没有找到。是的,屈原是用生命诠释了这尊严。他——是第一个让我恍悟尊严是什么的人。

  生活中,我可能为了个人的小尊严而不低头,为了自己的尊严,我也可能会与别人争辩。尊严,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尊严是在正义面前的不低头,在坎坷面前的坦然,在风雨当中的执着。

  屈原,你那深层的精神,不知是我还不够成熟,还是没有思考透彻,我还没有完全懂得,或许当我正确理解时,我会再次感叹与你的那种精神。

  你让我明白了尊严是什么,怎么维护尊严,我很感激你。不愧为中华英雄,你用生命诠释了完美的尊严,用执着完成了艰苦的使命,用信念铸造了美好的精神。

  我很感激他——屈原。

  屈原与端午节的心得5

  在我印象里我一直都知道屈原这个人,和他的《离骚》,也仅此而已,从来没读过。不过,其实我还知道端午节吃粽子也是因为他。我到了学《离骚》(节选)的时候才真正对他有所了解,但也仅此而已,譬如他如何爱国如何志向高洁。但这些也只是从书上或听说了解到的,不是我感悟出来的。读《离骚》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他很自恋。

  但到了最近学的《屈原列传》,我觉得我了解得更多一些了,但可能还是不够深刻。最起码我现在了解了他的才华非同凡人,人家自恋点也是有资本的。但那也就不再是因为他自恋,而是极力表达自身还保持的高洁的情操,不愿与世俗同列。最让我敬佩的其实是他最后的投江自杀。似乎古代太多名士对气节十分看重,对于原则不会做出一点让步,当现实与自己所坚持的某些东西冲突而又无力改变时,他们往往选择死而不是妥协地苟活下去。屈原也是如此。当自己不被信任,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衰弱,他没有背叛它,而是以死表明对它的热爱。有些人认为这样太不值,也太固执,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似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适合这样的情境,而不是抱着石头就跳进去了。

  可是我个人觉得他的选择更加令人佩服。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一个信念是他们活着的唯一支持力。当我不能坚持我的原则,我的信念时,生活于我已不再有意义了。这让我想到原来的哥斯拉兄弟,做鞋对他们而言就是生命,如果不能用心做鞋,做自己想做的鞋,那就不活也不会妥协。信念已变成信仰,为它而活或为此而死都在所不辞。

  屈原也是如此。他坚持自己的高洁,对楚国的热爱。当小人当道,怀王不再信任他时,他依旧忠心耿耿。当楚国抛弃了他时,他却没有放弃楚国,仍日日心系怀王,心系楚国人民。当已无力回天,他选择用死来表达自己的痛和对楚国的爱。你当他是固执吧,可正是他的固执成就了他。他的高洁孤傲传诵至今,他的爱国之情让历代人所赞诵。

  世人皆浊,我只有以死来保守我的原则。这是一种气节。

  而我非常敬佩甚至崇拜这种气节。似乎在读古文或了解历史的时候总能遇到这样的或相似的人。他们的这种品质吸引我想要了解他们,并敬佩他们。似乎这样的气节在如今不再有,这也是他们的时代更加令人神往。这应该就是我们不断探寻、追随古人事迹的原因吧,正如屈原,总能有让我们的心为之震颤的地方。屈原用死捍卫了自己的气节,自己的原则。我们因而敬佩他,缅怀他。

  因为人,总要有原则。


最新屈原与端午节的心得5篇相关文章:

1.最新端午节赛龙舟的心得

2.纪念屈原心得范文2020

3.赛龙舟的心得体会6篇

4.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心得

5.赛龙舟心得范文6篇

6.最新赛龙舟心得范文

7.赛龙舟心得感想日记大全

8.赛龙舟感受范文6篇

9.最新赛龙舟心得征文

10.观赛龙舟心得体会汇总

    相关文章

    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