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要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不可大手大脚花钱。学会预留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例如:一部分钱用于看病;一部分钱用于理财投资;一部分钱用于生活零花钱;孩子从小不仅懂得节约用钱,也学会合理理财,让财富逐渐积累,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育儿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育儿心得1
家有三岁小孩,父母要注意
有多少人记得三岁时的事情?我反正是一点都不记得。现实中“三岁小孩”有时还用来被用来骂人,意在表示不满和蔑视,暗示你不懂事、幼稚可笑。三岁真的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可笑的年龄?
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三岁孩子的心理记忆会伴随一生,影响深远。中国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小”为什么是三岁和七岁?不是其他的年龄?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
就说说三岁小孩吧。三岁的小孩子智力有限,家长所教的,不论属于消极还是属于积极,他们都会完全接受,还以为这些教导都是正确的。一般人后来的经历,都根据他们三岁时的教导展开,而且家长怎样对待三岁大时的他,一起感悟人生他也会怎样对待他将来的小孩,甚至同样对待长大后的自己。
如果我们把一个三岁大的小孩放在房间中央,然后几个人一起大声地骂他,说他很蠢,说他做什么都做得不对,命令要他做这样,命令他别做那样,骂他把地方弄脏了,或者再打他几下-----这样会使这个小孩非常惊恐,他的可能反应就是静静的瑟缩在一角,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这就是打骂小孩子、不爱小孩子的结果,于是这样下去,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这小孩蕴藏的天分和内在的潜力。
但是,假如我们同这个小孩和善地说话,告诉他我们怎样地爱他,怎样地关心他,怎样地喜爱他的样貌、喜爱他的聪明、喜爱他的能干,更对他说在他学做什么事的时候是可以犯错的,无论他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会站在他的一边……这样一来,这个小孩所发挥的潜力,一定会令我们大大的震惊!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三岁的小孩开始产生了自我意识,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了黑暗的地方,只要一按开关,灯就能亮;够不到的时候,还会找小凳子帮忙;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使用饮水机倒水喝;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家长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三岁的小孩内心最渴望被大人肯定。需要大人的爱,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赏。
假如你的父母在你童年时从来都没有赞许过你,那你便不知道怎样赞许自己,而且可能会认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完全不值得被赞许。
有些大人常常骂小孩子:“这全是你的错!”像这样子的经常责骂,会弄的小孩子时时不安,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以为是他的错,以致到长大以后,也是如此,成为一个畏缩而不敢有所作为的人。
有些人因为自小养成恐惧心,面对陌生总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要知道风险和机遇并存,于是他们常与机遇失之交臂。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更容易陷进责备自己、憎恨自己的情绪中,把真正该解决的问题丢弃一边,本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因为过于懊恼自责而减弱。
如果家里三岁小孩子在你的面前很害怕很拘谨,你会怎样待他?你是否对他发怒?训斥一顿?还是伸出双手安慰他,使他感到安全?告诉他你爱他。一个充满害怕的小孩,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安慰。每一个小孩子都怕人家看他不顺眼——被轻视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而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也同样害怕被人轻视、被人责备。
家长可能觉得自己太忙太没有时间,不知道怎样好好来安慰孩子,但这并不是借口,咱们是成年人这样做岂不是无情、太令人伤心吗?小时缺失的安全感,会让孩子用余生来偿还。三岁小孩只有在得到了爱和赞赏以后,才有可能发展出他们最高的潜力。
就像不同的植物需要的阳光和水分不同,不同的孩子需要的教育也不同。你把喜阴植物放在阳光下晒,给耐旱植物一天三遍地浇水,植物肯定长不好。养孩子也同理。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成长速度,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先要明白孩子的特点和性格,在养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让孩子扬长避短。
不要指望孩子总是按父母说的做。孩子通常比较冲动,甚至爱吵闹,因为他们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宝宝要学习自我控制,这需要时间。
不要用力打或摇你的宝宝,研究表明,这会对宝宝产生永久的负面影响,让他感到害怕、羞辱或生气,甚至教会他使用暴力。
不是每个家长都有一个美好童年,也需要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的坚强勇敢孩子能看到、学习到。
家长也会感到疲倦、愤怒、沮丧,这个时候可以对孩子说出来,让孩子学着分担,他们都是小人精,一两句话就能让父母开怀。这个过程也加深了你们的感情。能帮大人解决问题增加了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不再害怕
育儿心得2
带孩子一起去了解世界
了解世界对人充满诱惑,对于孩子更是,他们渴望了解世界,到处走走。因为他们还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父母还需陪同他们,这个过程是亲子的好时机。网站或公众号上在散扬着旅行的意义,专家和名人也用自身经验表达旅行的观点,于是很多人没有做更多的思考,照着观点去实行,跟风出游,至于效果就不得而知了。我见过太多放假之前计划带孩子去哪里玩,然后假日中密集地发朋友圈,各种晒,有位同事7天带孩子逛了欧洲数个国家。
也会在旅行中听到陌生家长埋怨:“我放假都出来陪你玩,给你花这么多钱,你还不听话,还到处乱看!”如果你是为了孩子去旅行,就不要说这些话,不妨听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可能在任何时间停下来,耽误你的行程安排,你可能会责怪孩子慢。一整天累得快散架,可孩子精神抖擞,还对你问这问那,你责备孩子烦人。可父母们是否还记得带孩子旅行的最大意义,不是路途的风景,而是你们的好状态和陪伴心。
父母的陪同是不等同于花钱、亲自开车、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认同出门不能受罪,尽全力让孩子感到舒适。带着孩子旅行确实累,但去哪都坐着看的旅行又有什么意义?我看到逛动物园都要坐电瓶车的父母,孩子哪里有那么娇弱,他们适应能力强着呢!走着,看着,遇到好玩的就停下来,父母别抱着“好不容易来一次,得都看完”,这么催着赶着,还不如在家看动物世界。
其实0-6岁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风景名胜,小区里的花园也可以很好玩;下雨天往水坑扔石头子,或者踩水也可让孩子们玩得起劲的;公园里的沙坑在他们眼中和三亚的海滩差不多;甚至他们轻易就被景区的工艺品所吸引,你觉得贵又或者觉得家里有很多同款没买,可孩子只记得不开心,回家好几天还惦记那些工艺品,你看着孩子的样子也很恼火,这对于孩子成长来说,这就是消耗没用的能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而不在乎去哪里。小区,农村,野地都可以让他们开心起来,家长要带领孩子去发现世界。太多的外界刺激不见得就有多好,这也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阶段,也很容易沉醉在自己世界里。我看到过一个小男孩玩一个木棍,说是树杈更准确些,大人觉得一根破棍有什么好玩的,可他能玩出很多花样,它是他手中的“如意金箍棒”。
6岁之后的孩子身体已经打好了基础,精神状态饱满,可以到更远的自然界去体验,不再满足于想象。如果是正常的孩子,能和父母能和父母很好地沟通,能告诉父母喜欢什么,喜爱什么,想要什么。
如果你打定注意带孩子去旅行了,不惜请假,花钱订票,提前做路书,别忘了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假借“我为你好”之名,替孩子做决定,也不要孩子说啥是啥,做决定的时候全家都参与,沟通之后再做计划。尊重不光是嘴上说说,还需要家长切身实际行动。旅行不仅让孩子成长,也能让我们大人成长。
生活在台湾的叶丽萍一家人进行了8年的环球旅行,出发时他们的孩子(悦彤)只有2岁,回来已经10岁,并著书《我家住在大海上》。例子有些极端,不建议模仿,但我想说这个决定让他们一家在旅行中治愈了,成长了。可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开始看书的时候我觉得父母好残忍,孩子这么小,跟着他们旅途颠簸,而且一去8年,错过了学校教育,真的好吗?对孩子没有影响吗?
书中讲到住在船上远不如家里温暖而稳定,饭菜也不是那么合口,床铺也不会有台北家里舒适。这都是对孩子的挑战,克服晕船花了悦彤一些时间,还要面对没有同龄一起玩耍的孤独。但孩子的坚强和韧性超出我的想象。到最后那些年她甚至学会了从各种困难中享受生活,童心的快乐总是那么纯粹。她说喜欢在海里游泳,喜欢趴在床边静静地看英文童话书。同时,她把大自然中的每一个动物都当做自己的朋友,还会和它们讲话,内心的怜悯心让她憎恶那些杀害动物的人。
她将星空大海当做课堂,从星座的变化和潮水的涨落中学习天文;在途中遇到的各类动植物,也让她学会了课堂教不了的知识。短暂的陆地停留,她交到了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的朋友,锻炼了语言能力,和他们书信联络,写作能力也无形中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小悦彤并不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在学校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好奇而主动地探求生活中的为什么。她好奇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也主动去了解,同时也提高了社交能力。有了这种学习的主动性,她能够主动和不认识的小朋友玩耍,融入他们中间去,她的丰富的地理、自然知识让她变得自信,也受到朋友们的欢迎。她并没想象中的自我封闭,乐观开朗对世界保持好奇。这一切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在这漫长的环球旅行中,暴风雨、海盗、暗流、还有浅滩都是家常便饭,叶丽萍和老公要时刻警惕着危险的发生,保护全家人的安全。到了深夜,他们轮流值班,时刻警惕着前方的危险。一次当一艘轮船冲向小帆船时,两人必须一起努力调整帆的朝向,才避免了危险的发生。面对来自大自然的危险,两个人必须共同携手来应对。这种互相的依赖性反而帮助二人恢复了非常和谐的夫妻关系。这种夫妻之间的配合,也治愈了她老公持续多年的抑郁症。
旅行并不意味着放弃生活和家庭,它意味着家长和孩子走向了更大的一个教室。叶丽萍透露每月的航行费用大概合人民币6000多元,这对有些人来说并不是一笔巨款,即使能支付这笔款项,大多数人也不会做出这种的选择。我也不鼓励大家都像他们一家那样去体验世界,因为每家都有各自的情况。但可以和宝贝一起阅读他们的书《我家住在大海上》,分享作者的经历,学着为人父母的智慧,还能增加你们实现梦想的勇气。
要说了解世界就必须环球游,出国游,我非常不同意。旅行的意义在于你和孩子的共同经历。走马观花似的观赏,你和孩子没有互动,是最差的旅行。不用那么频繁地旅游,定好计划多长时间一次也可以,主要是你和孩子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和自己生活的一样和不一样,去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很多家长确实很忙,忙于个人事业,忙着生存,但这并不是忽视了亲子关系的借口。孩子们不需要那么多物质需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对他们一样重要。父母每天挤出几个小时的共同玩耍时间,也足以满足孩子对家庭的精神需求。同时在玩耍的过程中,还能教会孩子主动地寻求问题的答案,怎么去解读这个的世界。何乐不为呢?
育儿心得3
做一个不焦虑、快乐的妈妈
现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选择做妈妈需要勇气,舍弃很多,付出很多。但她们常被家人误解,甚至是孩子也不理解。有文章教妈妈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妈妈优秀孩子将来才优秀。但这些文章过于将妈妈完美化,没有十全十美的妈妈,妈妈们也不需用各种各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折磨自己。做好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调整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不焦虑的妈妈才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焦虑源于对自己的过高要求,而实际能力达不到。因此常陷于焦虑之中。幼儿园的家长群,学校的家长群,有一种常态:是焦虑,也叫发愁。有啥样的孩子妈妈都愁。
孩子吃的少愁;吃的多也愁;学霸愁;学渣愁;不霸不渣的也愁;孩子性格好,愁学习;孩子学习好,愁身体;孩子身体好,愁孩子他爸不陪孩子……
从来不发愁的妈妈真的很少见。焦虑的根本原因是恐惧。怕什么?怕孩子不如人家孩子?也许。更多的是怕当妈的做错了什么或者错过了什么,让孩子没有好的未来。而这个未来,在现实生活里的主要代名词就是升学和就业。
女儿今年就上一年级了,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忙活,有去市里就读的,也有去县城重点读书的,也有花高价学费上私立的。我和闺女爸爸一商量就让孩子就近入学好了,有人知道了就劝我们别把孩子耽误了,好像我们是不负责任的家长。
闺女的伯伯在区中学教书,他跟我们说过一些关于孩子读书的事。小学时期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不要让孩子厌学。比如说:孩子上哪个小学。到了高中毕业的时候去看,这个事儿的区别真没那么大。而因为各种考试在小学阶段就最先被放弃的“读课外书”到了高中阶段甚至大学阶段,就意义重大。哪怕是在应付英语标准化考试的时候,阅读理解力强的孩子通常都不是靠老师培训出来的,而是靠之前大量的阅读累积出来的。
到了身为父母的年龄,对于这段的话深有理解,亲身经历过各种考试,耳濡目染同学的成功失败。别人的成功也许很难学习复制,但知道有哪些坑,让自家孩子小心一点不要掉进去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且,从更长的一个时间纬度去看孩子的成长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很多当时看着重要的事情到最后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影响了,反而在当时看着应该放弃的事情,在更长远的时间段来看更有意义。
我选择放弃工作,做全职妈妈,是为了能和孩子一同成长,共同学习一次。
人类恐惧的来源多半是因为不可知。身为父母,因为对孩子不可知的未来充满恐惧进而焦虑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而要消除焦虑,就试试把不可知变成可知,哪怕只是一部分。
先想一下,我的孩子最糟会是个什么状况?也就是在我目前的家庭状况下,如果对孩子的成长完全不加干涉或者管理,有可能把孩子养成什么样?
预测未来状况时,先把事情有可能最糟糕的结果列出来,然后再想想,能否承受这个结果,如果这个结果出现了,我还能做些什么。
当然不论怎样,都是做最坏的打算,但向着最好的方向努力,我可没有就此决定真得对孩子不闻不问。
妈妈们大部分的焦虑集中体现在各个升学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然后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考完大学后妈妈们的焦虑一般就降低到一个可以容忍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必须进最顶级的大学,正常的学校,正常的教育就可以。关键是我要在孩子一生中扮演什么角色?做孩子的陪伴感悟者,是各种亲子关系中,关系最长久,冲突最少的。想明白这点,我就真得释然了。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陪着他慢慢走,碰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
用这三步消除对孩子不必要的焦虑:
1. 设定孩子未来最糟状况,看是否能接受;
2. 确认对孩子未来的主要预期以及可实施性;
3. 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定位是陪伴者(注意区别陪伴者和控制者)。
做了这些之后,是不是感觉不那么容易焦虑了?很多的选择都不用做了。突然间看到了几十年后的幸福。
一个朋友对我感慨,一个活得不快乐的母亲会给孩子多大的压力?看到整日愁眉苦脸的妈妈,自己都害怕结婚和做妈妈了。还有一位妈妈是无私奉献型,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就为了给子女多留点遗产。在好友的回忆里,妈妈没有展颜享用过一餐饭,一件好衣物。因此她立下决心在自己为人父母后,不走妈妈生活的老路子。一定要舍得给自己花钱,去吃些好的买些好的来穿来用,到处走走玩玩,让自己活得开心些。。。。
还有一个朋友的妈妈是个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快乐妈妈,她对自己的妈妈充满感谢。因为永远看到的是一位快快乐乐追求自己生活目标的妈妈,我从来都不像同龄人那样怕老。
一个为孩子牺牲太多的妈妈,不会有多余的精力去开拓自己的世界,不由自主地将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达不到她们的期望便会焦虑,失望和生气,给孩子造成成长的负担。你的角色不仅仅是母亲,你没必要牺牲一切。你得明白,你的角色除了母亲,还有女人、生活热爱者、妻子等等。你先要尊重你自己。你还应该热爱点什么追求点什么。你的热爱,对新东西的好奇,和知识的汲取,让你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以及更好的母亲。
虽然做了全职妈妈,但你依然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追求。活得快乐自信,是给孩子做的最好榜样
育儿心得4
如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写作业?
有文章称:不能激发孩子学习源动力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教育。也就是说孩子只有由内而外真心地爱学习,才能有更长久的学习动力,那么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可怎样让孩子从内心发出这样源动力呢?
家里有小学生的爸妈一定对陪写作业深有同感,每天催促孩子写作业劳心劳力,练成了很多咆哮妈、暴躁爸。孩子不但没有因此爱上学习,还对爸妈产生厌烦。这样的爸妈不妨试试将催促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换成与孩子一起阅读,在你们一同阅读的时间里孩子对学习反而变得不那么反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相应地提高。如果回家家务事太多可以在孩子睡前一起阅读5分钟,让阅读变得有趣味。
当孩子一放学回家,家长就急着问:作业写完了吗?没写完赶紧去写!又玩,写完作业了吗?.....殊不知孩子上了一天学,需要家长的关爱与交流。家长嘴上的爱,此时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与其总是冷冰冰地那几句话,不如问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我想听你说说学校的事?累不累?需要休息一下再写作业也不急的......孩子从父母的语言中体会到对自己的关爱,自然不会那么抵触学习。为“爱”而做的努力才是发自内心,最有活力的。
如果换成大人,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会儿。这时爱人不关心你反而直接问:“饭做好了吗?怎么还不做饭啊?”试想你的心情又会如何。你要不生着闷气去做饭,要不和对方吵一架,发泄情绪。孩子也是这样,大人催问逼写作业只让他们更讨厌写作业,厌烦上学校。请父母记住: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他们最怕不被理解,不被真爱!
相反当你身心疲惫回到家,不太想做饭。对方关心地问:“今天工作怎么样?看你好像累了,别做饭了吧。咱们出去吃,反正好久没全家一起出门了。这样的话让内心的疲惫一下减少了,甚至变得愉快,全家一起出门吃饭,或者你干脆说:“别出去吃了,我来做吧”当我们被人理解被人关爱的时候,是最愿意付出努力为关爱和理解自己的人的。
与其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不如问问孩子飞得累不累。当家长真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对自己有要求;当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孩子不是生活在缺爱中,就是生活在溺爱中。
当你的孩子出现不爱写作业问题,家长应该首先反思自己。
当孩子做作业时,你在一旁看书(不是在玩手机看电脑),不打扰他们,孩子有不懂的时候能及时问你。最好每天都安排全家人在一起学习看书的时间。关掉电视,放下手机,用于全家人安静地学习和工作。这种氛围有助于孩子静下心来写作业。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模式,是他最直接的学习方式。
孩子写不完,家长也无需焦急。告诉孩子: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得负责。现在到了睡觉时间,没写完也不要写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说吧。家长感悟越把家庭作业当成自己的职责,孩子们就越不会将其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越不想承担起这份责任。家庭作业是孩子的责任,当你不停唠叨的时候,家庭作业就变成了你的责任。
当你下决心解决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的习惯,先观察孩子一周时间,看看孩子到底在哪个环节有问题。然后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聊聊你发现的问题,用好奇的语气问问孩子,他对自己出现的问题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你要抛弃对问题的预设和猜想,倾听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做到只听不评价;和孩子一起探讨,怎么做才能积极有效地完成作业,期望父母给他什么样的帮助,是否需要父母陪伴,然后一起定下一个目标。而不是父母提要求,孩子必须做到。
允许孩子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孩子手里搓着橡皮会更有灵感;有的孩子喜欢边听音乐边写;有的时候需要安静的环境些作业;有的擅于语文,做数学时会感到困难,需要父母的帮助;有的喜欢数学,而厌烦抄写,那么家长就要定量,不要做额外抄写任务,让孩子多阅读培养兴趣。
有意识培养孩子的作业习惯,但务必注意,在孩子没形成习惯之前,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糕,他们可能忘记作业,或者花更长的时间。家长需要做到不唠叨,不提醒,不解救,不职责,不发火。仅仅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给孩子充分的尊重与支持,而不是从孩子手中夺过写作业的权利。
孩子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是爱,是尊重和理解。在他的世界里,他明白了努力学习能让自己走的更远。
对于家长们来说,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无需用固定模式将他们塑造成固定的样子。把童年还给孩子,童年不该是一场赛跑,更应该是一场旅行,边走边看边悟
2020家长育儿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育儿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