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大全 > 心得范文 >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 HT1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1

课题研究讲究科学,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原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我认为简单的问题,只要简单的讲解、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能够理解、掌握该知识了,但是当学生真正做起习题或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非常糟糕,当时便归责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我没有给学生表现能力的机会,课堂没能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努力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验操作能力,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后,课堂上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所有的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由学生代替完成,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完成学生“活动与探究”实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增加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仅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长时间记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拉近了我们师生的距离。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寻找时间阅读了大量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所任教的班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xx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中,我我所任教的班级达A率、达C率、平均成绩均居全县前列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能够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对于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是不无益的。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2

这学期以来我积极投入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一、主动学习,注重过程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校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识。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通过阅读,我认识到: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

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学习反思内容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发现班上同学基础差异特别大,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a、b、c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暂困生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学生;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生学生。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不同的数学。同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你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

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另外,完成作业也分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乐于尝试,重在实效

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设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让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我们总是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2结果都不会差。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但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同时课题主持人任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用心做就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最终得以进步。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仅我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为课堂教学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数学文化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数学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为学生提供以数学文化为背景的习题的解题方法。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我们的课题虽然面临结束,里面可能仍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后面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3

1月11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禄丰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科研课题研究培训。本次培训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培训中,教研室负责课题研究的吴华昌老师从课题研究的意义、选题、申报、立项、开题、中期研究、结题、成果应用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结合各校在课题研究中子课题划分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指导。通过培训,我对课题研究工作有了更明确地认识。

一、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虽然参与了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课题研究的要求在理解上还有一些偏差。本次培训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课题申请报告、课题材料如何搜集,阶段性实践成果如何撰写以及研究成果如何整理等,对今后从事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分工合作、注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工作分工不能随意,合理分工是高效、准确达成目标的保证,因此应该针对每人的实际与专长,安排恰当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能不断增强研究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又有一定技术性和学识功底的工作。研究某一课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资料,如果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研究者要明确应收资料的方向、范围、内容,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归类、分析、综合、提炼,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建。

三、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实践、改进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实践。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性、延续性、系统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在研究中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在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遇到的困惑,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的反思与借鉴中,拓展新思维新空间。课题研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理论进行研究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从课堂教学出发,着手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践验证。为此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并组织成员观摩、评课,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课堂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4

1、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さ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特别是对七年级学生自主实验的指导,要从容易的实验开始,要确保实验基本能顺利进行,要避免实验难度过大、实验失败过多而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2、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学生的自主实验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出现混乱和无目的的实验、达不到要求是在所难免的,但经过交流、总结经验,学生会找到原因并迅速提高。而在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仅仅以重复、再现课本的实验步骤来验证生命现象,多不能理解为什么按这样的步骤试验,试验结束后,也忘了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实验技能特别是自主探究和创造性实验的能力难以提高。当然,在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观察、实验的目的和作一些提示,避免过多分散学生的精力,而且既要学生自主观察又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去观察,要让学生先思考怎样去观察、试验,准备解决什么问题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按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观察、实验才有实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操作能力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反复教育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力不断提高。

3、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实验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会通过小组、班级交流或自主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而且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会更强,因此更能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为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多动脑、注意观察、多问为什么;其次实验后要交流成败优劣的原因和经验,使学生在自主实验和交流中不断分析判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归纳、判断能力不断提高,不要仅仅追求实验达到成功的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作出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施肥过多的情况下都会萎蔫,让学生讨论其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解决才合理等,这样让学生多分析、讨论常见的一些现象,养成爱动脑的良好习惯,才能使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实验的能力更快地提高。

4、通过研究性学习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除了得到教师的部分提示和指导外,主要靠自己或小组合作、讨论开动脑筋去设计实验方法、步骤,甚至自己找实验器材,并在实验过程中或结束后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和错误。因此,自主实验有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出找出问题来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自主地去模仿、去比较、去尝试、去创新,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再次实验直到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经验并分析得出结论,从实验中体会出知识来,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如: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骨的成分”时,教师提示学生做实验前思考可用什么器具代替酒精灯、用什么替代稀盐酸、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及不当或错误之原因,然后再试一试。学生在家自主实验时有的用煤气火焰煅烧鱼骨头,有的用蜡烛或煤油灯煅烧骨头,有的将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有的用醋精脱钙,有的用米醋脱钙。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都有差异,但有的学生通过对比得出在家里可用煤气代替酒精灯煅烧鱼骨、可用酸醋代替盐酸的结论。显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探究科学的积极性、并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6、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自主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有限指的导下进行探索性的实验,而不是由教师规定完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后再由学生去做验证式的实验,因此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为了计划实验或解决实验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会通过看课本、找资料、交流、合作等各种方式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可前课后自主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要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实验的作用,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强调自主实验的重要性,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活动后的检查、交流,避免流于形式。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5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 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学习是教育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学习方式,它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接受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因此,科学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我们在学校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深入《中学数学科学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领域。从刚开始的概念模糊,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讨,我们的思路渐渐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我们的方案。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统的做课题,缺乏经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体会:

一、 用心做课题

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郑长龙教授对科学探究本质解释,赵小琴、李洪俊老师的观点等等。同时课题主持人夏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二、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优化统一起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五个基本成分,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选择每个过程的最优化方案,发挥整个教学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四、 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最终得以进步。

五、 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感言:

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6

我校研究的课题名称是“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与其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研究”,作为国家课题“阅读习惯的养成”的子课题,学校领导和参研教师十分重视,从课题组组建到现在,课题负责领导已组织参研教师多次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我对课题实验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学会自己选题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就存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教育教学情境,寻找具体问题。

1.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

我们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特长爱好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来源。

2.在反思中提炼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可以为自己提供研究材料的有效途径,反思每天中自己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等。

3.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解决问题。 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中,可以发现自己未曾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自己的研究意识,将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来源。

二、教师素质与课题研究的关系

1.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是前提。

教师的研究意识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熟视无睹,错失提升教育教学的认识深度和研究能力的大好时机。当然研究意识并不会凭空而生,除了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之外,还要真

正体验到课题研究带来的自身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是基础。一个总感到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并能很好地进行研究的教师,往往是教育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教师。教师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则会很快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题“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与其口语表达能力关系研究”,就其名称分析,我作为一名参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积累知识,丰富语汇。在口语交际课和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灵活应对,顺畅表达的能力,努力探索口语表达训练方法、策略,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7

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同一起跑线”课题研究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就学习以来感受作学习心得如下:

城乡教育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城乡学校之间在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改善、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诸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学生都往城里跑,农村学校生源日渐减少。我校也不例外,且矛盾日趋突出。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逐步实现县域内学校间均衡发展,必须创新探索新的理念和模式,创造新的教育增长点,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学校间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因此我校确立了《同一起跑线》这一课题,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力的促进我校语文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一节课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的课不能算是好课。有些教师在”达标测试”环节上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

1. 只检查好学生。教师随便提问几个好学生,这几个学生会了教师就以为全班学生都达标了。这种检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在一节课上,教师要尽量检查到每类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单靠教师的提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通过合作小组相互检查的做法来实现。

2. 虽然全部检查,但对落后学生没有补救措施。有些教师在下课前也搞全班检测,做对的举手,但对没有举手的同学教师没有问错在什么地方,课后谁来给他补课,何时汇报结果。没有具体的补救措施,这些学生就会逐步变成落后生。

虽然对于需要拓展和提升的问题以及能力训练和价值观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既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我们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来看待。

3.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要做到”步步清”。如诗歌教学,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读,这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要只检查几个好学生,而是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老师汇报,大家都过关了就是”步步清”了。然后是翻译课文,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课本注释、不看参考资料、不能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出来,这才是真会了。只有把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夯实了,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了,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做看似耽误时间,其实是节省了重复劳动的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的时间。不然仅靠下课前的几分钟搞一个达标测试,不会的学生也没有时间”清”了,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4.“堂堂清”的方法很多。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当堂练习,教师逐一批改。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也不能全部看完。另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先由小组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教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2人小组不能解决的6人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教师汇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的”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此时,教师在下课时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率的课。

如果一名教师在课后能对以上四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就知道自己的课是否高效,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评价其他教师的课。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8

半年的微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微课题研究教师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半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借鉴苏霍姆林斯基一段话,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很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教师坚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话,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天天上课就不会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教师就会很幸福!有时我们的生活中也许就恰恰少了一点“研究”和“琢磨”的过程吧!而以往的我对于课题研究也是很迷惑,听了延安市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办公室张琰主任的讲座,使我明确了进行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不能跟风,选择的课题应该越小越好,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其次选择的课题一定要有价值。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微课题研究寻找方法其实

也是一个借鉴的过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微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书面资料,还包括实地调研,访谈等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第三、解决问题。教师先要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微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注意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

第四、经验总结。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这曾是我最困惑的部分,而听了讲座后才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总结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还可以是“教育教学反思”。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应用与教育教学实际。这是微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身为一线的教师,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些微课题的研究工作,只是我们缺少一些搜集、整理、总结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而已。

以上是我进行微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专家的思想、理念慢慢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新的提高,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实际问题的同时,让自己成长为专业化、科研型的教师。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9

面对课改的大潮,现代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中学教师,将如何面对新的形势,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呢?做为一线教师的在不断地努力着,努力地让自己与课改的精神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我觉得要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因此,我便参与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学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习和不断探索,我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有了很多很深刻的体会。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就观念而言,新形势下,我们要明确:学生是一个有想法、有活力、有创新的独立群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而并非是在预设的教育情境中指挥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活动。就行动而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也就是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多进行形成性评价;还要关注教学效益,并具备一种反思意识,不断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我认为新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改变,既是根本又是关键。我们的观念转变成功了,角色改变成功了,这才有基础谈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谈成功的课程改革。刚好课题的题目与些相吻合,以下谈谈这次参加这次课题的几点体会,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充分尊重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和谐、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还体现在激励和赞赏学生上,要寻求学生的闪光点,抓住以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得到努力奋发的动机。尊重学生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心灵对话的前提条件。其次,首先要理解、接纳学生,理解可以遵循换位思考的方法,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在思想上接纳学生。再其次还要信任学生,信任的前提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信任最能触及学生的心灵,这样的信任是一种激情,是一种鞭策,它的激励是其他任何力量无法比拟的,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的引导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共同探究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无原则的批评和抱怨说达不到的。

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开拓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域,探索学习活动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题,要吸收、要消化教师所讲的知识、观念和方法,就需要进行积极的活动,因此,学生不是消极的听众,不是灌输知识的口袋,而是接受教育的主题。知识和技能作为学习的对象则是客体,教师的“教”便是主客体联系起来的媒介,这种媒介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主题作用发挥的程度如何,更多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是否得法。因此,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撑。数学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把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备课方式改变。新课程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知识应当属于人的认识范畴,知识的获得和掌握,都离不开认识主题的活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准备当中

就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备课。教案的编写,传统的已不适应现代的需要,现代的教案意味着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创造性的把握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比竞争更重要的能力,是新一论课程改革强调的学习方式。将“小组合作”引入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搭配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见解、拓宽思路,能力强的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帮他们理解,教他们表达,在合作学习中上进互长,调动全员参与的意识,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机会,有效合作学习唤醒了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师角色要转变正确

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要扮演好新的角色,陈腐不变就只有等着被淘汰。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往着多元化发展了,不仅要成为教学中主动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还要成为课堂活动中的指导者,另外还要做课堂教学动态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只有不断地正确定们我们的角色,不断的探索、学习,充当好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才能完成新课程的使命,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总之,现在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角色与行为的变化,这个变化同样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这种变化已经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环境的规定,一种教学发展的趋势,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必将铸造一代新型的教师。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10

去年,我校申请了桂林市级B类重点课题——《农村中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留守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留守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留守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这些表现优秀的留守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留守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本学期在第一次课题活动时给我们每位成员发一本“课题专用笔记本”,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留守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留守学生教育个案,并由课题组出版专刊。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留守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有些留守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留守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留守中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爱。关心一下留守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让留守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留守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11

如何展开课题研究,这是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的难题。如何确立课题,确立了课题又该如何开展?在讲座中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自己探索出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的教学及课题研究总体框架。这个总体框架以“三小”、“三大”的新认识和新实践为主体内容。“三小”、“三大”即是:把目前的学校教育看成是“小学校”,把学生未来生活的社会看成是他们的“大学校”把现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看成是“小课堂”,把当地广阔的农村社会看成是“大课堂”;把学生在校学习的课本看成是“小课本”把他们现在的和未来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看成是“大课本”。“小学校”是为了学生以后在“大学校”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服务的;“小课堂”是学生进入“大课堂”前的基础训练;学生学习“小课本”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读懂无字的“大课本”。李教授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由“三小”向“三大”过渡,向“三大”方向发展,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是教育理论文献中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理论问题。前者主要体现研究的实践价值,后者主要体现研究的理论价值,两类课题都离不开教育的实践,因而都具有现实意义。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源泉解决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研究的重点。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主要是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指教育某一具体方面或者一定范围内的问题。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些往往是选题的直接来源。对这类课题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管理研究。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管理质量、管理体制、学生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研究课题。

2、教育理论文献分析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现有的教育理论文献中,从前人构造的教育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寻找并填补其中的空白区,可以继续他们提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的研究,也可以对前人理论发出怀疑,经过研究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还可以参与学术上的争鸣、讨论。

总之,从实践中找课题与从理论文献中选课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具体课题中往往既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价值。从实践中产生的课题如果很值得研究的话,往往都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因而实践研究所解决的具体实践问题,往往又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理论。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12

研究生课题是研究生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通过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专业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还可以开拓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也有一些心得体会要总结。本文将从课题选择、研究方法、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和总结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课题选择是研究生课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选择课题时,要考虑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充分发挥自己优势,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同时,要注意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对象,确保能够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在选择课题过程中,我学会了合理分析和权衡各种因素,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

其次,研究方法是研究生课题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进行实际的研究工作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来解决课题中的问题。不同的课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实证研究、理论分析、案例研究等。我深刻认识到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三,数据分析是研究生课题中的重要环节。在完成数据收集之后,我们需要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的科研结果。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要注意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

第四,论文写作是研究生课题的重要环节。在完成研究过程后,我们需要撰写一篇规范、科学和易读的论文来呈现研究成果。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要注意论文结构的合理性和条理性,以及逻辑严谨和表述清晰的要求。此外,我要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确保论文在同行评议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最后,总结是研究生课题的收官阶段。在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后,我们需要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反思和总结。在总结中,我要客观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措施。同时,我要学会相信自己的才能和能力,相信自己未来的潜力和发展。

总而言之,研究生课题的心得体会总结离不开课题选择、研究方法、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和总结这五个方面的要素。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在研究生课题中逐渐成长和进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心得。相信这些经验和体会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13

去年,我校申请了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年以来,理论学习、培训及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思路,也使我对特殊家庭学生有了新的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力去关爱这些学生,分析他们的学习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下面就谈一谈一年多来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题会议令我豁然开朗

开题会议上由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后,市级、县级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我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特殊家庭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常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总是被单独教育的对象。到底他们的学习现状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况怎样?我们很需要去多加关注这些问题。可是我们注意到也有个别特殊家庭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优秀,令老师也暗暗钦佩。这些表现优秀的特殊家庭学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鉴他们的优点去帮助那些学习困惑的特殊家庭学生呢?我想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经常性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做好读书摘记。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概况,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特殊家庭学生教育个案。我每一次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案例时,都得到一次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遗憾。每每过后,我都会不断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农村特殊家庭中学生的教育任重道远

当我越深入了解这些学生,我的心情越复杂。他们的境遇令人担忧,他们是社会上最孤独无助的群体,他们的心中渴望理解和关爱。有些特殊家庭学生因为爱的缺失,成绩下降;有些学生由于教育不当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父母导向而成为问题学生。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

度过,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应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爱。关心一下特殊家庭学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饱;天气寒冷了,他们有没有添加衣物。他们学习上有困难时,多给予帮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时多与他们谈心沟通。还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他们。让这些中学生感觉到虽然远离父母亲,却没有远离父母般的爱,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笑对人生,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14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主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这次课题研究,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在文中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见解,哪怕是一句话都行,只要认真了,用心了就行。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写出自己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很多教师很重视申报课题,但不重视研究,甚至没有研究,只是挂个名而已,没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的时候只是“匆忙间”整一篇文章;有的则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体验过自己策划、设计、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调查访谈、归纳探究、交流分享及结题展示等课题研究过程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应付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现状三: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现状四: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这一点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学校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现状五: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现状六:课题研究的时效低。前面几种情况必然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15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集体教学还是很普遍的,老师的活动设计也是按照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来设计,这就容易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吃不饱”而能力弱的孩子“吃不下”,两极分化越来越厉害,使得能力弱的孩子逐渐失去数活动的兴趣。本学年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能力差异教学活动的研究。关注幼儿差异,让幼儿学习不一样的数学,下面是我在本学期研究中的一些体会:

一、制定目标时——针对差异

我们不求能力差异的幼儿同时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允许他们异步达标。因此,在目标的制定中,针对不同差异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首先强调基础目标,重视目标的统一性,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以确保目标指向大部分幼儿,同时考虑目标的弹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要求不同。能力弱的幼儿注意基础目标,适当降低要求,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目标;能力中等的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争上游的态度和信心。能力强的幼儿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注意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中班“排序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初步学会按物体数量的AABCDAABCD规律排序。能力弱的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观察图的排序规律完成ABCABC练习。中等能力的幼儿能根据教师要求按ABCDABCD的规律排序,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幼儿自定规则,按物体特定规律排序,能创造不同的排序方法等。

二、方法选择时——尊重差异

教师在选择方法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异步达标的目的。如在学习排序时我针对佳妍、景伦、翰杨三个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的幼儿选择了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翰扬在串珠子中表现出思考型的认知特点,在串珠子之前,他用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观察模仿表现出一定的认知策略,呈现的作品也相对比较好。对待这样的幼儿,我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让他串出与教师不一样的项链。而对于已有一定的归类意识景伦,我采取了“让他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策略”,鼓励他学习简单的单维排序来串珠子。对于佳妍,她属于无目的的玩,缺乏思考和归类方面的能力,针对她的表现我利用同伴影响的作用鼓励他模仿旁边的同伴把相同颜色的串在一起。我们只有正视幼儿能力的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幼儿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三、投放材料时——考虑差异

在提供数学操作材料时,既要考虑活动目标,又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差异。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投放材料,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性,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如在数学活动“排排队”中我们班级孩子们的照片拍下来,从矮到高或者从高到矮排序。一番观察下来,我发现两极分化特别厉害,能力强的孩子一会儿功夫就能把三个小朋友从矮到高或者从高到矮整齐地排好,而能力弱的孩子拿着小朋友的头像,不知怎么放才好。于是,我马上调整了游戏材料,给能力强的孩子一筐材料里放了4—5个小朋友,让他们想想人多了该怎么排队,而能力弱的一组,我就在底板上画了从高到矮的矩形图,暗示孩子高个子应放哪,接下来放哪,最矮的矮个子应放哪,并形象地把它说成是高房子、中房子、矮房子,暗示他们一一对应摆放,果然能力弱基本都学会了。又如在中班进行关于分类的教学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图形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片,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花片、纽扣等实物进行分类。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能力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四、教学评价时——承认差异

幼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也是永恒的,教育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并尊重差异,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评价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教师评价的要求也不同。对于特殊幼儿,教师采用“拉一拉,帮一帮”的态度多鼓励、多引导,及时给予帮助和辅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对能力强的孩子多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提高的竞争意识,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评价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给孩子一个灵活的评价标准,启发他们多看到同伴的长处,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互动让幼儿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更要教师能正确对待幼儿客观存在的差异,积极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差异问题,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幼儿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幼儿的智慧潜能,就一定可以让不一样的幼儿学习不一样的数学,在不同的机会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相关文章

    50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