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工作文稿 > 个人汇报 > 汇报材料 >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2023

| 云霞0

学习劳模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分析一个个劳模的事迹,我们可以得知他们能够拥有如今的成就,是他们实干出来的。工作不能得过且过,要精益求精,不断奋斗,踏踏实实地工作,这样我们的成绩就会一点一点上去了。下面小编带来的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2023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篇1)

李淑霞,朝阳县北沟门子乡黄台子村村民,她积极加入共青团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团的活动,无私奉献。在村里她家是一个普通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里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为人科善,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好评。

她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儿子、儿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她的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平时李淑霞忙完农活尽量多做家务,减轻老人的负担。婆婆年老多病,一发现老人身体不舒服,及时请医拿药,问寒问暖,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身心上得到了健康;在对待邻里的关系上,李淑霞总是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左邻右舍相处和睦,邻里之间能做到相互照应,互相团结。邻里谁家有事主动去帮忙,李淑霞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邻里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这却使他们的这个家庭更加和睦,更加美满幸福

她积极支持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村里开展的每一项受捐助活动,他都能够积极参与并慷慨解囊。

她那和蔼可亲的脸上总是透露着灿烂的笑容,她那热心助人的事迹,总是让人念念不忘,一颗关心他人、温暖别人、金子般的心肠,构成了她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

她对女儿疼爱有加,可她婆婆爱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觉得自家条件不错,儿媳妇不生个男娃在邻里面前抬不起头来,希望自己家也能如愿抱个孙子。但是,多次做儿子、儿媳工作,李淑霞夫妻就是不同意,还劝导婆婆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今年3月的一天,村民王小英发现自己不足一岁的女儿不知为何不吃饭,老是哭,还发高烧。丈夫又外出打工了,王小英一人在家,急得直掉眼泪。李淑霞知道后,立即赶到王小英家,抱起孩子说:“走,快送医院,给孩子看病要紧”。经检查,孩子患了肠套叠,来晚了就会有生命危险,由于治疗及时,一周后,孩子康复了。

正是这点点的爱心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的航向。

李淑霞是北沟门子乡一名优秀的共青团青年志愿者。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篇2)

十余载栉风沐雨,昼夜鏖战。他先后担任过一线员工、车间调度员、生产部副经理等职务,从一线的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把奋斗的足迹烙印在山西同华电厂、向家坝水电站、北京海淀、鲁西化工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中,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溧阳这片红土地上。他就是江苏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靠)生产部副经理王__。

作为一名专研技术的管理者,王__始终尽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极致,凭借多年在车间管理和技术研发方面的“双向”能力,获得“__市文明职工”、__市和__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王__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__年__月,刚刚大学毕业的王__,入职安靠公司。当时公司正创建一年时间,面对技术、工艺、设备不完善等因素,王__毅然走向一线,主动到车间学习,了解车间的工艺装备、操作以及资源的情况。王__立足岗位、勤奋专研,从一颗“螺丝钉”成长为公司的顶梁柱。

__年,在总投资60亿元国内首条山西同华电厂500kV电缆附件工程项目中,王__自告奋勇带领车间加班加点,根据现场特点,不断与技术人员沟通协调,完善工艺文件,仅用了45天就完成了交付使用任务,让电厂提前半年发电。他自豪地说:“这个项目尽管只占整个电厂投资的千分之一,但为国家创造了12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首次成功,为王__的未来发展开了个好头。2010年,由三峡总公司投资的我国第三大水电站——三峡向家坝水电站开始招标,安靠一举拿下4条线路。此次竞标的不仅是产品,而是整个项目的交钥匙工程。面对严峻的形势,王__带领车间人员吃住在公司,日夜奋战,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按质按量完成了整个工程,通过此次项目,安靠公司打通了国内市场80%的占有率。

2014年,安靠在承接了国内首个500kV城市电网项目(北京海淀变)后迎来多元化发展,建立了超、特高压地下智能输电研究中心,并取得气体绝缘输电技术(GIL)的研发突破。

2020年初,安靠承建了中化集团鲁西化工220kV三相共箱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在项目实施期间,正是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扰乱了施工部署,面对交期紧、人员及车辆物资不足等困难,王__顶住压力,克服了一系列难题。但作为整个项目的核心部件:三支撑绝缘件和盆式绝缘子又面临技术难关和生产周期瓶颈。在模具研发阶段,因整个项目需要做60余套模具,而实际一套模具加工周期需要7天才能完成,这就将面临超期的问题,为此,王__一鼓作气带领生产部加班加点,不断与技术人员沟通,严把模具质量关,最终实现了一天做三套模具的高难度跨越。然而解决了模具问题,又因生产的设备老旧,只能进行手工称量和浇注,一个产品从投料到成品需要5天周期,这将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王__当机立断提出静态浇注设备投入使用,打破技术瓶颈!新的设备实现了连续不间断生产,自动化称量、取料、浇注相比原设备效率提高4倍以上,同时提出对车间进行改造,优化车间作业环境,对产线布局进行一系列调整,使整个项目绝缘件提前2个月完成。该项目使安靠接连创造了3项世界或国内第一:全球最长——总长11。41公里220kV三相共箱气体绝缘输电线路;全球第一个多回路高空布置GIL输电线路;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第一条GIL输电线路。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筑成伟业。王__表示:安靠助我成长,我将守候安靠共成长共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要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争做时代的答卷人,努力以“担当”书写人生华章,用“实干”镌刻奋斗荣光,方能不负青春韶华!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篇3)

峰火岁月,他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用勇往直前的精神让自己成为“战斗英雄”;和平年代,他恪尽职守、勤勉开拓,用忘我工作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全国劳模”;离休之后,他铭记初心、离而不休,用乐于奉献的精神让自己成为“优秀党工”。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原__县粮食局局长吕__。

峰火岁月,他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用勇往直前的

精神让自己成为“战斗英雄”

1940年9月,八路军一个排从阜宁县原益林乡来到建湖,驻扎在__县原高作乡的大西舍并改名叫__村。刚满18岁的吕__对八路军英雄既是敬仰更是钦佩,懵懂的他积极带头要求参加革命。在他的再三恳求下如愿参加了革命队伍,并担任了__镇__村第一任村长。1941年12月,原高作乡成立抗日武装,吕__被任命为民兵中队长,他带领模范班16个民兵开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跑我追”的游击战,机智勇敢抗击日寇,日本鬼子和伪军下乡扫荡屡屡受挫,他被老百姓称为“水乡李向阳”。

1947年年底,上级党组织根据解放战争形势需要,抽调吕__等一批优秀干部去华中公学学习,并参与了涟水、淮城等战斗。1949年3月,县委成立渡江支前总队,吕__再次被派到支前总队二连当连长。3月底,他们到达扬州广陵镇进行渡江前训练。4月20日傍晚集中登船,根据上级命令,将船悄悄地开出内河,排列在江边。吕__所在的船离六圩不远,入江后,大家都担心在急流、逆风的情况下渡江有困难。但到了凌晨,风向发生了变化,东北风突起,4月21日晨,随着渡江命令的下达,人民解放军万炮齐发,猛轰长江南岸,瞬间江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敌人在慌乱中不断炮轰渡江船只,江面上不时激起丈余高的水柱。吕__和船主机智勇敢,把舵前行,而炮弹仅距几米远炸开,腾起巨浪。在船离南岸还有二三十米远的时候,吕__和渡江勇士们一个个如下山猛虎,跳向江里,强行登陆,冲锋杀敌。渡江胜利后,吕__被评为先进个人一等奖,荣获渡江胜利纪念章一枚。

和平年代,他恪尽职守、勤勉开拓,用忘我工作的

精神让自己成为“全国劳模”

大军渡江胜利后,吕__回到家乡,他带领父老乡亲分田分地,减租减息。组织上让他组建马厂粮库,6个多月时间马厂粮库建成。

1950年2月,上级看到吕__工作如此出色,又将吕__调到设在上海的华东粮食调运办事处工作,主要任务是为解放海南岛筹备粮食。不久,吕__又被分配到湖南__县昭陵粮食调运站任站长,在醴陵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仅用6个月时间就筹集粮食300余万斤并整装调运往广东海岸,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吕__等人的任务。

1950年7月,吕__重返马厂粮库,此时的马厂粮库已成为国家粮食储备库。1951年吕__被任命为马厂粮库主任,他面对粮库设施简陋、技术落后的实际窘境,他率先提出了“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的口号,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马厂粮库成为全县、全地区、全省样板粮库。1952年吕__又开始实施“四无”(即: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库创建,这在当时来说是全国首创。通过近二年多的创建,终于达到了“四无”创建标准。1954年8月,省粮食厅和华东地区粮食管理局派联合专家组对马厂粮库实行严格检测,并进行多次复查,一致认为完全达到“四无”标准,1954年9月,国家粮食部原部长亓若梁亲率专家组到马厂复查,认定自1950年至1954年共仓储的5000万斤粮食全部达到“四无”标准,并号召全国粮食系统学习马厂粮食“四无”管理经验,同时号召“向优秀粮库主任吕__学习”。

1955年4月,吕__出席了江苏省粮食工作会议,马厂粮库因在全国首创“四无”粮仓被授予先进单位一等奖,吕__本人作为全省“保粮模范”,1955年4月25日,代表江苏省出席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座谈会。1955年4月28日,_、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吕__等来自全国粮食系统英模。1955年5月1日吕__应邀参加“五一”观礼,5月3日吕__等人参加_、周总理举行的劳模招待会。1956年4月,吕__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大会开幕式后,主席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后大厅,受到了_、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58年吕__再次受到_接见。这些盛况成了吕__终身难忘的永恒记忆。在此期间,他先后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达千余场次。据不完全统计,马厂粮库近十年时间接待前来参观学习者就高达30万人次,成为享誉全国的保粮典型。

离休之后,他铭记初心,离而不休,用乐于奉献的

精神让自己成为“优秀党工”

1983年吕__从县粮食局局长位置上离休后,他不忘初心、离而不休,把离休后的人生之路定格在宣传和弘扬劳模精神、关心培养青少年、帮助服务老龄人的工作岗位上,立志义务当好新时期的党务工作者。三十多年来,他终年不辞劳苦、不计得失,离休后受到上级表彰奖励的荣誉证书就达50多本,并被表彰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吕__从1986年起担任县粮食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多年。他带领支部一班人狠抓离退休老党员的思想建设,坚持阅文学习日、支部生活日、文体结合日“三日合一”制度,每月21号集中学习中央最新的方针政策,汇报各自的思想情况,相互提醒,相互帮助,锤炼党性。

身为粮食系统关工委主任的吕__,和关工委的老同志多次深入到全县粮食系统的粮管所、粮库、企业以及社区的工厂和学校,进行主题调研,归纳分析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特点,探求发挥老同志优势的途径和关心教育青少年的方法。“找到正确方法后,我跟关工委的老同志,先后共举办_、劳模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100多场次,举办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110多场次,全县2万多青少年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吕老介绍说。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劳动模范,我要有一份光发一份光,让党的传统和劳模精神在社会传承和弘扬光大,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建湖贡献自己的力量。”吕__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永葆共产党人本色,严守劳动模范精神,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永不止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了一首绚丽多彩的人生“三部曲”。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篇4)

邓军一直从事煤火灾害防治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近五年,主要针对煤自然发火实质、煤自燃特征信息识别以及煤火灾害防控等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先后承担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前期研究专项、中澳国际科技合作、“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博士点基金、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国际合作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及30多项横向课题,取得了多项代表性创新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2年、2010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9年),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专著3部,SCI、EI和ISTP收录36篇。5项研究成果实现了转化,50多个产品取得了煤安标志,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煤矿以及孟加拉、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导了国内50多个煤矿及孟加拉孟巴煤矿的井下灭火救灾工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持下,主笔编制了行业标准《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技术规范》——防灭火部分(鉴定为国际先进),2014年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聘为《煤矿安全规程》修订防灭火组副组长。

邓军是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西部煤矿安全工程中心主任、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防灭火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取得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1)从微观上发展了煤氧复合综合作用学说

首次实现了煤自然发火全过程的实验模拟,发现了煤自燃特征温度及其对应的气体指标特征,掌握了煤氧复合耗氧与放热等宏观特征参数,解决了煤自燃特性定量表征的难题;率先采用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煤氧化自燃机理,揭示了煤表面活性基团氧化放热微观机制。

利用装煤量1.5t和2.0t两种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平台,对全国167个矿井煤样自然发火全过程进行相似模拟实验,确定出了不同煤样的特征温度(如:临界温度、干裂温度、活性温度、增速温度、着火点温度等),得出了各煤样的耗氧速率、放热强度和气体产生量及产生速率等煤自燃特性参数,实现了煤自燃特征参数的定量表征。

基于“煤自燃的实质是煤氧复合综合作用”的学术思想,在前人对煤分子结构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率先采用量子化学分析方法和软件研究煤氧化自燃微观机理,通过构建易自燃煤的分子结构模型,优化煤分子氧化反应物、过渡态及产物的构型,模拟煤分子表面活性基团与氧分子动态反应过程,得出了煤分子表面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性,揭示了煤分子氧化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煤自燃化学阻化技术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开创了采用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煤自燃机理的先河。并通过对煤分子微观结构特征及其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得出了煤氧化自燃宏观表征参数的微观解释,将煤自然发火机理的研究从宏观深入到了微观,发展了煤氧复合综合作用学说。

2)创建了煤火灾害隐蔽火源动态识别理论与预警方法

建立了基于指标气体的煤火灾害危险程度判定准则,提出了基于危险区域判定的煤火灾害隐蔽火源位置反演识别方法;发明了采空区气体、温度等煤自燃预测指标检测的新方法和新装置,开发出了煤自然发火预警系统。解决了煤自然发火区域、条件和时间准确判定和实时动态预测的世界性难题。

根据煤自然发火实验测试分析,建立了煤自燃特征温度与气体指标的内在对应关系;通过煤火灾害现场指标气体与实验数据的对接,提出了基于指标气体(CO、O2)的煤自燃特征温度判定准则,实现了现场条件下煤火灾害危险程度的直接判定,有效指导了工作面煤自然发火的预防、控制和封闭措施的实施,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在我国26个大型矿区300多个煤矿进行了推广应用,提高了矿井防灭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煤火灾害形成环境特征与发火条件,提出了引起煤自然发火的最小氧浓度、最小浮煤厚度和最大漏风强度计算方法,建立了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准则,开发出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可视化软件系统,实现了煤田火区自燃危险区域的静态判定,以及煤矿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动态判定。通过对煤岩体在热力作用下裂隙生成扩展规律与渗流特性的研究,发现了煤岩体热破坏及其渗流规律,掌握了煤火灾害形成演化、熄灭及复燃过程的放热强度、耗氧速率、自然发火期等特性参数,提出了煤火灾害形成演化的自循环吸氧非控燃烧理论,建立了“热-固-流-化”煤火灾害形成演化耦合作用模型,揭示了煤自燃过程中能量与气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实现了煤自燃危险区域温度场的实时预测;基于煤火灾害形成演化“热-固-流-化”耦合作用机制,提出了隐蔽火源位置反演计算模型,以现场实际煤自燃环境为场景,结合气体、温度等监测数据,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和参数,实现了煤火灾害隐蔽火源位置的准确识别。发明了煤矿回采采空区的气体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发明专利:ZL200910021274.8) 和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ZL201310314547.4),实现了煤自然发火危险性的快速检测、超前预警和异常区的准确定位。

3)形成了煤火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体系

建立了煤火灾害动力演化与防控理论,发明了以降氧为主的煤火灾害防控技术——矿用无机固化膨胀充填堵漏技术,实现了对矿井冒落空洞的大流量、远距离快速动压充填堵漏;发明了以降温为主的煤火灾害防控技术——系列胶体防灭火技术,实现了传统制浆灌浆防灭火系统模式的根本转变。

通过对煤火灾害形成演化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得出了煤火灾害形成演化、熄灭及复燃过程相关特性参数,结合煤火灾害形成环境条件,掌握了煤岩体热破坏及其渗流规律,提出了煤火灾害形成演化的自循环吸氧非控燃烧理论,阐明了煤氧复合过程中,气体与能量非线性释放是煤火灾害形成演化的关键,揭示了煤火灾害演化发展、及非控燃烧过程中能量和气体输运的空间定向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防—控—灭”的技术思想,提出了“以降氧为主的火区控制理论”和“以降温为主的灭火理论”,形成了煤火灾害动态演化与防控理论。

根据降氧火区控制理论,漏风供氧是引起煤自燃的重要原因,充填堵漏是控制煤火灾害的主要手段。研究发明了适用于煤矿堵漏控风的新型无机发泡膨胀充填材料,发泡倍数可达10倍以上,强度大于3MPa,材料胶凝过程反应热是传统有机材料的1/10,温升小于5℃,耐温高达800℃,凝固时间可控(初凝时间2~60min),开发出了配套系统装备,实现了远距离大流量输送和动压快速充填堵漏,解决了矿井采空区上下隅角、巷道冒顶空洞和联络巷充填材料用量大、施工强度高,充填困难、浆液易流失、堵漏效果差的问题。

热量聚集环境是煤火灾害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降温是煤火灾害治理的主要方法。在“凝胶”防灭技术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胶体防灭火理论,发明了具有固水性好、胶凝时间可控、堵漏隔氧和吸热降温性能的复合胶体和稠化胶体等系列防灭火胶体材料。开发出地面固定式、地面移动式和井下移动式灌浆注胶防灭火工艺及系统装备,解决了大流量、高浓度的定量制浆问题,提高了制浆质量和灌浆注胶效率,实现了传统灌浆系统(水力或搅拌制浆)向智能灌浆注胶系统(自动化定量制浆)的根本转变,已成为一类煤矿防灭火专门化系统和装备,列入了《煤矿灌浆防灭火技术规范》(2013),在宁煤、神东、平朔、淮南等矿区建立了示范工程,推动了煤层自燃火灾防治技术的发展。在神华、兖矿、中煤、陕煤、大同、淮南等全国多个矿区100多个煤矿中推广应用,建立了多个示范工程,并在印度、孟加拉、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成功应用,为煤矿企业创造了60多亿的经济效益。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事迹材料(篇5)

郝建秀,女,汉族,1935年11月出生于山东青岛崂山大翁村,全国纺织工业全国劳动模范,团中央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历任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山东省总工会副主任,省妇联主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_九届常务委员。

1935年11月,郝建秀出生于青岛的一个贫苦家庭。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管青岛,郝建秀想到纺织厂当工人,可到工厂去了好多次,都被拒之门外。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各纺织厂都要招收一批工人。年仅13岁的郝建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报了名,当时就被录用。同年9月,郝建秀来到青岛国棉六厂细纱车间上班,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中的一员。

郝建秀在工作中掌握细纱操作规律,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节俭的工作法。郝建秀摸索出的细纱工作法,创造了七个月细纱皮辊花率平均仅0.25%的新记录。这个记录为当时全国棉纺织工业平均皮辊花率的六分之一。郝建秀接线好、浪费少、清洁棒的好技术最终引起原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领导人的重视。1951年,中国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总结了她的操作方法,并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典范。郝建秀工作法不是加强劳动紧张程度,而是合理地安排操作,提高操作水平。她的工作法很快在全国纺织厂推广,对全国纺织工业增加生产、节俭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起了重大的作用,不但直接创造了很多财富,并且促进了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51年郝建秀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这年的10月1日,郝建秀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她第一次到首都并登上国庆观礼台,真是兴奋极了。郝建秀激动地对记者说:“像我这样一个赶大车人的女儿,能够有今日,并且能够站在观礼台上,感到无比幸福。我从内心里感激党对我的教育培养。”1951年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嘱托中央办公厅复信表扬了郝建秀:“由于积极工作和学习,创造了新的工作方法,这个成绩是值得表扬的。”10月5日,青岛团市委发出通报,号召“全市青年团员向郝建秀同志学习、看齐”。10月13日,团中央授予郝建秀“优秀共青团员”称号。随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切地接见了她。第二年(1952年)的“五一”节,郝建秀又以新中国的工人阶级优秀代表的身份出此刻莫斯科红场观礼台上。国际友人称她为“新中国的花朵”,并在她的胸前挂上了光荣花。

1952年,根据形势的需要,中央决定在全国重点大学成立工农速成中学(以后改为工农预科),让一些工厂企业中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优秀的工农干部,经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完成高中学业,然后再进入大学深造。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郝建秀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劳模和先进人物,于1952年9月进入山大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郝建秀等这批学员进入山大工农速中学以后,学校给予多方面的关心与照顾,但在学习期间郝建秀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学员,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拒绝了学校领导安排的单身宿舍,坚持自己吃、住、学都和同学们在一起,不搞特殊化,率先垂范,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华岗校长亲自主持校务委员会,研究决定速中的办学问题,并配备较强的速中领导班子,同时抽调部分优秀教师任教。罗竹风、张惠等军代表靠上去做工作,其中包括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生活安排,并经常深入班级找学员谈话,帮忙解决问题。为搞好这批特殊学员的学习,学校特地从文学院、理工学院选拔一些优秀学生来速中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在帮忙速中学员的思想文化提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郝建秀原先文化底子很薄,但她有一股顽强的学习毅力。每一天下班后不管多么劳累,也必须要学习政治与文化。根据陈少敏大姐的提议,全总和团中央特地派来教员帮忙郝建秀学习,厂里也派优秀技术人员,帮忙她学习知识和提高技术。所以郝建秀提高很快,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修完初中的全部课程。在进入山大速中后已是完全脱产学习,她就把全部时间用在自己的学业上。在这期间,台旭多次在学校内采访她,并向全国报道她和其他优秀学员如何克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事迹。郝建秀所在的宿舍有一位来自陕西的全国劳模张秀英,她们两个结成对子,相互帮忙,共同提高,并且一起取得突出的学习成绩。为此,台旭还写了一篇她们共同学习成长的长篇通讯向全国介绍。

郝建秀成名后,往往要参加全国的一些活动。为了方便起见,经陈大姐提议,1953年底郝建秀转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工农速中学习。在人大修业期满后,组织上即保送郝建秀进入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深造。1959年秋,郝建秀这名新中国自我培养的工人出身的新型大学生在华东纺院毕业,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开始了她的新的人生旅程。如今,几十年已过去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她,仍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仍不懈地为国家的改革开放、繁荣富强而努力工作着。

    相关文章

    325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