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承民俗国旗下讲话
在国旗下发表讲话还可以通过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认知水平。这有助于增进全体人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共同团结奋斗的热情。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端午节传承民俗国旗下讲话,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传承民俗国旗下讲话精选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五年级三班的叶弘毅同学,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同学们可能知道,端午节要吃棕子,要划龙舟,但是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跟屈原有关呢?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跟坏人同流合污,他为了激起楚国人的爱国热枕,抱石投江,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所以每年的五月五日,老百姓摇着龙船,到处去寻觅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向祖国汇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始终不改变自己的节操,敢于斗争,“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也就是说,只要是我所热爱的,我所追求的真理,那么纵使让我死上九回,死上多次我也绝不后悔,那怕把我五马分尸我也绝不改变,正是他的这种九死不悔的精神激励我们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跟小皇帝似的,骄生惯养,吃不得一点苦,学习上遇到困难也是知难而退,而不是知难而进,所以学习得不到提高,我们要学习屈原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学好真本领,长大后报效我们的祖国。
谢谢大家!
端午节传承民俗国旗下讲话精选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爱你,中国!》
当大街小巷飘满了五星红旗,当三山五岳披上了金色的霞光,我的祖国,你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生日。你听,蓝天上的阵阵鸽哨,仿佛是你的儿女在为你的生日欢呼庆祝。广场上盛开的美丽鲜花,就像是一张张笑脸在对着你微笑。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美丽富饶。她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最长的运河。他的西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她的东北是我们的大粮仓,她的南边,有蓬勃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
我的祖国,她还有着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她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京剧、中国画、中国武术,被称为“中国国粹”在世界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这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将永远植根在中华儿女的心田,并将日益发扬光大。
当然,我的祖国,她也曾经有过衰落的时候。今年暑假,当我站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面前,我仿佛看到了八国联军的铁蹄在狠狠践踏她的躯体,仿佛看到了她身上熊熊燃烧的火,仿佛看到了她屈辱的泪水和愤怒的脸……然后,她的儿女开始奋起反抗,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期盼,在屈辱中抗争。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终于响起了毛爷爷庄严的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端午节传承民俗国旗下讲话精选篇3
老师,同学!
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系彩线……听到这些习俗,你猜到我说的是什么节日吗?是的,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和五月节,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端午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x2000年5月20日,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次入选。
端午节是夏天,是疾病开始流行的季节。因此,端午节表达了人们驱邪避邪的美好愿望。端午节起源的各种传说增添了其文化内涵。无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吴将军伍子胥,还是悼念孝女曹娥、鉴湖女侠秋瑾,都表现出孝敬长辈、热爱祖国的传统美德,与中华民族精神紧密契合。
其中,最受赞誉的伟大诗人屈原死于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他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地追随家乡的脚步。他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上下求索”。端午节文化的灵魂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和献身于理想的高尚情操。
关心人民的人永远不会忘记他。屈原投入河流后,楚人争先恐后地划船拯救,因此端午节龙舟的民俗令人兴奋;人们把饭团和鸡蛋放进河里,以免河里的鱼和海龟伤害屈原的尸体,所以我们今天有吃粽子的民俗。
我们今天的传统节日的根本意义在于继承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历史记忆。只有尊重历史,牢记过去,社会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是端午节对当今社会的真正意义。因此,对我们的中学生来说,庆祝传统节日不仅是延续一种习俗,也是对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继承。
端午节传承民俗国旗下讲话精选篇4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两千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传承民俗国旗下讲话精选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