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
教案的编写应注重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好的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3、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4、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假日里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森里是那么美好。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
2、学生自读
3、组织交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是野蔷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温馨和谐。)
4、小结:是啊,森林里的景美,相应投影出示图、文: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对他说句什么话?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在读这句话。
在森林中有这美丽的蔷薇花陪伴,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
5。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
①相应出示: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②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
滂沱大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疾风骤雨暴雨如注
③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指名说,点评。
6、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划出萨沙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说每一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试着在书上做标注。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
1、学生默读自学。
2、组织交讨论
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读后交流。
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做出回答大家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
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
交流第二句,这是什么句?(反问)可以把它变成这样吗?为什么?(不甘弱小————)
投影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就是反问句的魅力———表达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面对萨沙的反问,妈妈笑着说———生读,这下萨沙该怎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生回答,出示投影语段和图
萨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让给他,我们是懂得的,那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野蔷薇呢?
我们来看看雨中的野蔷薇是怎样的?
投影出示图和文: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
此时的萨沙做了什么?谁来读?
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蔷薇花带给我们美丽和芳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第7自然段又写了大雨中的可怜蔷薇花,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前后照应是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删掉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中“人”副板书)
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
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么意思?
妈妈又将怎样回答他?你会怎样称赞他?(自豪、自强、自信、善良)
(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蔷薇身上,因为他们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
分角色朗读萨沙的三次对话
投影出示三次对话分角色读,读好母子对话。
3、总结
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仅4岁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
四、联系生活,检测导结
1、你会用那些词形容萨沙
()()()()
萨沙只是四岁的孩子,他已经不甘心做弱小者,尽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那么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东西呢?
2、投影出示仿写语段:一棵小树正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护它,于是······
3、总结:许多都会事物发生了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是不管怎样,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2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观察(或查找)家禽──鹅、复习唐朝骆宾王《鹅》、了解作者丰子恺、自学课文。
2、教师准备:
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课
1、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
(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请同学们相互简单评一评。
2、课件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著名当代画家丰子恺所作的&39;画《白鹅》,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3、是的,画家所作的画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画家在生活中观察入微,掌握了鹅的外形结构,了解了它独特的习性。
4、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
教师板书课题:
白鹅
(学生可以简单介绍丰子恺。)
二、营造氛围学课
1、请学生独立朗读课文:
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难字、难句时作上不同的标记。
2、读生字及词语:
把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同学们相互启发读。
3、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课文。
全文主要写了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三、生字以及词语的处理
1、读音:
有“颈、吭、倘、供、郑”(后鼻韵)、“饮、邻等”(前鼻韵)。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
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坑、躺、共”;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
指导“厉、餐、侍、脾、蹲、邻”时,要注意、它们与其他字之间的联系。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3、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理解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写的?你有发现就可以与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与朋友讨论。
(学生分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课件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来理解这一句话的。
2、课件出示: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同学们交流之后的感悟是什么?
3、是啊!全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来展开的,那现在你对“高傲”这个词语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写“高傲的白鹅”表达出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5、作者经过仔细观察,认真了解鹅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后,用生花妙笔表达了自己的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你想从本课中,学习些什么呢?
同学们相互启发议论。
6、主要内容:
⑴词语通俗、准确:
左顾右盼、厉声呵斥、三眼一板、从容不迫……
⑵句子生动有趣: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⑶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来写:
“鹅是高傲的动物”。
⑷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鹅的高傲:
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课文,并拓展
1、课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在作文时借鉴的地方?
2、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它的特点、外形、脾气、以及它是怎样进食的、怎样嬉戏、休息等等。
3、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写下来。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3
〔解题〕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年7月,白居易自中书舍人除杭州刺史。10月1日到杭州。
《暮江吟》通过对黄昏时分江面特有的瑰丽风光的描写,从侧面反映诗人离开昏暗的朝廷以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结构分析〕
诗人是选取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时段中的两组景物进行了描写。
第一组景物(前两句),夕阳落照中的江水。江面呈现的两种颜色,细波粼粼、光色凝重。
第二组(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通过对“露”和“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
〔语意理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铺”阳光贴着江面,平展延伸。“瑟瑟”,形容江水背阴处有如青绿的玉。这两句的意思是:夕阳沿地平线平铺江水中,江水一半鲜明,一半阴暗,一半红光闪耀,金波粼粼,一半呈现碧绿,有如青玉。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夜”,即夏历初三新月如钩。“真珠”,即珍珠。“弓”,弯弓。这两句的意思是: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江边的草地上挂满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抬头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绿的天幕上悬挂一张精巧的弓。
〔写作特点〕
1.抓一时一物,表浓重情思。
白居易擅长寄情于物,常常在诗中通过一时一物,在一笑一吟中自然、率直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思。写本诗时,作者正因不满朝廷的昏暗与各派斗争而舍朝官求外任,心绪本来愁愤交织,但见到暮江美景又将愁愤一扫而光,涌起喜悦与热爱。于是,诗人将新的情思寄托于暮江美景与月夜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轻松愉快。
2.工致入画的技巧。
明人杨慎评《暮江吟》说:“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致入画。”盛赞白居易在本诗中写景的功力。比如,本是残阳照江面,不说“照”,却说“铺”,是因为残阳而近地平线,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多么形象!用“铺”显得平缓,写出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亲切、安闲之感。面对九月初三夜晚之景,巧设比喻:把新月比作小巧的弯弓;把岸上凝露,比为闪闪发光的珍珠。再加上暮江、月夜等景色,巧妙地营造了一种恬静、秀美的氛围。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⑴要引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教师要结合时代背景,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之中,反复地读,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⑵教师适当抓住重点诗句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佳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⑶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景物的诗句,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2.积累内化。
背诵三首古诗。
3.识字写字。
学生认识“旷、瑟”两个字。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4.练习。
⑴迁移练习: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境。
⑵实践活动:阅读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阅读欣赏。
资料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杰出山水田园诗人,画家。后人评论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的诗人,继杜甫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4
《特殊的葬礼》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受瀑布昔日与现在的反差,了解瀑布消失的原由。
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在读中悟情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
凭借文本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展开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切入
1、(出示“葬礼”一词)
同学们, 有谁知道“葬礼”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知道葬礼是为人举行的,但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特殊的葬礼”呢?(出示“特殊的”一词)
这是因为葬礼是由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看来,这真是一次特殊的葬礼(板书:特殊的)
2、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出示这句话。)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从前,去看看昔日(板书: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吧。
二、昔日的瀑布
1(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这是条怎样的瀑布。(交流)
A、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出示:原来,……一泻千里。)
B、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这瀑布流量的大了呢?
C、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你的体会。(细敲: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这几个词语)
D、谁想来读读这句话?(读后让学生点评再读)
E、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景象。
F、这瀑布的气势真是……(引读并板书:雄伟壮观)呀!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瀑布,最真切地去感受瀑布的美吧!
_ 多媒体展示瀑布壮观时的景象
3、师(饱含激情):面对如此美的瀑布,同学们,如果你是游客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表达你对瀑布的赞美,也可以联系以前咱们学过的诗句或文章来说说。(3个学生左右)站在这么壮观的瀑布前面我们都舍不得离开了,课文中有个词语是……(流连往返)
4、是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啊!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这段课文,把你想要表达的感情尽情地读出来吧!(生齐读)
三、 现在的瀑布
1、过渡: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气势雄伟壮观,现在(板书:现在)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想想你能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吗?(生读后交流,板书:奄奄一息)
3、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4、谁来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瀑布图?
5、看看吧,这就是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
_ 多媒体课件展示枯竭的瀑布景象
6、同学们,如果你是慕名而来的游客,曾经也欣赏过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现在站在这逐渐枯竭的瀑布前,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又会说些什么?
7、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想留住这瀑布,能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8、塞特凯达斯瀑布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刚刚还在亲切地与你讲着故事,与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可突然,他闭上了眼睛,渐渐离我们而去了…… 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两段文字,回忆一下他的音容笑貌吧!请男同学读昔日的瀑布,女同学读现在的瀑布(出示3、5自然段,分别配乐朗读)
四、探究原因
1、 过渡:原本雄伟壮观的瀑布在短短几年之间就变得奄奄一息,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也不辞而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出示昔日和现在的瀑布对比图,下面写上大大的红字:为什么?)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2、 找到原因了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吗?(相机显示红色:用水毫无节制;乱砍乱伐,水土大量流失)
3、 你能用上“因为……还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多媒体出示:因为……还因为……所以……)先同桌之间互相练习一下。
4、 读到这你是什么心情?(伤心、沉痛、愤怒、难过)请读出你的……
5、 小结:由于人们滥用水源、乱砍乱伐,使塞特凯达斯瀑布由原来的滔滔不绝,变成了现在的逐渐枯竭。我们感到很愤怒,很难过。让我们把第4自然段大声的朗读一下,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五、自由演讲,感悟提升
1、过渡:面对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引读第6自然段:消息传开,许多人感到( ),同时也唤起了( )。……
2、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3、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引发了这样感人的一幕:1986年9月下旬,几十名生态学家、环境学家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到大瀑布脚下,为他举行了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主持了葬礼,在并饱含深情地发表了演讲,他讲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出示)同桌讨论思考: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辞会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出示问题)
预设:
回忆:回忆什么?你能来回忆一下吗?(出示: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________)
现在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如今的他_____________)
除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菲格雷特总统还会讲些什么呢?
号召:会号召什么呢?(出示: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 ______。)
4、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话想说,假如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巴西人民发表演说,你会怎么说?拿出纸来,把想说的都倾诉进自己的演讲辞里。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拿出一份演讲稿,并推荐一位同学当总统发表演说,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这里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一种完整的演讲辞的格式,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格式来写演讲稿。开始吧!
出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隆重的葬礼。
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 ,如今的他 。
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我们应该 。
谢谢大家!
6、 学生开始练习写演讲辞,教师巡视指导。师:写好的同学练一练,把你当成菲格雷特总统来演讲。
7、 (配乐)请学生演讲(2到3人)
七、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演讲的最后说,愿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正在我们国家上演!
2、(多媒体出示图片)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再也没有往日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气势了。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的第一大瀑布,可是它现在正面临着断流的危险。人们也只能看到一股细流,几行清泪,再也没有“五里之外,即闻瀑声”的豪迈气概了。
3、何止是瀑布啊,看看我们身边的小河,不是在一天天变脏变臭吗?再看看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不正面临严重水污染的情况?
4、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挑其中的一幅图片来说,也可以整体来说说。)
5、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山水水正遭受着无情的破坏,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保护地球,从我做起(多媒体出示)
八、作业设计
1、写一句有关环境保护的广告词。
2、完成演讲辞并练习演讲。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4繁星)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课件出示2)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模
mó模型、楷模
mú模样、模具
(课件出示3)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课件出示4)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5)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6)(板书:从前家乡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三年前南京仿佛和朋友对话如今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出示7)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出示关键句)
比喻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课件出示8)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是___________的。(课件出示9)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2.仿写:(课件出示10)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拓展。
(1)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课件出示11)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的机会较少,同时,对于作者写景写感想的写作手法引导的也不太到位,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6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生字卡片背景资料
“同伴合作式”备课教案
六、教学设想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3、实际能力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体会并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和遇到问题有自己主见的品质。
3、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体会并学习乌塔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独立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交流: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你到过哪些地方?
2、通过课前交流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3、板书课题:乌塔(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在暑假里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三、体会乌塔生活上的自立
1、过渡语:如果让你一个人去外国旅游,你敢去吗?(不敢)大家都不敢,怎么乌塔就有这么大的胆子呢?我真想问问她。
你们读了课文,肯定对乌塔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吧,我们来进行一次采访,我当一名记者,你们当乌塔,来回答我的一些问题。比一比,看谁这个乌塔当得最好!
2、采访过程:
(1)记者: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旅游,你不怕遇到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担心吧?
乌塔: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记者:你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乌塔:我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有希腊等一些国家。
(3)记者:你怎么知道这些国家的哪些地方好玩呢?
乌塔: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4)记者:旅游要花很多钱的,你的钱是向父母要的吗?
乌塔:不是,是我自己打工挣的。
(5)记者:你怎么挣的呢?
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6)
记者: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乌塔:我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还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3、总结:啊!你真了不起!知道自己安排生活,知道自己挣钱,知道怎么去游玩,知道自己照顾自己的安全,既能玩得开心,又不让父母为你担心。
4、提问:聊到这里,你觉得乌塔身上有什么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体会乌塔思想上的独立
1、过渡语:我们都感觉到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精神,其实在她的身上还有另一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另一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还从课文中找一找。
文中有两处写到了作者与乌塔的争论,看看我们能否从他们的争论中体会点什么?
2、第一次争论
(1)找出写他们第一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
(2)说说他们各持什么观点?
(作者认为:中国的家长爱孩子,所以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出远门。乌塔认为: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出远门?)
(3)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4)你也像乌塔学习,发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家长爱孩子,应该怎么爱?我们这样说:爱孩子,就给(让)他们
(5)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回答让我们知道了你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3、第二次争论
(1)找出写他们第二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
(2)说说他们这次争论的话题是什么?两人各持什么观点?
(争论的话题是:孩子的乐趣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图书,有游乐园,很快乐。乌塔认为:中国的孩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肯定缺少乐趣,因为只有亲自感受,才能体会它的美丽。)
(3)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你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的童年更有乐趣。
4、总结:两次的争论乌塔都发表了跟作者不同的见解,但是乌塔都说得更有道理。从中你发现了乌塔什么特点?
(很有主见)
五、拓展延伸
1、是啊!乌塔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跟她一样独自一人去国外旅游呢?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学的是乌塔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生活中多多锻炼自己。并不一定要像她那样一个人去旅游,毕竟这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2、结束语:最后,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在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要养成依赖的心.而且做事说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板书设计]
乌塔
生活上
独立自主
思想上
很有主见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PPT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删除,课堂不讲)
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江水红得像什么?绿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一个“瑟瑟”,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那种鲜明的色彩美,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
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用他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以上两句,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的词《忆江南》。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
三四句: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留恋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组词:可以怜惜。)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什么可爱?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
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
老师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月似()()似()()似()
(露:宝珠、玛瑙、水晶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江似明镜月似船。
同学说得多传神呀,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齐读)
六、感情朗读:
在白居易的眼里,远处的残阳美,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天上的新月美,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着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配乐齐背诵)
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PPT
八、拓展延伸:
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学法)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9
《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录象。(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录象;②出示“我看到了 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也不错。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而课堂正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今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要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
4.师朗诵:(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习多读几遍,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谁来读读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艄公的沉着、大胆,乘客的悠闲?)
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把该重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读的?(划出该重读的地方)你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评。像他刚才这样,齐读。
4.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扪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出示写的练习)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现写具体。
5.把你写的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6.正因为艄公的沉着,专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们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说到这儿,你一定想亲眼目睹一下艄公的风采吧,今天有一位艄公来到了我们的饿课堂上,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出来。
(同学们采访艄公)
前些天,我们班上的匡媛同学去了一趟黄河,亲身体验了一回坐羊皮筏子的感受。下面就请她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体验。
(匡媛介绍)
7.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吗?那你怎样来读这一句话?齐读,把你的敬佩读出来。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__说……
请选择其中一句话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快乐”,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
2、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补充课题:
给予是快乐的。
3、那么,快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是给予?
生: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
……
5、这些问题提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本113页,自由读一读预习导读,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那些要求。
(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字音,认清字形,句子要读流利。
(指名回答,请同学补充。)
2、那么这件事让保罗明白什么呢?
(指名回答:明白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出示: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生齐读这个句子。
3、是什么让保罗如此真切的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来读1~12自然段。读后,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故事。
(指名同学讲故事。)
4、在这些事中有哪些是让你或者保罗感到意想不到的呢?请同学们默1~12自然段,并用笔划出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5、交流:
⑴出示: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自身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身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体会“睁大眼睛”和“惊叹”,为什么男孩会感到惊讶。
小男孩惊讶仅仅是因为羡慕保罗有一辆这样的新车吗?让我们替小男孩说出心里的话。
(指名回答。)
是啊!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身也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自身想当这样的一个哥哥。男孩从小就立志要在圣诞节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多么了不起啊。
⑵“保罗惊讶地看着这个男孩,情不自禁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生:我觉得这里让我感到很意想不到,保罗怎么会邀请一个陌生人与他一起兜风呢?保罗可能被男孩的语言给感动了。
⑶还有哪些是让你意想不到的呢?
生:保罗把车开到小男孩家门口,以为男孩是想在伙伴面前炫耀自身坐着一辆漂亮的新车,可是保罗又错了,男孩是想去接他的弟弟,让他弟弟也看看这样的新车,并许下了他也要送一辆车给他弟弟的许诺。男孩一定想把他的快乐与他弟弟一起分享。
⑷教师引读第十二自然段:
①出示: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请同学们猜猜,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度过的?同桌先说一说,全班再交流。
②那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给予是快乐的确事情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时能体会到给予的快乐,也许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颗慷慨的爱心。只要能做到奉献与付出,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他人一份关爱,一份协助,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份真正的快乐。付出往往比获得更愉快。我们课后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给,永远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整堂课基天性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能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同学,思路也很清晰。在开课时能抓住阅读提示,让同学自身寻找学习目标并针对两个目标进行教学。讲解课文时,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课文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围绕“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展开的。并进行了引读,在想象“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做了什么”这里,让同学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沛发挥了同学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在同学充沛阅读后,使同学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发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在导入时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同学在后面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身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
其次,课堂上的交流很多,没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体现其情感的变化,而在课文的内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本课的语言训练重点没有体现到位。
第三、对保罗的内心感受抓得不实,同学虽然有读,但读的时间还是太少了。而且,同学读的情感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比方说,小男孩的那种羡慕与惊叹没有体现出来。老师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的知道。
最后,我思索,一节课是否称得上好或者差,不在于用了哪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在于搞了多少新颖的形式,而在于看它能否抓住文章的主线,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实实在在的课才是最好的课。
【课后评议】
辜淑华:曹老师作为新老师体现了教学创新的精神,教授本课时好的方面贯穿了以同学为主的精神,坚持把课堂交给同学,文中的&39;几个局部设计让同学自渎自悟,也是比较好的,同时,曹老师教学态度自然,教学层次也比较清晰,但是在最后掌握阅读链接的局部,却因为时间过短,没有进行深入,只是带过,可能比较匆促。
王莉华:课文中心是“给予是快乐的”,但是在听完课后连局部老师都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情感,我想同学更难以掌握,这也说明教学中情感没有到位。对于内容浅显的文章,应在读中感悟,而不应该过多涉和内容。应从课题入手,“谁”给予“谁”?“给予什么?”在前面的内容中就应该说清晰,给予的含义是什么?
祝怡婷:曹老师的教态大方得体,课前准备比较充沛,注重了以同学为主。缺乏的地方,课文给人以快乐的感情,但是整堂课师生情感似乎没有进入课堂,学完课文后没有与文中人物发生共鸣,有可能是在备课时,曹老师目标订的过高,导致难以在课堂中落实。同时开课的问题“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可能提的过早,同学在开始的地方不理解,导致文中有些问题没有深入,情感没有达到目标要求。
熊顺华:曹老师整堂课目标清晰,课堂中各种方法设计也不错,导入局部的你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同学说的也很有兴趣。缺乏的地方:教学本课时,似乎是为了使同学进入一个预设的课程中,没关注同学的“生成”。在课文的后半局部,曹老师让同学说说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因为时间过短,同学没有说到位,我认为,课堂气氛的关注应该在研讨的过程中烘托出,使整堂课的学习在一种好的氛围中结束。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乌塔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1)再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3)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个别词语。(重点)
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3、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尝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谁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2、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
二、小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逐项进行
1、对基础知识的检查
(1)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
(2)小老师用卡片出示词语指名读、解释词语。(针对学困生)
(3)小老师听写典型的词语。
2、对课文内容的检查
(1)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边听课边做记录,检查工作完后作补充、指导、评价)
三、课堂反馈练习
1、分组交流设计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评选设计题目优秀的学生并给予鼓励。(特别是学困生)
3、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重点是学困生)
4、反馈课文主要内容。(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题。)
四、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困惑
教师做好记录,以待下节课解决。
五、针对课文内容及疑难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单元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4、复习掌握本单元《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39;大意。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第1课
《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奇观”指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两丈有多高,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教参》P3.4
4、造句:依旧、犹如、好象
第二课时(总课时)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茫,规律”的写法。
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区分“陆续、继续”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枝上又生根……)
4、课后第3题,见《教参》P15
5、课堂第5题照样子写句子,意思不变。
课堂第7题读一读写一写。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读入手细细品悟,引发思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重难点解析:
理解古井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与文章中心密切联系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透彻的理解它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总结: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今天继续去感受古井对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生命的源泉、陶冶品格
(设计理念:使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
1、默读思考:
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
(1)从课文哪几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
(2)体会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学生默读思考。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板块。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3)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
(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
(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
(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
1、齐读最后一段。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成“我们”在读这段话。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设计理念: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师生。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自悟“古井”懂得无私
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古井,并填空。
这是一口()的古井。
这是一口()的古井。
这是一口()的古井。
这是一口()的古井。
(设计理念: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六、内化升华,寻找无私。
1、师: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
七、课外拓展,学会写法。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古井》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如把春蚕比做教师。
2、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去读。
教师推荐《白杨礼赞》《荔枝蜜》
3、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语文教案怎么写范例四年级篇15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会认“魅、绅、姗、辰”等4个生字,会写“魅、黎、丐、牌、绅、衷、辰、酸”等8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教学难点
★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布置学生收集精彩的广告词和打动人心的警示语。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4个生字,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教学时可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如读生字卡片,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求会认的字中,“姗、辰”两个字是前鼻音,也是翘舌音。
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魅”和“丐”较难写,书写时要作重点指导。“魅”是半包围结构,第七笔竖弯钩写时要稍拉长,以托住里面的“未”字,注意提醒学生“未”不要写成“末”。“丐”字共四笔,第四笔是竖折弯钩,书写时要注意它是一笔写成。“酸”左边是“酉”,不要写成“西”。
词语的理解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也可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查字典、词典。
(三)朗读感悟、理解
1.本文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文章语言精练,情感丰富,人物对话简洁。教学应让学生多朗读,多体会。先让学生整体阅读,从读通开始,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过程中,自行探究课文意思,并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鼓励学生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道理,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可通过朗读课文,把“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领会加了几个字后,盲老人行乞的效果为什么大不一样。要提醒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话,要求边读边想象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对于“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不叫人陶醉呢”这一句,教师可作指导:让·彼浩勒加的那几个字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吗?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说一说。使学生体会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多么美,可是盲老人“什么也看不见”多么不幸。这样,学生就自然地体会到加了“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后,语言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力量,就能打动人心,人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因此,盲老人会收到很好的行乞效果。这一部分的朗读,语调应是抒情的。教师可范读指导。此外,学生朗读时,教师要作适当的指点,让学生读出无限的感慨。
3.这个故事还可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演完后,可让一个同学扮演小记者,其他的同学扮演采访对象。采访的对象有:一位双目失明的盲老人,一位的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打扮漂漂亮亮的小姐,衣着寒酸的职员,普通市民。采访的问题依对象而定,如,(1)老爷爷,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2)先生,您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3)太太,您看到木牌上的字后是怎样想的呢?(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他那么多钱?
4.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精彩的广告词和打动人心的警示语,在班上说一说。如:移动电讯广告词“手握移动的世界”,公园草坪上的警示语“小草青青,踏之何忍”等。在学生的广泛交流中,进一步感悟语言的魅力,学习、积累生活中富有魅力的鲜活语言。教师也可以补充这样的语言材料。
(四)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要你们制作一个简易的提示牌,放在水塘边,或草坪边、花坛边、电灯开关旁,你们想写上什么话呢?几个同学一起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的提示牌。先想一想写上什么话,再试着写一写。看哪些小组提示牌上的话有魅力,能打动人心。
(五)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无动于衷:衷,内心。内心毫无触动。
衣衫褴褛:衣服破烂。
姗姗:指走路缓慢从容。
2.让·比浩勒简介。
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魔语》和《太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