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连贯。怎样写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这里提供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分享,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
《大象的耳朵》:
教学目标
1、认识“似、耷”等9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适合自己的就是的。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朗读。
2、听写生字,并组词。
二、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师: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请朗读第1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2、读懂了什么?
交流:耳朵大,像扇子,耷拉着。
3、作者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说明大象的耳朵很大。
4、说话练习。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过渡:正是由于大象的耳朵大并耷拉着,所以引起了许多小动物们的好奇和关爱,请阅读第2~7自然段,画出小动物们是怎样说大象的耳朵的。
(二)学习第2~7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小兔子:耳朵竖着。
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在说大象的耳朵,大象听了是怎么想的?
3、指导朗读。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三)学习第8~13自然段。
过渡:是呀,这个说,那个说,让大象不安起来,那大象是怎么做的?又遇到哪些问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1、学生边读边画。
2、同桌交流。
3、全班展示。
(1)不安得让耳朵竖起来用竹竿撑起来
(2)当大象把耳朵撑起来时发生了什么?
出示课件“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3)练习说话。
又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
(4)是呀,大象的耳朵就像一扇门,把小虫子都挡在门外。如果把门打开,小虫子就随便进出,大象怎能安宁呢?所以大象又是怎么做的?
(5)出示课件: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你读懂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有挡蚊虫的作用。
4、指导朗读。
5、最后,大象得出这样的想法。
6、理解最后一句话。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三、拓展延伸。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2
【学习目标】
1、认写本课生字,积累词语和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学习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知识链接】
雨是地面的水汽蒸发上升到空中,由于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直到空气的浮力无法托住时,便降落到地面。
【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同组互相交流。
3、在组内交流你学会的生字,词语,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4、给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合作探究】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注意文中的三句话。
(1)一只青蛙说:“你注意到没有,小雨点是个了不起的画家,在水面上画了许多圆圈,一个圆圈套一个圆圈,我怎么也看不厌。”
(2)另一只青蛙说:“你注意到没有,小雨点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在荷叶上弹琴,奏出了多么悦耳的乐曲。你听,沙沙沙,嗒嗒嗒,我总是听不够。”
青蛙在用心倾听,发现了小雨点很了不起,读出对小雨点的赞美之情。
(3)小雨点听见它们的谈话,知道自己看起来非常平凡,却也有了不起的地方。于是,它又沙沙沙地欢乐的落下来。
3、说说小雨点还有哪些地方了不起?
【轻松练习】
1、组词
仍()因()劲()哭()盼()篮()
扔()回()功()笑()扮()蓝()
2、用“注意”和“许多”分别说一句话。
3、抄写你喜欢的句子并读一读。
【拓展延伸】
1、你喜欢小雨点吗?为什么?
2、写一段话赞美小雨点。
3、读诗:《春夜喜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是在哪里举行的?(北京)知道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多少金牌吗?(51)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今后还会不断有重大国际赛事在我国举行的,大家喜欢运动吗?(喜欢)运动有什么好处吗?对,从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长大后在赛场上还可以为国争光!
这不,森林动物运动会也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小动物参加?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师:这次比赛的裁判是大象,它想给参加跳高的每只动物发一只喜羊羊玩具,给参加长跑的发一只美羊羊玩具,同学们说该怎样来统计呢?
我们可以根据比赛项目来统计。
师:知道了跳高和长跑的动物只数,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啦?(一共有多少个动物参加比赛)对,在统计表中就用“合计”来表示。
师:小猪是这次比赛的厨师,他要为动物们准备午餐,我又该按什么标准来进行统计呢?(动物的种类)真棒!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面两张统计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统计表。
汇报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统计的标准不同。
生2:合计都是13。
生3:统计的标准可以不同,合计数应该不变。小结:同一个场景,我们在统计时分类的标准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那如果两张表的合计数不一样,说明什么呢?(必定有一张统计错了,我们可以根据两次的合计数是否相同来检查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运动员们的比赛很激烈,很多小动物口渴了,要喝水,大象说,咦,茶杯在哪儿呢?小猪说,还在商店里哪!于是它们又到商店里选茶杯了,大象评委只关心茶杯的形状,猪厨师很会精打细算,它关心的是茶杯的价格。你们会把统计表填完整,并向它们介绍一下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统计表。
交流:合计栏是怎么算的?
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分类统计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请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思考填写统计表。
①出示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如何统计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②请你按照形状分类和颜色分类进行统计表。
③比一比两张统计表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说说这两张统计表分别适合哪种需要?
四、巩固升华,拓展延伸
师:师:今天来这里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分类统计,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为了记住同学们,我还想了解咱们班有多少男生,有多少女生,同学们能帮老师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并完成统计,尽快将结果给我吗?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方面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布置课后任务
我还想知道每组同学的年龄,8岁的有几人,9岁的有几人,10岁的有几人,请同学们课后将统计结果填好,交给老师,大家能完成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五、总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5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6
学习内容:
跳跃:跳单、双圈
学习目标:
能掌握用前脚掌蹬地起跳、轻巧落地的连贯动作;相互合作,练习中能体现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学习步骤: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教师活动:
1、集合队伍,宣布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基本队列练习。
3、引导学生进行“反口令”练习,讲解示范,并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
1、快速、安静、整齐地排好队伍。
2、反应快、动作规范,声音响亮。
3、明确各个数字代表的动作,反应迅速。
组织:四列横队
oooooooooo
oooooooooo
__
__
二、积极参与,认真完成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利用橡胶圈开展活动,自主创编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练习单脚用前脚掌在原地轻轻向上跳,体会前脚掌起跳的要领。
3、讲解示范跳单、双圈的动作,指导各组学生创编花样跳。
4、组织各组进行花样跳圈展示、并点评。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跳单、双圈的接力比赛。
6、再次组织学生比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比赛次数。
学生活动:
1、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利用橡胶圈开展活动,积极创新。
2、积极模仿,认真练习掌握要领。
3、仔细看,认真模仿,相互讨论,积极合作。
4、各小组积极参与,相互观摩,学习。
5、通过接力比赛和互相观摩,进一步掌握用前脚掌蹬地起跳,轻巧落地的连贯动作。
6、乐于反复进行游戏比赛,能与同学积极配合完成任务。
组织:
ooooooo0000
__0000
ooooooo0000
__0000
三、活跃身心,快乐游戏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进行放松游戏“看谁反应快”。
2、各小在规定区域进行,教师巡视指导。
3、点评各组的活动情况,并提出要求。
4、再次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学生活动:
1、明白游戏方法,按要求进行。
2、相互指导帮助,积极合作。
3、交流评价。
4、乐于反复游戏,相互配合,有序开展。
组织:小组之间面对面
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
__
__
四、积极放松,总结评价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感觉进圈”放松练习。
2、及时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要求。
3、宣布下课。
学生活动:
1、积极参与放松练习。
2、学生相互评价。
3、师生再见。
组织:八小组分散四列横队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7
教学内容:
1、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2、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3、引出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
长方形鸟巢(能把每条边都剪下来、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五边形鸟巢、六边形鸟巢、一个长方形留着竖着用、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温暖的春天来了,小鸟也出来了。大家看(课件)。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温暖舒适的巢穴,小鸟高兴地似乎在唧唧喳喳的叫着。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还要给小鸟做一个温暖舒适的巢,为小鸟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老师就为小鸟做了几个小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鸟巢。
(一)长方形。
1、探索长方形的边特征。
(1)你知道这个鸟巢都是用那些图形的纸卡做出来的吗?(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2)是吗?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个鸟巢每一面的纸卡拆下来,你们好好观察观察。(把鸟巢拆开,把每一个面都贴在黑板上)
(3)好,先看这个面,他是什么图形的?(长方形的)
(4)对,这就是我们以前认识的长方形,可是长方形的身上还藏着许多的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先来找他的边的秘密。板书:长方形的特征
(5)拿出长方形,你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或者用手折一折的方法,来找出长方形边的特点。小组四人边量或折边记录,看长方形的边究竟有什么特征!如果你是量的就请记录到量1的表格中,如果你是折的,就请记录到折2的空里。开始!【生操作、交流】
(6)谁来交流你们组找到的有关边的特征?【长方形的这条边和这条边相等,一样长,这条边和这条边相等】【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的?】【量的】【把你们组是怎么量的展示一下】【这条边长20厘米,这条边也长20厘米。这条边是15厘米,这条边也是15厘米】
(7)是不是他们组的长方形凑巧有这个现象呢?还有谁是用测量的方法的呢?【你来展示你们组是怎样测量的】【这条边长15厘米,这条边也长15厘米,这条边是12厘米,这条边也是12厘米】【所以,它们俩一样长】
(8)看来,这个特征应该是真的。那么还有用折的方法吗?【我们组使用折一折的方法】【你们组是怎样做的】【我们是先把他们俩对折,他们俩一样长,再把它们俩对折,也是一样长】【嗯,如果像这样,叫这两条边完全重合,那说明这两条边是相等的,而这两条边呢,也是完全重合,就是相等】。
(9)和他们组发现的是一样的特征的举手!看来经过好几个组的验证,这个特征是真的。
(10)对,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总结了一个规律:长方形的这两条边相等,这两条边也相等!经过自己动手所得出的结论同学们一定记忆非常深刻,对吗?
(11)刚才我们找到了几组相等的边?【2组】
(12)这两条边就好像我们俩这样,我们这是?脸对着脸!对,叫做相对!那么他们叫做什么样的边?【对边】
(13)真聪明!所以说,长方形边的特征就是【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我们来给这四条边起个名字。来,看这组对边和这组对边,哪一组比较长?
(2)对,这一组较长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板书:长这一组较短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板书:宽
(3)长方形有几条长?板书:【2条】。几条宽?板书:【2条】。
3、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1)你能指出黑板的长吗?你能指出黑板的宽吗?
(2)你能找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吗?宽呢?
(3)看来不是横着的这个边就是长。重点要看谁更长!
4、探索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有几个角呢?那么长方形的这四个角又会有什么特征呢?【都是直角】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着像】
(3)嗯,有依据的猜测和估计是可以的。那么,要看看我们估量的是不是准确,我们就要用什么文具来帮忙验证长方形的角是直角呢?【三角板】【对,三角板上的直角】【那还等什么?小组开始吧!】
(4)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吗?谁来演示你们组的的测量过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课文2-4节,教学有关的生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懂得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迷路)你能不能帮帮她?
2、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导:想不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接下去我们一起自学一下课文,大家把生字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自学课文。
三、自学检查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我们分清南方和北方。
1、出示图,说说你知道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这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1)学习第二节。
A、教学生字“影”。
B、理解词“忠实的向导”,把“太阳”比作了什么?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2)学习第三节(引: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A、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永”“闯”。
B、说说什么是“指路灯”?为什么说它是指路灯?
C、介绍北极星。
(3)学习第四节
A、理解字词“碰、稠、稀”。
B、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
四、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节。
2、小结:现在你能不能帮帮这个小姑娘?如果在晴天的中午——,如果在晚上——,如果在雨天——。
3、指导书写“导,盏,永,稀,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仿照课文段落,写一写自己所知道的天然指南针。
2、知道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说说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1、说说你知道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怎样用它辨别方向?完成练习。
(1)中午的时候,太阳所在位置是()方,地上的树影所指的方向是()方。
(2)在晚上,北极星永远指着()方。
(3)在树林里,树叶稠的一面是()方,树叶稀的一面是()方。
2、齐读课文2-4段。
二、请小朋友们,再自由读一读课文2-4小节,说说这几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怎么写的?
提示: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说明是什么指南针,然后说怎么样利用它来识别方向。)
三、拓展题
导:你能不能仿照课文段落,也学着用课文的方法向大家来介绍一种天然的指南针。
2、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出示句式,仿说。)
(1)自由说,可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写一写。(作业本题7)
(4)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五节。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与第一节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B、说说自己对“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的理解。知道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最有办法的人;知道自己也应该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
3、指导朗读1,5两小节课文。
五、齐读全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9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36+28+17=
65-25-21=
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
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
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
C、列综合算式。
还有其他算法吗?
3、总结算法:
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5+74=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25-4=21(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2
《小毛虫》: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字11个,并在老师地指导下正确描摹“昆、弃、拙、辰、察”。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停顿,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或第5小节。
3、巩固复习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别人抛弃你的时候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第1、2节。
1、小朋友,春天到了,很多小动物都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你能不能告诉大家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2、学生交流。
3、出示课题:这是什么?(小毛虫)
4、(媒体)听老师朗读课文第2节,感知小毛虫笨拙的模样。
问: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笨拙
3、轻声朗读第2节,理解“笨拙”
(1)学习生字:拙(读准翘舌音并书写)
(2)朗读体会:文中哪些词句说明小毛虫很笨拙?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师:是啊,这么笨拙的小毛虫,真让人讨厌,你能读出这样的语气来吗?
4、指名朗读(随机进行指导)
A、男女生比赛读
B、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这样一只笨拙的小毛虫却让老师产生了喜爱之情,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读课文你就会明白的!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再认一认生字。(重点交流:抛弃羡慕盈)
(2)指名说说喜欢小毛虫的原因。
(3)这一节有几个词语很难理解,我们可以用刚才的办法来解决:
时辰()()
雾蔼()()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小毛虫变成了怎样的蝴蝶?板书:灵巧轻盈
三、研读课文,理解词句。
(一)学习第五节。
1、轻声读,用曲线划出描写蝴蝶灵巧、轻盈的句子。再读读。
2、(媒体)看小毛虫变成蝴蝶的画面,感受小毛虫变成蝴蝶的经过。
3、读读有关的语句,用文中语言练习说话:因为……,所以我高兴。
我高兴,是因为……
4、指导朗读第5节
(二)学习第3、4节
1、笨拙的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师生齐读第3、4节。
2、师:读了以后,你最佩服小毛虫什么呢?板书:不悲观不羡慕
3、(媒体)演示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语言实践: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指导朗读。
(三)朗读全文,小结复习
1、师: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小毛虫尽心工作的情景。
2、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工作在大家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着小毛虫说说心里话。板书:尽心竭力
四、拓展作业。
1、拓展:
(1)练习:填上合适的词语。(课后练习“写”中的1)
(2)出示句式:我看着小毛虫挥舞着翅膀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中,想对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业:
(1)抄写词语:观察、昆虫、羡慕、抛弃、笨拙、挪动
(2)抄写句子: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或第5小节。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3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39;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__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25-8=30+7=6+24=
27-9=14+6=20-7=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4
教学目标
体会沿直线走的正确姿势,做到用前脚掌着地走;乐于反复练习,有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动作规范
教学难点
行进间由一(二)列横队成二(四)列横队
教学过程
一、统一规章,身体力行
1、集合队伍,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反应练习——“1”原地不动,“2”蹲下,“3”跳,“4”拥抱同学。
3、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组织学生原地摆臂,前脚掌走,边做边提示动作要领。
2、利用“两臂弯曲,前后摆动,踮起脚来,向前直走”,的口诀,提示学生用前脚掌着地走成直线。
3、组织学生分组沿线直线走。分组由小组长带领边念口诀边练习直线跑,体会直线跑的动作要领。教师巡视指导。
4、及时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提出要求。
5、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开火车”游戏的比赛,看哪一组走得直,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比。
6、及时总结学生的游戏情况,并提出要求。
三、活跃身心,快乐放松
1、组织学生听指挥“进圈”放松练习,讲解并示范动作方法及要求。
2、分成八小组,按排各组活动场地,开展活动。
3、点评各组情况。
四、交流评价,总结经验
1、总结评价整节课。
2、宣布下课。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免费篇15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