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教案 >

《搭石》教案

| HT1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石》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间隔、联结、相背而行、谴责、懒惰、俗语、平衡、山洪暴发、脱鞋绾裤、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让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怎样搭石和为什么搭石几个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三分钟说话训练: 话题〈〈亮丽风景〉〉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并课件出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内蒙,有着数不胜数的优美风景,你认为什么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师生交流。

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师板书课题:搭石)

4、学生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看课题质疑,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

3、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师:看得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的样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这些词语,谁能读正确。(2)理解“脱鞋绾裤”。

师:还有一个词,虽然不是生字词,但是它比较难读,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词。(师板书:脱鞋绾裤,并把“绾”字突出)

指名读,查字典了解“绾”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绾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绾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3)学法迁移,理解其它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朗读。(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绾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字意,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然后把“脱鞋绾裤”带入课文中心句朗读,再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三、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

1、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1)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自由朗读,质疑: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3、学生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对读几遍,并把体会和感受批注在旁边。

4、小组讨论交流。

四、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指名朗读)。

2、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2—4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你是从哪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三个板块的学习。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相机板书:善良)

2、理解“踏”。

师:你现在就是这位大叔,您今年高寿啊?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

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预设2: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师(引述):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我——(生抬起脚来),你呢——(生:紧跟上去);你——(生:抬起脚来),他—(生:紧跟上去);我们——(生:抬起脚来),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3、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相机体会两个比喻:“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预设3: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谦让、尊老、理所当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生交流)。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出示课件)

师:是的,家乡人把尊敬老人、互相谦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不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与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画满谦让、尊老的风景。【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文本人文内涵。】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总结全文: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四.课外延伸:

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平凡的事物是美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请大家现在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交流后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美。

五.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平hénɡ()

fú()下身子 山hónɡ()bào()发 lǎn()duò()

二、写出下面句子中词的反义词

1.如果别处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

()

2.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

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是??就??

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

1.()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2.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四、理解句子的含义,在你认为准确的说法后打“√”。再读一读正确答案。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A.这句话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品格。

()

B.这句话实际是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这句话含义深刻,不仅写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且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

【板书设计】

搭石 = 风景 理所当然

课后反思:

《搭石》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B.舒缓柔美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白雪()明月()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搭石》教案3

教学目标:

1、感受人们走搭石的画面美;

2、感受搭石蕴含的人性美,感受上了年岁的人摆搭石的助人为乐的情怀,体会俩人走搭石的谦让,年轻人的尊老爱老的美德;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课文的美;

4、用发现的眼睛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说说自己看到的美丽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在初读这篇课文后,我的脑海里始终浮现出这样的图画(出示情景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溪水中有一排整齐方正的石头,人们踩踏着石头过小溪,这石头就是搭石。在作者眼里,最美的就是这家乡的搭石!(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提出疑问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句子。风景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作者家乡的风景是那么优美、迷人,再读。

作者认为家乡的搭石最美。(稍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1、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一道风景呢?

2、搭石美在哪里呢?

三、导学解疑

搭石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一起去感受。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2-4自然段。

b.想想: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家乡搭石的美,

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来。

c.把自己划出来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自学情况,收集信息。

1、看得见的风光美

你从哪里看出了搭石美?

(出示句子):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里读出了美?①、②可以任意先说。

①一行人走搭石,动作有什么特点?协调有序?(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动作整齐,不显杂乱)

在这里是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没有人抢路,也没有人突然止步。

我们也一起到搭石上去走走,男生走前面,读“抬起脚来”;女生走后面,读“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整齐的动作,伴随着踏踏的声音。这哪里是在行路啊,分明就是在舞蹈。再读--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②你还从这段话哪里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澈明净的水波在荡漾.就是描绘水面波纹荡漾的样子;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请你描绘一下这样的画面。

抽2-3生描述。(清波,人影,清波人影)

学生描述后。

多美的画面啊,请你读读句子。

③搭石,如同一排琴键,搭石上,人们灵巧的跳动着,水面上漾起粼粼波纹,人影、树影、云的影子,散开了,又聚拢来了。这样的景象真像一幅画,真像一首小诗,出示: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谁愿意来读读这首绮丽的小诗?

我们一起像她这样读读吧。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协调有序、和谐美好、如诗如画、富有诗意、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有动有静 风景。

2、让人感动的心灵美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是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这是看得见的风光的美。在课文中,更有一种看不见,却让我们感动的心灵的美,你有没有发现?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学生谈感受。

把自己当作那位摆搭石的大叔、大婶,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大叔、大婶的内心想法。

大叔、大婶摆搭石过程中有哪些动作?

①动作:放下找来搭上踏

透过大叔、大婶的动作,你猜猜他们可能会怎么想?

抽3-4生回答。

你谈得真好,你已经走进了摆搭石的大叔、大婶的心里,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吧。

②内心:满意

摆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满意了,(老师划出“满意”),老人心里会怎样想?

抽生说。

摆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满意,脸上会浮现出怎样的表情?

抽生说。

(引导学生关注句首的“急着”)摆搭石前,大叔大婶的神情是怎样的?

急着要去办的事情还没办好,为什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和摆搭石相比,他们觉得这些事情都不重要,因为搭石关系到行路人的安全。)

③连词:无论(连词:不管;不论。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只要(连词表示充足的条件,下文多与“就”或“便”呼应)一定(必然;确实无疑。)直到(一直到)才

摆搭石的老人心灵真美!你还从哪些词获得了这样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无论,不管大叔、大婶遇到怎样着急的情况,都会停下来,摆搭石。)

你设想一下,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着急的情况?(急着去看病,忙着走亲戚,忙着接孩子放学,忙着去赶集)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来摆搭石。

他们心里总是装着别人,总是为他人着想。这是金子般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他们吧,齐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一心为人、乐于奉献、关心他人 风景。

2、两个人走搭石

你还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感受到了这种心灵的美?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互相谦让、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互敬互爱)

请你读读这句话。

多么和谐的一幕啊!

②两个来过溪的人中有一个老人,又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默看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打动了你?(伏下)

请你做做伏下的动作。

是的,年轻人就是像这样,恭敬地弯下腰,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爬上年轻人的背。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②过了河,你需要老人给你道谢吗?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按道理就该这样。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道谢,老年人不用给年轻人道谢,也许只是微微点头一笑,或许只是和年轻人拉拉家常话。)

已经过小溪的老人,他也曾经年轻过,他也曾经--

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这位年轻人,他将来也会变老,也一定会有年轻人--

伏下身子背他过去

透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尊老敬老)

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感受到了什么?(尊老敬老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当地的风气)

在这里,在这溪边的五、六个村子里,互相谦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尊老爱老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读这段话,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生读: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生读: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③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学生接着说。

有了这么多的假如,谁又会怎样做,并且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呢?(抽3名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互相谦让、尊老敬老、互相帮助、扶老携幼、团结友爱、民风淳朴 风景。

四、整体感受

1、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2-4自然段,感受搭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

你觉得最美的是哪道风景?学生自由说。(引发争论,明白风光之美需要人来欣赏,更需要人来营造。)

2、我们从搭石中,读出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出示小诗)读: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

一个人摆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一心为他人的风景,

两个人走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助人为乐的风景。

家乡的风光美,

家乡的人心灵更美!

五、回归生活,说风景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这样的一道道风景,你发现了吗?请用“ ,构成了 的一道 的风景”的句式写话。

学生说。(学校里拾纸屑,关门窗,摆放文具,走出教室时摆放凳子,上下楼梯协调有序,路队整齐;校外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残疾人让座;家里父母孝敬老人,父母谦让。)

同学们,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才最美?抽几名学生作答。(高尚的品德,替他人着想,善良的心地)

所以,我们不光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双手去营造生活中更多的美!下课!

板书:

搭 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4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4、 培养边读书边感悟的能力,初步学习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方法。

5、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

重难点:

1、 初步学习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方法。

2、 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出美:

导言: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生活场景的美文,让我们用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去品味那些生活中的美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一课《搭石》。

板书:21. 搭石

请大家齐读课题:21.搭石

二。 铺垫美:

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1:“搭石”就是在水中摆上石头,使人们过河方便。

生2:我是这样理解搭石的:作者的家乡有一条小溪,每当秋季天气变凉水位猛涨的时候,人们就在水中摆上石头,让大家踏过,这就是搭石。

三。 感知美:

(一)。 过渡语:远山萦绕着晨雾,似一幅典雅的水墨丹青;座座农舍掩映于林木之中,更添几分韵味:清澈见底的溪水中一块块搭石稳稳地摆放着,等待人们踏过。家乡的一切,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怎能不撩拨着作者的文思,去发现美,描绘美呢?

板书:美

(二)。请大家把书打开103页,听同学读课文,边听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围绕搭石描绘了那几个生活场景?谁来按顺序说一说?

1、 秋凉之后摆搭石

2、 赶路老人整搭石

3、 协调有序走搭石

4、 溪边止步让搭石

5、 背负老人过搭石

(三)。拿起你们的笔,默默地、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美,觉得它是一道风景,就把那几句话画下来。

(四)。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体会这其中流淌着的美。

(五)。交流勾画的句子,欣赏“美”。

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抽读课文,投影出示:我们再来看看众人过搭石是怎样的场景?请一个同学来读课文。

B、引读,感悟。

(1)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冲破晨雾,投向大地的时候,人们早早地来到了小溪边,他们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指名一男生读)

(2)黄昏,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人们收工回家了,一行人说说笑笑地来到了小溪边,他们走搭石时候,动作是(指名一女生读)

(3)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人们又来走搭石,他们的动作是(全体男同学读)

(4)这是个雨天,秋雨如丝,人们撑着伞,戴着草帽来到了小溪边,他们的动作是(全体女同学读)

C、小结点题:这么多人过搭石,却能做到协调有序,节奏一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和谐有序的美。其实,我们知道过搭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家乡有句俗语(引读相关句子)一个人过搭石都那么难,你觉得一行人过搭石怎样才能做到“协调有序”?(前面和后面的人互相配合,心中有他人) 板书:和谐

过渡:踏踏的声音,漾漾的清波,绰绰的人影,这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具体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也是一道风景。哪些同学找到了?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读一读,比较一下两个语段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投影出示)

(2)想像一下上了点年岁的人他们可能会急着干什么去?

(3)总结引读:同学们设想了种种情况,是的,任何一种情况下,乡亲们只要看到哪块搭石不平稳,都会。所以课文中用了“无论一定会”这样的词语,从这儿你读出了什么?(心中想着别人,热心,助人)

(4)你还能从其他的词语中体会到一些什么?(几个来回,直到,才肯)

(5)激情诵读: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生动的描写,但就是这么平平实实的话语,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再来审视一下老人的动作,圈出表示老人动作的词,再一次感受老人那颗善良的心。板书:热心(助人)

3、课文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写的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浏览课文后说说看到了那些动人的的画面?

(2)“理所当然”的意思是在你的印象中哪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在课文中,年轻人把什么事看做是理所当然的?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谦让 敬老

(3)还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呢?小练笔(投影出示)

(4)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话)

四、升华,感动于“美” :

这小小的山村,这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体现出生活中这么多看的见,看不见的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让他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互议。

生:这句话借赞美搭石默默无怨无悔地为乡亲们提供方便,而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乡亲们的这种美,在我们身边不是也有吗?

你身边有没有看似平凡,却体现了心灵美的事呢?

生叙述事例。

感情朗读每五段。

四、拓展延伸,留住“美”

这儿有一首描写美的小诗:“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我们来读一读,写一写。

五、最后,老师有几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

1、一个不为别人奉献的人,无权要求别人为他奉献。

2、小雨点嘲笑大海没上过天,大海却亲昵地把它揽在怀里。

3、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一块铺路的小砖,未来的道路就会多添一些平坦。

六。 板书设计

秋凉之后摆搭石 勤劳

赶路老人整搭石 助人

21、 搭石(美) 协调有序走搭石 和谐

溪前止步让搭石 谦让

背负老人过搭石 敬老

《搭石》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掌握多音字“间”。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

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掌握多音字“间”。

2、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提高阅读速度。(重难点)

3、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引出课题,了解快速默读的阅读策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章爷爷的一篇文章——搭石。(板书课题)

2、了解速读策略,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老师帮大家记下所用的时间。

出示阅读要求:

(1)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

(2)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

(3)不回读。

二、记录阅读时间,检查阅读效果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记录阅读时间。

2、下发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交流如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阅读方法。

4、学生默读课文,尝试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5、教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什么是搭石。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三、再读课文,引发思考,解决问题

1、题目引发思考。同学们,齐读课题。在快速阅读课文后,你对题目有了怎样的理解?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3、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用已有学习方法学习生字、词语。

(2)找出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并批注相关语句,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4、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和注意事项。

预设:

(1)“绰”不要误读成“zhuó”。

(2)借助偏旁或结合词语识记,理解“汛、谴、懒”等字。

5、检测学生识字情况。

6、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

7、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如“懒、衡”为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匀称;书写“隔”字时,右边的“冂”中是一“横”,不要写成两“横”。

第2课时◆课时目标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你能不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搭石的特点呢?(美)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搭石的美。

二、细读课文,感悟美好心灵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人们走搭石的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了美呢?边读边画。

(一)摆搭石

1、生找句子。出示: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范读)

2、师:“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肯”几个词强调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强调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学生读。

3、老人生怕搭石不稳,在上边反复地踏。从老人反复踩踏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奉献美、心灵美)

4、生齐读,师生合作读。

(二)走搭石

1、那一行人怎么走搭石呢?指名读句子。出示: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体会“协调有序”。从哪里可以看出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3、师: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人刚抬起脚来,后面的人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是不是事先排练好的呢?(不是)由此可见,人们之间的——和谐美。

4、听,他们在协调有序地走着,你听见什么声音了吗?(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你还看到了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5、是啊,每当下工,一抹夕阳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着嗒嗒的脚踩搭石的声音,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美丽和谐的画面。(齐读)

(三)让搭石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理所当然的事。(1)自由读第一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两人碰面会说些什么?同桌之间表演一下,并指名上台表演。从中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生自由发言。(谦让美)

(2)这种事情是不是经常发生?你从哪里知道的?(经常、大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多么令人感动呀,你会怎样去读?指名读。

(3)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俯下身子”这个动作吗?(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没有向年轻人表示谢意,年轻人会生气吗?(不会)师:为什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透过这个“俯”字,你看出了什么?(敬老美)

2、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这段话。

3、指导朗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读出画面和语言节奏的美。

三、总结感悟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也会逐渐消失。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刘章爷爷心中,永远留在家乡人们的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搭石带给我们的美。

[教学板书]

搭石[教学反思]本课作为阅读策略单元的第1课,重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基本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从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入手,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影响阅读理解的词语,不要停留太久,也不要回读。在学生能运用“集中注意力”和“不要回读”的方法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后,我紧紧围绕“人们走搭石的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美”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协调有序的美。但教学总是存在不足的,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资料拓展一下,课堂内容会更丰富多彩。

《搭石》教案6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再次走入第21课《搭石》,请齐读课题。

二、入题

师: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美”。

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让我们走进文章2—4自然段,用______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在相应的空白处写写感受。

PPT(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师:好的,我看到同学们的书本上都已经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痕迹。咱们先来读读体现家乡风景美的句子。

生读。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PPT(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瞧,这有一个多音字。“行”(PPT颜色变化)读什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们叫作一行人。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呢,谁来读?(男、女分读)

师:再读这两句话,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生说 (PPT变色)

师:“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

师: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呢?生说

师:这样吧,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读一读。同学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

师导读,越读越紧促。抬起脚来,紧跟上去(三遍),踏踏的声音,像 ——

——

继续走在搭石上面,把学生分两部分。

师导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动作是那么的默契,原来这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可是没有。一行人,动作是那么的默契,那么的的和谐,难怪作者会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再看这两个句子,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美?

生说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生说(2个)。读一读。

师评: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面,谁能把我们带到画里面?生再读。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评:你的朗读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真是画一般的美。我们大家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

师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看,多美。谁来读一读。(PPT将文字变成诗歌的格式)

指名读(PPT配乐)

师评:真美。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 生齐读(PPT配乐)

师: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过渡:师:咱们接着来读读体现家乡人物美的句子。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生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PPT)出示句子

师:想象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和动作又会怎样? 生说,再读一读。(2个)

师:老人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生说,一起读一读。

师: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和表情?

生说,一起读一读。

师: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 师: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读

师:你们从哪些词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美?(生说,深情地读一读。)

师:多么无私奉献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生齐读。

师: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师评: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师: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读出来。 师: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小小的搭石上,还会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画面?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小练笔。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这——(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师: 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是一排排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吗?那它是什么?

(PPT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师: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后来在石家庄工作,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不自觉地想到家乡那潺潺的小溪,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便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礼让,看到马路上的石头、树杈,人们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便想到乡亲们在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脱鞋绾裤、猛涨、懒惰、俗语、平衡、平稳、协调有序、伏下”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脱鞋绾裤”。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搭石” 的意思。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2、读通课文,领悟“搭石”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课件出示)横跨在河两岸上的桥多美啊?谁来说说桥有什么作用呢?

生:(连结河两岸的交通)

师:对了,桥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了,但作者刘章爷爷没有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也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是想念起了他家乡小河里面那一座不起眼的石头桥,那么,这石头桥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去了解吗?想就跟老师一起来欣赏21课《搭石》(课件出示)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21课,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看看同学们读课文的效果。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师:同学们读书的方法真多!看看,老师在课文中找了这么多新的词语,谁愿意来读读。

(课件出示:山洪暴发 猛涨 懒惰 脱鞋绾裤 平稳 俗语 协调有序 平衡 伏下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A、指名学生读。 B、全班读

C、去拼音读(学生站起来读)

D、小组读 E、读生字

师:真厉害,你觉得这些字当中哪个字最容易写错?

生:说

师:板书难写的字(暴、裤)学生跟着书空。

师:同学们请再读读词语。想牢记它吗?让学生写写。 A、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每个写1个。

师: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字体也很棒!我们把这些生字词语放进课文中去读读,好吗?学生分组比赛来读书。(指组读,老师评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疑问

师:刚才大家都读过课文了,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搭石?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吗?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生再读) 师:家乡的人们是怎样挑选石头的呢?又怎样摆放的呢?

生:回答

师:对,这就是搭石了。(多媒体出示搭石图,同时教师画板书)

师:同学们,搭石这么重要,我们再来读读。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课件出示:脱鞋绾裤。

问: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生回答,出来用动作演示。

①“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的意思。)

②全班学生一起做“脱鞋绾裤”的动作。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收工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赶集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访友就必须—(学生说:脱鞋绾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是啊!那还大多在夏天,可秋凉以后,家乡的人们就必须走搭石过小溪,了解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

师:读了课文,那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回答

师:你们说的不错,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去品味这看得见,看不见的美呢?下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

板书:

21

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绰”、“伏”以及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会用“假如……总要……”说几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重陶。

教学难点

1、从字里行间,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山里人朴实、善良的人性美。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潺潺而流,清澈见底的水溪,每当刘章爷爷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质疑

1、师范读第2—4自然段

搭石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估计学生能领悟出搭石很美)

2、过渡:课文的第二自然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我一找。

生找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并齐读

相机板书:一道风景

3、引导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想不想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走进课文,一块去发现搭石的美。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生带着问题,默读2—4自然段,圈划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

出示问题:你感受到文中哪些画面描写得美?美在哪里?

请大家带着问题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美丽的波浪线划出美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轻声读,培养语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师: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2、生读读自己发现的美,师引导感悟美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1)体会老人摆搭石为人着想的心灵美。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衡,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找出文中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再用上关联词读一偏。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抓住老人摆搭石时动作的词语“放下”、“搭上”、“踏上”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和老人的细心、为人着想)

这是一道为人着想的风景。

相机板书:为人着想

②指导朗读: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2)体会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的和谐美。

过渡语:这里的人心灵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出示语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找的是十分优美动人的画面,请大家轻声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浮现什么情景。

①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

理解“协调有序”

文中写什么“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师生配合着读,选一组配合。

(不好走啊,注意节奏要跟上、要读得“协调有序”,读不好,可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反复三次)

师:一行人这样走着,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呢?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②这句话中你还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画面的美的?

“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一生声情并茂读词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去感受)

师小结: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美,这是一道和谐的风景。

相机板书:和谐

③配乐朗读:多么美的画面,犹如一首清丽的小诗,请大家用读诗的韵味,读出这幅美的画面。(师在句子下用“/”画出提示)

(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3)体会谦让、敬老美

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学生读语句“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

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淡淡你对这画面的感受吗?

(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板书:让搭石,谦让(或互助,团结)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请男同学一起来感受份美。

男生读

2、过渡: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哪些词语能打动你,理解“伏”“理所当然”

②齐读“伏”字遍,理解字义

③活动加深理解:现在老师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

请个小伙子

男生弯下身子,师手搭在生的背上

你真是个很棒的年轻人,有了你,老人定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得过小溪。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老人没有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想象: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也一定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

④透过“伏”“理解当然”看出这里的人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家乡的人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尊老敬老淳朴民风,这是一道尊老敬老的风景。

板书:尊老敬老

小结:这里有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⑤拓展:展开你们的想象,这一种排搭石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馨的场面?

口头说话:

(出示提示)假如__来走搭石,__总会__,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如:胆小的孩子,外乡人,残疾人等)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说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过渡:这美撞击着刘章爷爷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作者赞扬什么?(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的什么?(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心灵)

从哪里体会到这些?(联系上文)

相机板书:美好心灵

(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2、齐读这一句,读出内心的赞叹与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过渡: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伯不起眼的小事中.

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美的小事

请大家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把雨中的小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句风中的问候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个关怀的眼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弯腰捡纸时的身姿

……

……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回家后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出来。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为人着想

和谐

一道风景互相谦让

心灵美

尊老敬老

《搭石》教案9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师:昨天啊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多音字“间”的读法并组词,理解间隔的意思)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书上找一找。(脱鞋绾裤,理解绾的意思)

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必须(脱鞋绾裤)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并再次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自主寻美,体会情感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听要求: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描写人们走搭石的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注意多音字“行”的理解)

A、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还有几个新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我们来读一读。怎样的动作叫协调有序呢?(生自由回答)

B、我们合作读读,老师读前面的,同学们读“抬起脚来”,老师读后面的,你们读“紧跟上去”。明白了吗?试一试。(读时速度渐快)

c、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掉进水里,是有人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大家的动作那么的整齐,配合得如此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依次解释清波荡漾、人影绰绰并有感情的读。

2、一行人走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谦让)

假如一位“老人”和一个“青年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并请同学上来表演这个情景体会这一美好品质)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1、每天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走搭石,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样的人走搭石呢?人们又会怎么做?(抱着小孩的妇女、帮她把孩子抱过去)

2、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家乡人的美好品质。其实会有很多很多人来走搭石,尤其会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走搭石。请同学动笔写一写。请用上“假如来走小溪边,家乡人会”这样的句式写上一两句就可以了。

【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看到这一道道风景,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搭石、赞搭石吗?(他还赞美了家乡人的美好品德)所以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师生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你能从平常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吗?请把它写下来,注意把小事的细节写清楚。

【板书设计】

《搭石》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具准备

录音机、范读带、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同学们想听么?师配乐朗诵。“绿也无愁,红也无怨,无愁无怨的农家院,不是不知愁苦,是愁苦都能咽!甜的是一树雪梨,辣的是紫皮大蒜,苦的是一畦莴苣,一架葡萄酿着酸……人生滋味万千般,农家品尝个最全!”这是刘章所写的诗歌《绿也无愁》,作者通过他的诗歌为土地、为山民纵情歌唱。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书课题。

2、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

生:(1)什么是搭石?(搭石是什么样的?)

(2)搭石是做什么用的?(搭石的用途)

(3)在什么地方搭石?

(4)谁搭石?怎样搭石?

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是些爱提问题的小问号,很聪明,很了不起,不知道这种聪明劲在解决问题方面是不是也这么突出?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生:读书

师:这可是个好办法。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103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画上☆,表扬表扬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上?遇到难题,也可以跟老师交流。开始吧。生开始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词语: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 学生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用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概括地形容一下。

(三)个性朗读。

1. 默读课文,哪些句子是你最喜欢的?把它划出来反复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 反馈交流

(1)每当上工、下工……画一般的美感。

随机理解:人影绰绰还能说说几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A找出文中的一句俗语。

B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

C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D师小结:这些由大多数劳动人民创造反映他们生活经验和愿望的定型的语句,就叫俗语,也叫俗话。

(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随机理解:谴责

(3)一排排搭石……美好的情感。

(4)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溪……这就是搭石。

随机理解:汛期、拖鞋绾裤(谁可以上来表演一下呢?)当学生说什么是搭石时,老师相机鼓励:你能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学习习惯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

生:用石头塔成的桥。

师:那是不是随便一块石头都行呢?

生: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横着摆放在小溪里,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师:这下明白了,谁能在这条小溪里摆一摆这些石头?(实物投影)台下的学生一起齐读什么是搭石。学生上台摆搭石。

师:说说你是怎样选择石头的?

生:选择平整方正的。

师:说说为什么。

生:不平整就走不稳当了。

师:“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要是真是哪块搭石不稳当了,人们会怎样做呢?

反复读,从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悔、无私奉献地精神。

随机解决课始问题,刚才同学们都找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那么同学们刚刚提出的问题会了么,现在老师检查一下。

(四)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静静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悔、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乡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五)课内拓展。

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不起眼,但却让你感受到美的事呢?大家不但有发现美的慧眼,也有感受美的心灵,课后,就让我们拿起笔来,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吧。

同学们,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刘章爷爷认为这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六)作业。

1、抄写你认为难写的生字。

2、留心观察自己身边事物,找一找有没有让你感受到美的事。

(七)板书

21、搭石

什么是搭石?

搭石是做什么用的?

在什么地方搭石?

谁搭石?怎样搭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搭石道具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搭石》教案11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图片。(可制作为课件)。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有关桥的图片,或者课件。

2、了解故事内容。(熟读课文)

3、什么是“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4、搭石是怎样铺成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5、人们怎样过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6、为什么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5、给“俗( )、绰( )、序( )”注音。

我来闯关:

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 间隔 懒惰 俗语 平衡 清波荡漾 理所当然 联络

猛 涨 序 伏

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

c、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秀品质。体现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第( )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搭石》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第21课搭石

【设计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旨在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并由文想开去,感悟生活中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

《搭石》是农民诗人刘章写的一篇散文,语言朴素而清新,意境秀美。文章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出乡亲之间那种极淳朴、原生态的人性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截取了五幅画面: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搭石”(即“摆放”搭石的画面),第二自然段写了“调整”搭石的画面,第三、四自然段写了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走”搭石的画面:普遍的“一行人走搭石”,典型的“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青年人、老人走搭石”。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往往不能深入文本。

【设计说明】

根据课文特点及课后练习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合理取舍课文内容,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紧紧围绕“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这三部分文字,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品读,使学生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体会到了景美、人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阅读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具有创造性的鉴赏。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重点研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伏”“理所当然”等词语,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个切实的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三)、情感目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揭示课题。

1.导入: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有名的花果之乡,桑蚕之乡;有崇山峻岭,茂密森林;有叫不出名字的飞禽走兽,有采不完的珍贵药材。山川,如画;流水,似歌。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的意境之中;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唤起学生对“搭石”的形象感知。】

二、整体感知,初品“搭石”,引发深思。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指名读,相机指导“间”的读音。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搭石?交流搭石给你留下的印象。

4.搭石给刘章爷爷留下的印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扣住了文章的精华,抓住了读文章的主体感受,起到了以面促点的作用。】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默读2-4自然段,想象画面。思考: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你是从哪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í

(一) 预设画面一:一行人走搭石。

1.读通句子。相机正音:行xíng

2.品析“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蕴含的声音美、画面美、意境美。

☆ 学习新词“协调有序”

(1)查字典理解 “协调有序”。

协调:配合得适当;“序”生字,掌握音形义;协调有序:配合得适当,很秩序。

(2)联系上下文,创设真实情境理解词语“协调有序”。

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通过朗读把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师生合作读。

用击掌的方法来感受音乐般的美。

(3)你彷佛看到什么?(协调有序)听到什么?(踏踏的声音)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的。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协调有序”字意,再做动作理解词义。通过创设情境,一次一次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再通过拍击节奏,帮助学生想像画面,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了画面的美。】

☆学习新词“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

(2)查字典、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人影绰绰”。

“绰”字是什么意思?(绰约:柔美。)

读叠词,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把词语读出韵味,把词语读成画面。

3.创设情境,深入体会声音美、画面美、意境美。

师:是啊,一幅如此优美的图画,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变换文字的排列,范读;配乐情境引读)。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生融情朗读)

4.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因为搭石带给人们如诗如画的感觉,所以作者说(指板书)——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词妙语,引导学生体会语感,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二)预设画面二:

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礼让、谦让、很有礼貌、……)

2.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正是乡亲们的谦让美,温馨美,所以作者说(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预设画面三:

1.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2.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感悟心灵美。

(1)学习生字:伏。

(2)做“伏”的动作,再现情景,相机点拨:生活中最基本的美德,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3)简介《搭石》写作背景。

刘章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3.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因为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所以……(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有主次地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人文内涵。】

四、想象拓展,补充画面,升华情感。

1.师:小小的搭石,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的回忆,搭石上发生的故事又何止这此,还会有谁从搭石上走过,还会有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画面呢?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2.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交流写话。

师:当我们把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也写出了如作者一样值得品味的语句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表达个性化见解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看法、评价等,师生之间可适时适当地展开对话,老师稍加启发,既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充分的对话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五、回顾总结。

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是的,这一切美好的情感,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理所当然。这种种的理所当然深深地扎到作者的灵魂深处,深深地扎到我们的灵魂深处,刘章爷爷对搭石念念不忘,他会由衷地赞美——(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对搭石念念不忘,我们也会由衷地赞美——(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是对课文2-4自然段具体内容的一个概括。这美丽的风景,是由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构成的。板书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也是学生学习此文的收获。】

《搭石》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课题引发疑问,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小组合作,概括搭石之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概括回答。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从学生最喜欢的风景开始)

1、一行人“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师范读。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4)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5)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6)感悟“和谐”之美。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后几幅图画情景,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在第 幅图画中,我遇到了 ,他们 (怎样做的),我感受到了 ?

3、体会方法,运用方法,自主学习面对面走搭石,摆搭石等风景,感悟“谦让”、“奉献”之美。

五、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 , 总是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升华情感,回扣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升华情感,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1 搭 石 =风景

尊老美 谦让美 奉献美

《搭石》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俗语、人影绰绰、理所当然、间隔”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配乐朗诵:

甜的是一树雪梨,辣的是紫皮大蒜,苦的是一畦莴苣,一架葡萄酿着酸……人生滋味万千般,农家品尝个最全。

2、自读小诗,猜一猜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3、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4、看课题质疑:

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怎样搭?

二、整体感知全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或解决。

2、学生接读课文。

3、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用一句话概括地形容一下。

三、个性朗读

1、再读课文,哪些句段带给你这样的印象?把它划出来反复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

2、反馈交流:

⑴ 每当上工、下工……画一般的美感:

随机理解:人影绰绰。

照样子说几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俗语:

① 找出文中的一句俗语。

② 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

③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④ 师小结:

这些由大多数劳动人民创造反映他们生活经验和愿望的定型的语句,就叫俗语,也叫俗话。

⑵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随机理解:谴责。

⑶ 一排排搭石……美好的情感。

⑷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溪……这就是搭石:

随机理解:汛期、绾裤。

① 出示句子: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② 反复读,直到你的脑海出现搭石为止。

③ 指名读,从朗读中听出搭石的特点了吗?

④ 齐读。

随机解决课始问题。

四、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刘章爷爷认为这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下节课细细品味。

五、作业

抄写你认为难写的生字。

《搭石》教案15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乡村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乡亲的情怀。

【教学难点】

能从生活平常的事物里发现不平常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介绍搭石。

二、品读重点句,质疑自悟

1、出示课文重点句。

2、请学生反复朗读,并提出心中的疑问。

三、模块教学,体悟情感

模块一:修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回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情境对话。

2、指导想象朗读:

模块二: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请大家细细读读上面的这几句话,品一品其中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1、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感受配合默契的美。

2、抓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节奏的美。

3、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诗意的美。

模块三:搭石上的故事

1、读句子,谈感受。

2、抓住重点词“理所当然”品味。

模块四:回归整体

1、看板书小结。

2、读课文。

四、书写美

1、发现美:

出示:

美就在那平凡的小事中:

美是瑟瑟秋风中,伏下身子背老人走搭石。

美是 , 。

美还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练笔。

3、交流小结。

五、名言结课

1、一个不为别人奉献的人,无权要求别人为他奉献。

2、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一块铺路的小砖,未来的道路就会多添一些平坦。

    相关文章

    49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