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1
[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本节教编排体现以下特点:
1、以动手操作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标:
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学生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找一找、画一画、涂一涂、数一数,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验面在体上,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感悟面和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瞧,图形乐园到了。(出示: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拼成的图形乐园)
师:图形乐园漂亮吗?她是用我们熟悉的图形朋友搭成的,谁愿意介绍介绍?(生: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
师: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它们呀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乐园里还有许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活动准备:
教师将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房子模型1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小熊乐园里的熊宝宝们都出来做游戏了,可是它们太贪玩、走得太远了,现在,它们找不到回小熊乐园的路了?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吗?(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说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2、请小朋友轮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乐园"里。并请每名小朋友说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请小朋友观察现在的"小熊乐园",引导他们说出"1只1只小熊合起来就是许多只小熊,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较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正确的区分了1和很多,有个别幼儿在第三节游戏活动中表现很随意,没有按照游戏规则来玩,但总体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能把五个大小不一的礼物盒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
2.感知物体大小的传递关系。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礼物盒卡片、底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师:今天是小熊宝宝的生日,他收到了一件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收到的礼物是什么。
(2)师幼共同阅读绘本,发现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礼物盒。
师:一共有几个礼物盒?这些礼物盒是什么颜色的?
2.为礼物盒排排队。
(1)出师礼物盒的家,请幼儿为最大和最小的礼物盒找一个合适的家。
师:谁能给最大和最小的礼物盒找一个合适的家?
(2)请个别幼儿把礼物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送回家。
师:其他的纸盒也希望有一个合适的家,请小朋友给所有的纸盒都找一个合适的家。
3.幼儿分组操作,帮礼物和找到合适的家。
(1)教师提醒幼儿看好底板上的标记再去送礼物盒。
(2)教师提醒幼儿帮礼物盒全部找到家后请老师或者好朋友检查。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长短进行正、逆排序。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
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长短的排序
(1)出示长短不同的铅笔5支,我们来比较他们的长短,谁愿意给铅笔排队?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办法,大家讨论后统一评比办法。
2、幼儿探索排序的办法,总结出两种排序。
(1)这5支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队,谁来帮忙?
(2)请幼儿排序,大家验证,有错误的地方请幼儿纠正。
(3)请另一名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排队,大家一起验证。
师总结:排队有两种方法,可以从长到短,也可以从短到长排。
2、厚薄的排序,巩固幼儿对两种排序方法的掌握。
(1)出示厚薄不同的图5张,请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
(2)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大家一起验证。
3、操作练习,共同验证。
三、结束部分
分9组幼儿,每组5人幼儿,请幼儿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并分享。
四、延伸部分
在区角中,投放有关排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操作、巩固。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的图片:对称的大蝴蝶图片2张、对称的小熊图片1张、对称的小兔图片1张、对称的青蛙图片1张、对称的衣服、对称的&39;月亮、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小的图片:每人一份,分别是对称的爱心、对称的梯形、对称的蜻蜓、不对称的雨伞大记录卡1张、小记录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认识对称
(1)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这是谁呀!这个蝴蝶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哦,原来呀,他只有一半翅膀,那他的另一半去哪里了呢?请你们帮他找一找。
哎,那为什么要找这一片呢?
总结幼儿的回答,重点提炼出"可以看蝴蝶两边的大小。"
(2)老师这里有一只漂亮的蝴蝶,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两边的翅膀是不是一样大,怎么办呢?
请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把他们对折一下,如果完全重合了就说明蝴蝶两边的翅膀是一样的。现在,蝴蝶两边的翅膀的颜色、图案、大小、花纹,还有形状都一样,我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对称。
2、认识对称轴
(1)跟蝴蝶一起来作客的还有两位动物朋友。这些动物朋友说:"我呢?也跟蝴蝶一样,也是对称的。"那有什么办法知道他是对称的呢?
好,对折一下,完全重合后轻轻用手摸一下。打开以后,中间会有一条线。这条神奇的线呢?它把图形分成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部分。这条神奇的线呢?它叫对称轴。
(2)请小朋友说说小兔子和小熊是不是对称的,并尝试证明。
(3)教师总结
二、幼儿操作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形状宝宝。现在请小朋友来折折看,那些不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那么,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又在哪里?请你们把它找出来。
如果是对称图形,那就在图形旁边打勾,不是就打叉。
(2)每位小朋友一份材料,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把你们的材料放回袋子里,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把你的结果告诉大家。
你们同意他的答案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根据幼儿的回答统计操作结果。并且对有不同意见的图形展开讨论。
它是不是对称的呀!谁愿意来试一下。那它的对称轴又在哪里呢?
其中重点引导孩子注意伞的特殊性。
伞是不是对称的呀!为什么它不是对称的?请小朋友验证一下。
哦,原来这个伞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有一部分不是重合的,那它是不是对称的呢?对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图形。
谁跟他是一样的,请举手,为自己鼓鼓掌。
(4)好了,那老师这里呢?还有其他图形,让老师看看谁才是火眼金睛。
在黑板上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如有不同意见的就开展讨论。
三、寻找生活中的对称
1、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好,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图形到处都是。请小朋友来找找看,你知道的对称图形。
2、教师根据ppt请幼儿欣赏对称图形
好,老师也发现了许多对称宝宝,要不要一起看一看。
四、活动延伸
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对称宝宝呀!小朋友,我们回家自己来尝试做一个对称宝宝,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6
【设计意图】
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概念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每周值日生工作,已掌握了“星期”这一概念),我在活动设计中,人物化的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又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的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状房子装的20__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的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和数字(12、30、31、28、365)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区。
【活动流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那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2.出示数字卡(12、30、31、28、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的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大月31日、小月30日;均从1日开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月?小月房子有哪几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4.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查找日期。
(1)教师任意说出某月某日,启发幼儿说出怎样才能在“月房子”上找出来。
(2)猜谜语并组织幼儿讨论日历的作用,引导幼儿说出日历作用相同的其他种类。
(3)参观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了“特殊”一年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2.自制小挂历。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39;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活动反思:
1、我能熟悉教材,教学思路清楚,课前准备充分。
2、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中找出了成单成双的物品,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3、对于个别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启发不到位,以后我要多帮助这些孩子。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皮球大小各1个,图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大熊和小熊)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他们是谁啊?出示图片(小熊大熊)两只熊哪里不一样?你们能猜出谁是大熊谁是小熊啊!为什么?(大熊要大,小熊要小)
师:你们都认识了这两位客人了,你们怎么跟他们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实物直观比大小
师:大熊和小熊想来做运动带来了一个球(出示大皮球)。你们说这个球应该给谁呢?
你们觉得这个球是大球还是小球啊?为什么?
我再拿来一个球,现在请你来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出来的呀?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出大小,一个东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个好朋友跟它一起比,两件东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谁大谁小。(目测法)
三、幼儿实物探索
师:两只熊啊,今天还带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请你找出大的东西用手上的贴贴纸贴在它身上。教师和幼儿边说边检验。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现在我要加大难度靠考考你们,咦?又滚来一个球,现在三个球请你说说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个幼儿来从大到小来排排队,再请个幼儿从小到大排排队。
五、分辨图片大小
师:两只熊非常开心又来了一只熊,她来了,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个熊最大,哪个熊最小?请幼儿从大到小排序。三只熊现在要去动物园找朋友做游戏。看是什么动物?你能给三只熊找到相应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大熊要找大的动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动物做朋友,剩下来的动物就可以和中间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儿操作,检验
师:动物园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小凳子底下了,你们拿出来看看,请幼儿举起手中大的动物摇摇,再举起最小的动物摇摇(幼儿上来粘贴)现在请你们帮他们找朋友吧。
师:你们看,大熊中熊,小熊他们的朋友可真多啊,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是不是他们的好朋友?(比对大小,如发现错误,请幼儿指出纠正)
七、延伸活动
师:玩累了,我有两块正方形的饼干,你们用眼睛看不出大小的时候,有其他的好办法知道谁大谁小吗?
这时候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两块饼干重叠在一起,一边对齐,看看哪个有多出来边缘那就哪个比较大。
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每人拿一块饼干和不同颜色的好朋友叠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大,谁的小。
八、舞蹈游戏:三只熊(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小)
师:今天大家都很开心,我们来学学大熊和小熊的动作来跳舞吧,我们用身体来表示大熊,我们用缩起来动作来表示小熊,好好一起来跳舞吧。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习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习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10
设计意图:
按照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表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活动一、我们去郊游
活动目标:
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活动准备:环境安插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
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欠好?"(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伴侣。)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现。
4、小伴侣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而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11
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2、借助动画演示,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加减的互逆规律。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学《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幼儿每人一套数字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与分解点击课件,出现猫妈妈:"小朋友看,谁来了?猫妈妈要和小朋友做一个问答游戏!
点击课件,猫妈妈问: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回答:7可以分成1和6依次复习7的组成和分解,猫妈妈表扬小朋友"棒极啦!"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基本部分:
(一)欣赏"小猫钓鱼",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1、演示课件,幼儿欣赏动画,回答问题。
(1)小猫咪也来啦,看一看,猫妈妈和小猫一共有几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可以怎样表示。学习1+6=76+1=7。
(2)猫妈妈带小猫到河边钓鱼,观看小猫钓鱼、吃鱼,学习7-1=67-6=1。
2、动画演示加减互逆规律动画演示数字和加减号的移动、变化,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欣赏"小猫扑蝶小猫追鸟"自编应用题。
1、课件演示小猫扑蝶:来了几只蝴蝶,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
操作练习:6+1=71+6=77-1=67-6=12、课件演示小猫追鸟:树林里有几只小鸟,飞来几只,又飞走几只?
幼儿自编应用题,操作练习:6+1=71+6=77-1=67-6=1。
(三)根据实物编应用题。(泥工在计算活动中的应用)(四)看算式编应用题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12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知;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图形、正方形图形,教师示范操作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几张白纸、固体胶。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参观图形王国,国王送给小朋友一份礼物(图形宝宝)。但是要说出它是什么图形国王才送给你的。
二、基本部分
1、猜谜语请出图形宝宝。
有三个角、三条边是什么图形宝宝?(三角形)
有四个角、四条相等的边是什么图形宝宝?(正方形)
身体圆溜溜的没有边没有角的是什么图形宝宝?(圆形)
2.找不同,老师出示课件让幼儿找出不同种类的图形。
每组图形有四个图形宝宝,其中三个是一样的,有一个是跟它们不一样的,让小朋友找出来。
3、让幼儿探索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这三种图形拼出自已喜欢的图案。
4、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拼出的&39;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结束部分:
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说说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图形组合的。
活动背景小班下学期幼儿已经学习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对它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观察,平时孩子们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比较感兴趣。为了更好的巩固相关内容,我开展了本次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宝宝》。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13
保龄球馆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14
活动目标:
1、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比,感知半圆形和椭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区分。
3、乐意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师用:
1、多媒体课件。
2、圆形卡片(认识半圆形用)。
幼儿用:
1、幼儿人手一份半圆形、椭圆形卡片。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幼儿人手一份,记号笔。
3、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1、以猜谜的形式复习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师:先来猜几个谜语好不好?
(1)师:“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猜一个图形”。
“你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的?”
引导幼儿说出三条边、三个角。
(点击课件出现三角形)
(2)师:“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强。这是什么图形?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说出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点击课件出现正方形)
(3)师:“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还能跑。这又是什么图形呢?真聪明,又对啦!”(点击课件出现圆形)
2、认识半圆形和椭圆形。
师:“除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还有两个图形要来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先认识一下。”
(1)点击画面,出现半圆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半圆形)“恩,圆形的一半,我们叫它半圆形”。(教师用圆形折给幼儿看)
“我们教室里有半圆形吗?”
“你们还在哪里也见过半圆形?”
幼儿讨论。
(2)点击画面出现椭圆形。
师:“这是什么形状?”
“它跟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椭圆形?”(幼儿结合生活讲一讲)。
3、游戏:小动物找家
点击画面,出现两只正在哭的小动物。
师:“小奶牛和小猪怎么了,他们为什么哭呀,我们来问问小精灵她一定知道。”
播放课件内容提出操作要求。
幼儿找到相应的图形举起来。
师:“看他们找到家后多开心,表扬表扬自己。”
4、操作:找图形
师:“看看这是什么?(房子)哇!我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颜色的图形组成的?”
(1)认识记录表
师:“这个表格是什么意思?对了,它是一个记录表,我们要把找到的图形的&39;数量记录在相应的表格里。”
(2)教师示范
师:“就像这样,要是你不会写数字,可以用点子来表示。”
(3)幼儿操作
师:“老师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两幅图形拼画,想不想也来找找。那好轻轻拿好一张纸和一支笔开始吧。”
(4)集体验证。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图形,有几个。”(课件验证)
活动延伸:
师:“刚才那些图形拼画漂不漂亮,那你们能不能用图形也拼出美丽的图案来?真的吗,那好,我们这里有(引导幼儿说出图形名称)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比比谁拼得好。
大班有关的数学教案反思篇15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彩色串珠,进一步了解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
2.通过实物操作,能进行10以内数的简单加减运算。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彩色串珠;10以内的算式卡若干。
2.学具准备:图片、作业纸、铅笔若干。
3.《数学心智开发》第6册。
活动过程
1.常规活动——问候,走蒙氏线。
线上游戏;是个小朋友。
2.集体活动。
①教师演示教具操作。如演示算式26=8,教师先取彩色串珠-2-1放在操作面上,取“”放在其右边,接着再摆彩色串珠-6-1在“”的右边,其后放“=”,然后再放彩色串珠-8-1。在彩色串珠下方用对应的数字卡片表示。
②复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师请幼儿拿出格子图,让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有多少格子(10格),并用数字10表示出来。让幼儿在第一排的最后一格画上斜线,引导幼儿说出10个格子,可以分成9个白格子和1个黑格子,即10可以分成9和1。让幼儿顺次每排用斜线多画一个格子,并说出10的其余几种分合式,用数字在作业单上记录下来。
③出示另4张图,要求幼儿有序地说出10的分解组成,教师引导幼儿按图片列加法算式。列加法算式:求总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幼儿根据图片口述列出2道加法算式“18=981=9”。
④幼儿练习。引导幼儿分析,加法算式中,前两个数字交换位置,总得数不变。
⑤游戏“打麻雀”。教师出算式,幼儿心算出得数,若得数是9,便表示是9只麻雀,幼儿用手做打枪姿势,并随同发出9次“叭”的声音。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数学心智开发》第6册第27-28页的活动。
第二组:教师出加法算式,幼儿做算术题。
活动延伸
更换图形卡做算术题。
活动提示
在进行演算时,不一定全部以10位总数,也可由其他总数的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