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热门文章 >

端午节为什么称为毒日

| 宋佳1152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其实要有另一个说法的,被称为毒日,这到底是为什么的呢?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端午节为什么称为毒日简介,欢迎参阅。

端午节为什么称为毒日

端午节为什么称为毒日

九毒日,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视五月为毒月,端午之日为九毒日之首。

出于对入夏以后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巨大变化,人们心理上有诸多的恐惧,从而产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诸多禁忌,如有“忌同房”、“忌讳造屋“、“躲午”、“忌打午时水”之类事项的忌讳,其实这是由于古时人们科学知识匮乏,这才让人们逐渐形成五月忌的观念。

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以上一共十天。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又称端阳,端是开始的意思。端午是仲夏时节的开始,正是寒气和暑气交替的时候,阴雨较多,容易形成寒湿之邪。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

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

毒日有什么禁忌

一、忌端午节见雨

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这个习俗影响至今,现在还有说农谚端午无雨是丰年。

二、忌五月生子

从春秋到秦汉之际汉人忌讳五月生子,认为五月生子不吉,这在汉末王充的《论衡》中有记载,王充认为这种说法很荒诞,还举出了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就是在五月出生的,他父亲迷信此说,不愿意抚养,孟尝君长大后知道了这件事就问父亲,他父亲田婴回答:“都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得门一样高就会克死父母。”田文说:“人的命是由门决定的?还是天决定?如果是门决定的,那么就给门修高,那样谁能长得门一样高!”

三、五月房事不吉

在五月有几天是天地交泰九毒日,从古籍看天地交泰日禁止房事之说在明朝最为盛行,明朝古籍《遵生八笺》和《宜麒策》都有此说,自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六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此九日名九毒日,犯者天亡。十五子时,犯者男女三年内双亡。十六为天地万物造化之辰,最忌。)十三(关圣帝君成神日)二十八三十(俱同前)。

四、不上任

中国出行讲究择日,据唐《日知录》卷6有云:“唐朝新格,以正、五、九月为忌月,今人相沿以为不宜上任。”五月不宜上任的原因是五月是恶月,所以上任不吉。

端午节为什么是安康而不是快乐

原因一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祭祀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所以端午从本质上来讲是个悲壮的日子。

正因为带有悲壮的因素,因此说祝你端午节快乐多少有些不合时宜,而说安康听起来就舒服多了。

原因二

因为端午是一个毒日,历史上形成的端午节习俗,也是多出于辟邪、驱瘟的目的,比如端午之日,家家户户要在门楣悬挂葵花、薄叶、艾草等物,诸宫观这一日也“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市井上的僧道,亦会送人符篆之类。五月五日午时,人们又有“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的习惯,认为取“午时水”沐浴之后,“一年疫气不侵”。大人还会用丝线制成“百索”、用艾叶剪成虎形的“艾虎”,给小孩子随身佩带。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为什么古人会形成以端午为毒日的观念呢?大概是因为,端午节过后,便是炎炎夏日,容易流行疫病,才因此形成了在端午节驱赶瘟邪、祈求安康的习俗。

端午节习俗的传说

关于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传说,“纪念屈原”这个故事流传最广。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却屡遭小人陷害。当时的君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后将屈原赶出都城,流放到偏远地区。在流放的途中,他还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后来,当时的秦国军队攻破楚国。国家亡了,忠君爱国的屈原不愿苟活,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诗作《怀沙》后,悲愤绝望地抱石投汨罗江(今湖南省境内)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赛龙舟的起端。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此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赛龙舟: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当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吃粽子: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统形状为三角形,口味主要有甜、咸两种。

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草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虫。古人认为它还可以辟邪、招福;菖蒲的叶又直又长,形似双刃宝剑,古人认为它可斩妖除邪,悬挂在门上可以保护家宅安宁。

拴五色丝线:中国传统文化中,“青、红、白、黑、黄”这五种颜色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

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端午早晨,人们还会把雄黄酒擦涂在小孩的鼻孔、耳孔处,一是借雄黄酒消毒,二是避免毒虫钻入。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工艺品。

端午浴: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往往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相关文章

    34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