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泥石流现场已发现21名遇难者仍有6人失联
西安泥石流现场已发现21名遇难者仍有6人失联
据西安应急管理 消息,8月11日长安区滦镇街道喂子坪村鸡窝子组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西安市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消防、公安等14支救援力量共计980余人,投入生命探测仪、卫星电话、挖掘机等1100余台(套)设备和搜救犬,争分夺秒做好人员搜救及抢险救援等工作。
经排查,此次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共造成死亡、失联人员27名,目前已发现21名遇难者,仍有6人失联;造成2户民房(约300平方米)损毁,210国道3处损毁、21处轻微受损,3处电力基础设施毁坏及一条35千伏线路故障,导致900户居民停电,55个通信基站停机。经专家研判,初步分析致灾原因为短时暴雨引发突发山洪泥石流所致。
目前,西安市正在全力以赴抢抓黄金救援期,继续争分夺秒搜救失联人员,加快通信、电力抢修恢复,抓好重点部位排险除险和河道堤防加固等工作,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同步做好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截至目前,累计转移安置群众186人,210国道段3处严重受损道路已抢通,21处轻微受损路段正在加固,受灾区域49个通信基站已恢复服务,855户居民已恢复供电。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
一、河水突然变得浑浊,水流中会夹杂较多的杂物,如杂草,树枝,树叶等,而且水流会变大。
二、正常流水的河流突然断流,这是因为上游可能发生山体滑坡进入河谷,阻断了河流,并形成了堰塞湖,一旦蓄水量超标可能会引起决堤造成洪水或泥石流。
三、山沟远处突然变昏暗,并伴有轰隆声,这是因为,泥石流发生时,裹带的石头等巨物撞击山沟壁会产生沉闷的声响,这是因为泥石流正在往下流动,此时应该立刻远离山谷,逃到高地上去。
遭遇山洪泥石流该怎么办
遭遇持续强降雨,山区居民则要注意防范山洪,当上游来水突然浑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需及时转移至安全区域。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原因,在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而由山洪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山体崩塌等,称为山洪地质灾害。它具有来势迅猛、破坏性强、危害严重等特点。其中,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如果不慎遭遇泥石流,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地或陡汛的山坡下躲避或停留,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应向与山洪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
泥石流易发生地带
山谷容易发生泥石流。
我国有泥石流沟1万多条,其中的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则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
泥石流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缺一不可:
第一个是水。水是泥石流的载体,提供了泥石流运动的能力。水的来源有好几种,除了最为常见的降雨之外,冰川融化有时也能提供泥石流所需的水。
第二个是大量松散颗粒物质,通俗来说,就是之前三个答案中提到的山体崩塌、碎裂形成的碎石、松散土等等。一次大型泥石流能够携带数万立方米乃至于十数万立方米的固体物质。这些松散颗粒物质的来源非常多样,常见的就有:地质构造活跃造成的山体破碎,构成山体的岩石较为软弱造成的山体易受风化,地震导致山体震裂以及沟谷内堆积大量碎屑物质、火山喷发带出的火山灰及其他碎屑物、滑坡带来的松散物质。
第三个是适宜的地形。泥石流的能量实际上就是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动能,同时泥石流的运动需要适宜的通道(坡度较大),并且水流不会迅速消散。因此泥石流多发地区往往具备山高谷深的地形条件,尤其是植被稀疏、山体破碎的狭窄沟谷,一旦具备了上述两个条件,就很容易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一、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绝大多数沟谷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
二、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三、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四、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
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