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热门文章 >

中元节烧纸有什么禁忌和规矩

| 诗诗0

中元节烧纸有什么禁忌和规矩

乱踩纸钱惹不快

在中元节当天,人们会通过上坟祭祖的形式去给祖先烧纸钱,以表达怀念之意,只不过在烧纸过程中,若不小心踩了纸钱,可能会导致祖先生气,毕竟纸钱是烧给祖先的祭品,若乱踩的话,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他们可能会因此产生不愿意保佑后代子孙的想法。

胡言乱语大不敬

中元节上坟祭祖原本是一个相对比较严肃的缅怀先人的行为,若在这个过程中胡言乱语、高声喧哗,对祖先来说,其实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上坟祭祖是缅怀先人的活动,要保持庄严肃穆。这样的场景是不适宜高声言论,更不允许说一些不知高低的话,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更不能在上坟的时候嘻嘻哈哈打闹。这样的举动对于先祖来说,是非常的不敬。农村有句老话:屋场发家,坟场出人。坟地直接关乎到后人的兴旺。而后人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都在上坟祭祀之中得以体现。如果因为自己的轻浮举动冒犯了先人,很容易就会导致人丁不继。所以不得体的言谈举动是不能做的。

烧纸场合有讲究

在中元节当天,众鬼在人间行走,因此若要烧纸钱,则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否则可能会发生纸钱被野鬼抢夺的后果。一般而言,有些地方不能焚烧金钱,那是给各路神仙的,而要在路边的燃烧冥纸,希望野鬼们将之拿走后,不会来打扰,和祖先抢供品。

中元节几点不能出门

中元节和其他传统的节日相比,会有一些比较迷信的说法,比如说晚上不能出门。在民间,中元节也被大家叫做“鬼节”,“七月半”。南方的一些地区,会在中元节的时候在河里放河灯纪念亡故的亲人,对于北方来说,中元节会到已故亲人的坟前焚香烧纸。

中元节是为了纪念谁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七月半祭祖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

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的意义,在于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令人们慎终追远,传扬正确的孝道。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中元节的来历

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对于我们南方习俗,中元节前后三天晚上最好都不要出门。而且一定要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

中元节的来历: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相关文章

    40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