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培训心得 > 实训心得体会 >

c4d建模实训心得

| 郅铿0

学习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注意模型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以提高建模水平和设计能力。本文将分享一些 C4D 建模实训的心得体会,包括建模技巧。小编现在为你整理了c4d建模实训心得精选范文。欢迎你的阅读和借鉴。

c4d建模实训心得

c4d建模实训心得【篇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建筑模型;运用

1 项目教学法概述

大约一个世纪前,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871―1965年)首次提出项目教学法,并且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随后逐渐被各国广泛接受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一般认为,项目教学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而“项目”可以是一个需要认识和解决的特定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以生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提出一个由复杂真实的问题和精心设计的任务构成的“项目”,并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等不同组织形式,围绕“项目”,通过查找文献、调查研究、讨论等方式展开活动。整个项目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探索研究完成,是一个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教学过程。

2 园林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现状

2.1 学生学习情况

高职高专的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美术、构成以及材料等课程的学习后,在平面和立体构成、色彩、材料运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为建筑模型设计与制造的课程教学打下了基础。

2.1.1 学生缺乏对模型制作课程的正确认识。

在很多学校,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学时减少到40学时左右,与众多设计课相比,其分量在减少。不少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设计软件上,认为今后主要是从事设计或管理工作,对模型制作技能要求不高,只要了解一点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生投入学习的精力不多。

2.1.2 学生缺乏将平面设计转换为立体模型的空间分析能力。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将平面设计成果转换为立体实物模型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设计分析、空间想象、过程解析、实践动手方面的能力。学生前期的设计课程学习都是以平面为主,很少接触立体空间的分析,立体构成方面的内容也较为缺乏,使得学生在将平面设计图转为立体模型时,对尺度、比例及细节方面把控不足。

2.1.3 学生缺乏对各种材料的模型制作方法全面了解。

对于同一种材料有许多可以采用的成型加工方法来制作模型,但在教学中,由于学校的不同,或教师之间的兴趣不同,选择实际模型制作的方法和过程有差异,每位学生实际参与制作的模型数量有限,掌握的模型制作经验不够全面。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仍缺乏正确选择模型制作方法与工艺的能力。

2.1.4 学生掌握的模型制作技能和水平普遍不高。

表现性模型非常强调模型的真实感,在制作模型时学生应能正确感知精度非常关键。由于学生的实际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高,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处理造型、结构、保证尺寸精度、表面肌理效果方面与要求都有很大差距。

2.1.5 学生缺乏模型制作的综合训练。

虽然在模型制作课程之前开设了必要的基础课,但许多学生并没有认真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以致制作的模型作品与设计图对比有差距、用人体尺寸检查不够合理、分析色彩搭配不够协调、选用材料与工艺不够正确等,就是到了毕业设计阶段,这些问题还是经常出现。因此,加强模型制作的综合训练,是模型制作课与其他专业课和实践课程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2.2 课程教学情况

目前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考核和评价系统主要以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为主,主要针对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效果进行考核,缺乏对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的考核评价。由于模型制作实训的过程主要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展开,很难对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做出准确的评价。虽然现在国家已经有相关的建筑模型制作员的专业教程和考核标准,但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模型制作课程课时量的限制,理论教学相对薄弱,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核存在难以实施的问题。由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现在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个院校的考核项目和标准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形成完善的考评系统,还需要花费一定的实践进行探讨和研究。

2.3 实训条件情况

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开设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其实训过程主要着重于建筑实体和小型规划上面。模型制作课主要是相关设计课程的辅助,培养学生设计创作、动手制作和立体空间思维三方面的能力。目前的实训教学手段主要着重于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没有针对模型制作行业进行教学实训。而且,由于成本和加工机械等方面的因素,一些模型制作行业中大量采用的材料很难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一般来说,学生的建筑模型作品主要以“工作模型”和“方案模型”为主,相对简单,其设计的图纸常存在片面考虑局部和对比例大小掌握不好等问题。建筑模型的实训教学需要具备一定面积的实训场地,但由于教学投入的问题,目前很难提供设备完善和系统化的实训场地。

3 在《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项目教学法

3.1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针对性不同,园林专业主要以绿化设计为主,景观专业主要以景观小品设计为主,城镇规划专业主要以建筑及建筑整体空间营造为主。在课程主要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时,根据地块大小、设计比例、物件尺度、精细程度以及表达目的等方面的要求,不同的专业在课程教学的设计、组织、流程、考评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别,从而体现课程的针对性,使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2 课程教学设计的组织

针对本专业的教学特点及学时安排,结合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将课程流程分为基础知识、模型设计与制作、模型展示与表现三个项目阶段,详细内容及任务分配如下表1:

3.3 课程教学任务设计

课程教学任务设计,见表2。

3.4 课程教学进度设计

课程教学进度设计,见表3。

3.5 教学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考核方案考虑到教学的特点,结合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需要,采用工作过程评价和工作成果考核的方法展开,将学习的过程和成果以职业工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内容见下表4。

4 总结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将教学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部里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在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城镇规划专业学生参与完成了广西首届园林博览会柳州园模型制作、柳州市柳侯公园“中华园”模型制作,这两个作品分别被遴选为优秀作品参加了完成了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景观模型制作,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c4d建模实训心得【篇2】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模型制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课题《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成果。

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当代艺术类高校课程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快速的锻炼学生的立体思维、设计能力以及材料的运用能力。随着社会房地产开发、展示展览、城市规划等市场的需求,建筑模型从设计到制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手工作坊式的模式已很难出现。而当代,计算机软件在高校已经普及,并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也可以认为计算机辅助按软件的运用使得建筑模型从设计到制作有了“质”的飞跃,因此高校应当把计算机辅助引入到模型制作课程中,也应当把这规划成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把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到模型制作在当今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已相当成熟,但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却显得不够连贯和灵活。更有甚者一些高校教师授课中只是盲目的追风,没有从本质意识到建筑模制作与计算机辅助软件之间的主次关系和两者的技能结合。从教学的本质来看:建筑模型制作属于设计的范畴,是主观的、目的性强的设计思维,而计算机辅助软件是设计工具,是属于技能的知识,不能代替人脑做出判断,更不能代替思维进行设计,它不具备艺术设计和美学理论存在的要素,在设计中它仅仅是一种工具罢了。

计算机辅助软件在模型制作辅助设计中,学生可以凭借专业知识深化软件实践能力的操作,这样也可以使软件之间建立相互连接的桥梁,能够解决软件的熟练程度,对专业设计绘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辅助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办学越来越成熟化,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得当今设计想法的表现更便捷更快速,也是设计师从传统的绘画得以解脱,能够将头脑里构思和观察的创意灵感以最快的方式展现给世人,更使客户业主形象直观的读懂设计方案。因此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使得能使设计者通过快捷的方式表达出设计想法。使设计思维能够与手头表达统一步伐。

现在的高校授课过程中我认为计算机辅助课程有待深化和改革,不能简单的把计算机辅助课程当成一门或者多门软件课程来对待。把计算机辅助软件当成一种普通的绘图工具,为了画图而教,为了画图才学,这样的认识就如同一名设计师把笔尺仅仅看成工具一样,我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够深刻的。这说明高校的课程之间存在上下沟通脱节,知识结构凌乱的特点,单一的授课课程安排不合理,甚至有的学校剔除了该门课程,我认为这是认识上的不足,也没有按照学以致用、上下贯通的教学原则对待专业课程的整体布局。所以,解决计算机辅助课程形式单一、授课乏味的最好途径就是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形式,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教师间有沟通、授课中有连贯的同步进行,让课内课外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下的复习达到统一。

二、计算机辅助软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体会

按照本院校的教学大纲,计算机辅助开设的软件有AUTOcad、3DMAX、Photoshop、VR等。这些课程是分阶段分步进行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辅助功能。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本人在担任这些课程中有目的综合运用,并巧妙的导入到专业课程中,把“学”和“练”有机的连接起来。分布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把章节内容详细的讲解,学生再根据项目进行操作练习。

具体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示范教学环节。要注重师生的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基础部分讲透;第二环节,学生上机操作,最好是集中训练,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并在其中进行补充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快速上手,吃透授课能容;第三环节,教师采用举例教学法提升软件的专业绘图知识,让学生把软件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第四环节,给学生一定的命题让其独立操作,老师给予点评,学生给予回馈,解决不足之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的教学四环节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软件学习效果。纠正了学生的对于软件的过弱过强的错误认识,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脱节问题,缩短了学生快速掌握软件知识的时间,提高了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交互式教学的应用

针对国内高校目前的教学,本人认为课程建的联系和交互性应当看做是重要的环节,要注重课程间交互性能,使课程教学质量最优化。

(一) 在计算机辅助课程和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交互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优势,不能仅仅是为了支撑而进行,两者是交互和包含的。在成功导入建筑模型设计课程中对原有建筑模型设计课程进行补充,而非替代。现在高校的课程发展已经成熟,传统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验证,内核结构式合理的,他附带的原有的要求和知识结构必要性不能丢弃。例如设计想法的表达是通过草图、图纸、多媒体和语言表示来实现的,传统的绘图工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丢弃其基础知识是不对的。把计算机辅助课程引入当模型制作课程中并不是要丢弃或者原有的教育模式,而是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如果学生过度的依赖计算机辅助软件,就会丢弃设计的基础表达功底,设计想法、工程制图、结构表现和外观展示仍然是好的建筑模型师最基本的功力。如果把设计和计算机绘图混淆,学生就无法准确的把握建筑模型的整体设计思维,做不出好的设计,因此,计算机辅助引入建筑模型课程中,要把握好好时间和比重。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绘图工具。建筑模型制作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要把握好方式方法。在以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把效果图制作看的尤为重要,而忽视了模型设计到工艺的重要内容。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造成主次颠倒。因此,在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中计算机辅助要注重的是过程的把握而非结果表现。

(三) 针对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特点,把握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型制作的交互性。1、课程定位: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了解建筑的结构特点、基础知识和制作建筑模型的基本程序;通过后期的实践过程学会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的相关途径和步骤能完整独立制作模型;也应当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分组分工相互促进共同配合制作模型。2、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研究:设计想法最终表达最好的形式就是实体或者虚拟展示。因此要认真的确认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和有可操作性,也要从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3、施工图要严谨规范:施工图绘制的过程是严谨和系统的过程,在环境艺术专业中施工图的绘制有专门的软件AUTOcad ,它是绘制施工图最快速科学的手段之一,我们知道建筑模型是建筑缩小的复制品,运用比例尺的概念来模拟真实环境,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概念性或者仿生性的模型来说,图纸的绘制难度是存在的。因此解决这些难度的问题就是促进了计算机软件水平的提升,两者是交互的。4、效果图制作:当今的室内外设计中效果图的展示是不可或缺的,高校中常用的效果图制作软件是3DMAX和SketchUp等,这些软件可以是设计想法快速的展现出来,为作品提供真实的效果,通过效果图的制作还可以查找不足、精益求精,是设计想法更科学美观。同时效果图是展示三维的空间,也提升了学生空间感知能力。效果图的制作需要有很强的软件基础功底,通过课程的交互性可以解决软件的熟练程度和设计审美能力。如SketchUp草图设计软件能很好地帮助设计师推敲建筑的结构关系,这样可也很好的打开学生的设计思维,深入了解建筑模型的复杂和艺术性;在设计深入的过程中可利用3d max模拟建筑的结构和装饰要点;在施工图绘制完成的基础上把材料确定好后,使用VR渲染软件对建筑模型的材料、结构惊醒最终的渲染出图,经过Photoshop软件最终的修饰最终确定建筑模型的方案,在此过程中通过建筑模型的设计不同阶段的进行,提升软件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相互粗促进,相互提高的交互性能,这样有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实训熟练程度,为做好设计师提供实践支撑。

c4d建模实训心得【篇3】

TOPCARES?鄄CDIO是我院在自身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培养模式,代表在教育过程中以CDIO培养模式为基础,主要提高学生TOPCARES的能力:

T代表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

O代表开放式思维与创新(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

P代表个人职业能力(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C代表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A代表态度与习惯(Attitude and manner);

R代表责任感(Responsibility);

E代表价值观(Ethical values);

S代表实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为社会的贡献(Social contribution by application practice)。

本文提出了结合TOPCARES?鄄CDIO培养模式对可视化设计课程群建设进行改革的重点措施。

2.可视化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意义

课程群建设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于同一能力培养范畴的同类课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建设。TOPCARES?鄄CDIO改革中,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体化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要打破单一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实现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建设课程群,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有效的,注重岗位技能的培养。同时,基于 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视化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获得有益知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构建,得到自我提升;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做好课程群的建设是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必要之举。

3.可视化设计课程群的建设

3.1课程建设

《美术基础》主要用于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构图、色彩等最基本的艺术修养,并且使学生掌握Photoshop绘制贴图、修图的技术应用。

《三维建模》让学生掌握三维建筑模型、家居模型、工业模型等设计与制作的方法,通过对3ds Max的基本操作及建模方法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可视化设计打下软件操作和建模基础,为三维建筑动画项目提供建模基础。

《可视化设计》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实例教学方式,由浅入深地讲解了使用各种软件进行可视化设计的配合关系和基本流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可视化设计软件工具的水平,使学生全面掌握可视化设计的基本流程并具备独立完成产品和建筑可视化项目的制作的能力。

《分镜头台本设计》让学生通过镜头表达视听语言的方法。分镜头台本设计在制作动画中是一个重要课程,可学习摄像知识,初步培养影像构思与表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可胜任常规影像拍摄、剪辑等任务,为后续开设的三维建筑动画课程打好基础。

3.2项目建设

项目单元1:建筑动画的前期准备,包括建筑动画方案及脚本的确定、分镜头动画的绘制,共15学时。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胜任项目策划设计的工作。该项目单元面向项目策划师工作岗位的培养。

项目单元2:建筑动画中场景模型与材质的创建,包括创建沙盘模型、创建场景中主要建筑模型、精简场景的模型数量、创建场景中主要建筑材质规范材质路径,共30学时。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制作出主要场景的精细模型,配景的简化模型,整个场景的材质设定。该项目单元面向三维建模师、材质灯光设计师的培养。

项目单元3:建筑场景动画的创建,包括场景动画的创建、建筑生长动画的创建、其他配景角色动画的创建,共30学时。通过实训,学生能够按照分镜头脚本制作出整个场景的摄像机动画和其他动画,该项目单元面向三维动画师的培养。

项目单元4:场景灯光效果设置与渲染输出,包括场景清晨、正午、黄昏、夜晚等各时段灯光效果的创建,共45学时。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完成场景中各时段的灯光效果设置。该项目单元面向材质灯光设计师的培养。

项目单元5:后期特效制作与渲染输出,包括分镜头基本校色处理、特效创建和短片剪辑输出,共30学时。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完成整个短片渲染输出合成,该项目单元面向剪辑特效合成师的培养。

3.3 教师团队建设

根据企业项目管理方式将团队中教师的角色与企业职位对应,教师担任教学和管理的双重职责。

3.3.1课程群负责人:主要职责是进行课程群的总体规划,项目的设计、安排、审核,教师团队管理等工作,相当于企业中的总经理职位。

3.3.2二级项目负责人:主要职责是进行项目的设计、项目进程的控制、项目内容安排,项目负责人遵循企业标准带领授课教师和学生完成项目制作,相当于企业中的项目经理职位。

3.3.3课程负责人:主要职责是根据二级项目要求安排课程内容,对学生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教授,安排其他授课教师根据制定好的课程大纲和能力培养目标同时进行授课,相当于企业中的主管工程师职位。

3.3.4授课教师:主要职责是教授学生专业技能,接受课程负责人安排,相当于企业中的工程师职位。

4.结束语

我校基于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视化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改革已全面实施,并达到了较好的预期目标,但其中也暴露出了部分问题,我们将继续前行,总结经验,坚定不移的贯彻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好可视化设计课程群,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的艺术设计(电脑动画方向)人才。

c4d建模实训心得【篇4】

关键词:建筑CAD 实训教学

建筑平面图抄绘实训是建筑CAD课程中第一个实训项目。笔者根据多年的建筑CAD课程教学经验及对CAD软件和其辅助软件的深入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教学设计思路

在建筑平面图抄绘实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在信息化电子实训室,结合三维建模软件模拟建筑物剖切面,以CAD软件为操作平台,构建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实现建筑制图与识图技能的训练。

2 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对象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后,他们已经具备建筑图识读与操作CAD软件绘制简单图形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制图的实践能力,为今后在未来的岗位中出色的发挥,将此部分内容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绘制建筑平面图,是下一个实训项目绘制建筑立面图的前提和基础。

依据中职学生特点和教学大纲确定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建筑平面图的识读及抄绘为教学重点,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确定绘图步骤和参数设置为教学难点。运用科学合体理的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法上以任务驱动法和分组式教学法为主线,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辅助以直观性较强的演示教学法,引导学生操作流程。在学法上,采取主动操作、被动找差、小组合作多种形式,达到以强带弱,因弱赶强,优势互补的学习目标。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课前准备阶段 为使教学效果更加有效,根据教学计划,课前安排学生登录360云盘,下载实训任务书。网盘的运用无论教师或学生,上传或下载资料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结合学生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将收集整理好的教学视频上传至云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观看,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复习CAD快捷命令。

3.2 课上操练阶段 根据教学任务与实训内容,建筑平面图抄绘实训共设计6学时。

在引入任务环节,结合高职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应用三维软件,创建三维模型,通过建筑漫游,把静态的建筑动态化,以多视角、直观地对建筑构造进行观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建筑模型进行动态剖切,真实、直观地展示了建筑平面图的生成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建筑剖切变化,发现被剖切到的部分,正是图纸上粗实线所绘图形,有助于学生理解图样中的线型关系,正确地掌握平面图的剖切位置。要完成平面图的绘制,那么识读图纸是首要环节,这也就成为了本次实训课程的教学重点,而此环节,教师将结合三维模型,化想象为直观,有助于学生识读平面图的构成。从而解决教学重点,为上机抄绘做好准备。进入到上机抄绘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合理配组,这就发挥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抄绘前,考虑到学生制图经验不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系统,围绕平面图绘制步骤进行演示教学,讲解操作要点。由于部分学生基础较弱,对于参数设置操作掌握不扎实,针对这一问题,课前,结合本次实训任务,将相关操作制作成教学视频,通过教师机下发至学生端,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在相关参数设置操作上的障碍,从而解决教学难点。

经教师示范、点拨,学生通过不断实践,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为完成教学重点――抄绘建筑平面图,扫清了操作上的障碍,陆续解决了知识上的难点,由生疏变成娴熟,从而完成实训任务。对于绘制过程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平面图的绘制。

学生完成绘图后,进入到审核环节,该环节主要采用自审、互审的形式,通过分析他人操作,来完善自己,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总结绘图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通过交流绘图经验,实现教学相长。

完成审核后,教师对于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醒学生应如何注意,规范学生制图操作。

至此,本次实训已基本完成教学目标,进入到教学的尾声,学生根据讨论总结的内容,对图纸进行修改,填写实训报告,通过在线课堂,将实训成果及报告提交至教师机并上传至云盘,结合未来岗位的需要,将实训成果通过实训打印机进行输出打印,巩固打印技能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

3.3 课后扩展阶段 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练习任务,即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通过完成一定的练习任务,来提高绘图速度。在完成练习任务后,学生可登录CAD贴吧、论坛,交流绘图心得及学习经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为考取CAD工程师证书、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 教学效果

应用信息化手段,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了学生使用CAD软件绘图的能力;合理运用三维软件,引导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准确、快速的识图与绘制建筑平面图,锻炼了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由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就会出现完成目标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竞争与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c4d建模实训心得【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制图课程;评价;策略

所谓课程评价,即检测课程目标的制定、实施等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程度怎样,然后以此为基础,对课程进行调整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与作用。第一,具有导向、诊断作用。一方面,课程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定向引导作用。同时,借助课程评价,可揭露教育有关问题,探寻原因与症结所在,提出补救措施与完善建议。第二,调节与促进作用。通过课程评价,正反多方向激励学生。同时,通过结果反馈,让学生发现自身发优势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另外,还有甄别判断作用,可对学生以及评价指标适应度加以区分与认定。同样,在建筑工程专业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重课程评价,并注意结合课程特点灵活选择评价策略。

由建筑工程制图本身看,是专门研究建筑工程图样识图规律以及绘制方法的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把握建筑制图知识与技能的专业课程,可为建筑设备、建筑施工技术等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可培育学习者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融合了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实践性。因此,在课程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侧重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而需要注重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更公平公正的评价每位学生。

一、多元化评价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评价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推动着课程改革。然而,在当前课程评价中,教师是主要评价主体,学生常常处在被动局面。实际上,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倘若没有学生积极参与,难以实现预期评价目的。因而学生是课堂主体,如果主动融入评价活动,则可以给课程评价提供反馈信息,促进评价效率的提高。所以,在建筑工程专业制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甚至将家长或社会有关人员参与其中,评价学生,发掘学生潜能。

首先,教师评价。在建筑工程专业制图课程中,教师可采用纸质试卷、作业成绩、上机操作、工程图样的分析与抄绘、模型测绘实习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学生,了解教学效果。其次,学生自评、互评。比如教学《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任务,要求学生依照相关资料与计划内容实践实施,完成有关任务。在任务过程中,小组可交流讨论,再独立填写学生评价表。而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另外,社会评价。教师可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实习、校外实训等,然后由相关企业单位评价,并进行自我评价。

当然,在课程评价中,教师既要评价学生,还需要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自我评价,其内容包括:教学效果(讲课质量、教学环节质量、综合评价等)、教学条件(教学改革、教学手段等)、师资队伍建设等。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匿名、问卷调查、校长信箱等形式评价教师,客观反映教学者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以便激励与鞭策任课教师。

二、多样化评价形式

在建筑工程专业制图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全面、更公平的评价学生,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级评价形式,多角度评价学生。

第一,测试性评价。在课程评价中,测试是重要评价手段,可以及时检测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把握情况。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在建筑工程专业制图课程教学中,测试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作业、工程图样的分析和抄绘、试卷等等。如学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后,教师可布置题型多样的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改错、简答题、绘图题、综合性问答题等,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做好讲评与分析。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同学们是否有所进步,而不是单纯看成绩。

第二,实训实践,综合评价。建筑工程制图具有较强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院校都建有相应的实训中心,如建筑模型展示室、建筑绘图室等。因此,实训也是有效的课程评价手段。比如“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实训”,项目名称:平面图形绘制。地点:制图实训室。任务描述:熟悉圆规、丁字尺、图板等绘图工具,运用有关绘图工具绘制圆弧连接、正多边形、等分线段等。任务分配:认识有关绘图工具,把握使用方法;依照要求进行布图;运用有关绘图工具绘图;对图纸加以整理与清洁;独立撰写实训报告。实训后,提交实训报告一份与A3图纸1张。成绩评定依据主要包括实训成果(实训总结、实训记录、实训报告等)及实训具体表现等。具体评价标准有:①知识考核:依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答问情况加以评定。②评价实训方案。对学生制定与操作的实训方案加以评价,看其是否科学、规范、可行。③评价实训过程。结合学生实训中的情感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加以评价。④评价实训结果。结合同学们提交的实训结果,包括实训图纸、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对实训方案设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的自评)加以评价。

另外,现场答辩、现场绘图、模型测绘实习等都是有效的评价形式,教师可根据具体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同时,课程评价内容也需要多样化,既注重知识能力,也注重方法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建构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相关文章

    3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