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专业的班主任心得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专业的班主任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专业的班主任心得1
班主任也需要专业?班主任工作都有哪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可否借鉴?用心做和用力做、让我做和我要做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带着这些疑惑,我打开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有多少人,如我一般,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班级的管理者,可事实上班主任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更是终生学习者。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一直忙于的班级日常管理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班风的建设和对问题学生的诊疗是独立于班级日常管理之外,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扪心自问,我却从未把这两部分当成“正事儿”。
班主任既然是一项专业工作,那么做这项工作就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前总说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可是这种艺术性的提法到很多人那里就变成了随意性,变成了肤浅性,成为拒绝深入学习的挡箭牌。王晓春老师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科学。因此,我们更应该带着科学的态度去深入研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锻造班主任工作本领。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说:尽量减少行政思维和行政语言,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
“想想自己,面对自我”是我从此书中读到的另一种收获。太多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太无私,无私到总想着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成长,以至于无私到太“忘我”,忘记了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收获。改变别人那么不易,我们却天天在做;改变自己,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我们却压根没有做。比这种没有做更可怕的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真的有一天,我们觉醒了,我们改变了自己,进而影响了别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到那时,“不费吹灰之力”的神奇,你会体会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从疲惫和焦虑中走出来,做一个明哲的班主任吧。
做专业的班主任心得2
作为一个教师,习惯于高高在上,教训学生。这也是教师的一大弊病。教师强化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完全淡化了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从而导致了教师整体素质并不是很高。
王晓春在他的《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中曾经说道:“我不得不遗憾地说,有些老师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却养成了不反思的习惯。他们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无论遇到什么事,绝不想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介绍外国的经验,他就说:‘人家是外国,咱们是中国。’他就不想,既然同属人类,为什么不能互相学习;你说有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他就说:‘人家老师和学生的素质高,我比得了吗?’你局一个教师失误的例子,他听了反感,你知出他自己的失误,押回千方百计给自己找理由。总之,他老有理,战无不胜。”像这样的情况,我们身边也有,出现这种情况,多数与自己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丝毫不想改变自己,却总想要求别人、改变别人。这种教师,真的是有些封闭和僵化,几乎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可有趣的是,他们总说自己并不保守。
我们都知道“活到老,学到老。”人应该做一个不断学习者,才能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形式。否则,教师“厌学”,还怎么批评学生“厌学”?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多数与教学方法不当有关,一个习惯于填鸭式教学的老师,他自己一定习惯死记硬背,一定习惯于让学生做简单重复的无效记忆。靠加大作业量来保证教学成绩。这样的教学方法,难怪学生不喜欢,难怪学生厌学。相反,如果老师,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省时高效的方法,学生又怎会讨厌自己的课呢?又怎么会厌学呢?
所以我觉得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是一个能引导学生的学习者,让自己终身学习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实际中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这样,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做专业的班主任心得3
这是《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中第六章《班级日常管理》中第三节内容,看了这节内容,我对照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发现我有以下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我的班级管理也分成三级,但是班级管理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仔细想想,我的班级管理者职责也很明确。我这个班主任是一级管理者。我负责选定班干部和小组长,监督二三级管理者工作,处理二三级管理者的`“疑难杂症”。可是,因为我这个班主任还兼职本班的语文和英语课,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备课、上课、完成学校所交代一切差事,处理班上典型事件等,对二级管理者工作指导和监督不到位,有时,还害怕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有些事替他们干了,比如催促小组长批改家做,了解批改情况。二级管理者是班委。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监督、帮助三级管理者(小组长)的工作,处理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报告班主任。现在的结果是,不管大小事,班干部都要报告给我。哪天我没有提醒他们打扫卫生或检查作业,他们就有人忘记这事,或者有人不服从二级、三级管理者的管理。我这个班主任也显得很忙。想来,二级管理者的效果不好,原因是我的包办、代替架空了他们,也让他们养成了依赖心理。三级管理者是小组长。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分内的工作(比如收交作业,批改家做),提醒本组同学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情。我班的三级管理者只有一类是专项小组长。一组四个人,每人都是专项小组长。即:语文、英语、数学、卫生四个小组长。其中,只有语文组长和英语组长一直在尽职尽责,而数学组长和卫生组长就好像是摆设,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数学老师不喜欢学生批改家做,卫生我天天督促、提醒,我想这与我重视学习的态度和卫生包办的作风有关。
我今后工作改进重点就是:尽好自己一级管理者的职责,对二三级管理者的工作做好指导和监督;另设一个常务班委和常务小组长;凡属下能做好的,我绝不越俎代庖。我想这样我就有更多的精力抓大事,我的工作也会轻松很多。
做专业的班主任心得4
几乎可以说从一翻开序言就已经被作者真诚客观的分析深深吸引,里面谈到很多教师或者班主任已然麻木的问题,并且很诚恳地一针见血,把问题的根源拔出来放在你面前,让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反驳背后的真实想法实际上就是作者的观点,只不过自己没有来得及细想就被其他同事的态度即所谓的经验快速地同化,年纪轻轻已经变得麻木。它把班主任当作一个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业化更强、也更需要学习和提高的职业,很多观点都是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有时候很难做、很不愿意做……
这是一本对所有班主任都有实际意义的好书,没有高高再上的说教,空洞的理论。更多的是实际的教育案例,加上作者理性的分析。 他讲出了很多我迷惑和未知的看法,看得我有点坐不住了。 说到教师作为“学习者”角色,他说“教师这种职业对人最大的害处之一,是使他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沦为一句虚伪的谦辞。” 说到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说服”,他提醒“许多班主任对说服期望值过高,看不到说服的局限性,他们竟然以为:我一‘说’,你就应该‘服’,既然我说得对,你为什么不听?不听就生气。”他还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名言教育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名言。” 说到教师的爱心,他认为“关键不是教师有没有‘真心’,而是有没有教育智慧。”我反思自己对待学生,清楚自己的科学性不够,也就是教育智慧还是不足啊! 说到教师工作的边界,他批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论调,因为“教师工作是有边界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包者”。所以,老师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也不要太把自己不当回事……
做专业的班主任心得5
近期我一直在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读后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成人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成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刚做老师,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
而如今一年过去了,我觉得班主任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