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教学心得 > 教师心得 >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

| 诗诗20

读了《做有灵魂的教师》之后,有灵魂的教师,就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就是有道德并能够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保持一份从容和笃定的教师,就是能赋予学生以“价值生命”的教师,在此分享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5篇,迎大家阅读。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1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启迪学生智慧。”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全国教育专家毛杰如是说。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认识和认识的堆集,”“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为其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基石”,要做有灵魂的教育,它要求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

做有灵魂的老师,需要一颗真爱之魂。每个孩子都是掉入人间的天使,每个孩子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花朵,所以,“对每个孩子的未来负责,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应该是我们不变的追求。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爱能创造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所以,我们要用海洋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用高尚的人格去陶冶孩子,用丰富的学识去涵养孩子,用伟大的理想去鼓舞孩子,尊重每一位生命,尊重不同个性孩子的差异,用爱去营造适合孩子多姿多彩的教育,让他们都做最好的自己。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只有宽容,才能成就“百花齐放”;只有尊重,才能成就孩子幸福的美好人生;只有真爱,才能塑造“有灵魂的学生”。

做有灵魂的老师,需要一颗学习之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有灵魂的教师,要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让学习成为一种终身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永远的精神追求。当今社会,科学日新月异,信息多元化,固步自封,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广泛阅读,不断汲取别人的优秀思想,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内在的修养,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读书要广泛涉猎,学贯中西,博采众长。鲁迅曾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教育专著,走进名家大师,感受教育思想的深邃;读人文书籍,陶冶性情,拓展思想宽度;读时文报刊,更新思想观念,把握时代脉搏……让我们都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教育当做一种生活。

做有灵魂的老师,需要一颗创新之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理论方法,以教学的创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特色意识,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位生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特长:让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把课堂变成孩子的乐园;让作业形式争奇斗艳,激发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充分想象的空间;让评价方式斑斓多样,激励孩子勇于创新,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尊重和表扬……

做有灵魂的老师,需要一颗思想之魂。法国思想家怕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考让人清醒,思考引人前进。纵然你不是思想家,你也完全拥有独立思考的自由,让笔尖去舞动多彩的人生。写作表达心声,文字洗练思维。作为教师,无论你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无论你教语文还是其他,书面表达理应成为一项必备的基本功。你不一定成为作家,掌握高深的写作理论,但你可以记录生活点滴,书写心灵感悟;你不一定成为教育家,研究多少教育史论,总结几条教育模式,但你可以坚持教育随笔写作,不计篇幅长短质量高下,只要有思考就是成就,只要坚持就能进步。反思,是一种思想砥砺,写作,是一种情感交流,或文采飞扬,或平实真切,都再现了你的心路历程。当文字在笔尖缓缓流淌,你的思想又完成了一次升华。

做有灵魂的教育是我们二七教育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做有灵魂的教师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印度哲学家奥修曾说:“生命不只是应该变老,它应该成长”,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就要让自己的教育生活多姿多彩,就要让自己的教育人生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历练自己,不断提炼、成熟自己的教育风格。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教育名家,但至少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我们不求青史留名,但至少能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走在“多彩教育”路上,让我们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踏着爱的旋律,做有灵魂的教师,走出一条教育改革之路……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2

2007年1月5日,中新网上就发表过一篇题为《调查显示: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曾有1人考虑过自杀》的新闻报道。据该报道称:“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新闻晨报援引自北京青年报消息,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

……

“这些数据总的结果可能还会有变动,因为我们的数据库还在进一步整理。”该项目负责老师说,“但是,从这个初步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比我们在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指出,学习压力过大、早恋等都导致中学生考虑以自杀来终结生命。”

为此,全国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副秘书长袁卫星呼吁,社会各界应该重视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中去。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于1906年率先提出的生命教育思想。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从美国学者在加州创建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到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侮辱、杀人、破坏环境等现象日益严重的事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念,再到我国台湾、香港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以及大陆也在呼吁并实践生命教育。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中,人们大多是从近几年来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这一残酷现实中感受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教育青少年珍惜生命、预防自杀的工具性层面上。

那么,怎样的教育才是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呢?

首先,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编制上要切实贯彻“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

在课程设置上不应该过多、过杂、过难。过多的课程逼得得学生废寝忘食,丢失了他们休闲与娱乐的时间;过杂的课程惹得学生思维混乱,捣乱了他们清晰与条理的思维;过难的课程压得学生不堪负重,丧失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多一些活动课与户外课,少一些讲授课和室内课。活动课与户外课符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而讲授课和室内课则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与厌倦。同样,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也不宜过多、过杂、过难。教学内容的设置尽可能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先进教育理论。假如我们能够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编制上落实这些先进思想,那么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有趣,定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上要切实遵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规律。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教育教学方式。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与掌握方法。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多采用以下一些教育教学方法。(一)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参观法。演示法和参观法让学生看得明白听得清楚,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让学生拥有动手的机会,容易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三)以欣赏活动为主的陶冶法。陶冶法让学生沉醉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发现法、探究法。发现法和探究法让学生投身于探索研究当中,容易使学生形成探索研究的科研精神;(五)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让学生树立起民主与平等、自主与合作的科学意识,容易使学生建立起平等意识和形成合作精神。

当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落实“因材施教”、“赏识教育”等教育教学理念。

最后,在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与手段上要真正落实“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思想。

在教育教学评价上,应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尤其应当加重过程性评价在终端评价中所占的比重。

还有在终端评价中应该增设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占一定的比例。

教育的灵魂是什么呢?是培养人,造就和谐发展的人,是“使儿童带着整个的身体和心智来到学校,又带着更圆满发展的心智和更健康的身体离开学校”,是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道德修养。诚如法国思想家蒙田在《论儿童的教育》中所写的那样:“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获利和获物,也不在外表的炫耀和装饰,而在于修饰和丰富他的内心,希望塑造和教育出一个有才能有真本事的人,而不是一个空虚的学者。”总之,我认为惟有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教育才是有灵魂的教育。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3

初中教师的工作琐碎而繁重,难得清闲。暑假终于有机会读书,一本《做有灵魂的教师》读下来,似乎看到了镜子中的伙伴和自己。

关于灵魂,中国自古就有许多传说,也留下了不少成语。有一个成语“魂飞魄散”,形容人惊惧万分,没有了人正常的反应。古人认为,没有了魂魄,就没有了人气,没了生命,只能是徒具形态的物质肉体。所以,当一个孩子受到了惊吓,大人们拖着绑着红布的扫帚为他(她)喊魂。

职业也有魂魄,有灵魂。职业的灵魂在从业者身上。那么,教师的职业灵魂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人家对教师判定的标准仅限于专业技术领域,延伸开去,即“业精为师”。还有下一句:“德高为范”。德又包含哪些呢?孔子又说:“仁者爱人”,这似乎又给出了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仁爱。是的,作为老师必须是一个仁爱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用对待亲人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有了这一条,教师的形象一下子变得温暖可亲起来。至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句中包含的教师应有的谦虚好学、勤奋、有耐心等品质,都可以在仁爱之心的催发孕育之下生根发芽。

上大学时,有一位教授颇有几分个性,课上得好,孤傲又谦虚,

矛盾得令人注目。一次他在课上就一个问题引申开去:教师这个称呼很不妥当。读几本书,做几张卷子,拿到一个红本本,就摇身一变成了别人的老师了?充其量是个“教员”!我就是一个老“教员”,不敢称“老师”。说得台下的我们后背发凉,惭愧不已。他虽是这样自谦,语言冷僻,对学生却细心有关爱。常有学生到他家做客,除了吃,还有拿,当然,其中必有书。他向我们推介各种书籍,除了叮嘱好好读书,有反复关照:“你们到了新单位,除了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一定要和厨师搞好关系。别问为什么,试试就知道了。”老先生做过多年右派,经历过饥饿年代。这绝对是肺腑之言。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也应该八十多岁了,祝福他长寿健康。他,是一位令人尊重的真正的教师。

是教员还是教师?审视我们的工作,每天都是充满了细小平凡的事情的日子,因重复而沉重的脚步,但是每一个人又似乎乐在其中,“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如同比喻中的“辛勤的园丁”。可是,真的够格做一个园丁吗?

“清明前后,种瓜点都”,“头伏萝卜末伏芥”,春种秋收,农夫相时而动,顺应季节的规律,尊重自然劳作。清风拂面,幼苗破土而出,农夫有播种育新丫的欣喜,绝不做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短视之人。可以披星戴月、汗流浃背地耕耘,迎来满眼金黄、瓜粮满仓的丰收。当一切归于沉寂,只有秋虫的唧唧,农夫远望苍茫的天宇和田野,目光中满是“任庭前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的悠闲与淡定。 农夫的收获,除了自己的过硬的农耕技术外,还有勤奋、踏实、

能吃苦,更有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教师,育人育心,更应着眼长远,尊重顺应规律。

那么,总结一下,一个真正的可以称得起“教师”的人应该具备的素养有:高潮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建立在仁爱基础上的谦虚、勤奋、踏实、有耐心以及对科学的尊重与顺应,这些,可以熔铸出一个鲜活而饱满的有灵魂的教师。

但是且慢,仅此而已吗?独立思考呢?开拓创新呢?教师不应是传声筒和两脚书橱。而且,是否还有其它呢?

看来,从教员到教师的路很长,要准确定位教师的灵魂确有难度。熔铸灵魂是一个丰富与完善的过程,需要每一个从教者用一生去完成。唯有仁爱者、勇敢者、智慧者、坚持者才能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4

最近我读了《做有灵魂的教师》后思绪万千,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她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为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灵魂”。

而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铸就高尚师德,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师德的核心是师爱。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去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是“师爱”。对教师而言,高尚的师德也体现在严谨的教风之中。

教师的工作固然是一种职业,但它更是一个事业,干事业就需要有一种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它需要我们用不同的彩笔渲染,而渲染后的作品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说,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任何一位教师,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教师的智慧之所以有差别,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有好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

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我认为除了学习、观摩、研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所得主动实践,并在课后积极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进而再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我的班上还有部分“后进生”,欲转变这些“后进生”,除了加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进行科学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外,还应帮助“差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并以此树立起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如果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就有可能把自己对学生的希望与信心传递给学生,燃起学生深藏于内心深处的希望之火,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进步的动力;就有可能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学生的发展潜力,努力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为学生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也就会坚信学生的明天会更精彩。我们也会因胸怀广阔、会因善待学生而在教育中不断地收获着成功、快乐与幸福的。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要《做有灵魂的教师》,保持一份好的心情,积极寻找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的亮点,让平凡的日子里充满灿烂的阳光,为自己的生命而感激生活。使我们每个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5

我一直很欣赏斯帕卡尔的一句名言: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恩格斯也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既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做有灵魂的教师,就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有灵魂的教师,就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就是有道德并能够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保持一份从容和笃定的教师,就是能赋予学生以“价值生命”的教师。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必须有高尚的灵魂。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名家,无不把德视为最高智慧。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柏拉图到苏霍姆林斯基„„他们都以德示范,人格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

做有灵魂的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他的学生只能是一群精神侏儒和思想奴隶。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人格的猥琐与浅薄。

读书,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追求。因此,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思想。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不会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就不会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只有读书,才能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品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炼成为值得学生终身阅读的“圣贤之书”。因此,读书是教师的职业生活和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思想的本源,是教师追求的动力源泉。

做有灵魂的教师,始终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每个孩子的未来负责,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是他们坚持不懈的追求。有灵魂的教师坚持“育人至上”,始终把孩子放在心中,把孩子当作发展中的人和能够发展好的人,在他们眼中:孩子有差异,但是没有层次。他们用宽广的胸怀包容孩子,用崇高的人格陶冶孩子,用丰富的学识涵养孩子,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孩子,解放孩子,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生命的成长,为孩子夯就坚实的心路历程,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做有灵魂的教师,推进的教学是有灵魂的教学。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灵魂。学科思想是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赋予学生“价值生命”的营养要素。道德课堂的教学,是有灵魂的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要在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指导和统领下,把长期颠倒了的学科教学重心重新颠倒过来,以学科的基本观念、方法论原理为核心,以学科思想方法来组织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把教学从浅表的知识教学和技巧训练的层面,推进到深入学科本质与核心的思想教学和方法教学的层面上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推进有灵魂的教学,是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课堂改革与创新之道,更是课堂改革与创新之德!正所谓:合乎道,至于德。

做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师的发展意愿是其自主发展的“原动力”,有灵魂的教师总是专注于自身学养的丰厚,不断培育自己的专业情意,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涵养自己的专业精神。他们专注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质,专注于唤醒学生的独特,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有灵魂的教师总是能自觉地为自己设定发展目标,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他们把教育当作一种生活,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生活,在教育这块丰沃的土壤上,种植芳香四溢的花朵,用教育描绘自己的诗意人生,用自己的人生描绘教育理想。 做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麦金泰尔说:“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抵抗事实上将会控制他的社会潮流。”有灵魂的教师,永远守护在教育的核心地带,小心呵护教育的本真,不断追求教育的真谛,坚守教育阵地,努力为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灵魂的教师具备穿越历史、通达未来的智慧,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总是能保持一份从容和笃定。心静则远,他们不把追逐利益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怀持宁静自由的心态,从容地去追求浮躁时代里朴素的教育真谛。

做有灵魂的教师,始终充满育人的幸福感。教育的功利与浮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鼓吹或热衷于“奔跑”,且是“百米冲刺”。站在现实的大地上,有灵魂的教师不但具有批判的精神,更有建设的行为。“教育不能没有梦,但是教育不是梦”,有灵魂的教师总是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琐事中寻觅到育人的幸福,他们坚持“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一份明智、一份责任和义务。他们能够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品味思考的愉悦;他们能把思考转化为行动,体验探究的快乐。他们总能从学生渴盼的双眸中,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到为人师者的自豪和愉悦。

做有灵魂的教师,不会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册看成是自己的工资册和奖金发放册。做人有人德,为师有师德。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师,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以意义和价值,就是最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这是为师之道,更是为师之德!


做有灵魂的教师心得相关文章:

师德师爱做一名阳光教师心得体会五篇

争做一名四有好老师的心得五篇

教师教学素养心得感悟五篇

新时代教师师德心得体会5篇

教师教书育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立德树人的个人心得体会5篇

争做四有好教师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不忘初心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教师职业素养心得体会五篇

2020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心得体会范文5篇

    相关文章

    13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