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扶贫社会实践心得题目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
扶贫慰问活动结束了,可是我的心却一直难以平静,连续几天晚上久久难以入睡,眼前不断的浮现出原来只有在电影电视里才得一见的画面:风一吹好象就要坍塌的歪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屋里是黑乎乎的木头屋顶;厨房里是黑乎乎的锅灶,边上放着一个没有了上半截的带着高低不平的碴的缸,是用来装水的;炕上摊着黑乎乎的最少得二、三十年的被褥;除了黑乎乎的老式的木头柜子外,没有见到任何家具和电器……整个屋子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黑乎乎的,很平民、很压抑、也很艰辛。在这样的小屋里,墙角的最上方张贴着三、四幅毛泽东的画像,纸已经发黄变旧了,估计也是有年头的了,也许这就是这一家人生活的支柱吧。 这就是在活动中我见到的最贫困的一户人家,家里三口人,70多岁的老两口带着一个30多岁的没有自理能力的傻儿子。见我们去了,老两口眼里满含泪水,我知道那是感激的泪、辛酸的泪、无奈的泪;老人的手好象老树皮一样,一道道深深的黑色的沟,那是艰辛的劳作筑成的。从老人的口里得知,他的儿子由于小时候一次意外摔伤,大脑受损,因为没钱医治,越来越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不只是傻,还要不断的闹腾,半夜经常起来闹,把家里的炕刨得都是坑。对于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两口,傻儿子是最大的心病。老人说,他只能把苦水吞在肚子里,出门在外时装也要把笑容挂在脸上。穷点没关系,精神上的折磨让老人心力交瘁,无路可走。
看着饱经风霜的老人不断用袖口擦眼泪,我心酸极了。没想到还有这么穷困的家庭,这么令人辛酸的老人!七十多岁了,辛辛苦苦、认认真真的生活一辈子,把儿子养到三十还得继续,却没有任何盼头和出路,这需要多么大的承受力。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在为老人的生活担忧和唏嘘。我们的到来多少能为老人送去一丝慰藉,但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就好了,就比如想办法治好老人儿子的病。
回到单位,与其他组的同志们交流,也都见到如老人一样的困境,大家都说“穷,真穷啊!”只是穷的原因不一样。我盼望国家能够尽快的建立起全民的医疗、养老保障,给这些新世纪仍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善良的穷苦百姓们一点点依靠和慰藉!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已所能,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尽一点力。哪怕是一个盛水的桶、一件御寒的衣裤、一套半新的被褥,都会给那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人送去一丝温暖。
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2
中央组织部3月30日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具体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组织部门要扎扎实实做好抓党建 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要明确其重要意义所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告别绝对贫困,党的建设必须服务这个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扎扎实实地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将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际行动。
坚持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因此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拥护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力量和强大的优势,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做好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就要提升站位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提高工作精度,出台政策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系统谋划实施,防止出现偏差;要加大指导力度,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从严监督问责,防止出现落差。
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3
在河南省近期召开的一次扶贫会议上,记者拿到一组数据:抽样调查显示,河南省每个月在村里住20天以上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只占26.85%。现实中,有的地方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作风不扎实,村都不住,何谈精准扶贫。
类似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例如,今年以来,湖北省黄石市56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因精准扶贫不力被“召回”;广西防城港防城区10名领导干部,因在落实精准扶贫识别工作中识别精准度不高,严重影响精准扶贫工作进度被问责等。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上倾注的精力、出台的举措、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要看到,“抓而不实、扶而不准”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有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做面上的扶贫,扶贫讲话说“精准”,用的招还是“漫灌”。
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上动下不动,市县党政领导重视,其他领导一般重视,部门领导忽视,一些乡镇干部则没当回事,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紧迫感;有的地方仅满足于会议开了、要求提了、文件发了,但精准扶贫工作不深入、不具体、不落实;有的地方还是习惯于以往的套路,缺乏精准扶贫新举措。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切实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生根尤为重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胸中无数不行,搞“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各级政府部门应在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陕西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精准扶贫”是当下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必须攻克的难题。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大难题”、“深水区”。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仅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事关战略全局。精准扶贫,是削减贫困,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役。
“精准扶贫”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实干。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精准扶贫”的硬性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排头兵”和“领头羊”的责任、创新、奉献和实干。换句话说,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质上不仅仅考验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务实作风,更是对党员干部实干精神的挑战和检验。若广大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包括“精准扶贫”在内的各项民生工作的开展也很难说能达到百姓期望或者是满意的高度。
以“两学一做”的成效助力“精准扶贫”的推进。新形势下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有着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是思想的外化。只有认识到位、作风端正,才能有正确的决策和到位的执行。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伊始,为了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我党面向全体党员开展了“两学一做”活动,这无疑会引导“精准扶贫”向务实脱贫的方向深入推进。
以“精准扶贫”的成果检验“两学一做”的成色。近期在全党铺开的、在基层一线广大党员干部中间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望让广大党员干部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政治良心”的自觉。对于广大广元干部来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可谓是一次返璞归真、脱胎换骨的教育;对于基层一线的老百姓来说,可谓是特别值得一期。初衷虽好,“两学一做”还是要回到“做”实“做”好的落脚点上。“两学一做”到底有无做实、有无成效,正好可以以“精准扶贫”为机,通过切身感受,让百姓来评价。
扶贫实践活动心得体会5
通过这次“美丽甘肃科普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科协借助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利用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展科普活动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它既培养了在校大学生参与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大学生体验农村生产生活,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增长社会经验,锻炼提高本领,利用所学知识服务大众、回馈社会的难得机会。其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接地气,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3)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这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
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5)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课堂教学太多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