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教师的教学心得感想
支教教师的教学心得感想(精选篇1)
现在已经是12月中旬了,支教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大半,回想起自己第一天进来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支教的生涯让我学到了很多,让我成长不少。
身为老师,才能真正感受到老师的伟大。我看到了老师们的敬业乐业,我支教的学校是属于第五组学校就是成绩比较差的学校,虽然是这样,但我这里的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反而是更加地想尽办法去为他们,不仅是提高他们的成绩,还想尽办法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路。在这里满满的都是爱的教育。即使学生的素质不高,有多顽皮,老师们每一天都是尽职尽责地工作,无怨无悔。我的老师对我说:对于初中生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其实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情感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我真正感受到求学不是求分数。
除了在有经验的老师身上学到很多教学的要领、与学生相处的小技巧等等,还能从学生身上学到不少的东西。
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的纯真可爱,让我也好像回到了自己初中的时候。我陪着他们成长,他让我成长。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心理学、教育学,这些都是书面上的知识,支教让我真正得到了实践。一开始来到这里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习惯以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对于某些知识点,我认为是简单的我上课的时候就会快一点地过,但是后来发现原来并不是那样的,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他们来说,其实什么都要慢慢来,而且我在课堂上会跟他们说在中考中这个知识点会怎么考,但后来我发现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是很不好的,太过于目的化了,他们只是个初学者,更应该是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堂上也应该增加一些课外小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慢慢地,我尝试去了解他们,在课间我都会问他们这节课有没有什么知识点不会的,老师这节课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我基本上都是在课室或者走廊找他们聊天,我避免找他们到办公室,我不想以一个高高在上老师的身份去跟他们对话,而且我也发现他们其实不是很喜欢进办公室,他们说如果一被叫进办公室就感觉自己好像犯了错那样。他们是我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我课堂教学上有什么错误,在课堂上在他们做题的时候我会巡视他们,趁机也了解一下他们的做题习惯,从中我能更加地接近他们的思维,从而知道自己的课堂应该如何改进,也可以找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的关键。在我们班就有很多中上的同学因为做题习惯不好而导致低分的,粗心大意的占了一大部分,由此我就特意让他们帮我改小测题,有时就让他们跟着我一起做题,一步一步读题、审题,渐渐地他们就进步了。成绩提高了,他们会谢谢我,同时我也会谢谢他们,没有他们我不会学到这些,教学教学,一边教一边学,教学相长。
渐渐地已经到了支教的尾声,我越来越爱与他们相处,学会了向学生学习,在今后我也会带着这种心情前进,成为学生的朋友,尽自己的力量成为一名好老师。
支教教师的教学心得感想(精选篇2)
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不是照样选科,更应该主动学习,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而农村教师更加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教材“特殊”处理,挖掘学生的潜质,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去年我到了偏远的农村中学支教。在那里,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级,学生一部分是本地的,一部分是“小候鸟”,随时都有可能“飞”走。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具有的美术素质远远低于我的想象,并且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无法像城里的学生那样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因为很多村小都不具备专业的美术教师,课程的开设如同虚设。现状如此,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新的学生,如何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呢?经过一年的实践,对于农村美术教学的思考,我有以下几点探析:
从生活出发,表现熟悉的事物
大美相当于无术,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少技能和技法,但必须让学生对于美术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使他们在原来的潜质上有所发展。
兴趣从哪里来?怎样去培养?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创立了“生活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体系。其“生活即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即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被包含在生活当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且“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毕业”。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风俗和生活经验各有不同,但共鸣点相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拥有目前共同的学习和生活。我支教的地方是一个海边小镇的中学,距离学校100米就是码头。穿梭的轮船、朴实勤劳的渔民、编织而成的美丽鱼网、蔚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海鸟……这些都是学生眼中最平常不过的景物。而放学后到海滩上去捡自己喜欢的贝壳,也成了他们生活中最喜欢做的事情,这一切都可以成为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感知的主观性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起点。一些学生的家长出外打工,学生过着“留守生活”,往往觉得孤独,而家长的生活习惯与娱乐方式,也让他们感到无奈。那么,教师就得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注重教学和实际相结合,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学习《宣传画》这一课时,除了教材提供的主题外,我刻意引导学生: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特别关注且愿意表现的主题,或是让自己“纠结”的问题?有一个学生的画面传达出了内心的呐喊。他用俯视的角度画了一个学生在一张桌上做作业,桌角放了几本书,而更多的空间则被凌乱的麻将牌所占据。他很痛恨母亲打麻将影响了他的学习,而母亲却熟视无睹。这样的美术作业可以让学生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便于教师与之沟通。可见,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所创作的宣传画,犹显真实。
教材之外,实践出真知
美术新课程标准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了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不同地区的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有所创新。面对这些农村的中学生,我不能按部就班地跟着教材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补。
初一的美术课上,我为学生增加儿童画或者线描。课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海边捡贝壳,或螺,或蛏子。相对来说,初一的学生生理年龄较小,儿童画比较好操作,易出效果,也容易让他们产生成就感。我希望学生把大海的气息带进教室,让他们在亲切的氛围中进行儿童画学习和创作。之后,我让学生举起自己的作业,教师在其中比较画面物体的位置安排,从中进行引导。在比较中让他们获得合理构图的信息,实践出真知,记忆便会深刻。
抓住学生闪光点,给学生树立信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比较自己的画面上缺少些什么,而缺少的弥补会让作品更加生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创作。
在之前儿童画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掘出一些造型能力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对作品进行再创作。那就是结合乡土开发教材,再发掘自己的长处。我在学生写生海鲜的作业中,挑选了几幅优秀的作品,引导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用工笔白描的方式把写生的画面重新表现。如此一来,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对中国画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预想设计的行为和习惯,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明白:同一个题材的作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学会赞赏,挖掘长处与个性
学生很敏感,因为是外来人口,家境的不富裕和对于本地环境的不熟悉,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赞赏,给予关爱。
有一位学生的妈妈离家出走,爸爸聋哑,在许多老师眼里,他的成绩只能排在“差生”一列。在他觉得自己“不想读书”的时候,我特意带着他到旁边的田野走走。秋天的色彩丰富,我让他记住看到的景色和位置,归纳成几大色块后,把田野、房子、树木、芦苇和小河等画在小稿上,进行调整,然后采用了一种适合他操作的表现手法——纸浆画。这种形式几乎不要求学生有太多的造型能力,只要能够静下心来耐心画完便可。作画时,我与他聊聊家常,此时,他也会放下包袱,与我敞开心扉。他对于色彩的敏感程度让我感到吃惊,我也庆幸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
学生作品的展出,在校园文化中尤为重要。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每一次我都会精心挑选进行保留,尽量做到不重复个人。虽然课堂作业的质量及不上兴趣小组的作业,但是它涉及的学生面广,是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最好认可,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兴趣小组的作品追求大气,表现材料的多样性。我记得展出当天,学生都兴奋地寻找自己的作品,也认出了其他同学的“风格”,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
支教教师的教学心得感想(精选篇3)
身为一范生,这六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早早就烂熟于心,但时至今日,再次去感受这些言简意赅之语,又会觉得有新的不同于以前的意义。
想起在大三最后一节中学语文教育课上,教我们古代汉语的武老师讲到的两个字,很简单很常见,人人都见怪不怪的两个字——爱国。什么是爱国呢?我想很多人都会回答,不就是热爱祖国嘛,这有什么好问的。
的确,当时我的回答也是这些千篇一律的答案中的一个。而老师却“轻蔑”地笑了,问什么是热爱,什么才能称作“国”。台下顿时一片沉默。老师给我们在幻灯片上打出了“愛國”,也就是“爱国”的繁体字。在《孝经疏》中记载,“爱者,奉上之统称”,而国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国,邦也,从口从或”,《戈部》中“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那么爱国的意思就是一个人手中拿着兵器并愿意用自己心爱的东西去守护脚下的这片土地,这才是爱国。
这些话我一直记到现在,因为它着实是很沉重的一个词,并不像我们所说的热爱祖国那么简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路途上,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见许多难以想象的荆棘坎坷。而我希望我也能够把这爱国的情怀真正地传授给我的学生。
爱岗敬业不仅是老师应该做到的,还是社会各行各业都应该奉行的,而这个爱岗敬业的“业”我觉得不应该是翻译成职业,而是事业,这两者似乎一样,其实追根究底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尤其是在感情色彩上。前者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总是与金钱息息相关,而后者却是无关乎利益,只关乎心中所爱的一件事情,是我们真的愿意不计较回报,也要坚定走下去的道路。与我而言,教师既是如此。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和一些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梦想、理解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真正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这同样要求着身为老师的我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力量,与时代共进步。
枝叶的繁茂来自于大树生命的不懈律动,我们这片小小的树叶正是在祖国这棵参天大树的滋养下才能格外青翠,而我定将怀抱信仰,坚定地行于教学路上。
支教教师的教学心得感想(精选篇4)
在支教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几个问题,在每个问题上,我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把自己一份深深的责任心和浓浓的爱化作我们为孩子迈出的每一步。
一、支教是为了什么?
队长兼协作者朱佳慧曾在例会上提出过这一问题。在会上,队员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基本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赞成是与孩子的陪伴,一部分赞成是教育孩子们以知识。我们都深知这次支教的时间短,过的每分每秒甚至都可掐指算出,一旦支教理念方向出现偏差,将没有挽回、补救的余地,所以每位队员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最终交上了自己的答案。我赞成陪伴的一方,理由有下:1、经过大量的家访了解到,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孩子们相处的是爷爷奶奶等亲戚,存在代沟,存在顾虑,导致大部分孩子缺乏同同龄人一般的关爱;2、这里的老师确实存在失责、过失等方面,这使孩子在学校同样没有倾诉、被爱的成年人对象。因此赞成给孩子以陪伴是基于关注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给予人生导向必要的关怀。不可辩驳的一点是大部分家长都对蒲公英小英英们提出一点:多教些知识,多督促孩子们把文化课学好。作为老师,我们当然知道这里的孩子的短板是什么,家长们炽烈的期许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知教学的重要性。
最终,这个问题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其实这才是最好的答案。在思考这个问题上我们都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生怕出现差错,这其中对孩子的爱、对家长的爱、老英英们对我们的嘱托在那一刻变得沉重万分,我们的思想。在那一刻得到升华。是陪伴还是教育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辩证思考,把自己的期望变成一种倾向、一种习惯。只要心中有爱,有深深的责任,时间会告诉我们每个答案都是正确的。
二、要不要在大班取消所有开设课程,集中对孩子们进行补习?
这个问题是刘显楷和吕明钧经过多般考虑后在例会上提出的。不可否认,这个问题有其合理性。在广泛的家访过程中,我们经常向家长问起这个问题:您认为我们支教老师应该多开设兴趣类课程还是教学类课程。大部分家长都期望孩子在老师来的这几天可以多辅导一下孩子的文化课,弥补一下地方教学的缺陷。刘显楷是一位对支教、对孩子们有绝对真心的人,他的思考能让我们感受深深的责任感和指路明灯的无私奉献,但团队的发展,或者说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前路如何走,需要深刻的思辩和大胆谨慎的实践。
单从问题本身,我们就能发现这已经存在偏执、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首先,教育是一个长期感化的过程,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老师、家长不断地纠正、支持的过程,优秀的学生的成长不在旦夕。所以填鸭式、疲劳性的教学模式不可取。另外,这同时也验证了手工课、音乐课、心理健康等课的重要性:学习是联动的,在兴趣类课程上学习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等是学习文化课的催化剂。兴趣类课程的影响是不易发现却影响广泛的,就像树根,如果没有广泛而扎实的扎根就没有满树的繁茂。
第二点我们都深有体会,那就是这里的孩子文化课基础太差,差到甚至初中生不会背诵九九乘法表等等。这确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严峻到我们不能总抱着等待、被动的心态去关照孩子们的未来。从我们国家现有的教学模式上来看,杨庄的大部分孩子们已经没有再去追赶、与其他地区孩子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对于这一点,我们虽是痛心却必须承认与接受。众所周知,老干妈牌辣酱的创始人陶华碧开始不过是一名村妇,不识一字,如今却开创了资产数十亿的辣椒酱产业,把自己的产品卖向全球。这足以说明,生活下去的路不只有一条,学习的路走不通,我们同样可以寻找其他的路,这并不可耻或是低人一等。开设兴趣类课程可以帮助孩子们寻找到生活的意义,或许对他们来说,多找到一个朋友,性格变得开朗、意志变得坚强比数学公式更有意义。
最后一点便从我们自己出发。时间倒溯在开设课程的那一次例会上,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又承担着怎样的责任为孩子确定下这三门课,不可否认我们的爱在那一刻都是尽职尽责的。之后写过,又修改过多少次教案,我们又试讲了多少次,我们极力把自己掐指可数的课堂保证都是完美、无憾的。面对这样一片真心和巨大的心血,我们的课程也不是说停就可以停下的。此外当地教育局局长期盼我们多引导孩子培养学习的乐趣和习惯。众所周知,过于紧促的文化课补习易导致孩子们学习兴趣下降,不能做好寒假与学期的衔接,以至于影响当地老师课程的安排。
最后我们可以欣喜的发现我们其实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合理的进步,那就是晚自习。晚自习的安排在以前几次支教队中也有实践,在小柏树支教队中,我们延续并做了扩大。刘显楷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所以显楷同学来负责晚自习的安排是合理明智的。在短短的几天支教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也不过几件事,但最让人难以忘却的便是自习。因为在自习的时候我们和孩子是一同进步的:我们引导孩子们思考,提升孩子们的学习乐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这个过程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为人师的光荣感。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可以把晚自习发扬光大。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对错,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被分为好学生、坏学生。学会变通,胆大心细,学会换位思考,把心地变得善良就会发现世间万物都是善良的。曾经做过一名支教老师,我这一生都无憾。
支教教师的教学心得感想(精选篇5)
非常感谢举办了这次支教老师的培训,这我得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感谢全体老师及工作人员,在我参加培训的这周,你们的热情、真诚及爱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是我学习的榜样。
下面我将这段时间培训所得到的收获和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点,我非常赞同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我参与的课程都是十分活泼并且贴近生活的,这里不仅有常规的文化课程,还有一些能够学习到西方文化的课程。最可贵的是,即使文化课这里的老师也可以将它上得生动有趣。作为英语成长中心,主要是教给孩子英语,而光学习一种语言是单调乏味的,能够结合西方文化,创造文化氛围,让孩子身临其境,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让孩子学习到本该学的知识,而且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第二点,我非常喜欢为孩子创造的轻松氛围。当我刚走进时,楼上楼下的小孩子正在追逐打闹,这样的情境只有在孩子十分放得开时才会出现的。室内布置和早教中心相差无几,都是颜色鲜艳协调,分为几个功能区,总体还是温馨、童真的格调。区别在于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的宽容。我曾在一堂课上看见几个孩子轮番在桌子上蹦,我作为主教的话一定会冲他们吼,至少也要严厉谈话,但是我们的老师只是叫他们下来。我当时很不解,纪律与约束不也是孩子要学会的?主教后来告诉我,一次大吼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再也不会活跃。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健康成长,而不是臣服于老师的权威。这件事,值得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反思。
教学理念我赞同并接受,但落实到具体方法上我们难以实施,这也是我建议再去培训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和环境,或者改变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首先,是全英语教学,其目的也是教会孩子说英语,所以一切课程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来设计的。而我目前所在教学点并不打算开英语课,并且我们拓宽课程的前提是完成教学目标,而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的是怎样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寓教于乐。
其次,是具体到我们的教学条件。我们教学条件不可能和城市里的学校一样,更不可能和早教中心比。简单来说,我们的教具只能是就是取材,最简单的,动点心思的可以自己手工做一点,远不及早教中心丰富多样有趣的教具。同样的手工课,我们可能因为原材料的限制,课程本身的趣味性和实际意义大大降低(当然,如何用最简单的材料达到最好的效果,是我需要学习的)。
最后,我想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在认知上的差距。我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学生,今年4岁多,你问她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她对你笑笑跑掉了;而同样的问题去问早教中心的孩子,他们会给你五花八门的答案。再来说说这个孩子为什么笑笑跑掉,因为她根本不懂你在说什么:什么是长大?什么是以后?什么是梦想?在这一方面山区孩子似乎比城市孩子更懵懂一点,但我再举一个例子,结论刚好相反。我班里几个大一点的学生,每次同学之间有矛盾,他们都会在我出面之前把事情平息掉,午饭时总会对其他学生说留一点饭给老师。他们今年七岁、八岁,我相信城市里的同龄孩子在这一点上没有山区孩子更懂事。所以说,他们在认知上和城市孩子的差异,导致我们不能孩子和方式来教育他们。但我想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作为一个支教老师,我想我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这是他们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