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大班心得
与上一个学生家访分别后,我们一行在车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过多交谈,彼此默默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或许是给我们留下的感动过于深刻,以至于我们似乎忘记了时间。当“司机”成龙告诉我们已经返回到阿拉布卡市的时候,我们都愕然:“这么快,感觉像是才出发没多久!”此时的阿拉布卡市已经不再下雪了,城市街道上的积雪也被清理了,街上的车流算不上车水马龙,但比起来时俨然更加城市化。
“老师们,对不起,我迷路了,我现在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你们稍等一下,我下车问问别人。”成龙尴尬地向我们说道。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我们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但我们还是哈哈大笑起来。似乎也是在此时,我们才从各自的思绪中回归到现实世界。成龙下车问路时,我们也打开手机导航寻找归途。不一会成龙回来了,按照路人的指引我们也很快出了阿拉布卡市区。归途中,我们一路寻找着来时看到的景致——哨所、“黑白牛”、“野生羚羊”等等,一方面是为了确认返回的路线正确无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困”在车厢这狭小的空间里无所事事。
当车行使到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时,我们的汽车油量已经到了警戒线的位置。于是我们询问路人哪里可以加油。这位路人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加油站的方位,而是询问我们要去哪里。当我们告诉他我们要去贾拉拉巴德州市时,他拉开车门直接坐了进来,说要带我们去加油。加完油后这位陌生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再次坐进车里。一番交谈才知道他也要去贾拉拉巴德州,想搭乘我们的汽车。
面对这位不速之客,尤其是他“先斩后奏”的做事风格多少让我们有些不快,但转念觉得举手投足之间能帮助别人也算是一件幸事,刚刚油然而生的不快便也烟消云散了。不管怎样,这位陌生人的存在都使我们局促起来,我们不再交谈,而是默默的玩着手机。约莫一个小时后,他下车了,我们瞬间觉得轻松了起来,开始有说有笑。成龙的快意则体现得更加明显,一脚油门下去,汽车便飞奔起来。
刚驶出没多远,对面驶来的汽车向我们双闪着前灯。我们问成龙那是什么意思,他说刚才那辆车是在提醒我们前面有交警,不能开太快。成龙的女朋友一听,立刻要求减速,成龙对他女朋友使了个鬼脸后便松了松油门。这对十--岁年轻人的这种交流方式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我们也因为他们的年轻和单纯而觉得充满快乐。然而,这并没有完。当我们的汽车刚从交警身边驶过时,成龙一脚油门下去,汽车便嗖的一下飞奔起来。他说道:“我不相信他们会追上来。”我们被他这“调皮”的举动再次惹得哈哈大笑,欢笑之余,我们也不忘提醒他安全第一,毕竟我们还要去另一个学生家家访。
当车进入贾拉拉巴德市区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学生也已经在市标附近等待我们。这位学生的名字叫伊布拉黑木。他家在市里,自然没有那么宽阔的庭院和成群的鸡羊。进入他家后,我们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艾草味,我们猜测这可能是他们家迎接客人前通过焚烧一些艾草的方式来祛除房子内的气味。
这是一个有着六口人的乌兹别克族家庭。伊布拉黑木的妈妈是奥什的吉尔吉斯族人,也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一个月至少要去奥什和她的姐妹们聚一次。伊布拉黑木的爸爸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乌兹别克族人,个子高大,当过兵,从他与伊布拉黑木的交谈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他的性格显得有些火爆。伊布拉黑木告诉我们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很少,但与妈妈的交流会比较多。当我们向伊布拉黑木问及他父亲现在的工作时,他并不愿意透露,我们也未作追问。伊布拉黑木的姐姐端庄大方,现在育有一个儿子,她的儿子很帅,也特别逗人喜欢。伊布拉黑木笑称如果没有这个小外甥,他会觉得在家很无聊,而他的小外甥也特别喜欢和他在一起。
他的一番话让我和同行的老师想起在过去半个学期中伊布拉黑木频繁请假回家的事情,我们便打趣地问他那段时间是不是太想念他的这个外甥了,所以连课都不太愿意上了。他告诉我们那段时间他的小外甥生病了,他特别地心疼,所以就经常回来看他。他的一番话语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素日里时而腼腆,时而“犯浑”的大男孩十分细腻的一面,同时我们也在心里为他这般疼爱自己外甥的举动大大地点了个赞。伊布拉黑木的姐夫是个三十多岁的乌兹别克族人,刚从俄罗斯务工回来,他是一个十分不善言谈的人,但从他寥寥的言谈和接人待物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淳朴而善良的人。
席间,我们问及为何要让伊布拉黑木去孔子学院学习汉语时,他的父亲表示这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只要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好的,家里人都会比较支持。他的母亲也告诉我们,当她第一次去孔子学院时就觉得孔子学院与其他的大学不一样,孔子学院虽然不大,但很漂亮,里面陈设的器具和墙上挂的字画都很有意思。伊布拉黑木的妈妈还提到了她第一次参加孔子学院举办的新生家长见面会,在会上她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中国老师,纯外教教授汉语让她对伊布拉黑木的汉语学业充满信心。
当我们提到有计划要送伊布拉黑木去中国免费进行为期半年或者一年的汉语学习时,他们父母甚为高兴,甚至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或许在他们眼中伊布拉黑木不过是一个极为普通,甚至并不聪明的孩子,也从未想过他能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孔子学院给他打开了一道免费留学之门,他们也更加笃定支持伊布拉黑木学习汉语的选择。
在我们与学生的父母相谈甚欢的时候,我瞥见坐在旁边的伊布拉黑木满脸通红,有气无力地睁着双眼。我猜测他是发烧了,他的回答也证实了我的猜测。我说让他吃上药然后去卧室休息,然而他拒绝了。
他说:“你们是我的老师,我第一次邀请你们来我家做客,我一定要在这里陪你们,所以我不想去睡觉。”我们反复的劝说也抵不过这个大男孩的任性。见我们执意要求他去休息,他便挪了挪位置,靠在暖气上有气无力地说:“老师,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好好的陪你们说话聊天,希望你们不要生气,也不要觉得在我家里很没有乐趣。如果昨天我们有出去玩就好了,我就不会生病了,我就可以让你们很开心。真的很抱歉。”
学生这一通发自内心而又带着歉意的自白让我们有些感动,也有些心疼。鉴于他此时的心情,我们不再要求他去卧室休息,但强烈建议他吃些感冒药。然而他再一次拒绝了我们的建议,他说:“老师,对不起。我现在不能吃感冒药,每次我一吃药就会十分想睡觉,所以我现在还不想吃药,不然我没有办法陪你们了。”面对这么“固执”的孩子,我们无计可施,便私下商量早些结束这次家访。
约莫半个小时后,我们拿出了准备好的礼品和为学生制作的影集,这本影集记录着伊布拉黑木自进入孔子学院学习以来在每一次文化活动中的剪影。在他与家人,尤其是平时交流甚少的父亲分享影集里的照片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他的父亲时而独自点头,时而对自己的儿子说“亚克西”(很好之意)。
影集分享完毕后,我们告诉这位父亲,希望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些交流,这对伊布拉黑木的学业大有帮助,而他则尴尬的笑着,然后将目光停留在伊布拉黑木身上。虽然我知道这样的建议不足以彻底改变父子俩沉默少言的沟通方式,但能在此问题上尽一份也让我觉得特别开心,也让我觉得此次家访特别有意义。互送礼品后,我们与这个乌兹别克家庭告别了。
在归途中,我收到伊布拉黑木发来的短信,他说:“对不起老师,我知道明天就是你的生日了,但是我生病了不能去奥什和你一起庆祝生日,但是等我去孔子学院的时候,我一定要给你再庆祝一下生日,给你做我们乌兹别克族最喜欢吃的饭菜。最后祝你生日快乐,我最帅的王老师!”收到短信后,我十分感动。我为有这么通情达理的学生而骄傲,也为他善良的内心而感动。
在这为期五天的家访中,我们在贾拉拉巴德州穿行了1000多公里,一路感动,一路收获。让我对这里的山水,对这里的人多了一份喜爱,多了一份留恋。
家访大班心得篇2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杜明轩见到我们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由于平时在班级里爱吵闹,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家访大班心得篇3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学校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家长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同时还有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以此活动中,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学习环境以及在家表现,并听取了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同时家长也通过教师家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更清楚认识到了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通过对老师的交流,更好地配合老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这次家访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具体地反思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共同督促
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的心声。从家访中,我们处处可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寄托着家长对他们百分之百的期望。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孩子平时有烦恼最愿意倾诉的对象还是他们的父母,如果家长能配合老师,多关注孩子不在学校时的表现,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那么学校的教育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家访效果的反馈
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家访后加强对学生的督导,可以巩固家访的效果。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家访后,老师应对学生及时加以督导,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老师应把握好这个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想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构建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
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的谈话中了解到,很多家长面对逐渐步入高中的孩子的家庭教育感到很困惑,似乎与孩子的沟通更困难了,然而从我们与他们的沟通谈话中似乎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往生活中遇到很多困惑,所以当我们每走出一个学生的家里时,家长都是对学校此次的活动表示万分的感激。
通过这次家访不仅能够广泛听取社会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更主要的是让我们都获得了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机会,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让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顺利,真正实现获得德育和智育全面的双丰收。
家访大班心得篇4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王军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家访大班心得篇5
与上一个学生家访分别后,我们一行在车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过多交谈,彼此默默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或许是给我们留下的感动过于深刻,以至于我们似乎忘记了时间。当“司机”成龙告诉我们已经返回到阿拉布卡市的时候,我们都愕然:“这么快,感觉像是才出发没多久!”此时的阿拉布卡市已经不再下雪了,城市街道上的积雪也被清理了,街上的车流算不上车水马龙,但比起来时俨然更加城市化。
“老师们,对不起,我迷路了,我现在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你们稍等一下,我下车问问别人。”成龙尴尬地向我们说道。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我们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但我们还是哈哈大笑起来。似乎也是在此时,我们才从各自的思绪中回归到现实世界。成龙下车问路时,我们也打开手机导航寻找归途。不一会成龙回来了,按照路人的指引我们也很快出了阿拉布卡市区。归途中,我们一路寻找着来时看到的景致——哨所、“黑白牛”、“野生羚羊”等等,一方面是为了确认返回的路线正确无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困”在车厢这狭小的空间里无所事事。
当车行使到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时,我们的汽车油量已经到了警戒线的位置。于是我们询问路人哪里可以加油。这位路人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加油站的方位,而是询问我们要去哪里。当我们告诉他我们要去贾拉拉巴德州市时,他拉开车门直接坐了进来,说要带我们去加油。加完油后这位陌生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再次坐进车里。一番交谈才知道他也要去贾拉拉巴德州,想搭乘我们的汽车。
面对这位不速之客,尤其是他“先斩后奏”的做事风格多少让我们有些不快,但转念觉得举手投足之间能帮助别人也算是一件幸事,刚刚油然而生的不快便也烟消云散了。不管怎样,这位陌生人的存在都使我们局促起来,我们不再交谈,而是默默的玩着手机。约莫一个小时后,他下车了,我们瞬间觉得轻松了起来,开始有说有笑。成龙的快意则体现得更加明显,一脚油门下去,汽车便飞奔起来。
刚驶出没多远,对面驶来的汽车向我们双闪着前灯。我们问成龙那是什么意思,他说刚才那辆车是在提醒我们前面有交警,不能开太快。成龙的女朋友一听,立刻要求减速,成龙对他女朋友使了个鬼脸后便松了松油门。这对十岁年轻人的这种交流方式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我们也因为他们的年轻和单纯而觉得充满快乐。然而,这并没有完。当我们的汽车刚从交警身边驶过时,成龙一脚油门下去,汽车便嗖的一下飞奔起来。他说道:“我不相信他们会追上来。”我们被他这“调皮”的举动再次惹得哈哈大笑,欢笑之余,我们也不忘提醒他安全第一,毕竟我们还要去另一个学生家家访。
当车进入贾拉拉巴德市区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学生也已经在市标附近等待我们。这位学生的名字叫伊布拉黑木。他家在市里,自然没有那么宽阔的庭院和成群的鸡羊。进入他家后,我们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艾草味,我们猜测这可能是他们家迎接客人前通过焚烧一些艾草的方式来祛除房子内的气味。
这是一个有着六口人的乌兹别克族家庭。伊布拉黑木的妈妈是奥什的吉尔吉斯族人,也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一个月至少要去奥什和她的姐妹们聚一次。伊布拉黑木的爸爸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乌兹别克族人,个子高大,当过兵,从他与伊布拉黑木的交谈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他的性格显得有些火爆。伊布拉黑木告诉我们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很少,但与妈妈的交流会比较多。当我们向伊布拉黑木问及他父亲现在的工作时,他并不愿意透露,我们也未作追问。伊布拉黑木的姐姐端庄大方,现在育有一个儿子,她的儿子很帅,也特别逗人喜欢。伊布拉黑木笑称如果没有这个小外甥,他会觉得在家很无聊,而他的小外甥也特别喜欢和他在一起。
他的一番话让我和同行的老师想起在过去半个学期中伊布拉黑木频繁请假回家的事情,我们便打趣地问他那段时间是不是太想念他的这个外甥了,所以连课都不太愿意上了。他告诉我们那段时间他的小外甥生病了,他特别地心疼,所以就经常回来看他。他的一番话语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素日里时而腼腆,时而“犯浑”的大男孩十分细腻的一面,同时我们也在心里为他这般疼爱自己外甥的举动大大地点了个赞。伊布拉黑木的姐夫是个三十多岁的乌兹别克族人,刚从俄罗斯务工回来,他是一个十分不善言谈的人,但从他寥寥的言谈和接人待物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淳朴而善良的人。
席间,我们问及为何要让伊布拉黑木去孔子学院学习汉语时,他的父亲表示这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只要他们努力的方向是好的,家里人都会比较支持。他的母亲也告诉我们,当她第一次去孔子学院时就觉得孔子学院与其他的大学不一样,孔子学院虽然不大,但很漂亮,里面陈设的器具和墙上挂的字画都很有意思。伊布拉黑木的妈妈还提到了她第一次参加孔子学院举办的新生家长见面会,在会上她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中国老师,纯外教教授汉语让她对伊布拉黑木的汉语学业充满信心。
当我们提到有计划要送伊布拉黑木去中国免费进行为期半年或者一年的汉语学习时,他们父母甚为高兴,甚至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或许在他们眼中伊布拉黑木不过是一个极为普通,甚至并不聪明的孩子,也从未想过他能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孔子学院给他打开了一道免费留学之门,他们也更加笃定支持伊布拉黑木学习汉语的选择。
在我们与学生的父母相谈甚欢的时候,我瞥见坐在旁边的伊布拉黑木满脸通红,有气无力地睁着双眼。我猜测他是发烧了,他的回答也证实了我的猜测。我说让他吃上药然后去卧室休息,然而他拒绝了。
他说:“你们是我的老师,我第一次邀请你们来我家做客,我一定要在这里陪你们,所以我不想去睡觉。”我们反复的劝说也抵不过这个大男孩的任性。见我们执意要求他去休息,他便挪了挪位置,靠在暖气上有气无力地说:“老师,对不起。我生病了不能好好的陪你们说话聊天,希望你们不要生气,也不要觉得在我家里很没有乐趣。如果昨天我们有出去玩就好了,我就不会生病了,我就可以让你们很开心。真的很抱歉。”
学生这一通发自内心而又带着歉意的自白让我们有些感动,也有些心疼。鉴于他此时的心情,我们不再要求他去卧室休息,但强烈建议他吃些感冒药。然而他再一次拒绝了我们的建议,他说:“老师,对不起。我现在不能吃感冒药,每次我一吃药就会十分想睡觉,所以我现在还不想吃药,不然我没有办法陪你们了。”面对这么“固执”的孩子,我们无计可施,便私下商量早些结束这次家访。
约莫半个小时后,我们拿出了准备好的礼品和为学生制作的影集,这本影集记录着伊布拉黑木自进入孔子学院学习以来在每一次文化活动中的剪影。在他与家人,尤其是平时交流甚少的父亲分享影集里的照片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他的父亲时而独自点头,时而对自己的儿子说“亚克西”(很好之意)。
影集分享完毕后,我们告诉这位父亲,希望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些交流,这对伊布拉黑木的学业大有帮助,而他则尴尬的笑着,然后将目光停留在伊布拉黑木身上。虽然我知道这样的建议不足以彻底改变父子俩沉默少言的沟通方式,但能在此问题上尽一份也让我觉得特别开心,也让我觉得此次家访特别有意义。互送礼品后,我们与这个乌兹别克家庭告别了。
在归途中,我收到伊布拉黑木发来的短信,他说:“对不起老师,我知道明天就是你的生日了,但是我生病了不能去奥什和你一起庆祝生日,但是等我去孔子学院的时候,我一定要给你再庆祝一下生日,给你做我们乌兹别克族最喜欢吃的饭菜。最后祝你生日快乐,我最帅的王老师!”收到短信后,我十分感动。我为有这么通情达理的学生而骄傲,也为他善良的内心而感动。
在这为期五天的家访中,我们在贾拉拉巴德州穿行了1000多公里,一路感动,一路收获。让我对这里的山水,对这里的人多了一份喜爱,多了一份留恋。
家访大班心得篇6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阮晓楠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愿我班级学生在学习上越来越好。
家访大班心得篇7
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我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明白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我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期望透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动手实践潜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透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家访大班心得篇8
我们教师是与学生、家长、社会之间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且这时候是一年四季中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的,我们渴望看到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未来。
2012年11月21日这一天中午,我们教师面对秋风的送爽,自己迎着秋凉的秋风,我们教师一行(4人)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孩子们欢快的歌声,走在绿油油的稻田之中,雨中有一种别样的激动,我们自己期待着和每个孩子的零距离交流,期待着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让自己不再是一名教书匠,而是一名和蔼的老师。
这一天,我们教师四人一起几经周折,来到了三道镇田滚村委会,然后算算自己来家访的时间已过去了一大半天,而且经过自己前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每个班级的学生即如自己已经对每个孩子的行为特性,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我自身的努力,家长们也了解了我们的工作。所以我积极的配合学校开展了第一次千名教师家访的工作的第一件事——去学生家家访。这次,我们的家访主要是针对家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孩子,了解我们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受教育环境,也了解家长们眼里的保亭教育现状。与其同时,针对每个孩子,我向家长们提出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让孩子们自己总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然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更加明朗,豁然开达。
家访过后,我自己也反思,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农村的家长都会很特别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同时也说明我们社会的历代人的艰辛,也更好的让孩子们自己已经让他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向往,而且每位家长都会希望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可能是地域性差异的缘故吧,家访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我所想象的情况。我们每到一位学生的家,不管多忙的家长们都以农村特有的方式热情的迎接了我们。教师,家长,学生在一阵寒暄过后,我们自然便进入正题,开始探讨孩子在家的家庭教育,这时的气氛就明显不如前面了。经过我的观察,我自己感觉到家长有两支,其一是家庭条件较好,可以负担起孩子的读书开销,而且家长会为孩子们作出额外的投资;还有大部分是家庭条件较差,心里想着孩子的未来却是没有办法付出太多,而且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家长做很多的农活。我感觉到,理论上对于前者,家长的付出挺多,但是关注、监管力度不够,他们的心思并没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问题,相反会比后者少。因为他们或许或多是自己认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条件就够了,其实不然,因为自己的孩子还小,不知道重点应该放在养成教育方面,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后者,他们深深地明白生活的艰辛,所以很希望孩子可以摆脱艰辛,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他们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只能是在一边瞎操心,因为生活毕竟是生活。家长们自己下不了利结论。
这天11月21日,我们教师四人去了学校附近的几个村庄,也去了学校里面班级中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家,他们都是小学班级里的佼佼者。一路上,我听着我们学校的校长黄捷的介绍,自己看着村庄旁边的景观,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不一会就到了董佳音同学的家,董佳音的家长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她家是属于后者,董佳音的妈妈读过中学,但是她很重视孩子的学习,而且家庭也算得上是很困难,他爸爸在外务农。董佳音的爷爷是位眼光高远的老人,我和他交流,自己听了他的一席话,我们真的很感动,也很欣慰,我以为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这样的见识着实让人钦佩。针对董佳音同学那种胆小害羞的性格,我和家长提了好多建议,也算是我们教师这么多年来的一些经验吧。在我看来,老师总是喜欢那些爱问问题,经常去老师办公室报告的学生。然而,我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董佳音同学,并让董佳音的妈妈在家也要帮忙监督自己的孩子。家访效果很好,直到现在,董佳音同学还是我们班里的姣姣者,学习不错。
然后是去到三年级董舒杰的家,刚到时,我们是带着满意的微笑向董舒杰的家走去,她家的条件不错,她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可能是由于太过富裕吧,爸爸好像对妹妹并没有怎么照顾和关心,在学习方面更是任由其发展。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孩子成绩很好。针对此问题,我们向董舒杰的爸爸提了建议,希望对她的教育可以有所改观。最后返回到董舒萍的家,虽然董舒萍的家长没有读过初中,可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农村妇女,言谈举止之间流露着一种伟大的母爱。有这样的家长,董舒萍同学真的是很幸福,这才是她一辈子的财富。
11月21日接近中午,我们带着疲惫的身体准备回学校。自己也踏上了从未有过的“徒步”旅行。因为我们自己曾经在风里过,雨里淌,从来没有在这么难走的路上走过,到处是泥巴,石头,随处是绿茵茵的树林,让我自己不禁感觉村庄的新鲜空气。这天我们自己从烈日当头一直走到天色渐暗,终于走完了十五、六公里乡村路,然后再登上了那片高高的山坡。来到六年级吉晓梅的家,因为她的爸妈都在外,家里只有外公。看着她的外公那朴实的脸,一种亲切涌上心头。感觉吉晓梅是个好孩子,工作负责,上课也很积极,但是孩子的性格还是有缺陷的,经不住表扬,最近她渐渐的变了,变得很张扬。就此,我们提出了几条建议,希望可以给吉晓梅外公的教育带来方便。天色已晚,我们不敢久留,毕竟还有五六公里山路要走。
我们教师一行色匆匆的往回走,然后再向另一个山村走去…
在家访过程中,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们最喜欢的就是大胆发问的学生,多去老师办公室转转。”感觉我们的家访还是很有效果的,这一天,学生一早来学校就来找老师问题,很是积极,我也真的是从未有过的欣慰…
自己也希望孩子们可以坚持这个好的习惯,好好学习。也希望家长可以更重视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孩子们现在还小,尚处于养成教育的阶段,也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重要阶段,家长们应该多注意这个问题。
家访后,我自己感觉到——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再崎岖,再泥泞都会有路、、、、、、
因为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欣然接受。
自己记得有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孩子们,加油吧,未来的舞台还在等你们上演精彩的节目,孩子们,加油!未来的世界属于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