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教学心得 > 教师心得 >

看老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心得

| 冰纯21147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看老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心得,供大家参考。

看老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心得1

我是20__年毕业的新进教师,现从教于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中我的专业是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方向,对于特殊教育的学习并不深入,对孤独症更是了解甚少。通过这次为期六天的学习让我更深的了解学习了关于孤独症一些概念特点、教学方法等。

在大学的学习中对于孤独症的了解全部来自于谢鸣教授的自闭症选学课中,由于是学前教育系所以在实习也是在幼教机构中没有实际接触过这些类型的儿童。这次的学习培训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体验到不同的学者专家对于孤独症的不同的看法与研究。我相信这对我以后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王梅教授的学识渊博、刘劲老师的风趣活泼、刘明清老师的严谨认真、柳瑞兰老师的来自于实践、胡金秀老师的学术的专业,这些都让我为他们的知识所折服!深感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对孤独症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一想到即将入学的两位孤独症学生,我身为教师更应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六天的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梅教授的课,她风趣幽默,学识渊博。但我更佩服她的是她深入到实践,实心实意为孤独症儿童发展的精神。我觉得这是现在社会上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所缺少的!只有真正深入实践的专家才能有自己的东西,才能在给我上课时生动有趣又能给我们深刻的启发!印象中记得王教授在课中举了一个列子:一个孤独症儿童问她"你为什么戴眼镜",她回答了七八次"因为近视"等原因,最后在儿童第九次问她"你为什么戴眼镜"时她把眼镜摘掉了,这时儿童笑了,不再继续问了。此刻我想到了来我们学校预报名时那个一直问她妈妈"这里有个洞"问了10遍的孤独症男孩他想表达什么。他是否是想让他妈妈把手放进洞里,他是否是想把洞堵起来?他是否只是问问而已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这些都让我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另外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师是柳瑞兰老师,在课的开始了解到了她是一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那时的我对她充满了同情!而在之后又知道她为了她的孩子不断学习孤独症的有关知识康复训练她的孩子同时又创建了康复机构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和家庭。那时我对她肃然起敬!那是怎样一种毅力才让她坚持到现在!那是怎么一种胸襟才让她忍着内心同样的剧痛伸出自己的双手帮助别人!她让人同情同时也让人觉得可敬!她的课与她一样的朴实无华同时也对我们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特别是她所讲述的个训课的环境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学教法。她的课都是她多少年来的经验精华,在实践中总结的方法规律。我在她身上受益非浅!

看老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心得2

跟以往的周五一样,孩子们渡过了半天的托管生活,家长渡过了“放松”的半天生活。

这周五的下午是机构为家长和孩子们组织活动的时间,这个周五的活动是去儿童乐园。

儿童乐园,顾名思义就是所有儿童们的乐园。但是对家长们来说乐园吗?个人感觉不是。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玩耍,所以孩子们玩的是不亦乐乎。但此时的家长不能像其他孩子家长一样休息一会儿,而是要时刻跟着孩子的步伐,爬上爬下当好“指挥员”和“保护员”。

虽然累的不行,但是家长的脸上还是挂着开心的笑容。他们的笑容来自孩子,孩子开心,他们就开心。

有几个孩子在玩儿太空沙,家长们也在帮助孩子利用各种各样的模型“制造出”船、城堡、各种动物、蛋糕等造型。

孩子们难得静下来,家长们也稍微有了闲聊的时间。即使闲聊也离不开孩子的日常表现、学习进度、下一步学习目标和自己对待自闭症孩子的心态等等。

聊着聊着有位妈妈说:“我们每天这样训练他们,哪天他们康复了会不会不养我们呢?”

伴随着笑声,另一位妈妈接过话说:“只要将来他们能够生活自理,不养我没有关系啊!打击报复都没有关系,不行我自己去养老院嘛!”。

又一位妈妈说“他们要是能康复有打击报复的心理我就不操心了!”

话赶话妈妈开始聊起孩子们未来的各种问题,她们说平时不想还好,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但是静下来想一想孩子们未来的时候内心充满着恐惧和担心。

这个时候有位妈妈说:“我就从来都不去想孩子未来会怎样怎样,我心里也很清楚他不可能完全的康复过正常人的生活。尽管结果我都知道但是决不会选择去悲观,我只要在自己能动能照顾他的日子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做一切对他有帮助的事情。尽管结果不尽人意,但是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来机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儿子的进步和改变,只要他跟昨天比起来好就是好,每天的改变和进步都能表明他未来的生活水平比起过去比起昨天有了提高。跟昨天比起来好我就满足了!”

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都会去担心孩子未来的生活,想着想着心理压力逐渐变大自己会变的很脆弱很悲观。

真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像刚刚提到的那位妈妈一样有着一颗平常心、尽力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跟昨天比较发现孩子的进步、努力为提高孩子未来生活水平默默的付出着。真正体会到“比昨天好就是好!”

不恐惧未来,勇往直前!爸爸妈妈们加油!

看老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心得3

一、不知所措型。一些不想将孩子送去机构或者已经从机构回来的家长,不知道在家该对孩子做些什么项目。怕孩子待在家里耽误孩子,于是思考再三选择将孩子送去幼儿园以此来宽慰自己。

二、盲目跟风型。一些家长看到周围的NT孩子一个个都去了幼儿园,回头看看自己孩子也到了上幼儿园年龄,于是选择跟风去上幼儿园。

三、攀比型。有的家长看到其他谱系孩子家长都让孩子去了幼儿园,并且那个孩子能力还不如自己孩子,于是出于攀比心态也选择了让自己的孩子去幼儿园。

四、不堪重负型。其实有的家长是不想让孩子去幼儿园的,可是禁不住家里的压力。压力有可能来自夫妻间的意见不统一,有可能来自老人的介入和干扰。

五、目标明确型。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让孩子去幼儿园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希望能借着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多接触NT。这个类型的家长一般不会在乎孩子在幼儿园是否能学会什么认知内容,只要孩子能跟小朋友们“玩儿”就好。

好,我们就从玩儿开始聊,我们的孩子去了幼儿园,怎么玩儿?玩儿什么?跟谁玩儿?

NT孩子怎么玩儿都好玩儿,甚至不用人组织引导。你去幼儿园看一看,一般小男孩就是你打我一下我踹你一脚。小女孩就是三五个一堆,一起给洋娃娃洗个澡啊,梳个头啊什么的。

那我们的孩子呢?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孩子玩儿有几个特点:

一是喜欢自己玩儿

二是喜欢玩物品

三是喜欢玩儿自己熟悉的。

这种特点会造成什么后果?

会造成孩子进了教室一猛子就扎到了玩具区,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并且不关心周围的人在干什么。这时候可能会有一两个小朋友主动的过来打招呼或发起邀请,但是我们的孩子习惯一个人玩儿,打招呼的小朋友在我们孩子眼里就是来捣乱的。所以我们的孩子不搭理别人还算好的,脾气不好的会直接推开其他小朋友,或者自己走开。小朋友见主动发起的沟通圈没有反馈,有可能就不会再来找我们的孩子了。

所以那些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的家长,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你的孩子在幼儿园不但没有得到你想象中的“环境”,反而会更孤僻。常见的情况就是一群孩子在这边儿,你的孩子蜷缩于一角,手里拿着一个玩具低着头,仿佛周围的人跟自己没有一点关系。

这真的是你让孩子去幼儿园的初衷么?

更加严重的是,长期将孩子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沉迷和自我刺激行为迅速增多加重。

无聊是一切问题行为的温床,尤其是一些认知理解弱一些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自我刺激的问题会尤其严重。因为认知理解的薄弱,导致孩子听不懂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所以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很多千奇百怪的自我刺激行为都会在这个环境中滋生,用我的话说就是去修炼自闭大法去了。

有的家长跟我说,曹老师我家孩子能力很不错,希望能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学习一些规则感和提高一些注意力。

我们先不说这个想法正确与否,我们先来想一下幼儿园是个什么地方?如果你现在准备做一个幼儿园,你会如何定位?

我很早之前就说过,幼儿园是一个用金钱换取父母自由的地方。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就是吃喝拉撒睡,然后是玩儿。

刚我说了我们孩子玩儿和普通孩子玩儿的区别,所以现在只剩下吃喝拉撒睡,难道这是你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初衷和目的么?

说完幼儿园再来说老师,我曾经潜入幼儿园做了几天老师。我进的是一所高档的全国连锁幼儿园,宣传和装修都很高端大气上档次,对于老师的介绍也非常好,都是本科毕业,取得了各种各样的证书和资质。

其实呢?很多就是中专和大专,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老师连NT孩子都管不住,三十六计当中这帮老师就会哄。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行为问题,他们真有能力去解决么?她们真的有能力引导我们的孩子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并且保持较长的安坐和注意力么?我负责人的告诉大家,不可能的!

能力好的孩子去幼儿园会让我心里更堵得慌,能力好的孩子为什么要去幼儿园呢?直接把目标定在小学不好么?小学对于学业的要求,对于注意力和规则感的要求,对于认知理解的要求语言表达的要求,这些在幼儿园真的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么?答案是:也不可能!

有的家长想法是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会模仿NT孩子,从而增加孩子的社交能力。我们暂且不说什么叫做社交,我们仅仅按照这个逻辑往下想:如果真的这样孩子就有提高的话,还要这么多机构干嘛?还要这么多理论干嘛?还要我们这些老师干嘛?这些都不谈,按着这个逻辑,我每天跟姚明在一起生活我就能成为篮球巨星了?我每天跟韩寒在一起,我就变作家了?

事实并不是吧。

那些不知所措的家长,我只想跟你们说:最好的老师是家长,最好的机构是家庭。

与其将孩子丢进幼儿园,不如去带着孩子去个家长能跟进去的机构,不如赶紧找两本康复的书看一看,不如花些钱去参加些家长培训。孩子是你的,最不该放弃和不知所措的是你,不是别人。

我们也不能自己骗自己,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你确实每天看不到他,但是想想孩子在幼儿园自己一个人蹲在角落的样子,你真的忍心么?

最后要说的就是就是时间,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上幼儿园的年龄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非常的要命!

3-6岁,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简直是无价的不可逆的康复时间,是用来打基础的救命时间。前期的规则感,注意力,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等等等等,都需要在这个时间进行训练和泛化。

作为一名老师,我曾经和无数的家长打过交道,不管出于什么心态送孩子去了幼儿园的,百分之90都很后悔。

所以真的希望各位家长能醒醒,能力弱的赶紧利用这个时间把基础能力打好,能力好的直接奔着小学目标去,不要在幼儿园上耽误孩子的黄金时间。

真的希望各位家长的孩子以后都能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在这个社会好好的生活。

而这活着的尊严很可能跟社交没关系,望三思。

看老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心得4

“宝贝,抱抱!快,快来抱抱!”这是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二年级班主任、特教老师张雪娇常对安安(化名)说的一句话,随后就是一个深深的拥抱。安安今年11岁,是一名自闭症儿童。

安安情绪平稳时,嘴里常常会发出一些怪声;情绪狂躁时,会不顾一切地乱跑乱撞,大声尖叫,甚至攻击别人。每逢安安情绪失控时,为了拦住他,避免他伤害到自己和别人,张雪娇都会不顾一切地抱住安安,使安安的心情平静下来,像守护婴儿般寸步不离。正因为如此,张雪娇的手和胳膊常被安安抓伤、咬伤。

像安安这样的自闭症孩子是睿智学校学生类型的一种。学校共有近百名学生,包括唐氏儿、脑瘫儿、单纯弱智儿、多动症儿童、自闭症儿童五种类型。3年前自闭症学生仅占其中的1/7,而现在已发展到1/3。

安安的下巴上有许多疤痕,这是他使劲抠抓自己的结果。张雪娇说这种自残行为是自闭症孩子典型的刻板行为。为了矫正安安,张老师开展了漫长的个训工作,除了进行认知、精细动作两大领域的训练外,更注重日常生活学习中行为的矫正。经过两年的训练,安安的攻击行为已越来越少。

午饭的时间到了,学校的食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张雪娇给安安盛好了饭菜,安安自己吃了起来。张老师说,他能自己吃饭,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别说学习各种技能,对于许多自闭症孩子来讲,生活自理都是个问题。

看到安安现在开开心心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生活,张雪娇心里很温暖:“只有坚持,我想这种付出才有价值,努力也早晚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相处了两年,安安和张老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的时候搂着老师的脖子轻轻亲一下,有的时候挽着老师的胳膊一起走。这种感情沟通上的进步让安安的妈妈看到了希望:“我总想着孩子有一天能康复,会与人正常交流。”这也是所有自闭症孩子家长的梦想。

在张雪娇的日记本上,写着一句话:“人们都说自闭症孩子是‘星星’的孩子,我想,不管这个孩子来自于多么遥远的‘星星’,我都要带他寻找光明。”

看老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心得5

最近跟一个家长聊天,聊到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是要学会服从还是要发展本身的天性。

什么叫天性,有可能大家不知道,天性这个词其实是一个道家名词,指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属性。简单的来说就是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道儒两家认为本性不分善恶,遇善则则善,遇恶则恶。我们最熟悉的本性说有孟子和荀子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其实这都是不客观和科学的,本性本无善恶之分。

那么再回到我们孩子这件事,我个人认为本来就是无法通过外界改变的个性和特质可以任由发展,并且也应该得到尊重。

我这里引进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TEACCH提出来的,叫做“孤独症文化”。

什么叫文化?从人类学领域严格来说,文化是指人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知和行事,因为这是被其所处文化中的其他人教导出来的。就像北方的孩子从小就吃咸豆腐脑,而南方孩子从小就吃甜豆腐脑一样。

孤独症从严格意义上当然不能算一种文化,而是一种由于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的发育障碍。但是从某一角度自闭症也可以被当做一种文化。

因为孤独症也会影响到个体的思考、饮食、穿着、工作、休闲、会影响到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和与他人的沟通等。

我们中国人用筷子吃饭,但是你不能说外国人用叉子吃饭就笨;有的人喜欢喝咖啡,但是你不能说吃大蒜的人就低俗;你喝着咸豆腐脑不能说喝甜豆腐脑的就有毛病,没准人家还认为你有病呢。

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因为文化差异导致不理解和误会,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我可以不理解你喝甜豆腐脑的行为,但是我誓死捍卫你喝甜豆腐脑的权利。

同样,在孤独症文化中,我们的孩子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也就是常常因为这些差异,孤独症会被人歧视和不理解。

因为孤独症源自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神经发育紊乱,所以我们的康复中绝对不会把“回归正常”当做我们的康复目标。相反,我们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孤独症孩子成年时,尽可能的适应我们的文化,能够在我们的文化中感觉轻松并有所作为。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表明我的看法,对于不可改变的天性和特质,我们要能包容和理解,不需要对孩子过于严苛。

但是,我要说的重点是但是。

但是很多家长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曲解了天性的概念,有人会认为自由就是天性,认为玩儿就是孩子的天性。

那我现在问大家,在坐的各位谁做到了真正的自由?谁又是一路走来所得到一切,房子车子票子,老婆朋友哥们儿,尊重敬仰地位是靠玩儿得到的?

家长这么想我能理解,因为作为孩子的父母,确实很辛苦。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常年接受高强度的康复项目,会很心酸和无奈,甚至有时会怀疑:这么做真的值得么?

真的值得么?取决于你在做什么?在我看来,早期的服从意识的建立、呼名反应的训练、对外界人的关注、注意力的提高、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的提高是很必要的。

抛开所有其他的不谈,我只谈服从意识。有的家长不喜欢我说服从这个词,认为孩子们作为一个人,不能只会服从,而要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要说的就是服从意识的和自我意识的建立是不冲突的。

在坐的各位,普通职工也好,企业精英也罢,你们真的没有服从么?作为一个职工,你不服从你的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不服从跟你有利益关系的上级?作为一个儿子,你不服从你的父母意见?

这些在我们普通人身上如此正常的事情,为什么到了我们孩子身上就都变成不正常了?怎么就变成我们压榨孩子了?怎么就变成训猫训狗了?如此说来,我们经受了这么长这么久的教育,也不过是那阿猫阿狗?

究其原因还是你自己在内心深处没有真正的接纳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因为他是自闭症,所以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再来说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更需要学会服从,原因有二

一、普通的孩子即使小的时候淘气一些,贪玩一些,但是因为自身的荣辱观和是非观都是正常的。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自己约束自己,当他们发现其他的小朋友都不在大街上尿尿,他也不会再在大街上尿尿。当他发现打架会进监狱,打坏了会赔钱,杀了人会枪毙,他们也能够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普通孩子长大依然有很多违法犯罪的,究其原因,哪个不是早期教育没做好?哪个不是早期的时候要天给天,要地给地,从来不知道约束和服从是什么?

普通的孩子尚且如此,那我们的孩子呢?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会懂法律么?会懂的社会伦理道德么?会懂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么?

比如和女生要保持适当距离,眼光不能总直勾勾的盯着。这些很简单的社交礼仪和技巧,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很困难,怎么教?靠遵循本心,靠爱去感化么?需不需要前期跟家长建立起的服从意识:我告诉你不能这样做,你要执行,有的东西不需要懂,并且他们也不需要懂。

二、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的孩子长大,是我们去适应这个社会,不是让这个社会适应自己。

别问我为什么,整个国家的包容度还不到而已。

米国的听障孩子助听器挂在耳朵外边,并且闪着彩灯。为什么?米国的家长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孩子是听障,因为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就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优待。我们中国呢?所有家长恨不得把助听器扎到脑子里,生怕别人看到。为什么?怕被欺负。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没有任何人有理由和责任区包容接纳你的孩子,人家好好的待着,你上去给一个大耳光子,人家凭什么接纳包容你?只有我们的孩子懂的我们社会中常见的“硬规定”,自己不讨人厌,自己能力提高,才有被包容和接纳的资格。

虽然我知道我这么说会伤了很多家长的心,但是这真的是现实,理论谁都会说,但是不关乎自己孩子将来,大家都不痛不痒。关乎到你了,你又看不明白看不清楚这件事,有时候我也挺着急的。

我们无法控制政府无法控制社会,我们能做的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作为一名老师,我看着这帮孩子打心眼儿里心疼,但是没办法。为了以后更有尊严的活着,现在只能放弃暂时的“自由”,以此来换得以后更长“自由”。有时候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有时候妥协是为了以后走的更远,我心疼孩子,但是我依然会坚持我现在的观点:早期服从意识一定要建立!早期服从意识一定要建立!早期服从意识一定要建立!

我本着自己一颗本心初心说这句话,不管各位能不能认可我的观点,但是我真的是站在你们的角度来帮你们思考问题,望三思。

家长不懂也就算了,现在还有很多叫兽,砖家在这儿或是那儿到处宣扬我们的孩子要发展自己的“本性天性”。

并且也一直在宣扬我们的孩子需要社会的包容和理解,需要用爱去感化,早期大量的康复训练不仅对孩子没好处,反而会造成孩子的内心二次伤害,对孩子以后没有任何帮助。

需要社会的包容和理解这是肯定的,但是谁能变?你?

至于其他的我只能说那是放狗屁。一你拿不出大数据证明,二你真的了解这些康复理论和方法?你看到的听到的那些就代表所有?最后我想问,你真的了解这帮孩子?真的带过超过十个孩子?

大家可以叫我偏执狂,但是我真的真的希望大家不要被一些“自由”“天性”“社交”“融合”“游戏”冲昏了头脑。

米国自闭症孩子到了18岁川普大叔接走了,你孩子到了十八岁?呵呵呵。前期跟着人家做游戏,20年后我看你们好好做游戏!我看你好好的遵循孩子的天性!


看老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故事心得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老师阅读心得休会范文五篇2020

看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范文

六一儿童节心得体会2020

社区社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相关文章

    3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