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读书心得 >

《习近平扶贫故事》读后感心得

| 陈惠21147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要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大仗硬仗,必须要下一番精准精细的“绣花”功夫。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习近平扶贫故事》读后感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习近平扶贫故事》读后感心得

《习近平扶贫故事》读后感1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来自深贫地区的干部群众深受鼓舞,他们纷纷表示,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牢牢把握精准扶贫方略、扎扎实实打好今后3年脱贫攻坚战。

14日,在河南封丘县李庄镇李庄新区内,时不时响起的鞭炮声、路灯上红色的中国结,透出浓浓的年味。

“对李庄镇来说,关键是解决搬迁之后的就业。”李庄镇党委书记陈明介绍,黄河滩区由于历史上频遭水患,如今是河南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目前,李庄镇在滩区外新建的安置小区已经入住了近万人,预计2019年全镇4万滩区人口都能搬进新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牢把握精准。建档立卡要继续完善,精准施策要深入推进,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

陈明指着新区规划图告诉记者,安置小区拿出四分之一的土地专门用于发展产业,目前已与9家企业签订协议,包括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吸纳2000多人就业。

内蒙古兴和县大库联乡大库联村是深度贫困地区,记者见到驻村第一书记孙利军时,他正忙着对贫困户开展新一轮入户调查。“对贫困户精准识别,因人因户精准帮扶,把贫困户的冷暖记在心间。”孙利军说。

《习近平扶贫故事》读后感2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山西、宁夏,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对脱贫攻坚工作做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农村扶贫工作关系全局,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贫困人口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效脱贫。为此,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就不失为一条现实可行之路。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抓手,走农业产业扶贫道路,以产业带动生产,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主动参与脱贫致富工作,可以更快地创造财富、分享财富,让更多的贫困户端上就业的“饭碗”。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的脱贫方略,引导和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的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打造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无恒业者无恒心,让农业产业扶贫行稳致远,就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想办法拓展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机制,实现更稳定、更长远的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点赞的“小木耳”和“小黄花”两个“大产业”,都是紧密围绕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从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着手,建立起全产业链,塑造了地方特产品牌形象,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推动专业化合作组织,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道路,形成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农产品电商化的扶持力度,建立线上销售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支撑扶贫产业发展。

《习近平扶贫故事》读后感3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是2020年完成的目标任务。然而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习近平扶贫故事》读后感4

人生的长度总是有限的,而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却是可以无限的,我们要追求的应该是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我作为一名贫困村的普通大学生村官,更应该为了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尽我所能,帮助我所在的楚场村村民们脱贫致富。脱贫攻坚工作纷繁复杂,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记得录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平台在晚上12点就要关闭,而我们需要的材料还没有修改完,只能加班加点的进行比对数据、修改数据,一刻不得闲的在12点前完成了任务。看着远山上的星星,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这样加班加点工作的故事,我知道在我们扶贫队员和大学生村官的队伍里都是家常便饭了。这样的付出,在与贫困户见面的时候化为一声声感谢的话语。

脱贫攻坚工作千难万险。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有一次我跟村支书、主任到我们村的一个小组开有关异地搬迁的会议,因为涉及到各个村民的利益,会上大家从小声议论到破口大骂,从低头不语到剑拔弩张,气氛一度变得很紧张。最后村支书、主任秉持着脱贫攻坚、异地搬迁的工作原则,跟产生利益分歧的村民逐一调解,逐一说明,会议才有了转机,顺利进行了下去。我也从这次会上学到了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方式。

这样的事情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在少数,无论是调解土地、协调资金还是联系群众,我们所面临的困难都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这条脱贫攻坚的路上坚定理想信念,攻破千难万险。

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黄土也能成金。扶贫必须先扶心,只有在精神上站得稳,才能实现脱贫。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我们要坚信“贫困户里也不乏有志者。只要有信心,再加上好政策,就一定能脱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砥砺前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前方纵有艰难险阻,我们也要披荆斩棘,向上看齐、向下用力,为他们带去信心,为他们树立战胜困难、走出贫困的信念。唯有坚定理想信念,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才能攻坚克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习近平扶贫故事》读后感5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这个决定胜败的紧要时刻,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需要纪检监察机关铁一般的担当,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手腕把监督抓实抓细抓到位,才能够取得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一要督促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对“两不愁三保障”特别是“三保障”、脱贫摘帽后“四不摘”、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以及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保持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

二要继续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四风”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将工作重点聚焦于作风建设,重点解决脱贫攻坚全过程中的“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明确、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使用不规范、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脱贫攻坚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着重解决不作为不担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等突出问题。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推动落实资金项目使用公示制度,完善资金绩效考核,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将资金使用阳光化,消除微腐败根源。

三要继续加强监督查处力度。广开监督渠道,广泛收集线索,切实做好脱贫攻坚重点领域的督察督办,对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个扶贫项目,每一个扶贫政策进行全覆盖式的监督。对有的地方出现的盲目乐观、松口气、歇歇脚的现象,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谈话提醒。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快查严处。对违纪违法人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并实施“一案双查”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警醒众人心存敬畏,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为保障脱贫攻坚取得最后的胜利,实现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纪检监察机关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管,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把监督抓到底抓到位,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相关文章

    3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