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读书心得 >

马克思传读后感400字

| 新华0

马克思传读后感400字篇1

马克思的一生为形成思想而奋斗。他的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爱情,工作等等。

在儿童时期,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一个具有极强个性的人。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所以自然的在相处时占领导地位,也导致了他的高傲个性。

在我看来,无论在什么时候,教育对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因此,对于马克思来说也是一样的。马克思的父亲及朋友居佩尔牧师在宗教方面的教育,与学习诗歌等等对马克思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他对爱情的态度,从他在大学里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中可以看出。在爱情中,马克思很好的将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统一在一起。在马克思晚年时期,因为失去了爱人,他倍受打击,也因此而患病。从此可看出他的爱人对他影响很大。

很容易看出他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对爱人的支持理解与需要和思念。人是不可以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思想是不能孤独的。我想马克思的爱情形成阶段是受浪漫主义影响的,然而在真正的得到爱情之后的爱情生活中是理性主义占上风。因为他似乎一直在忙事业,理想。最后他回归了,却是因为爱人离开了。

马克思在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来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也反映了他不善于理财,且由于他的乐观豁达,不拘小节而经常使金钱很快的用完。然而这并未使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反而是迎头而上,从容的解决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来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然而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同样是面对困难,与之不同的是没有窘迫,反而是退缩的人多,做到逆流而上的人少。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专横的,尖锐的。也许许多人都不习惯这样的马克思,因为他们没有看出这是他对事业的态度。他们都认为他是偏激的。但不能忽略的是:正是这个偏激的他创造出很多著名的思想理论。

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思想,并努力证明它是对的。马克思理论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是因为他不断的批判,或者说改进个和妥协。由此,他成功了。

马克思思想到了不同的国家都会有不同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他晚年时说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了,因为这只反映了他的固化思想模式。

马克思传读后感400字篇2

马克思逝世时,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20年过去了,恩格斯的这一预言。不断得到证实。世纪之交,许多国家纷纷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评选千年伟人。1999年秋季,英国广播公司(BBC)传来一个消息:在英国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高居牛顿、康德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中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在《马克思》中,作者刘雷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那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马克思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其思想形成的一生。作为21世纪的大好青年,更应该继续信任他,遵从他,把他开创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推行下去.

我个人从来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赏那些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思想能够引导我走向正确的道路,能够得到我所需要的,从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这才是我想要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带有极强的个性的。同时,马克思也生活在一个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庭里。其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律师,学识渊博,而且深受启蒙思想的开明绅士。其父亲虽然是个犹太人,但其并未将犹太人的宗教文化传授给马克思。这使得马克思自小就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自小就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这也为马克思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事业上,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却也正是伟大之处,也正因为这些,他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真理!

与事业相比,马克思在生活上很窘迫,这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因此 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大都来自于恩格斯这位朋友。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支持与帮助,马克思也是那已成功的。

同时,马克思也是一个异常坚强的人。在连续痛失子女的情况下。马克思依然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依然没有向这些打击所屈服。最终成就了马克思,写出了巨著《资本论》。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马克思永远的离开了,带着安详,带着对伟大人类事业的梦想追求。

马克思传读后感400字篇3

作为一名从小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大学生,马克思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从小就接受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对革命导师马克思也有所了解。但是,关于他的详细生活经历,心理路程和革命活动却不甚了解。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马克思传》,大致读完后我对马克思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麦克莱伦在序言中写到“我所尝试做的至少是要客观公正的写作,向读者呈现一个合理的稳妥的形象”,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西方国家对马克思大加批判,常常戴着有色眼镜来评价马克思,因此作为一个西方人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完成马克思的传记,麦克莱伦是非常有勇气的。“我试图完整的覆盖马克思生活的三个主要层面——个人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他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为我们塑造出较为完整生动的马克思形象。在我看来,这个形象就是“平凡的伟人”形象。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导师马克思是伟人,而伟人是完美的,超凡脱俗的,非我们所能企及的。诚然,马克思的高度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但如果一味地强调他的完美,就会使得一般公众和他产生距离感,进而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书中的第一部分就让我看到了一个平凡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早先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的奔跑着,把她们当做他的马,从特里尔的山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从这一段描述中我可以感受到马克思童年时的活泼调皮,并且让兄弟姐妹“深受其害”;在他的大学时代,“马克思完全进入了这样的生活”,他和他的同伴打牌喝酒,甚至还和他人争执打斗,他的父亲老马克思还经常因为他的花销太大而批评他。这些足以表明作为学生的马克思也不是那么让人省心,和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不无相似之处,这就让我产生了熟悉感和亲近感,进而愈发强烈的想要进一步的了解他。

通过更深一步的阅读,我又被这个血气方刚、浪漫热情、充满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所吸引。他热衷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华美的辞藻写就美好的诗篇,直言不讳的抒发着他的爱与怒;他从头到尾阅读了黑格尔的著作,并完成了极其痛苦的思想转变,正是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认知解决了他的精神危机,最终还使黑格尔辩证法成为他的理论来源;他还热烈却不失理性的表达他对未来职业选择的看法“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生存下去”。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真切的青年人,如果他生活在我身边,我也会十分乐意与他交朋友。他早年的平凡其实映射出以后的伟大。

马克思传读后感400字篇4

记忆模糊,只记得大约在读初中时,便听过“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对我而言,现在对它也只是一知半解,多半是高中时期在高考的压迫下,死记硬背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而从未深刻了解过卡尔·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

捧起由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伦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传》,不得不说,他用细腻的笔触着实将马克思这位伟人的一生清晰地勾勒出来,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只能感叹,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坎坷多难。而最令我动容折服的,却并不是他在面对敌对势力时的不卑不亢;而是在逃往外国时以及在中年奋斗时,暮年与燕妮相守时,他们之间的坚定感情,而这也正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语:“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是最适合不过。

而作为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传记——《卡尔·马克思传》。作者麦克莱伦用细腻的语言,深度展示马克思的思想成长轨迹,全面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且《卡尔·马克思传》独具匠心,其中收集了四百余张与马克思一生各个时期及其思想传播相关的图片,更加真实地将马克思的一生各个时期展现在我们眼前。

该书从马克思的童年时代、求学生涯时期、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婚姻家庭、到最后的晚年生活。一一将马克思这一生每个时期都详细地展示出来。在他逃往国外的日子里,在其穷困潦倒的日子里,好友恩格斯一直给予他无限的帮助,而那时身处异地的他与燕妮,却仍相知相守,燕妮虽出生贵族、年华似锦,但她却毅然与马克思私定终身。在长达7年的等候里,她的坚忍与耐心等待,深深地打动了我。在一个特别讲究身份等级地位的时代里,她一个小女子竟勇敢地和马克思私定终身,并且经过长达7年,没有他在身边的等待,可想而知,燕妮的内心有多么坚定与强大。

而在马克思奋斗的那时,最为艰苦的时期,她陪他走过了。那时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马克思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在这种境况下,而燕妮从未抱怨过。她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而在燕妮不久于人世的那段胆战心惊的岁月里,马克思更是不眠不休地呆在她身旁,即使当时他自己已患了肺炎,他对燕妮的爱是无以用言语来表达的。而在1881年12月2日,燕妮长眠不醒了。这是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女人在默默付出。”

然而转向马克思的成就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它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而经过时代的不断变迁,它的内容因时而变,而核心却仍然具在。

《马克思传》的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传读后感400字篇5

马克思逝世时,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20年过去了,恩格斯的这一预言。不断得到证实。世纪之交,许多国家纷纷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评选千年伟人。1999年秋季,英国广播公司传来一个消息:在英国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高居牛顿、康德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中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在《马克思》中,作者刘雷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那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马克思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其思想形成的一生。作为21世纪的大好青年,更应该继续信任他,遵从他,把他开创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推行下去.

我个人从来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赏那些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思想能够引导我走向正确的道路,能够得到我所需要的,从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这才是我想要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带有极强的个性的。同时,马克思也生活在一个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家庭里。其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律师,学识渊博,而且深受启蒙思想的开明绅士。其父亲虽然是个犹太人,但其并未将犹太人的宗教文化传授给马克思。这使得马克思自小就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自小就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这也为马克思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事业上,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却也正是伟大之处,也正因为这些,他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真理!

与事业相比,马克思在生活上很窘迫,这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因此他后半生的经济,大都来自于恩格斯这位朋友。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支持与帮助,马克思也是那已成功的。

同时,马克思也是一个异常坚强的人。在连续痛失子女的情况下。马克思依然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息,依然没有向这些打击所屈服。最终成就了马克思,写出了巨著《资本论》。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马克思永远的离开了,带着安详,带着对伟大人类事业的梦想追求。

马克思传读后感400字篇6

读罢《马克思传》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这滋味并不好受,所以读《马克思传》,我也只读到了他的学生时代。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

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

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传读后感400字篇7

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了。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

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当成一个神,讳言他的弱点。其实,他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湮没。马克思仍然是一个伟人。2000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仍然名列榜首。2001年,英国评选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居首位。这更显其伟大。

马克思传读后感400字篇8

看了我党九十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作为一名刚刚转正的大学生党员,内心充满了自豪感。不过,今天我想谈的是在本次读书月活动中我阅读的另外一本“红砖头”——《马克思传》。说起跟它的邂逅,感觉也挺偶然的。在图书馆新书柜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本“红宝书”——《马克思传》(人民日报出版社,第1版),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于是决心借回认真研读。

有关马克思的专著有很多,而关于马克思的纪录片也不少。以前我看的大部分是简略版的人物传记或者是专题纪录片,认认真真把一本关于马克思生平传记的“大块头”看完,对我来说还是头一回。看得出,这本书的作者(张光明、罗传芳)力求为我们全面描述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全书分为十六章,且每一章的前面都有概要,让人更好地把握其主旨。它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本书在叙事中加上适量的解析,可以称得上是融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我想,这也是《马克思传》不同于其他此类传记的独特之处。此外,书中提供的插图在我深入了解马克思上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且本书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场景性,很容易把人带入那个风起云涌的斗争岁月。

因为它实在是太好了,我看了一次后觉得不过瘾,又看了一遍,有些章节更是反复研读。我从书中提炼出几点马克思个人在学习和对理想执着追求方面的特点,相信对我们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以及在思考人生时都是有帮助的。

一、志当存高远

17岁的卡尔·马克思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选择了一份“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在它撰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从激情澎湃的话语中无不流露出青年马克思的远大志向,同时也表明了他无所畏惧的坚定决心。从他一生的经历也可以看出,无论在追求这个远大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力,坚定地走下去。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青年人能够做到?有多少人到了大学还处于“迷茫”中,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我想,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呢?

二、严谨的治学态度

进入大学后的卡尔·马克思开始“漫无界限的遍读博览”,在大学中养成的对学问透彻深入的研究态度伴随着他一生。作为一位“永不知足的学者”,马克思“不允许自己对所研究对象一知半解而信口开河”,为了求证一个小小的问题,他都会把相关领域的书籍都阅读,并做详细深入的研究,再下定论。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他写出来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相比之下,我们很多时候并没能做到这点,更甚者,不懂装懂。而这方面,马克思的的确确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希望我们也能够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严谨地对待学术上的研究。

三、不屈斗争的勇士

选择了一份能够真正为人类谋求幸福的职业,意味着要向当权者发起挑战,意味着他的生活将是不平静的。马克思也深知这一点,但是他没有丝毫畏惧退缩。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和困难,他始终以坚强的毅力投入到事业中。每一回都以乐观旷达的态度去面对,每一回都能够重新振作起来。这是在是令人敬佩。

    相关文章

    4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