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感悟心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我们常常会随着经历的不同,而对某些事或人有不同的感悟,这个时候,可以写篇感悟的文章将其记录下来。你看过感悟的文章吗?知道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小衔接感悟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1
今天晚上三位专家讲解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几点粗浅心得: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学习,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认真听完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和孩子都变得更好,再次感谢幼儿园组织观看这次直播。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2
在20xx年3月29日晚上,我有幸聆听了刘辉老师分享的《生命有力量成长更幸福——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价值与组织策略》。在分享中,刘辉老师特别强调了一日活动是什么?她从《幼儿园教育概论》入手,介绍一日活动分为来园、晨间活动、游戏活动、作业活动,生活活动、环节过渡活动、离园活动等。那么,贯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活动显得特别的重要,如何说“一日活动皆课程”呢?就要从我们的细节入手,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在后疫情时代,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少了成人的帮助,他们到底能做多少?又能做什么呢?很多家长都在操心,孩子太小他们不会,就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在,反而阻挡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引起共鸣,有小班的《长颈鹿带我回家》;有中班的《条条大路通我班》;有大班的《一场被子的变革》。他们从身边的问题入手,解决真实的问题,这不正是我们幼儿园现在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吗?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会发现,深入研究。
听完老师的分享,我不禁在思考:我们做到了吗?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开展的一次课程《光盘行动·享受“食”光》,那是在《吃得香长得棒》的主题活动中,孩子开启的光盘之旅……在生活活动中,让老师们最为头疼的就是用餐问题。有的孩子挑食,有的孩子吃得慢,有的孩子满地掉……在前期,我们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孩子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然后深入了解蔬菜的知识和营养价值,通过做一做健康美食,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人体需要均衡的营养。在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懂得饮食不能暴饮暴食,并且开展21天光盘行动集赞活动,在活动室创设光盘之星的环境,每做到一次就能获得光盘之星。在争做光盘之星的活动中,很好的调动了孩子的参与性,愿意将自己盘中的食物吃光。在这个课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能自主交流分享、探究发现、体验操作。
生命有力量,成长更幸福!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还有更多的内涵值得我们老师去发现,需要老师更多的放手,将权利、时间还给孩子,相信孩子会回馈你不一样的精彩!让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成为课程的主人,让他们的童年变得更有儿童味!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3
今天到新华书店查阅课题研究资料,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和课题紧密相关的书籍《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于是坐下来漫不经心的读起来,也许里面有自己需要的“黄金”,试试看。可是一睹这本书的芳容,我还是醉了。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是付小平老师著作,它展示了一位好爸爸用心陪孩子一起渡过幼小衔接关键时期的心路历程。付小平老师通过自己的女儿伊伊的亲身经历,把教育学,心理学融入真实的案例之中,这是一本适合年轻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值得一读的好书。
全书共分六部分:
一、幼小衔接,绕不过的一道坎。 二、充分准备,才能有效衔接。 三、养好习惯,才能顺利衔接。 四、提升能力,才能自信衔接。 五、塑造性格,才能开心衔接。六、迈入小学,才能关键衔接。
每一篇XX,有案例有方法,方法新颖,超乎想象。其中最吸引的要数《别让孩子伤在分数上》。
《别让孩子伤在分数上》案例是作者的女儿伊伊刚刚升入小学不到一个月,第一次数学考试考了刚及格。然后付老师对孩子的测试失利分析原因,找到:
一是试卷中大部分错的题目是本来孩子掌握好了的,由于没有经历过考试,缺乏答题技巧紧张造成的;
二是查找到考试中暴露的问题,如:做题慢。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第二次考试取得了一个好成绩。但随之陆续而来的英语、语文小测验,在班上位居中等,付小平老师结合三次考试成绩分析,找到一个导致伊伊不够优秀的共性问题——答题过程粗心,可以做对的题目都出错了,丢了不少分,然后又进行分类:
一是粗心,提醒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二是没有掌握问题。通过讲解练习,最终伊伊拿回了100分的卷子。
付小平老师提出问题——究竟如何面对考试和分数?,同时给出我们各位家长的建议是:
一、态度比结果重要(成绩并不重要,但试卷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很重要);
二、进步比分数重要(纵向比较孩子成绩,发现错误和原因,找到进步和变化);
三、成长比成绩重要(快乐成长和优异成绩协同发展,相得益彰)。
付老师确实是一位好爸爸,面对孩子每次的考试能做好细致的分析并找到相对应的补救方法。对待孩子的分数现实生活中无非有三种家长:
一、无关紧要,马马虎虎。
这些家长认为一年级课程那么简单,考的好不好都代表不了什么。我只要努力赚钱,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保障就欧克了。这样的孩子不能被引起重视,孩子丧失自我存在感,长期的恶性循坏使得成绩一直不好,等到高年级开始重视,已经晚了。
二、只注重分数,不看过程的家长。
有些家长不坚守过程,只要一看到试卷上的分数,就火冒三丈。从来不关心孩子努力的过程,不分析失败原因,只拿分数和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埋怨孩子指责孩子。所以惹得自己“一身骚”,孩子挨批受打,最后两败俱伤。长此以往家长经常“火山喷发”,孩子短暂性“压力山大”。若干天后所有的工作一切回归原位。
三、和谐家长,就是换位思考的家长。
他们陪同孩子一起接受失败,一起陪孩子查找原因,在考试后机智应对,为有更大进步的家长,就像付老师一样。 我看到这篇文章感触极深,因为我就是上面例举的第二种家长,面对成绩“暴跳如雷”事后“安然无忧”的家长。孩子的成绩失败,导致没有自信心,作为妈妈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次考试都是看分数,总是以没有时间帮助孩子分析为理由,一次一次放纵了孩子的学习,才导致孩子成绩的失败。我好恨我自己,就是补习班能换回来“家长的陪伴”,能弥补孩子心中的“失落”吗?如此孩子还是很听话,在我的命令下“成方成圆”,我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自卑、压抑。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今后一定改变自己的育儿方法,多陪孩子,多关注孩子,多鼓励孩子。
分数和考试是每个求学路上的人都逃脱不了的法咒,“分分,学生的命根”同样“分分,老师的法宝”。不管我们的子女今后在择校还是工作,无疑选择的筹码就是成绩。作为妈妈,我好可怜那些低分数的孩子,他们也努力,他们也付出,他们因为分数低不敢和同伴玩耍,他们因为分数低失去了老师的宠爱,他们因为分数低而不敢和无理的家长讨价还价,我想象着“如果有一种只求知,而不测试”的教育之路那该多好。
最后,我想用付小平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从迷糊到清晰,从懵懂到明白——一小段关键的人生路,心灵陪伴,让孩子走得更稳更远”,以此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阅历,感恩生命中遇到了付老师,给我照亮了前进的教育之路。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3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孩子们从出生开始就进入了这种高压状态。
这些年衍生的新鲜词汇和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亲子园,幼小衔接,托管班,辅导班层出不穷。
个人内心是排斥这些的,想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可是一想到成年后是否会有更顺遂如意的人生,孩子会不会埋怨我小时候没有让他学会的更多,心里便忐忑焦灼不安。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4
“幼小衔接”这一词,从前觉得离我还挺遥远的,一眨眼就到了东东准备上小学的时间了。
艾立森在幼小衔接上花了蛮多的心思,当孩子从开笔典礼上,穿过启智门,有着浓浓的仪式感,口号一喊,小笔一挥,感觉到自己要长大了;当我拿起毛笔给东东额头点朱砂时,我不禁感慨:长大了,不再是粘人虫了,心里尽是开心,又是失落。
“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应该学习的东西,而是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进、会提问、能交流,有进入小学心理上、习惯上、情感上的准备,并掌握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就达到了就读小学的基本条件。
通过莫老师现场授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向往。要孩子有心里准备,了解小学生活,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养正。要锻炼孩子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三、守规。引导孩子交往合作,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
四、好学。激发孩子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放平心态,不焦虑,用心陪伴,相信孩子能顺利平稳度过。
现在的孩子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各种条件尽是优越,必然挫败感承受力也弱一些,希望家长孩子在配合老师的工作下,能让孩子打好扎实基础,做最好自己,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的成长,不负使命!不负童年!
幼小衔接直播课观后感3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习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习惯的养成。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平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习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5
“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对于幼小衔接的教育尤为重要,家长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话语,传递出积极的或有意义的信息,对孩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孩子习惯的养成跟我们家长及孩子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对于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有规划的进行,例如,时间概念的培养,首先是让孩子做到早睡早起,然后放学之后规定时间什么时候做什么,多久完成,学会时间管理,还有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多看书,多讲多思考,也可以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会写,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对于一些习惯的养成,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除了习惯的养成,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也就是说,除了能接受表扬外,也要能接受批评。还要拒绝强刺激的视频及动画片,多让孩子看书。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注重习惯的养成,为孩子上一年级做准备。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6
本周在学前在线聆听了骆萍老师的讲座《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园养成教育实践经验分享》,她提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对终身发展有极大的好处。整个讲座下来有理论有实践分享,对我受益匪浅,以下我浅谈几点收获。
一、幼儿园养成教育要有一定的目标和内容
骆老师提到把一个案例《宝宝争章》,制定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奖章,鼓励孩子去优化自己,锁定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班现在正在做的《心愿存折》活动,如果我们把班级孩子的养成习惯制定具体的目标和内容,如坚持21天不迟到,每天在8:30前入园,可以实现一个心愿这样一个具体的内容,孩子们可以更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幼儿园养成教育的评价有阶段
从整体去评价孩子,我们要将儿童看成在社会中是能动发展的个体,就是主动性发展,对于养成教育的评价骆老师把它分成三个水平阶段,如“洗手”这个活动,第一个阶段需要教师去提醒孩子洗手,第二个阶段孩子能用七步洗手法洗手,这是一个主动发展,第三阶段孩子可以自己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还可以去提醒他人。一步步对孩子的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清晰明了,帮助孩子的教育好习惯从被动到主动地发展。
三、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要有“五个一”
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体系总目标要求会生活、会学习、会运动、会交往,养成教育课程实施要有听一听、做一做、学一学、玩一玩、说一说,这是养成教育主题活动实施的模式,听一听做一做让孩子去体验,学一学鼓励孩子学习好的习惯,玩一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乐趣,说一说让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经验。通过这样的设计经验分享,我也更加明确养成教育的活动如何实施及帮助孩子真正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动,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幼儿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握这个时期帮助每一个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7
每一名儿童都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和独特存在,是有独立人格的生动活泼的生命个体,尊重儿童,珍视儿童,呵护儿童是教育的职责;研究儿童,发展儿童,引领儿童,从儿童出发建构适合儿童生长,助力儿童发展的课程是教育者的义务,非常有幸观看井彬鸽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通过多途径、多通道主动学习,实现多元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
如何基于幼儿生长需要进行课程实践呢?首先,从幼儿园课程出发,幼儿园课程的制定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并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经验中引导和促进幼儿发展,要形成课程领导力,由园长,教师等课程领导者构建的课程共同体,相互影响形成合力,形成推动幼儿园课程不断优化的力量,要在“主动实践”“逐步形成和落实”的过程中逐步影响推动课程不断发展,在这里园长课程领导力不是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而是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唤醒教师的专业自信,从而不断提升幼儿园的课程质量。教师不仅是幼儿园里重要的一份子,更是幼儿园课程领导者。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应该体现在对课程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教师应基于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在自己班级形式自身的专业自主权利引导幼儿家长共同推进课程的实施,园长和教师,他们应该相互理解和包容,团结合作,能够有共同的课程理念。奔向共同的课程目标,积极行动。
其次,身为教师的我们都应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课程思想力,坚持科学的课程观,正确的儿童观,先进的教育观。有意义的学习和了解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不仅要熟知幼儿发展的知识,还要对幼儿的生活世界所涉及的领域知识有清晰具体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的支持幼儿的学习。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生活习惯,了解幼儿生长过程中的需求以及幼儿发展的可能性。教师通过多渠道的搜集幼儿发展的来源直接与幼儿对话,分析幼儿的作品与活动痕迹,听取其他伙伴的想法。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心中装着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制定班级计划,积极的向幼儿表达合理的期望,要考量幼儿最近发展区对幼儿的合理的期望。给幼儿针对性的发展机会,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用成长档案袋记录与分析幼儿的成长。
最后,应该以园为本践行实施课程,发现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求,发现教师实践的需求,发现幼儿园发展和家园共育的需求。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老师园长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去促成,幼儿园课程的领导力绝不是单纯的只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能力,而是对幼儿园课程发展与运行过程中重要内在关系的衡量和把握。因此,练就较强的课程领导力,立足幼儿生长的需要。是一名优秀幼儿教师不懈的追求。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8
《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这本书非常厚实,内容也设计很多方面。读过书之后,感觉很多情况有了参考,有了问题的解决方法。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好一些的学校,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这样就难免要出现择校现象。但是择校并是否适合每个家庭,事实证明不择校孩子也会取得好成绩,关键是看平时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书中作者就没有为自己的孩子择校,原因很简单,就是不想让孩子上学路上太辛苦。小学六年,如果择校导致学校离家太远的话,那孩子每天就要少睡至少一小时,而充足的睡眠对小学生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书中还举了一些择校不成功的例子。看到这些,家长们不得不想一想,择校是否真得是为了孩子好。
做好幼小衔接,家长首先要做好准备,孩子最重要的入学准备是心理准备。近年来,经常看到听到幼儿园“零起点”教学,不准教这不准学那之类的言论,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果孩子不认识一些常用汉字,如果能够自主看故事,一切都等到上小学再学,那数学方面,如何读题,如何读懂题。
最简单的数数、算数也是应该教给孩子们的。《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这本书中,作者也提到“零起点”教学,并不等于“零起点”准备。不要机械地认为学校“零起点”教学就等于孩子可以“零起点”准备入学。为了让孩子更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和过渡,家长要给孩子做些学习准备,适当储备一些知识。
比知识储备更重要的就是好习惯的培养。作者讲到养成好习惯,从餐桌开始。餐桌不仅是孩子品尝美食的地方,同时也是孩子养成习惯、学习礼仪、培养自主能力的地方。好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生活能够自理;学会管理时间,懂得遵守规则;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这一切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书中作者以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道理很多家长也明白,但是到了现实中却不知如何操作。书中的实例是对我们帮助非常大。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究竟该如何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书中都给出了实实在在的指导。
《一起陪孩子幼小衔接》最感动我的是这位作者这位父亲的用心,可以说用尽心思用尽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这是很多父亲母亲都应该学习的,毕竟孩子的成长没有回头路。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9
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同样重要,家园要联合培养孩子参与生活活动的兴趣和意愿,让孩子在承担家务劳动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物品管理意识、书包整理和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能力。幼小衔接是人生阶段的自然转换,家长减少焦虑,多抽时间,耐心陪伴,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在做的工作,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实现教育合力的最大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10
孩子上了大班以后,作为家长很直接的面临一个孩子上小学这个问题。家长焦虑的是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能不能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专家很细致的讲解了作为家长,如何在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过渡。
讲座中老师们细致分析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告知我们要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几大方面同时着手,真正培养幼儿成为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优秀的学习品质,快乐的学习心态的孩子。并且老还举例说到小班的拍球其实也是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为后期孩子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早期阅读会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后期的语文学习作文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所以作为一名小班家长我认为我们真的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陪伴孩子快乐游戏,在过程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优秀的学习品质,独立的学习能力,才是在这个年龄段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11
在看完三位老师对于“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之身心准备的直播讲解后,感触颇多。对于家长而言,由于自身的工作及生活节奏,很容易忽略孩子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觉得顺其自然即可。另一方面,即使家长能够想到孩子对于幼小衔接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往往也不知道需要做什么准备,从哪里下手,心态很焦虑。但是通过今晚的直播讲解,让作为家长的我有了很好的方向。首先,做好孩子幼小衔接前的情绪调控,让孩子能够坚强的面对,激励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同时家长之间的交流或者家长在给孩子提前进入小学前的事项讲解时,要避免输出负面信息给到孩子,可以多向孩子讲解小学生活的美好场景,让孩子有积极、轻松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小学生活。其次,多带孩子去做一些户外活动或者体育运动,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发展孩子的大肌肉动作,普及好孩子的精细动作。同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积极的影响孩子,做好孩子一辈子的老师。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12
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让孩子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来说更重要,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家长。观看这次直播后,让我为做好孩子入学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会根据专家老师们讲的内容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作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13
小幼衔接是指小学与幼儿园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小学与幼儿园的教育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学期的工作计划。
2.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一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一年级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和任课教师,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学生观摩学校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对小学个学科教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以及与各任课教师间的联系,从而让一年级的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除了课堂上的,还有课下的表现,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高年级的学生向一年级学生讲述他们刚入学时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一年级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学生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学生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孩子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各位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就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协商。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孩子、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长和学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十一)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十二)搞好幼小的知识衔接。作为一年级教师,应适时参加培训,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能与幼儿园衔接,在教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知识,主动增加教学趣味性。
总之,从幼儿时期跨入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愉快自然的适应,将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永久、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漫长的学习生涯即将开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孩子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相信在家园的共同配合下,孩子们的能力会一天天提高,一天天进步,相信只要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共同努力,孩子一定个个都将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14
今天听了xx老师主讲的xx中小学家长学习网上课堂《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签巧过渡,睿智家长有妙招》。xx老师从教xx年,经验丰富,分三个部分介绍了家长如何更好协助孩子从幼儿过渡到小学生,适应小学新生生活。
首先,家长应当从自己心里充分认识到有效衔接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幼年时的经历和体验会对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转折。所以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认识从幼儿园和小学的变化。例如:家长要协助老师让孩子尽快从幼儿园宽泛、自由、娱乐为主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等,改换到小学生有规范、目标任务、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和行为及作息时间。
听完这个培训,我明白自己要调整好心态,帮助孩子适应对教育的感知及自我约束力、专注力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就像xx老师说的,孩子在这种人生重要转折期,一定会更加依赖我们父母的陪伴和指导;而我们作为孩子最初的人生导师,此时更应该到位不缺位,调整好自身心态,控制好情绪,明确好方向,更多地陪伴她,共同迎接新的挑战。
我们不但要明确,更要不时提醒自己,在孩子学业生涯的起跑线上,兴趣、细致、耐心、坚持等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远比暂时的输赢和成绩的高低更为重要。作为父母,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耐心陪伴孩子成长。我们要努力当好引导者,充分认可孩子对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受到的自豪与兴奋,并抓住契机保护好孩子做好学生的迫切愿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我们一直充分相信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经验和知识,与学校和老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彼此携手,形成教育合力。我们也相信,家校和谐,孩子才能在愉快幸福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我想,孩子也偶尔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比如惧怕新环境、新同学,不知道如何交流,此时我一定会给与她关注和体谅,我要尽量感同身受的与她对话沟通,对她的问题和情绪给与具体指导和安抚,用积极向上对话内容引导她,鼓励她克服困难并适应新环境。
我们父母要保持积极正向的人生价值观和家庭的温馨和谐氛围,要能带给她阳光乐观的情绪和对学校环境友好的好奇与探究,就如同送个给她走向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循序渐进的帮孩子过渡,进入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锻炼孩子独立穿衣、系鞋带,自行如厕、便后冲水,吃饭不挑食、不浪费,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等生活技能;要教会孩子上下楼梯靠右、公共场所不追跑叫喊等行为规范和安全规范。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会不代办。
我们还将在家里营造一个安静、独立、不受干扰的学习空间,给孩子准备好专用收纳学习用品的地方,让她有个静心学习的温馨环境。
作为父母,除了营造环境和教导规范,我们还要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并保证睡眠时间,教会孩子看表并守时,与孩子一起指定作息表,帮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中小学教学规范,从文明礼仪(德)、注意能力(智)、体育锻炼(体)、美育教育(美)、生活自理(劳)这五方面为自家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提高综合素质。
德智体美劳是从我们这些家长也从小就学习和遵守的,深知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定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学会文明用语,这是孩子与人交往的第一步;注意力集中,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她适应学习生活的重要一环;掌握运动技巧,不但有助她完成学校体育测试,还能强健体魄;与孩子唱歌跳舞,或者同孩子画画,这种美育教育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愿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鼓励孩子自己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并多参与劳动及帮助他人;这些都会让她自己也感到成长与自豪。
最后,xx老师例举了如何设计一些行为规范的具体评价目标,鼓励和促进孩子的行为养成。
每天孩子从起床至出家门,再到进入校园和教室,直至上课和离开学校,每一步都可以明确要求和评价标准。我们要锻炼孩子自己起床、穿衣、洗漱,吃完早饭,带齐用具出门;到校后主动和老师同学问好,放好个人用品在位子上;上课时不能随意走动,听老师安排,有事举手;下课后自己喝水、去卫生间、不追跑;在校午餐不浪费,放学回家前收拾整理齐全自己东西,和老师同学互道再见等。我们可以试着累出如上的规范,并设置打分机制或者小红花奖励机制等。
当然,我们除了要关注孩子各方面能力培养,也要尊重我们自家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差异,积极发现她自身的优点和进步,一定要着眼纵向对比,千万不要“横向对比”,不要去比较“别人家孩子”。作为爸爸妈妈要多鼓励和表扬我家孩子,强化正向肯定,不断增强她的信心。当她做了正确的事情要及时表扬,会强化行为加深印象;表扬时要具体说到内容或经过,这样她才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不要过多过分表扬,还要避免表扬时内容不具体,恰到好处才最是到位,以免孩子变得只能听夸奖而听不得批评。通过这次网课,我了解到除了用语言表扬,原来还可以通过拥抱,击掌,伸出大拇指等身体动作来体现对她的夸赞,这是我之前忽视的地方,从现在起我要尝试多做起来。
这次网课令我获益匪浅,深入浅出的讲解令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幼小衔接即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我们家长要配合学校和老师,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为孩子做一盏指路明灯,并给她温暖和支持,令她顺利过渡,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感悟心得15
进入大学才开始有机会尝试那种肆无忌惮看书的滋味,再也不用怕窗外有人会看你,而把想看的书压在一本本教科书下,再也不用因为自习偷看了几本闲书,而自责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终于可以与书为友,与它相伴。但看了多少书,早已记不得了,书名大致也都忘记了。可是,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意义的,总会有那么一本书在你心里被深深铭记!《张幼仪传》对于我就是这样的存在。
喜欢这本书的渊源还真是有点讽刺,最初我是喜欢徐志摩的,可以说是迷恋。从高中学了他的《再别康桥》开始,我就被这个多情、浪漫还有点小伤感的诗人吸引了。可那时的我对他的了解是微乎甚微,进入大学我终于有机会对他进行深一步的解读。看着徐志摩传里描述的一切,我只知道他起初喜欢林徽因,最后娶了陆小曼。我并不想对他的爱情多作评论,我只是觉得当徐志摩遇见她们时,他都是爱她们的,要不然他写的爱情诗怎会那么美!他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人而忘记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这一段话很好的诠释了他对于爱情的态度,我依旧被他的爱情故事感动。可是,当我知道了张幼仪的存在,当我了解了她的一生,我开始动摇自己的初心,怀疑对于他的喜爱是否值得?
第一次知道张幼仪,她的前缀是徐志摩的原配。突然间我像是一个被欺骗了好久,迫不及待想找到真相的孩子,我看着这本《张幼仪传》寻找着答案。原来,她真的是徐志摩的原配,是封建婚姻制下诞生的一个妻子。从图片上看,她长得并不惊艳,有的反而是女子的娇羞,她生性倔强,有男子气概,想来是受了家里几个哥哥的影响。在她含苞待放的年纪,她嫁给了徐志摩。那时的她刚刚15岁,人生兴许是一片朦胧,爱情对她来说更是不知为何物。她见徐志摩的第一面也许被这个清瘦,不善言谈的男子吸引了吧,不然当他哥哥提议让她嫁给徐志摩时,她怎会欣然接受呢。可是,这并不是幸福的开始,命运的车轮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始了转动。
丈夫求学在外,身为好妻子,就该帮他持家,让他无后顾之忧,身为好儿媳,就该孝顺公婆,操持家务。三从四德是必不可少的,勤勤恳恳更是应该的,可是,如此就能家庭幸福吗?这个家的每一个在张幼仪的照顾下都过得很好,却唯独她没有得到应有的报答。哪怕是一个为人妻子想听到的一句来自丈夫最简单的问候都没有,反而是他偶尔的冷嘲热讽。大概是嫌弃她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超前的思想,没有海外女子应有的见识,所以即便她是他的妻子,他也不会对她疼爱有加。这就是封建婚姻的悲哀吧!并不是张幼仪不够好,只是她不懂他吧。徐志摩是一个感情太过丰富,骨子里充满浪漫气息的才子,他受不了风平浪静的生活,他接受过最超前的教育,他有太超前的思想,他对自由恋爱充满期待,又怎会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羁绊。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终究不能一起抵达幸福的终点。
张幼仪是想和徐志摩到白头的吧,不然她不会抛弃一切独自到异乡找他,可是见面时,得到的只是徐志摩的嘲笑。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两个人却说不到几句话,这样的日子难免让人压抑。张幼仪敏感的神经告诉她,志摩另有所爱。最终,这难熬的日子换来了一纸休书,对两个人也许是自由。可是张幼仪怀孕了,她独自生下了这个小生命,抚养着,期间徐志摩几乎是不闻不问。张幼仪就自己一个人在哥哥的帮助下,带着孩子在海外生活。她没有因为一次失败的婚姻而放弃以后的人生,相反,她反而生活的更好。她开始做生意,开始靠自己的力量站稳。当她变得足够强大,突然为她的勇敢和倔强而感动了。也许她没有才气,也许她不够完美,可是她朴实而真诚,勇敢而倔强,她不肯轻易低头。她的人生被演绎的异常辉煌。
其实,最初的张幼仪只是一个一心为家的好女人,她用善良对待着她身边每一个人,可是她还是被徐志摩抛弃了,我不想说谁对谁错,可是如果只是拿爱情当借口,来逃避责任,这样的爱情还高尚吗?谁说过这样一些话:封建的婚姻让我失去了我爱的人,但我不能抛弃她,因为我对她还有责任!是啊,这样的爱情才是值得被纪念的吧。
读完这本书时,突然意识到,其实爱情并不都是伟大的,只有爱情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才可以拿来被怀念。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做一个坚强而倔强的女子,为自己活得漂亮,像张幼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