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教学心得 > 听课心得 >

音乐听课心得体会

| HT1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听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听课心得体会1

这大周听了两节音乐课,感受颇深,从不曾听说,原来小学生的音乐课可以这么的神奇。音乐老师是这么的美丽。之前我总觉得音乐课应该就是教谱教歌,然后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去听课的路上,我还好奇着,他们会怎么来指导学生唱歌呢,可事实让我大吃一惊。

音乐课也有热声运动,比如深呼吸,接下来就是开阔视眼的导入,在学习一首歌之前,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这首歌的文学常识,以及与这首歌同一派别的其它歌曲,小学高年级的导入还可以放开到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因为对民族音乐的陌生而没有热情的情况……带着问题欣赏,跟着音乐打节拍是音乐课的又一学习方式,不但能帮助学生快速的记忆,还能增强乐感,跟上节拍。而一年级就更加了,不但要节拍,还要形象的动作,其实目的一样,帮助记忆,而且对一年级的小朋友,这样大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动作的创作,注重发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观察积累,如“洗手绢”的动作,还有就是用“走”和“跑跑”来表示节拍中的一拍和半拍,走慢跑快,不但有利理解,且贴近生活,孩子们容易接受,乐意接受!

音乐课整个就像一段音乐,充满节奏,从学唱、范唱、伴奏哼唱到唱谱、填歌词,再发现问题、随即解决问题,最后美化中心句……王老师的课中还有两个中间的放松环节“洽洽乐”和“我们爱劳动”在互动时也是在回顾旧知,整堂课都在音乐的气氛中学习音乐,学生怎么可能不进入音乐呢!

听了两个不同风格的音乐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我好不乐于现状,平时我们在上课时,总是说这个课比较难上,这个课没有什么好上的,是的,教材总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是多年研究的结果,所以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教材的内容,而在于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安排,以前常听指导老师说,我们要把一本书的内容上厚,要把里面的知识点上薄。老师的肚子里是满满的知识,只有巧妙地释放,学生才会有不断增加的智慧,不然,也是徒劳。我一直想着,是否我们美术课也可以改变一下上课的形式呢,虽然一时间学生可能无法适应,但我想,好的东西总是会被接受的,就要看我们的改变到底是不是好东西,其实,从来这里的第一天上课,我就在想这个问题,可一直没有找到这样东西,每一次上课,总是费尽心思地想把课上得更活,很想让学生们跟着我走,感受我想表达的一切,有时候我真想让他们火一火,可还是多次是被他们的文静,天真给打败。一个课一个方式,一个班一个形式,可哪一种是他们最喜欢的……还是我根本还没有用上最好的,所以,总是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也许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简单,但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去大胆地尝试解决任何一件事吧。

音乐听课心得体会2

20xx年3月29日,XX小学音乐优质课在黄家沟小学举行,我很荣幸参加了本次优质课评选的观摩活动。作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新教师,面对自身的缺乏能参加这类活动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虽然只听了五节课,学到的东西远远胜过自己讲五节课。在听课过程中也不断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做比较,认真记录、反思。下面就将我本次观摩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在音乐中更加注重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在音乐课前,用音乐进行师生问好,使学生还未进行音乐活动就已经提前进入音乐中。在音乐课中,无论是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创编音乐等,都是以音乐为主。例如:在《冬瓜和南瓜》一课中,“摸百宝箱”游戏导入的环节中就加入了音乐,用音乐提问回家百宝箱里摸到的是什么。再如《那达慕之歌》学唱之前,老师教学生骑马的姿势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课堂设计各具独特

本次优质课,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了充分的展示。几节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是一致的和谐生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精心设计使得老师驾驭课堂更加游刃有余。如《木瓜恰恰恰》这节课,在学习这首歌第二部分前,田老师设计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模仿水果摊叫卖形式,再介绍老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就明白了什么是叫卖音乐,更好的体验了音乐情境,最终达到让学生明白了“音乐源于生活”。再如《那达慕之歌》中学习歌曲之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线,为后面更好的学习歌曲做好了铺垫。《冬瓜和南瓜》的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将歌曲改编成自己名字和自己喜欢的水果,锻炼了学生创编能力。从这机会老师的独特的设计可以看出: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设计,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教师音乐基本功

作为一个音乐老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唱、弹、跳、各种能力都是应该具备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本次优质课中,每个都老师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基本功,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发现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有的弹琴很好,有个歌唱的很棒,有的跳舞很美,真是各显其长。如《木瓜恰恰恰》的田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充分展现出她的舞蹈底蕴,加上她的丰富有趣的语言和教态,充分调动了学生了积极性。再如《苗家儿童庆丰收》王老师在最后创编舞蹈中,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舞姿,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跟老师边唱边跳,活跃了音乐课的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感受音乐。

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我感受到了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她们的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借鉴,也有许多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有了这次的观摩听课,我对今后音乐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明确地认识和理解,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在一次次的学习、实践、体悟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使自己不断地去完善教学,争取出色的完成好每一节音乐课!

音乐听课心得体会3

非常有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省音乐教研员培训会。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让我感受颇深的便是著名音乐教育家吴斌先生的报告。吴先生一直强调的一堂音乐课就是要让学生“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然而要做到这几点,不仅与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是分不开的,而且也是一堂音乐课教学效率的体现。

音乐教育要突出审美教育本质,实现审美育人的目标,音乐教师自身具备美的素养是基本前提。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有如小河之水、江河浪花的教学语言,棱角分明、高潮迭起的教学活动,无一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具有精湛、高超教学艺术的音乐课,能成为学生审美和欣赏的对象,引起学生的音乐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趣味,给学生以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

吴先生提出“唱会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是在唱歌的过程中做到‘有效’地教学。”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听赏音乐时我们经常会问学生“听了这段音乐后给了你什么感受?”学生总是会在音乐表面回答:节奏很欢快或是节奏很慢等等。这对于孩子们听赏能力的提高帮助是不大的。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能给学生提供一些音乐的专业术语供学生来选择,这样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也将会更有效了。这将会让他们对音色的掌握、旋律的记忆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此时教师也将音乐技能方面的知识有意无形的教给了学生。

要想让学生唱好歌,教师就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大多数音乐教师可能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唱歌时只抓住了歌词所表达的意思,从语文的的角度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吴先生就提出了“教师应该给学生表现音乐的技能、表现音乐的手法。”他指出,音乐学科的教学须有音乐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歌曲时,应帮助学生抓住歌曲中“表现音乐的个性化特点”来。从音乐学科的角度,通过对歌曲中音的长短或是节奏的变化、旋律的力度等的不同变化来处理歌曲,从而正确的表现歌曲。也就是吴先生指出的“在音乐学习中,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歌曲教学中”。

吴先生认为“任何音乐学习的环节,都要包括认知、记忆、听辨、实践”几个环节。其中“听辨”是最有效的音乐记忆方式。“实践”就是让学生能自信、当中有表情的歌唱。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每一堂课不懈的努力;需要教师紧紧围绕音乐学习的重点,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体验,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

最后,吴先生也为我们总结了“怎样备课才能上好课”。一是用尽可能多多的实践庭上你要和学生共同分享的教学内容。二是确定你要通过作品达到的目标(态度与价值观、认知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三是确定作品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内同作为教学重点。四是发现这些教学重点中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五是选择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表现手法在艺术中的表现作用(比较、听辨、讨论、探究、分析、综合、搜集)。六是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同从多学科的角度设计学习的“问题”。七是在做到以上六点后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导入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如何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新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步骤、学习的反馈和评价时机等等。八是你是否被你所教的内容感动了。

以上吴先生的观点为我们每个音乐教师指明了不断去为之努力、为之完善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而达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音乐听课心得体会4

20xx年10月19日,金秋十月,学校领导带着我们音体美组和信息技术组去了天长市的炳辉中学交流,我听了节唐丽媛老师的音乐歌唱教学课,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唐老师设计精巧,语言精练。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学习美、创造美”。唐老师的《桑塔露琪亚》这节课给我的整体感觉是:课上的自然,流畅,巧妙。课中闪现了很多的优点:导入巧妙,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材料运用得当,教态自然、老师的语言生动活泼,语态亲切,教学基本功好,活动组织得当有效等等。唐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培养,在欣赏每首歌曲和学唱每首歌曲时老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音乐的美,用不同的问题引导,渗透。

这堂课使我感触颇多的是:一堂好课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肢体语言要做到美、有号召力、能够起到带动学生的作用,能够起到示范的作用。唐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唐老师的基本功扎实。在她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

总之,这节课都有很多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音乐听课心得体会5

在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下,我通过对《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体会,改变了我对音乐的欣赏角度和对音乐的审美观。其实,正如老师所讲的那样,音乐无时无刻都在们身边,伴随着我们成长。今天我就来谈谈音乐与我的关系及我对音乐的感悟和认识。

我认为在所有的艺术里,音乐是最有感觉的,而感觉又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它是最容易融入进你的灵魂深处。音乐是充满着灵性的,和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而且它和任何艺术之间都有着“通感”。这就是音乐的艺术魅力所在,音乐是具有灵性的。一个真正懂音乐的人,他对于音乐的欣赏不会停留在音乐表面,而是融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通过音乐来提升我们的审美判断力,培养出优雅的品性和高尚的气质。

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我们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对于我而言,虽然平时很喜欢听音乐,主要是听一些流行音乐,对于所听的这些流行音乐也仅仅只是用来愉悦,用来放松一下心情,因而只停留在喜欢听的层次面上,而没有正真去融入到音乐中去欣赏它。因此对音乐并不了解,没有体验到音乐给我带来的美感和价值。而是通过老师对音乐鉴赏课的讲解和引导,让我对音乐的欣赏有了新的想法和认识。我渐渐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许多音乐鉴赏的视频,每次看完视频,老师都会给我们分析一下该如何去欣赏音乐和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体验。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让我们认真的看音乐视频的讲解,通过这些视频中一些很出名的音乐大师的讲解,给我们介绍了好多经典的乐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及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不但使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也使我们受益颇多。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呢!就这样,渐渐地我对鉴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鉴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在通过课堂上看视频以及老师的讲解。通过一个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我渐渐的对音乐文化知识有了很多的了解,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所在,改变了我对音乐的看法和欣赏角度,提升了我对音乐的审美观,也让我的艺术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音乐鉴赏课上通过看音乐鉴赏视频以及老师的讲解分析,让我对我们国民族音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总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总喜欢听一些流行音乐,很少去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因此对于许多具有民族色彩的音乐总是听不懂。和大多数年青人一样,我们总喜欢听一些流行音乐,不懂得去欣赏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而对民族音乐知识的了解实在是太少,甚至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而通过老师的讲解看音乐鉴赏视频及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及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被民族音乐深深地吸引了!这也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对提升我们音乐素养及审美观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我们对民族音乐的鉴赏水平,可以更高层次提高我们的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及培养我们优雅的人格品性和气质。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也让我了解了一些不同地域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如我国民歌浩若烟海,有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开始觉得我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甚至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民族音乐也因地区的差异而有不同的风格特色,这也是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正是因为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这也正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原因。

其实,音乐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走进音乐,没有融入到音乐中去,没有从欣赏的角度去感受音乐的美妙,从而感受不到音乐的存在。然而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如同生命里的行进步伐一般。伴随着自己喜爱的音乐,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是一种消遣娱乐的表现形式。音乐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存所在的意义,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和学习疲劳的时候听一些轻音乐不但能放松心情还能让我们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这也是音乐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原因,它为我们的人生生活添加了丰富的色彩。

谈到我们国家的古典音乐,我们可以体味到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我还记得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梁祝》。这是一首值得让人细细品味的优秀名曲。它源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无法与封建礼教的婚姻约束作抗争,最终化为两只蝴蝶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整首曲子富有丰富的创作灵感,时而欢快,时而悲愤,时而舒缓,时而激昂。从旋律风格的变化中可以领悟到,剧情也是一起一伏地在变化。悠扬的笛声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对青年男女在花间嬉戏的场景;悲凉的曲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祝英台因梁山伯的离去而万分悲伤。曲子的最后一段也表现出一丝欣喜的韵味,那是两人双双化蝶后所表现出来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渴望。除了《梁祝》以外,我们也通过看视频欣赏了其他的古典音乐,如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十面埋伏》等。

对于这门《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之后,给我的体会就是它改变了我对音乐的看法和欣赏角度,让我对音乐的欣赏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我认为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要走进音乐,融入音乐的灵魂中去感受音乐,去感受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而对于音乐高层次的审美追求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我认为音乐它不仅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还蕴含了丰富的思想,音乐更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以前的我对音乐不理解,只知道听一些流行音乐,而忽略了听一些我们国家比较经典的民族音乐,总是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没有更好的去了解和欣赏我们国家的音乐文化。而现在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学会从欣赏音乐的角度去融入音乐,去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如果只是单纯的听音乐,而听音乐的目的只是为了愉悦心情,而不懂得去欣赏音乐,这样的话你永远也不能走进音乐,永远也不能体会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妙。

当我们真正的懂得了该如何去欣赏音乐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只有真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它所带给你的美感。总的来讲,我对音乐的感受就是音乐不仅给了我们另一个世界,还给了我们一个想要多大就有多大的世界,在那里,我们可以搁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快乐成长。音乐是充满着灵性的,和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而且它和任何艺术之间都有着“通感”。同时,音乐带给我们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

《音乐鉴赏》这门课就这样结束了,真的有些不舍,因为这门课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所在,改变了我对音乐的看法和欣赏角度,提升了我对音乐的审美观,也让我的艺术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非常感谢老师的讲解,让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其实,音乐一直都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去感受和体会。

    相关文章

    509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