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师听课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
三月的春风吹来了春日的暖阳,学习热也蔓延在我们这个集体当中。3月29日上午,我与我校亚x老师、琼x老师前往xx中心小学参加xx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研讨活动,一睹了工作室老师的风采。
每次听课评课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今天早上的两节课主要是在蔡xx名师发展工作室“和蕴语文”的教学思想主张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和谐共生、独具意蕴,和谐是行动,是实践,是因;共生是成效,是收获,是果。独具,则强调师生的个性成长,是基础,是铺垫,是因;意蕴,强调师生的厚积薄发,是主体,是呈现,是果。这样说也许比较抽象,其实两节课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大概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语文学习时间内与文本进行个性对话,有意识地将重点放在学生学法上的习得。既有自主探究学习,又有接受性学习。这样的教学策略在一堂课中的有效是不错的。
来看蔡xx老师的《詹天佑》,执教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越到高年级,尽管语言组织的能力比较强,但学生说话的欲望可能会有所减弱。反观这堂课,整节课的秩序井然,学生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主要得益于教师以课为例,通过分析“修护铁路”这一典型事例得出詹天佑杰出、爱国的品质,了解“人物与典型事例”这样一组颇有文学理论色彩的名词。我们包括我在内,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那种表面抓关键字词、重点词语让学生谈感受的做法,其实学生站起来常常是脱离文本,谈不出个所以然。蔡教师为我们提供一种非常好的范例,即将文字转化成图画、动画,注重图文结合。同时也注重课文对于詹天佑修筑铁路这一事件的材料补充,包括居庸关凿井图,人字形铁路图等等,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提示用做记号和做批注的方法帮助思考学习。相信这样一节课的教授,对整个单元“典型事例与人物”的学习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在一课学习中必能有所得。
同样的谢xx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沙漠之舟》一课,实现了三个关注。第一,能做到关注文本。从理性中来到理性中去,体现了整个说明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最后又把整堂课还给了理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文本,学生们用了表格法、图文法等等方法。第二,关注学生。让学生充分自学讨论交流,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同时注重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用学到的说明文写法“先写特点再写作用”运用到《猫是捉老鼠的小能手》口语联系中来。第三,关注语文本质特征——语用,体现了教师鲜明的教学主张。
这样听下来,有一个感觉,其实教“书”和“教书”两者是很难去把握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一些方式方法的习得比较理性化。如果没有比较创新的形式、必要的取舍,那么很容易出现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的缺憾。即使学生真的能够一课一得,但长期下来,也会缺乏激情与兴趣。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本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中间平衡的支点很难把握,也很难在前面去加任何的定义。语文教师可以做的,应该是允许自己的教学风格多样化一些,用更加包容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2
5月8日--9日,我参加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在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8节示范课,聆听了2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名师和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听课后的感受。以前觉得教小学生还应付自如,每天都能认真备课,有时观看名师的录像课,并把精华的部分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但上过课后也有很多的困惑,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名师们在课堂上是那么的挥洒自如,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课堂上却是不尽人意?蔡宏圣和朱玉如两位老师的学术报告后中提到:“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听了名师的示范课以后,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尤其是名师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太原市张琪老师《确定位置》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张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由于标准的不同而产生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整节课都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生完成教学,真正的展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听了李小春老师的课和讲解后,更让我感到的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已动起来,同时在动的过程中更应该发现问题,正如李小春老师说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带着小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句话更深刻地点到了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的不足,每节课的教学不是问学生学会了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能力上产生出更多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学习新知,正如“学无止境”一样,知识是没有终点的,就象走路一样,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们回头看时好象是到了一个终点,但在我们的面前却又产生了几条没有尽头的新路。教学和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的,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的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是否能在学习完后产生更多的有代学习的问题。
后来,听了蔡宏圣老师和朱玉如老师的课和学术报告后,更让我感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两位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学术报告更是让我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更让我们感到要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也让我的教学生活化、细节化、智慧化。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3
作为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听课是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听课,我不仅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以下是我对听课的心得体会:
1. 听课要具有针对性。在选择听课对象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对方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学习他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目的。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对方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方法。
2. 听课要注重细节。在听课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对方授课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课件的演示、教学语言的使用、学生的反应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同时,在听课后,要写听课记录,对对方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3. 听课要具有反思性。在听课结束后,要及时反思对方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方法。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 听课要有创造性。在听课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需求,灵活选择听课对象,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在听课后,要及时总结对方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方法。
总之,听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要认真思考对方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方法。同时,我们要具有反思性,及时反思对方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最后,我们要具有创造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听课对象和教学方法。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4
x x这学期我有幸去小学听了这次小学音乐教学优质 课,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和大家 交流一下。这次优质课表达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 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 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 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让学生在 音乐中学习美、让学生在音乐中创造美“。
综合这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 习借鉴:
第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 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上还是 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教案 制作、歌谱制作新颖、首先由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导入,还有 教师制作的油灯。在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用图谱展示音乐, 给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音乐。但在多媒体的使用中我们需要注 意的一点是今后大家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尽量使课件中的 所有音乐素材音量保持一致。
第二、备课方面
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 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 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所 以在这一环节上更表达了教师的优秀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 导入新颖,在歌曲新授完毕后,老师简单的舞蹈邀请学生伴 唱。可见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各 种状态作了充分估计,并对各种状态预设了积极的应对,所以才有课堂上的临乱不 惊,精彩迭出。
第三、教师的音乐基本功
在优质课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大局部老师的基 本功就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 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 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第四、教研员点评,明晰今后工作思路。
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获益颇丰可谓提纲挈领、 一语中地。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 绕目标来展开。(变‘通过教学使学生'为‘学生能够')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 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⑶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
(4)对歌词挖掘很深,却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挖掘。如: “休止符”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节奏、旋律的比照呼应等都 应是把握的要点。
(5)不要太过重视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程 度。
如局部课堂歌曲完成不好,学生展现太少,只因被其它 活动冲淡。“自己唱歌才是最好的体验!”
(6)欣赏课应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7)音乐应该是“听”出来的,是一个从感性(声音)一 一理性(谱例)一一感性的过程。
(8)创编活动可有一个特指的范围,防止整首歌曲的创 编。
“lu” “la”用等模唱时要适当,因为对于学生来说相 当于新学了一首歌,难度过大。
(9)局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 创新。
可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
(10)应当注意的教学细节:
防止教师一遍一遍地跟唱;起拍时手势、语言等要干净, 不要重复;多媒体画面太花哨,会影响听觉;防止过多专业术 语的运用(太成人化);刚学会歌曲时不要马上用伴奏带;避 免和学生太过亲昵的肢体接触;教师无意的走动、活动、转 身等不要破坏了音乐营造的意境。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都能感觉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 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 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5
我校于4月29日开展了以“关注未来,共建和谐”的听评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其他两位位老师的课,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高春霞和高广辉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两节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看到任欣和初艳丽两位语文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高广辉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他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高广辉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这几位老师都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在学习诉基础上更加努力的云钻研教学,做到能与学生联成一片,使自己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6
20xx年5月26、27日,我有幸走进了名师课堂,聆听了来自北京市及江苏省的四位特级教师的四节数学课。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四节示范课,聆听了四个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牛献礼老师“植树问题”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语言幽默。他与同学进行交流时,就像烙家常,非常亲切自然,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上欢笑声此起彼伏,学生的学习氛围格外高涨。第二:学习新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牛老师结合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用手的形式来解决,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加强了直观性、可操作性。第三:重视思维的培养和方法的渗透。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手”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升华。整合知识,让学生能触类旁通。无论是“植树问题”,还是“路灯问题”、“排队问题”、“爬楼问题”,抑或“锯木问题”、“敲钟问题”等等,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即可以被归结为同一个数学模式,可以统称为“分隔问题”。因此,牛老师在最后的教学中,还超出了“植树”这一特定情境,设法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具体问题事实上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帮助学生建构普遍的数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郎建胜老师的《图形中的规律》,通过听这节课,使我懂得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动手摆一摆、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整节课让学生在探索中构建数学知识。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尝试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听刘松老师讲小学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中,他告诉我们讲数学,教学细节是老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诠释,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体现,“教学细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精彩的教学细节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教学细节”的精彩设计和运用,是老师提升教育智慧的“直通道”。关注“教学细节”是老师舒展智慧、落实理念
、改变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智慧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智慧型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刘松老师告诉我们,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执掌,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刘德武老师的课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找不到刻意雕饰的痕迹,但大师的风范却随处可寻。他的课看是很随意,但随意中却彰显出一种超完美的教学艺术。他的每个教学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推敲后有豁然开朗的彻悟:原来课还可以上得如此轻松惬意呀!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专家的理念、思想必将为我以后的教学之路指引明确的方向。在将来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目标教学法,能够运用自如。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像钱刘松那样,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空间。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真正做到“先学后教”的目标教学法。
5。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师的学科功底要扎实,自身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
6。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我们而言,教书育人这条路还很长。在将来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些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的光和热。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7
假期时间,我参加了名师优课(初中语文)公益网络研讨会。这次网络培训我觉得很有价值和意义。网络培训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确实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余映潮老师的一节讲座《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这节讲座课我觉得是这十节课当中最有收获的一节课,这节课真的是干货满满。
一节好课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充分利用课文,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课。余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统编教材的特点,了解特点之后才能更好的去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习我已经明确了统编教材的八大特点。
特点一:它的单元设计布局周密、博大宽厚。七到九年级一共有36个内容主题。
特点二:写作训练,精细安排,循序渐进,一共有36个训练项目。
特点三:阅读训练突现能力,全面覆盖。七年八年九年能力训练点每年都有。
特点四:三位一体,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
特点五:知识渗透。中小学生必须要学习,要掌握的上百个知识点,按照梯度,镶嵌、安排在各个年级、各个单元的教学中。
特点六:自主学习。显著的标志是从八上起,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个“活动探究”单元。
特点七:文学教育。全套教材从文体特点看,不算古诗文在内,现代文学作品大约有80篇,其中现代诗歌大约有15首,小说作品大约有18篇。
特点八:教学语言质量。全套教材的编写、指导用语的风格有巨大的变化,文体充沛,大量使用书面语和术语。
了解了统编教材的八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去驾驭这个教材。然后余老师又讲到了关注统编教材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设计,提到了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一、把握训练标高。课文的训练标高指的就是知识点与难度体现在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一般我都不会太重视,以后一定要重视起来。余老师特别提到了《驿路梨花》一课,结合课后习题,确定了三个着眼点。着眼点一就是立意手法的欣赏,着眼点二是构思手法的欣赏,着眼点三是特别技巧的欣赏,着眼点四是精巧细节的欣赏。
二、精于教读训练。教读训练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阅读中的分析、品析、赏析、评析能力训练。
三、落实自读训练。自读教学是“自读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即教师利用课文安排学生自己的朗读、品析、批注、微文写作的活动。特意提到了一篇自读课文《飞天凌空》,比如说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品一品、记一记等方式来设计这样一篇自读课文,我觉得非常的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借鉴,读一读课文当中的字音词义短语,人人读,人人识记,然后背一背文章中精彩的段落描写,记一记有关文体知识。
四、注重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进行文学欣赏的训练,点示文学作品的手法,指点有关文学知识。特别强调恰当地运用文学知识的术语。记得提到《孤独之旅》一课的精段细读,其中提到有15种语文知识,我觉得这15种语文知识是非常有用的,1描写内容,2关键词,3层次结构,4写作顺序,5动静结合,6有声有色,7修辞手法,8白描手法,9写景角度,10虚实相映,11特写镜头,12推动情节,13表现人物,14形成波澜,15增加美感,那么在今后教学中如何将这15种语文知识有效的去传递给学生是我应该反思的。
五、指导学生动笔。动笔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做学习笔记,然后进行微文写作等实践活动。我觉得这点也特别的有用,平时的时候,我也要多指导学生如何去动笔。
六、运用新的课型,根据教材的训练意图,运用朗读训练、学法指导、语言学用、文学欣赏、专题研讨、自主阅读指导等新的课型。
七、巧用两种利用。利用教读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题,利用自读教后面的阅读提示,能够帮助我们设计优质的教学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少会结合教读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题和自读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来进行教学设计,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设计我一定会去考虑的。同时余老师还提到了《藤野先生》和《大雁归来》这两篇课文。一篇是教读课文,结合课后的思考探究题设计几个训练点。还有一篇是自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来进行设计。比如说设计活动一,筛选主要信息,概写富有灵性的大雁,活动二进行课文批注,品析富有情致的文句。
八、提高语言质量。少碎问、少碎说;多用专业的语言,知识性的语言,文学性的语言,书面语言。余老师特意讲到了七年级下册的评价语言,我觉得是值得我学习的。例如简洁精炼、铿锵有力、直抒胸臆、精致凝练、富有诗意、别具一格、经典作品、刚劲质朴、民歌特色、神奇色彩、生动传神、简洁风格、弦外之音、诗中有画、清晰流畅、耐人寻味、抑扬顿挫、饶有趣味、含义丰富、基于情思、真情洋溢、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感人至深、意境悲凉、议论精警、幽默诙谐、意趣横生、饱含感慨、哲理的光彩、寄托着诗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对于统编版教材平时真的不知道怎样去设计教学活动会更好,对于教读课和自读课的把握也是很模糊的,通过余老师的这节讲座,可以说让我对统编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要熟悉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段目标,对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备课时,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认真钻研教材,教读课要注意课后的思考探究题,自读课要注意课后的阅读提示。总而言之,想要设计出一节灵动鲜活的语文课,还需要研究很多东西,然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8
作为一名教师,听课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语文名师工作室听课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名师的课堂教学魅力,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对听课的心得体会:
1. 名师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名师总是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发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名师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名师总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名师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名师总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4. 名师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名师总是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种情感交流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听课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听课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名师的课堂教学魅力,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借鉴名师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9
诗人何其芳说秋天是宁静悠远的,而我觉得其实秋天也不乏夏日的激情。
月5日,xx年级简短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这堂课沿袭余老师创立的“板块教学”,这堂课他安排了“朗读、辨析、品析”三个板块。余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朗读,从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文章,到“进行有力度的训练”,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两个层次,再深入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余老师又用两两相对的五个小问题认真梳理了全文的知识点:“两个意义难解的字或词”、“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美字”、“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别的词”、“两个不同形而意义相近的词”、“两个能表达全文要义的字”,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最后是品析文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余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恰到好处地讲出了“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有详有略的故事,这是一个余味悠长的故事”等。最后总结“读文析———语;读文识———礼”。整堂课井然有序,余老师总是和颜悦色,慈祥地为学生解答疑难,使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熏陶了文言意蕴,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也是余老师“新简实活”教学理念的实践体现。
建兰中学的王旭东老师挥洒自如,他的教学风格具有创新性。在教学中他的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人文积淀,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执教《水调歌头》,开场以自己满含感情的朗读导入,初步将学生带入《水调歌头》特有的情境中,继而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朗读、诵读方式来与文本进行沟通,从而走进文本,走近诗人。一直以来自己比较惧怕上诗歌,一是因为自己的文学底蕴不够,因而底气不足,再是这样的课型没信心把握,听了王老师的课才发现诗歌的课也可以上得如此激情澎湃,如此有效。但是谈一点本人拙见,王老师设计的展现学生预习成果这一环节,我觉得不妥。学生的预习成果体现出学生课前预习非常成功,有老师提出质疑:既然学生在课前已经基本“吃透”诗歌,能写出高质量的感悟,那么还上什么课呢,不是画蛇添足吗?所以我们建议在诗歌赏析之后让学生当堂写感悟呈现杰作,效果会更好。总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让我们明白了:诗歌也是可以这样上的。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选取的不是我们成人的视点,而是一个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仿的少年人的视点。一个少年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世界,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成年人看待世界、看待人,是与少年人有所不同的。这篇小说由特级教师韩军执教,韩老师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便是领着学生跳跃性地读文本,在朗读文本的过称中,弄清人物基本关系,梳理故事基本情节,听读故事情节高潮,动作外貌心理语言,风景描写称呼变化。这堂课的设计给在场老师眼前一亮的便是两份信的设计:《一封没有寄出的信》(于勒写给家里人的第三封信)、《菲利普未公开的日记》(父亲的信),学生通过设想这两份信的内容,更好地通透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赵富良老师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赵老师的课紧贴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能深刻体会课文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这堂课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借助文本蘸满情感的语言与鲜明的对比手法,体悟文章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用朗读震撼心灵巧妙的延伸,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杨聪老师是有个性有才华的年轻老师,他的课也如他人一样有个性有才华,他上了鲁迅的《雪》,从文学语言角度解读文本。阮长海老师教的《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用夸父和共工的共同点作为切入点,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充分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0
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加了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并在听课过程中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启示。以下是我对这次听课的心得体会:
1. 老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他们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我的观察中,很多优秀的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们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并且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2.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师都非常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分析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启示。
3. 老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师都非常注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验、游戏等,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这些手段,老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老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师都非常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且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这些互动,老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这次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我相信这些经验和知识将会对我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1
本周,咸宁市的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我校展开,这对我们 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消息。一天半的忙碌,十一节课 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
能参加竞赛的,自然是各个学校的精英,必有其过人之 处。但是,各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 差距。就我个人而言,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其中的五位老师。
通城的汪四甫老师讲的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 他紧扣住故都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对景 致做了细致的感受和解读。在授课的过程中,他始终注意营 造良好的欣赏气氛,从细节上突显中心。更难得的是,汪老 师授课的语言也颇富文化性,使知识和感性融为一体,保持 了文章的整体性。
鄂南高中的老师讲的是柳永的《雨霖铃》,我觉得他的 优势在于对课件的充分利用。参赛的老师都用到了课件,但 有些只是单纯的知识罗列,而放弃了用它使课堂变得更为形 象生动。熊老师用的是动画效果,稍显沉重的颜色,古朴的 音乐,都将诗歌的韵味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再者,熊老师“离 别”,始终探索和渲染情感,更是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情致都 传达了出来。
在对情节的把握上,她并未求全,而是“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这一特点,通过比照来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准确 的理解。而在分析人物心理时,又突出“梦想”、“陶醉” 和“回想”三个词,答案立现。不过,我最欣赏的还是但老 师最后的发挥。她将故事联系现实,使故事的意义得以延伸, 给学生更多的感悟空间。而她自身所表达的那种投入的激 奋,也是非常能打动人的。
而对另一篇文化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老师的传授 方式也是很有特点的。首先,他用大家熟知的园的残破和复 原图比照,引出了 “艺术”这一概念,使学生一开始就站在 了正确的位置来读文章。其次,他给学生自在的空间,去想 象维纳斯的双臂的形态,从而让学生明白了 “美来源于思维 的创造”这一道理。能将艺术的感受和理性的观点很好的结 合,是我比拟喜欢的地方。美中缺乏的是,在谈“失去双臂 才能更美”时,安排上略有重复。
最后一篇,是嘉鱼的胡善娇老师所讲的《我假设为王》。 这是一篇杂文,最突出的就是它所传达的思想和挖苦意味。 胡老师扣住“变化”来讲,既梳理了情节,又展现了 “为王” 的与众不同。并且,她让学生不断朗读写王者生活的这一部 分,感受那种不可一世,又和紧接其后的奴才卑躬屈膝的画 面形成了强烈比照。最后与现实的联系,更是从身边事入手, 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
另外,像陈铮老师的让学生给影片配音,陈思庆老师的 用自创诗歌展现文中情感等等,都是很有创意的。而我也在 学习这些首先,是对学生积极性的充分调动。虽然平时上课总在 强调这一点,但我常常会抢占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了 纯粹知识的灌输。今后,要试着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 间,让他们更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就是注意抓紧中心不放松。在课堂上,不能为了 怕知识不全面,就不断交叉附加内容。这样做只会将浑然一 体得文章砍得支离破碎,不但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反而会 使他们陷入混乱。
另外,讲课的语言也要仔细斟酌。语文课不仅是传授知 识,更要给人美的享受。不但能将文章的美讲出来,自己的 语言也让人感受到美,这才是真正成功的。
最后,不能忽略各种文章的现实意义。虽然所有作品的创作 都有其特定背景,但并不阻碍它与现实的对照。让学生感受 文化,理解思想,在学习中得到教育,为他们在成材之外的 成人起到推动作用。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2
20xx年10月22日与我其他三位老师一起到xx小学参加第六届“北派名师”暨小学全国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也从观摩课中学到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的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来。贲老师和强老师在与孩子们上课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不仅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
强老师的《圆的认识》,他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强老师在设计中先创设一个情节:让学生猜猜手里有什么东西,激发学生好奇心,然后拿着一条线,线下有颗球,告诉学生们“用力甩起来,是什么图形?”这个直观的的教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海中有个“表象”。而后画圆的指导应放在如何画出指定的圆,而是准确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则基于学生对圆规画圆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针尖为定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的点的集合”。才有助于学生对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圆的主要特征的掌握。再后来当同学们对圆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的时候,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画圆时两脚距离不能改变而加深印象。设计是这样的:请同学上来比赛画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之后同学们发现一条绳子的距离不会改变,另一条绳子则是用橡皮绳无法固定距离。这样的游戏设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到主动发现画圆的技巧将学生置身于发现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画圆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轻松地、本质的认识圆。
三、我的课堂缺少什么
这两位老师的讲堂,让我从观摩课中发现我的课堂还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包括要有发现的眼睛,还不够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表情,要懂得去伪存真,生成点多,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即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以后我要在读懂孩子的心的基础上,上好数学课,才能使学生产生要学数学,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3
9月15—16日两天我校举行了“名师观摩课活动”,共展示了4节课,由于本人的课与贾寒珍、王海波两位老师的课有冲突,所以我仅听了刘孟伟、褚夫晔两位老师的课。
通过听课,我感觉他们的课堂是“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的课堂”,他们在教学中都倡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使他们能从周围熟悉的真实的事物中学习语文、生物,进而体验到语文、生物就在身边,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升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他们的课堂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重组教材,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他们都能熟练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工具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本来枯燥、本来抽象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趣味化,形象化。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实现了解决问题的效果。
他们为我们做了教师基本功的好榜样:说话咬字清晰,讲解知识时精练到位,有时候甚至觉得是多一字太烦,少一字则内容不清楚;亲切的表情,课堂上与学生融洽相处;严谨的思维方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反应快,引导学生得体到位,思维严谨,考虑周到。领略到名师那人文积淀和炉火纯青的语言技巧。
通过这次活动,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更让我从中看到了我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让授课进入更高境界,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要勤于学习研究,二要勤于思考创新,三要勤于动手积累,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4
作为学生,我曾经有幸聆听过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听课,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1. 听课时,我们要专心听讲,做好笔记。名师工作室的课程内容通常都是非常丰富的,他们通常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听课时,我们要尽可能专心听讲,做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和巩固。
2. 听课时,我们要积极提问。在听课过程中,如果我们对某些内容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积极提问。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通常会非常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惑,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听课时,我们要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通常会分享他们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同时,我们也可以向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请教,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4. 听课时,我们要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可以与听课老师和学生们进行讨论和互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观点,互相启发和促进。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聆听名师工作室的听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吸收课程内容,积极提问和思考,并尝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名师听课心得体会15
近日,我有幸参加小学数学名师进校园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观摩了几节示范课,聆听了名师的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界的眼睛,《认识钟表》一课中,充分地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老师首先出示给学生几个形状不一的时钟,让学生看图分类,通过观察强化数学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现实需要和解决问题的激情。接着,老师又让学生根据四个不相同的时钟所指时间,让学生先自己猜想,最后让学生总结。她不是纯粹地让学生玩,而是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不断掌握着新知。设计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分成了几个层次,有梯度,先让学生玩时钟,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由易到难,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用肢体表演来检验学生理解和把握新知的效果,层层递进。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听专家的报告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学学习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