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阅读是指获取他人准备的符号和词语并加以识别、理解和分析的过程,有时伴随着阅读、欣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中最常见的是语言,此处还列出了其他注释、密码、图表等;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弟子规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的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下方↓↓↓
弟子规读书心得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而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 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弟子规》又一次让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书心得2
最近我每天早上花15分钟专门用来阅读《弟子规》,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弟子规》是在公司的总经理JIMMY推荐给我们,他自己通过学习《弟子规》提升了很多,整个人的境界都提升了不少。所以他也推荐我们去学习,并且经常请国学老师给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一直强调做人品德最重要,不能将技巧超过自己的品德,在他的强烈推荐之下我开始阅读《弟子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自己也在《弟子规》里面感悟很多,因为里面很直接很通俗易懂的给我们介绍到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开始修炼自己,并且跟我们讲到有什么途径可以修炼自己。在此我分享其中的几个段落,期待对大家有启发。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事,父母责备教诫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天下可怜父母心,所有的父母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但是我们很多人在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却埋怨父母啰嗦唠叨,不仅没有体会父母的用心同时更是深深地伤害了父母的心。或许父母真的有那么的一些啰嗦,但是父母的用心是无可否认的。我们不能因此而不理解父母,更不能因此倒过来强词夺理,伤害父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虚心的听从父母的教导,按照父母的教导好好的度过自己的学习生涯。我自己以前也经常埋怨父母唠叨,但是当我学习到《弟子规》的时候,我才开始去感受父母的用心。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希望我们成长,一种是老师另外一种就是父母。所以我们必须谦虚的接受父母的教导,好好体会父母的用心。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注解: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穿,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当我读到这句的时候,我不断的回想我们平时的所作所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人经常在QQ群里面发一些谣言(我所认为的),比方说有很多关于献血等等的。每当我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我都会不禁问一句,难道他们知道上面所说的就是真的吗?他们曾经证实过这件事情的真相吗?难道在信息后面多加一句“谁的Q群多,帮忙转发一下”就真的不假思索的帮他们转发吗?我自己曾经学过网络营销,对于这类型的信息我是大概了解里面其中的操作,其实很多这类型的信息都是都是属于“病毒营销”,就像病毒一样传播在网络,其实很多都是有商家在幕后操作的一系列手段。特别是最近在网络流传的一篇关于我公司的文章,里面所说的事情跟我们几乎都是不符合的,但是很多的网友却因为出于一种好奇不断在网络上转发,其实很多人根本没有了解过事情的真相,都被谣言所利用。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不要单纯的以为网络上所说的都是真实的。在听到一件事情之前必须弄清楚真相,不要被谣言所利用。谣言止于智者!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注解: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这句话对我来说是有很深刻的体会,因为我自己除了在学校是一名学生以外我也有时在外面去做演讲。作为一名演讲者,毫无疑问口才是比较好的。但是通过我自己一年多的实践发现,所有优秀的演讲者并不是你在台上讲得有多么的天花龙凤,更多的是在台下自己曾经做过什么。有句话说“做我所讲,讲我所做。”这句话就能最好的解释何为优秀的演讲者,在台上分享的内容必须是自己做到的,同时在台上说的也必须能够做到。就好像上面那句话所说的那样,钦佩一个人并不是我们又多能说,而是我们做到了什么。人们只佩服那些言出必行的人。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注解: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来亲近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居安思危。根据欧阳维建老师的“倒过来”思想,在我们最沾沾自喜的时候,倒过来其实就是我们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在此时我们听不进任何的忠言,俗话忠言逆耳就是这样。同样的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候,倒过来就是我们机遇最多的时候,所谓置诸死地而后生。交朋友的时候也需要如此,如果全部朋友都是只说你的好话,从来不说你的提升的时候。这注定他们肯定不是一群益友,大多都是一班猪朋狗友。因为真正的朋友是在乎你才给你提出建议,不在乎你的人根本对你不屑一顾。所以我们在面对朋友给予指点的时候应该谦虚的接受,不应该骄傲自大。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时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要宽大为怀,尽快忘掉它。
感恩的心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拥有的,可是很多人却经常有仇必报。将很小的事情无限的扩大,导致有很多的严重后果。但是对于所有人我们都必须感恩。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们教导了你应自力;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们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让你坚定成就的人。当我学习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确定我们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社会,而不是单纯的抱怨。抱怨只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批评人时咬住舌头,赞美人时高声表达。
弟子规读书心得3
所谓“弟子”,狭义指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广义上说,所有人都可成为弟子。首先,我们是孔夫子的弟子,因为即便你不学《弟子规》,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是有教育传承性的,孔子是万世师表,他第一次建立了教育机制,因材施教,故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才的教育雏形。所以,我们不能绕开孔圣人的时空作用和影响,也不该觉得做孔夫子的弟子是尴尬的事情,因为我们继承了中国的文字和思想,就潜移默化的继承了我们中国古代先贤圣人的.遗脉,比如今天用到的成语,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俗语、俚语等。
都能从《易经》等文化元典中找到答案,而我们知道,为《易经》建立图符,著辞、立传的三位圣人是“伏羲、文王、孔子”,所以说我们是古人的弟子,一点不为过。我们应该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一种敬畏感。“规”就是行为规范,所以不管小孩大人,我们都该学习聆听圣人的教化,圣人的训指。圣人也好,古人也罢,首先都应该是老人,有句老话说的好,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传承经验的人,所以,从老人处学得智慧,能够让我们少走弯路,少走错路。
弟子规总共从七个方面阐述问题,这个提纲让我们对所学的内容一目了然。
“首”,首先的意思“孝”,“孝”字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最能直接去体会到它的含义,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忠臣出孝门”的说法,一个人能否懂得孝顺老人,是会影响一个人做人做事层次的,所以说,“孝”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中国的汉字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如果去思考这个问题,能悟到很多东西。“孝”和“老”字比较看,“老字头”下有“子”为孝,也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膝下有“子”方能孝,“子女”理应该顶戴“老”人,才能承孝道;而“老字头”下怀揣“匕首”,就是一把刀,而这把刀像在雕琢我们的皱纹,它像摧残容貌的一把利器,人就在这把风霜逼迫的刻刀下衰老了。所以,我们把老字下面的“匕”扭转乾坤,换一个角度看,就是“孝”字,所以,老祖宗留下的文字很微妙。
“悌”字也很有意思,“悌”代表恭敬身边的人,“弟”字旁一个“心”字旁,引申来看,就是用心关爱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就是为孝之道,若是兄弟姐妹之间矛盾重重,对家人总归是一种伤害。“弟子规”把首要学习的内容,放在了“孝、悌”上,因为古圣先贤早就认识到,“孝悌”是一种体用关系,孝字为本,悌字为用,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和影响,所以说,一个好的社会,要想健康良性的发展,本身离不开家庭氛围的教育和熏陶。
“谨”指的就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做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放逸怠惰,不任意妄为,敷衍塞责。“谨”字涵盖的是一个人态度,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式,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姿态,做人的姿态就是做事的姿态,有了这个姿态,我们才可以把握尺度,不超越人伦这个大的范围。“谨”作为一个章节,有必要让我们从中悟到文字背后的东西。
“信”就是诚实,守信用,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乃至起心动念,都应该保持高度自警,不能虚与委蛇,善伪巧诈,应该学会老老实实做事。现在人看到孩子聪明,都说孩子很尖(奸),似乎是在夸奖孩子,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用到了“奸”字,终归不是什么好词。这也恰是需要我们警惕的小聪明,善信力量的培养,实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所以“信”字独立成章,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如今经济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是若没有良好的信誉作为根基,一切都是浮萍,一切所求,都会变得虚妄。在后面,我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现状,深入并展开谈这些内容。
弟子规读书心得4
通过近一年来车站组织学习《弟子规》,我们非常荣幸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弟子规》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弟子规》是传承儒家经典文化的文学作品。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方面阐述。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不再操劳,不再替我们担心受累,也不要让他们做空巢老人,孤独寂寞。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心里上的宽慰,这也是一种孝道。血浓于水,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对长辈尊敬,爱护晚辈,做到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团结。其次在外要珍惜朋友及我们身边的人。另外《弟子规》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这样给人以清新之感,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相互攀比,我们仅需保持真正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爱你本来的样子,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他软弱的一面,别人短处不应到处宣扬,应当取长补短。仁爱宽厚,以德服人。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与人坦诚相待。
今后在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也许是仁爱的最高境界。因为爱自己,所以爱父母,因为被人爱,所以爱人,因为爱生命,所以感恩爱。我们生命有限,但爱是无限的,因为爱,才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己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情怀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认真读过学习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弟子规读书心得5
按公司要求,我背完弟子规;接着,按公司要求,写心得体会。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按公司要求背弟子规时,我感到迷茫无奈;但在按公司要求写时,我觉得确实有一些有意义的话要记下来,以留后用。
第一感:弟子规只是一个基础,但它将带给我们一个真正的人生。
从很早时听说弟子规开始,我就是一个不喜欢弟子规的人。因为我最不喜欢拘束自己,尤其不喜欢拘束自己的思维。我认为社会的创造性来自对格局、对细节、对具体、对方法的放任思考,并最后对所有的思考信息形成融会贯通。这才是做事之道。
正是这个思维导致了今天的我──集大失败与小成功于一身的综合体。年的生活和工作生涯里,我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原则,做了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但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波折。
在背弟子规的过程,我突然发现,其实在我不拘一格做事的思维里,缺乏一个基础的生活工作准则。这是影响现在的深层次原因。因为工作的目的是生活,工作的目的决不是工作。否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以至延伸至工作问题。
弟子规只是一个做人的基础,并不是很高的要求。但有了这个基础的生活原则,我们将走进一个真正的人生。看看我们的许多误区吧“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余力,则孝悌”。工作忙成为不回家的极为正当的理由。总叙说得好,首孝弟,次谨信。也就是说,“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是排在余力学文前的;对父母的“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而我们,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违反着这一大的原则。
弟子规不是信仰,是一种做人的准则。换句话说,不做好它,不能说没信仰,可能会没了做人的底线,或说可能会缺德。
第二感:弟子规十分细致。看短实长,看粗实细。
1080字看似短,其实它包含了长达一生的生活智慧。孝悌谨信,爱人亲仁,余力学文──可以作为我们几十年生活的基础准则。
1080字看似粗,但它告诉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细节。它告诉我们“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它告诉了我们“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它告诉了我们要“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它告诉了我们“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你难道没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感受吗?
第三感:背,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不要说:“我理解了,就可以背不过。”其实错了。背过了,理解一定不同。相信这句话──先接受才有理解。你都没完全接受,何谈理解?当你背过,当你能合上书,依然说出来原话时,你会感到这是一个十分奇妙的过程。你就好像突然理解了一样。其实,我们很多人,同丢失了很长时间的弟子规一样,也把“背诵”丢失了正是对背诵的丢失,造就了我们现在的浮躁。似乎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说不上来。
第四感:综合感觉。
礼节是多么的重要。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对好坏善恶的态度。等等。其实,有了这个做人的基础,成功将会水到渠成。也许,成功仅此而已。而已!而已……感触发完了。再背一遍吧。背过了,那就力行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