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读书心得 >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范文集锦

| 丽丽21147

  《孩子,你慢慢来》记录下了一个母亲所经历的每一丝喜悦和惆怅,现在很多父母亲总是会问自己“我们到底要如何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永远上不完的补习班,写不完的试卷,但是,其实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

  看到这个书名,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我母爱泛滥吧!其实,我们为什么不能换种角度去看这本书呢?从孩子的角度去阅读这本书,或许我们会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当我们放学了,很久很久后没见人,是父母的内心最着急;当我们犯错了,是父母内心最挣扎是惩罚还是原谅;当我们误解父母,是父母最难过。

  这本书中龙应台用最朴实,简洁的文字把华安、华飞的生活趣事、有教育意义的事写出来,这些童年的事与我们好像丝丝相连,仿佛我们也经历过,而我们经历时少的是父母的旁白,在这书中,龙应台把我们缺少的旁白补上了,我们或许能从旁白中懂得父母内心的想法吧!

  “母亲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这句话是华安写给妈妈龙应台的信中的一句话,没错,在孩子面前,父母是榜样,他们在孩子面前必须表现最好的一面,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可是如果我们从父母的角度想想,因为我们,父母有很多事情都放弃,他们也想一觉睡到自然醒,他们也想疯狂的玩,他们也有很多大抱负,可是因为我们,他们选择了退步,选择以后在实现,而是把我们放在了生活的中心,一切都会考虑我们的感受在先。其实想想,我们真的欠父母太多了……

  “我的母亲也曾经坐在草地上远远地看着我爬行?现在,母亲的手背上布满了老人斑,那只曾经牵过我、抚过我头的手。生命的来处与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行的孩子。”

  或许现在再多的道理,再多的理论,再多的劝解,我们都还不能完全明白父母的辛苦,而当我们为人父为人母时,不用一言一语我们就会完完全全理解。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2

  其实此书基本都是妈妈与孩子的对话,尤其在孩子学龄前。孩子其实很天真,他们相信,也愿意相信作为父母的我们带给他们的所有的一切,甚至是欺骗。

  比如有一次,安德烈无意中发现了圣诞老人的东西,他以为父母在欺骗他,这个时候,其实沟通就变得很重要,没有一个父母会真的欺骗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也不存在善意的谎言,只有真与假,黑与白,没有中间地带,所以孩子不能用大人的思维逻辑,让他站在你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我们只要用很简单的语句告诉他,为什么,就好了。

  所以,当爸爸听到安德烈这么问的`时候,他没有用另一个谎言去掩盖这个事实,而是很一本正经的告诉自己的儿子,我们没有骗你,爸爸小时候也有你这样的经历,但是我们要想想,既然那时就有圣诞老人了,那他是不是太老了呢?他会走不动的,所以爸爸就充当义工来了,不是吗?

  我们再来看看安德烈的神回复是什么:

  “我去把圣诞老公公的东西藏起来,不要给弟弟看见!”

  看,孩子就是这样简单,通过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也是会为别人考虑的。

  与孩子的沟通,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的喜怒哀乐基本都是在脸上体现,他们会问出各种奇怪,简单,甚至毫无逻辑的问题,那么生活在职场的各位爸妈们,在孩子们的面前,我们也变得简单直白点吧。他们的心里,没有那么复杂,只要告诉他,是,不是,为什么就好了。他们会用看,用听,用感受去体会的。

  与孩童的交流常常迫使我们对世界采用另一种观察方式。我们必须摒弃文化制度等重重限制而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和世界进行沟通。于是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成长和生活哪有那么理所当然的容易。我们需要不断付出努力去理解、去沟通、去改变。这是个缓慢的过程,是个只能慢慢来的过程。如果我们一味结果主义导向的追求速度,我们必将承担整个体系轰然坍塌的重建。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

  

世界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世界上有一个永远爱你的人,叫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她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长大成人,愿意用尽一生的心血陪伴你我。《孩子你慢慢来》的作者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文章字里行间体现了龙应台作为母亲内心最柔软、最细腻的的款款深情。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葛哥与底笛》这一片段了。哥哥安安认为妈妈更爱弟弟,所以他玩“失踪”变得很麻烦,剪弟弟的衣服……可是,妈妈每次都用温暖的怀抱和爱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让兄弟俩的感情更加融洽了。哥哥有时欺负弟弟,妈妈要打哥哥,弟弟飞飞却把整个覆在安安身上,为哥哥求情。两人相依为命的抱成一团,再抬头时,妈妈已经不见了。我仿佛看见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做一件事。是的,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她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我也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把自己看似普通而又深沉的爱,注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和细节中,给了我无数的温暖和启迪。妈妈是一位中学教师,但她从不强求我读书。每当夜幕降临,我和妈妈都会坐在床头,面前摆上几本儿童读物。此时,温暖的灯光抚摸着我和妈妈的脸庞,妈妈温柔的读书声回荡在耳畔,“今天的故事叫‘老鼠开会’”,很久很久以前……”每一个字读来都是那么慢慢的,柔柔的,像音乐一般舒缓人心。而我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打断妈妈,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妈妈则会耐心地通过比喻或游戏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理解故事的内涵。从一个个短小、有趣的故事到富含深意的寓言再到优美的散文,妈妈都一直在我的身旁陪伴着和支持着我。渐渐地,我越来越爱读书了,阅读在我的心里已然成为了一种受益终生的习惯。

  母亲,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们,我向你们致敬。你陪着自己的儿女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隐约间你的青丝已斑白;你送了儿女一程又一程,恍惚中你的双颊已布满沧桑。

  世上有一种永恒的爱叫母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4

  “慢慢来却比较快,来得快去得也快……”听到这首《慢慢来比较快》时,我不禁想起了龙应台写的教育小说《孩子你慢慢来》。

  这部小说以一个母亲的角度来看孩子的世界,介绍了龙应台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在书中,龙应台因为注意到了童话中的残酷暴力,而后不给孩子看童话;因为“精英幼稚园”的规矩多、课程多,所以不让孩子上这所幼稚园……龙应台与孩子彼此尊重,不过早地严格要求孩子,凡事都求慢慢拿来,从而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这本书的卷首语上就有这么一句话。是啊,凡事都得慢慢来。当你学骑自行车摔跤时,请沉住气,慢慢来,要不怕吃苦,不怕疼痛,你终究能学会;当你考试取得了不理想的成绩,请沉住气,慢慢来,要发奋学习,弄懂难题,你就会取得好成绩;当你比赛失败的时候,请沉住气,慢慢来,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继续加油努力,在下一次的比赛中,你会取得胜利!

  生活就是这样,困难坎坷都是家常便饭,就要看你怎么面对。每当你遇到了困难,都请沉住气,慢慢来,要相信自我,不着急,慢慢来,一定能成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

  本来我对龙应台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更没有读过她的书。有朋友让我读一读她写的《孩子你慢慢来》这一本书,在搜索中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很畅销的书,适合广大的母亲和教育工作者来阅读。而且我非常喜欢的李薇校长也曾经在讲座上极力推荐这本书,于是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买来后也想去深入地了解她。

  一拿到这本书,看见的是封面,上面有一个母亲笑着看着远方,母亲胸前站着一个孩子,望着母亲的脸,封面的背景全部为黑色,给我沉闷、压抑的感觉,从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起我就没有认为封面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不光是封面,而且里面的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那就先从照片说起吧,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读了这本书,龙应台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和更多的幼教工作者们借鉴。在《寻找幼稚园》一章里,书中龙应台女士也就是文章中的母亲说在华安3岁半时带回故乡,去找幼儿园,但是那家幼儿园有着小学的课程表,孩子因为天气不好而不准到外面玩,孩子都是统一行动,而华安在德国都是自由活动,就是玩玩玩!她会想:这真是三岁的孩子需要的吗?这也使我想起了我问儿子的一句话:“你喜欢去妈妈学校还是喜欢实验?”儿子爽快地回答:“喜欢实验小学”,我有些不惑,为什么呢?儿子回答:“因为实验小学里下课可以自由地活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而你们学校走廊里不让跑。细细想来也确实如此,我们过分担心着孩子们的安全,也是学校老师工作的一项内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就会限制孩子的许多活动,先吃好饭的孩子只能搬好椅子看书,不能乱走,走路散步必须得排好队,不能自由走,还有上课、上厕所、洗手等活动都是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孩子稍有调皮捣蛋的行为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我们是否也应该想想,这些孩子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我是一位小学的老师,我也很爱班级里的孩子,但很多时候在教育自己孩子时却会失去耐心而对他们面目狰狞。读了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不禁被她内心深处的母爱和款款深情所打动,文中所描述的一位母亲照顾教育两位儿子的生活点滴,宛如涓涓细流抚平了我躁动的心灵。平时班级里孩子的顽皮,天真,可爱历历在目,“妈妈,起床啦!”安安用手撑开妈妈紧闭的眼睑,像验尸官撑开死人的眼睑…。这方佛就是昨天的孩子。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对孩子少了一些温柔,多了一些粗暴。现在细细想来,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对自己班级的孩子寄予了太大的希望,给他们过多的要求,比如因为担心孩子们操场跑得太过分,我让孩子们在操场上可以跳绳、踢毽。如果发现他们在操场上抡绳,我会让他们在操场上跳皮筋。反正不准就对了。所以更多的孩子只是在操场上坐着聊天,这真的是一种煎熬,还有班级里的很多家长生怕怕孩子在起跑线上掉队,一窝蜂地都去学钢琴、学古筝、学绘画、珠心算、围棋等,把孩子当成了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无奈选手,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免会急躁,而不会让孩子“慢慢来”。

  我终于合上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书!这本书有太多的内涵,在阅读的时候,我不仅想到了自己作为名幼儿园老师与龙应台的差距,同时我仿佛也与龙应台女士共同的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育儿的经验,经历,感受和内心的美好憧憬,一边回味我与儿子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终我坦诚地承认:和龙应台女士相比,我很愧疚。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学校的学生时,时常会有困惑: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级要读二年级的学业,二年级要读三年级的学业……纷繁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无孔不入,婴儿出生后就面对了一个竞争如此残酷的社会,父母时刻被提醒着要为孩子的教育早作准备,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难免会浮躁、会困惑——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快餐消费呢?吃快餐的确能管快管饱,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恶性循环。

  孩子不是我们实现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会竞争激烈的牺牲品,如果他们长大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能感到快乐,就足够了。

  当宝宝跌倒时,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从地上爬起;当宝宝搭的积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帮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厌其烦地重新搭建;当宝宝不原意和别人分享玩具时,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递给别人,看着他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学会与人共处……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同他一同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这样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其实,孩子在不经意间,已经长大。

  我和儿子也走过龙应台女士所走过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也曾不止一次地想,为我心爱的孩子的未来做些什么,比方记录可爱的孩子的成长,比方记录养育孩子的艰辛,比方记录我们共同的快乐……做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子,但终因琐事而放弃,所以,我很愧疚。



    相关文章

    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