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 冰倩21147

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的妙处可谓无穷,书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俗世奇人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范文1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俗世奇人》的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清末明初天津卫的18个奇人,他们各有各的本事。在介绍这18个奇人的同时,这本书又为我们揭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书中有许多手艺让人们敬佩的奇人: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力大无比的“张大力”,以牙认人的华大夫等;还有许多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却留男人才留的背头的杨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画,却让人忽悠的“蓝眼”;因为想看看人死了会怎么样,所以没死装死的刘道元;还有让八哥说“漏嘴”而气得半死的死鸟等,让人一看完就捧腹大笑。

我最敬佩的还是“苏七块”,“苏七块”是一个医生,医术高明,专治骨折此类的病,但是他有一个规矩:但凡是来他这看病的,不管是谁都必须先放7两银子在桌上。一次,一个脚夫手臂骨折了,于是来到他这里,但是一个脚夫赚一天吃一天哪会有7两银子啊!“苏七块”见了脚夫痛苦万分,满头大汗的样子依然不动声色地打牌,连他的一个牌友都看不下去了,以上厕所为由,借了脚夫7两银子,“苏七块”才动手。咔咔两下,骨头便接上了,待脚夫走后,那个借钱的牌友便问“苏七块”为什么这样做。“苏七块”说:“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听完那位牌友琢磨了3天还没琢磨透,只是打从心底地佩服他。

起先刚读的时候,我有些打抱不平,认为“苏七块”是一个贪财的人,如果有人掏不起七块银子怎么办?就视而不见吗?经过我的一番思考,终于对这条原则有了些理解。因为“苏七块”毕竟是靠帮别人治病谋生的,如果因为怜悯的原因而一分钱不收,他也生存不下去。有的时候给自己立下一条原则是很重要的。

我常常想,这些奇人的本事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天才是1%的勤奋加上99%的努力形成的!就像课本中一样,想要有一技之长,就好好学本事吧!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范文2

每当我穿梭于热闹的市井中,当年天津卫的街上一派繁华的景象就浮现于眼前:刷子李的一身黑衣,那刷子滑过墙面,那匀匀实实的一道白;泥人张灵巧的双手,就着那高超的技艺,只一眨眼工夫,一个核桃大小的“海张五”现于酒馆;蓝眼那神秘的眼睛,那辨画的神一般的工夫……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在冯骥才的笔下,熠熠生辉。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凭何被称为“俗世奇人”?经过一番思考,我竟幡然醒悟。

他们,并非完美之人,乍一瞧,似乎也是缺陷遍身:苏七块医术高明,却不知扶危济困,眼睁睁看着车夫疼得呲牙咧嘴而无钱医治,无动于衷;蓝眼虽有惊人的判断能力,却一个跟头栽进了黄三爷的重重圈套,生怕名声扫地,卷起袱卷儿,不知去向;小达子呢?天生一个绝盗,偷盗的本领令人连连惊叹,但也撞上高手,尝到了被偷的滋味……可是,人哪有十全十美的?正是他们暴露无疑而又十分显著的优点与缺陷,才让我们印象深刻,回味许久。在平日的生活中,不也一样么?许多人为了功名利禄,使尽办法,巴结众人,想将自身缺陷剔除得一干二净,或否认,或掩辩,只为做个近乎完美、规规矩矩的人,即便事业有成,有钱有势,在别人眼中空前绝后,依旧只是“俗世俗人”。只有不在意别人的嘲笑和议论,才能做最真实的自己,绽放独特而灿烂的光芒,被世人铭记,不受风沙阻挠,不受岁月侵蚀,不被尘世的艰辛污浊,就像书中的众多“奇人”一样。

这本书令我想起了《红楼梦》的薛宝琴。她年纪尚小,却天资超常,才智胜过其姐薛宝钗,又很美貌,几乎是个没有缺点的姑娘,受贾母疼爱。其她年轻女性呢?黛玉聪慧灵气,但尖酸刻薄,且多病软弱;湘云思才敏捷,却似有些“疯丫头”的模样;王熙凤精明能干,深受贾母信任,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可薛宝琴却没能入《金陵十二钗》。是呀,没有缺点,就是没有特点,即使近乎完人,还是不及凤姐儿、元春、妙玉等人形象鲜明。

成翡翠,你可以碧如青山、澄澈似海;化沃土,你可以默默奉献、培育生命;做自己,你却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范文3

俗世奇人,指的是人世间里那些不寻常的人。我在寒假里读了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这本书后,觉得这些人真是不同凡响。

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是一个写人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写得十分生动有趣,比如“皮大嘴”用巧法卖黄金;知恩就报的卖药人“四十八样”;从没笑过的“冷脸”;愚蠢至极的“张果老”等等。这些人中最让我震惊和佩服的是“神医”王十二,“神医”王十二不但医术高明,而且还特别爱动脑筋,别人想不到的点子,他却能想到,并且法子还很多。

有一次,王十二在街上散步。忽然间听到有人大声呼叫,神医闻声赶了过去,发现大声呼喊的是一位铁匠,王十二一打听才知道,有一小块黑黑的小铁渣子掉进了铁匠的眼球里,铁匠的眼眶里又是泪又是血的,场面十分吓人。铁渣子如果不及时拿出来的话,铁匠的眼睛就要瞎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神医”王十二镇定得往街道两边张望,发现这条街全是经营各式洋货的店,他急中生智地想到了一个好法子(因为王十二平时比较喜欢洋人的一些新鲜玩意儿,所以他立刻想到了洋货店里有他需要的东西)。于是,“神医”严肃地对铁匠说:“两只手千万别去碰你的眼睛,我一会儿马上把铁渣子拿出来。”说完,“神医”扭头向一家洋货店奔去,一进店门,他伸手从柜台上拿了一块吸铁石,再把出诊用的绿绸包往柜台上一放,认真地说:“我拿这包做押,借你这玩意儿一用,等会儿马上就还你。”说话间,王十二已经夺门而出了。“神医”王十二跑到铁医面前,对铁匠说:“把眼睛睁大!”铁匠使劲睁大眼,只听到“叮”的轻轻一声,王十二道:“铁渣子已经拿出来了,现在没事了。”铁匠眨吧着眼睛,眼睛果然跟往常的一样了,一点事儿都没有了,围观得人都竖大拇指道:“真神了!”等铁匠想要道谢时,王十二早已匆匆走了。

还有一次“神医”王十二遇见了一位大汉,这大汉被马撞了,肋条被叉进了墙缝,拨不出来了。大汉痛得呲牙咧嘴,围观的人都不知如何是好,只见王十二拿起毛巾捂住大汉的鼻子和嘴,大汉憋得大叫,使劲挣,王十二死死搂着捂住,就是不肯放手。只见大汉憋得红头涨脸,身子里边的气没法从鼻子和嘴巴出来,胸膛就鼓起来,愈鼓愈大,大得吓人,只听“砰”的一声,钉在墙缝里的肋叉子自已退了出来。在场的人全看得目瞪口呆,真乃神人也!

看完了王十二的精彩故事,我觉得王十二是一位聪明机智,品德高尚的人。他平时十分热爱学习,喜欢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并且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为贯通,活学活用;他还具有乐于助人的品质。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学习和做人处事的方法:(一)、学习上勇于刻苦专研,要静下心来读书,静能生慧;(二)、遇事要临危不惧,具体事情要学会具体去分析;(三)、要乐于帮助别人。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范文4

每一个人,都在这硕大的世界里,焕发出自己微小却耀眼的光芒。我们都是那微小的一份子。

——题记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俗世奇人》,看着颇有趣味,细细品读起来也有不少道理。冯骥才的文章感觉着是真真实实的、贴近我们的生活的。看着他的书,就好似有着人在给你讲故事一般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这个故事的舞台,就在那小小的、不起眼的天津码头上,一群看似普普通通的人,发生了那么些不普普通通的事。

就像立下规矩的苏七块、力大无穷的张大力、卖东西卖成精的蔡二少爷以及机智勇敢的泥人张等等,我们不知道他们的住处,不知道他们的习惯,也没真真实实地看见或听见他们,但我们似乎能看见他们的容貌,听见他们的声音,就仿佛是活在我们的周围一般,是平常打过招呼或擦肩而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们。即使是那些再普通不过的人们,也过着不普通的生活。不怕官,不怕商,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吃饭,怕是“天皇老子”下了凡,他们也不怕。手艺人怀揣着自己的手艺,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一块护身符,不怕抢不怕夺,不像钱和权一般,有的多了便担惊受怕。他们,是用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能闯出了一片天。他们用尽自己的全身力量,在这伟大磅礴的宇宙里,散发出一片一片微小却耀眼的光芒。

接下来不妨让我给你讲讲我遇见的那些俗世奇人们吧。

绍兴,安昌镇,河流旁的小路上。

来往匆匆的行人们,都路过老人们的身旁。河流潺潺的水声,乌篷船悠悠的划了过去,阳光温和的照在老人的身上。老人身旁熬着的一锅白糖散发出浓浓的香气,晶莹透亮的金黄色,像是吸收了阳光的温暖,香气十分吸引人。他终于决定站了起来,拿起大铁锅中滚烫的白糖,放到了木架子上,围成一个圈,拉长,又重新在绕回去。不一会儿,透亮的金黄色变成了雪一样的纯白色,散发出麦芽糖的浓浓气息,这一下子,许许多多的人都被吸引了过来,好多好多的小孩叽叽喳喳的想拿糖,原本寂寞的老人家一下子受欢迎了起来。塘栖,运河旁,一棵硕大的古枫树下。每每都会有一个捏泥人的,早就忘了他叫什么,他也早不来做泥人了。但就是他,陪伴我度过长长的童年岁月。在他那儿买来的泥人。也早已是数不过来,等到干裂了还是舍不得丢,所以至今我的桌子上还摆着一个唐僧,一个孙悟空,一只像会唱歌一般的鸟儿,还有一个小小的我。每一次,当我们没有事情做的时候,那许许多多的孩子们就涌上了他的摊位,用积攒了两天卖鸡蛋饼的钱去买一个小小的泥人。有一次,他说他要走了,回老家了,临走前,总要给我们些礼物,留个念想。他捏了每一个我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到现在还是仍旧记着这段回忆。

更多更多的俗世奇人们,我想,我根本就讲不过来,买兔子的人,蘸糖画的人以及养花的爷爷,都是一个个的俗世奇人。

我想,每一个人抑或都是这样,用自己的力量,焕发光芒,感染着身边的我们。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范文5

天津卫码头生活着一群平凡朴素、性格迥异的百姓。他们生活在市井民间,过着平淡简朴的生活,却有着一段段奇人妙事流传给后人品味。能让死鸟复活的贺道台;力大无穷的张大力;嗜辣如命的杨巴;苏七块、泥人张、刷子李......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就是冯骥才先生笔下的《俗世奇人》。冯先生用诙谐幽默的文字向我讲述着清末天津卫码头生活着的那些神奇的人们。每次读到这本书我都会忍不住浮想联翩:想象着我正穿梭于清末天津卫码头的市井小巷,仿佛泥人张、苏七块、刷子李他们我转头就能见到。

冯先生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刷子李”刷得一手好墙,他“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他还有个怪癖,刷墙的时候喜欢穿黑衣,穿黑衣可不是为了耐脏,他拿刷完墙后“黑衣上不染一点白”来检验自己的工作。正骨高手“苏七块”,那可真是艺高人胆大。他“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那个年代在接断骨的时候,病人竟然感觉不到疼痛,那苏大夫手上的速度得有多快啊!每每冯先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讲述这些匪夷所思的人和事的时候,我就只剩下啧啧称奇地感叹了!

冯先生在《俗世奇人》里塑造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完整传神。在《苏七块》这则故事中,牙医华大夫是苏大夫的邻居,他善良可亲,愿意为三轮车师傅垫付七块银元的医药费。在《认牙》里华大夫则是个医术高超,是牙科领域里无人企及的专业高手。正是冯先生传神地描述,让华大夫这个人物跃然纸上。我赞叹着华大夫高超的医术,更敬佩的是华大夫的善良。

一遍遍阅读着《俗世奇人》,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就越来越深。刷子李、泥人张这些手艺人们让我深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堪称惊世骇俗的手艺人,他们在自己的行当中,必定付出了千辛万苦才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手艺人的故事都是励志的,充满希望的。而读过《酒婆》、《冯五爷》这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后,留给我的是深深地思索。也许现在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可随着我的慢慢成长,我会对其中的道理理解得更深刻。

一本好书值得反复翻阅,《俗世奇人》它是我的枕边书,每当想起,我可以随手拿来细细品味......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范文五篇相关文章:

《泥人张》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相关文章

    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