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芬芳电影心得

| 新华0

芬芳电影心得篇1

走出电影《芬芳》故事情节和艺术氛围,我已经泪眼迷离。

久违了的电影院,如此亲切,让人情感暴发的同时,百感交集!观众们纷纷离去,我仍沉浸在这感人的艺术作品中,冶情、冶志,领悟教子的真谛,回忆影片中四个过目难忘的故事和学高德馨的教师们高妙的育人“奇招”。

序幕拉开,往事不堪回首。一场惊心动魄的人与人、人与灾难、人与社会、人与命运的决战打响……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有的是矛盾冲突中的太多无奈引发的人间真情!痛失亲人、家园和学校而哀伤绝望的孩子们,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无神的目光,不知停留何处……

故事发展,扣系心弦。党中央关怀,人间大爱浸润,异地重建的博飞中学,成了缺父少母的孩子们生活、成长的“新港湾”。以爱育爱的教师们,成了他们终生难忘的亲人。在这个群体中,凝聚着各界关爱的优质教育,润物无声。这些重生的孩子们,“破茧化蝶”,顺利读完高中。大学毕业后,他们知恩图报,服务社会。文县泥石流发生后,他们冲锋陷阵……

编导匠心独运,取材颇具慧眼。聚焦苦难,让人唏嘘叹惋,但不只赚观众的眼泪,而是痛定思痛,把重头戏放在“赈灾救人,教育救心”的深远主题上,让集聚着大爱和智慧的教育,结出期望之果,使芬芳永续!而教育的突破口,则为爱润智化和超前而绝妙的心理疏导。影片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兼融蒙太奇手段,巧妙地讲述了手执金钥匙的教师,如何打开四个孩子沉重的心灵枷锁的故事。

人世间曲折坎坷的不是故事,而是精神。心理上一次次与痛苦碰撞后的阵痛,黑夜中寻找光明的迷惘和执著,都被“精神不死”引向重生。这四个故事就是例证。然而,作品呈现故事,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在矛盾冲突中,情节交织,跌宕起伏,紧紧扣系着观众的心弦,颇具艺术感染力。教师们“出乎所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教育方法,无不令人拍案叫绝。师德、师魂、师能、师表,跃然银屏,不能不折服观众。

结尾处的天问,既是女主角对遇难同胞在天之灵的告示;又是对难舍难分的同事周瑞情切切、意绵绵地寻找;更是坚守初心、为梦想而战的宣告,剧终而意无穷。

影片启迪每一个教子无方的家长学会爱与沟通;启迪被心理疾病和痛苦折磨得无法自拔的青少年懂得珍惜生命;启迪经历自然灾害仍心有余悸的父老乡亲看到阳光与完美;启迪青年们不负韶华和时代,用梦想和智慧再谱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文学艺术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愿《芬芳》给甘肃救心育人的教育锦上添花!愿教育给无常的人生培育满园芬芳!愿所有孩子在良师益友的教诲中,不惧挫折,直面人生,活出精彩!

芬芳电影心得篇2

电影《芬芳》虽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背景,却力避苦难和忧伤,以如何重生、如何振作、如何培养新的期望等角度,贯穿让生命永续这一家国情怀主线,更多地展现了“芬芳”的完美和“赈灾救人、教育救心”的深刻主题:党中央、国务院,甘肃省委、省政府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为受灾学生打造优质教育和精神家园;2012年9月6日,兰州新区舟曲中学即顺利开学。班主任汪雨涵和心理教师周瑞,用发自内心的爱,让饱受灾害摧残和痛失亲人的孩子慢慢走出阴霾,步入阳光生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陆续成为医生、志愿者、武警战士和艺术工作者,绽放青春和生命芬芳。

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映式上,《芬芳》制片人、曾荣登“中国好人榜”的田种山宣布,将把电影《芬芳》发行票房和奖补资金的8.8%,捐赠给甘南,作为品学兼优贫困生和“最美乡村教师”的奖励资金。

《芬芳》由甘肃润田创意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兰州市委宣传部、甘南州委宣传部、陇南市委宣传部、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文联等联合摄制。

芬芳电影心得篇3

“人生并不是一条笔直的路,有逆风,也有急转”、“低着头只能看到脚面,抬起头能够看到广阔的天空”、“赈灾救人、教育救心”,这是《芬芳》中的金句,也是主题,它道出了教育与生存的实质。影片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兼用蒙太奇手段,跌宕起伏,力避拖沓沉闷和视角疲劳,巧妙而生动地讲述了四个灾难中痛失亲人和家园的高中生“破茧化蝶”的成长故事。特大伤痛使他们彻底封闭了心灵。孤儿多吉痛不欲生想到了自杀;因未抓住手痛失唯一亲人母亲的井晓晓悲痛欲绝不敢直面生活;永别相依为命的爷爷心灰意冷的留守儿童苗朗;从泥泞中救出患了癔症瘫坐轮椅而万念俱灰的孤儿云草……手执金“钥匙”的教师们,最终都用智慧和师爱,理性地一一打开他们的“心门”,把他们送进大学。

毕业后成为医生、志愿者、武警战士和艺术工作者。每个故事都感人肺腑,每个情节都动人心弦。

芬芳电影心得篇4

今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境观看了有导演王泊文导演的反映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至8日清晨发生在西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再到之后,灾区孩子们到兰州新区秦王川重建灾区学校的新舟曲中学读书的故事。看后感触颇深,现将我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电影力避舟曲泥石流发生的瞬间:2010年8月7日22时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然降特大暴雨,降雨量到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泥石流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总体积750立方米,流经区域瞬间被夷为平地。可是经过孩子们的梦境再现了泥石流来时孩子们失去亲人的瞬间的无助和无奈,给孩子们造成了无法忘记的心理阴影。还有失去孩子的母爱无法入睡,一闭眼就做梦,就是失去孩子的那种撕心裂肺的伤痛……

电影中教师们用“赈灾救人,救人救心”的崇高品质去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重新点亮期望,让孩子们克服心理障碍,主宰自我命运,勇于担当,不负时代为完美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是啊,是灾难摧毁了你们本该灿烂怒放的青春花蕾,迫使你们离开了自我眷恋的家园。可从昨日的泪水中,我看到了你们向厄运宣战的勇气,又在今日的笑容中,看到了你们无比的坚强和自信。你们成立了民间志愿者救助服务队,去救助那些像你们一样身处灾难的人们。信念是力量的宝剑,只要有信念就能磨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你们一路向着梦想迈进,昂首走出阴霾。多吉拥有了雪山一样的颜色;井晓晓树起了志愿救援的旗帜;云草在舞台上绽放自我……尊严成就了你们顶天立地的脊梁。我坚信,你们的生命之花必须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喷搏出属于你们自我的芬芳。

“未来不可预料,我们并不明白,明天和灾难,哪个来得更快”。正如这帮孩子们的处境一样,当他们还在欢快舞蹈时、专心画画时、享受亲情时,泥石流便夺走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身处危难中,每个人的心灵都被扭曲了,多吉对生命的仇视,井晓晓对亲人的依靠,云草不能正视灾难,苗郎失去信念……可老天又是眷顾不幸者的,他让孩子们遇到了像江雨涵、周瑞一样的好教师,他们像父母一样,谆谆教导着孩子们,全心关爱着孩子们。带多吉重返故里,重拾生活的信念;让井晓晓与父亲重归于好,明白自我还有依靠;让苗郎放下心中执念,与父母冰释前嫌;帮云草破茧成蝶,重回舞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们的无私关爱,让孩子们心中枯萎的花朵重新绽放。

转瞬十年,舟曲已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回首十年,在抢险救灾、重建家园、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舟曲人民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创造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奇迹,铸就了“大灾不屈、抢险不惧、共克艰难、矢志不渝”的精神丰碑。

这部电影作为铭记历史、传承爱国精神的重要作品,进取发挥宣教功能,广泛开展爱国感恩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红色党性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宣传形象,真正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我们要以这部电影为契机,集中开展“追思、感恩、爱党、爱国”主题教育宣传活动。以这部电影及其他音视频宣传资料、防灾减灾知识读本、流动展板、户外电子屏、固定宣传栏、微信公众平台、网上祭祀专页、宣传车、导览车流动宣传为载体,经过网上祭祀、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区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车流动播放教育视频、现场讲解、发动爱国主义教育义务宣传员走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有效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再造一个新舟曲的深入了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铭记历史,感恩奋进”毅然映衬了这一切,我们要在这部电影的引导下,追思亲人,痛悼遇难同胞,追思家园罹难,是灾难带给了我们伤痛,也是在灾害中我们见证了淳朴无私的教师们的关怀与支持,痛定思痛,铭记历史,传承感恩是对逝去生命最大的安慰。

同时,此刻舟曲县已经建立了舟曲泥石流纪念馆,我们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到纪念馆参观,现场理解爱国感恩教育,经过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解说,使广大干部群众入情入境,在怀念遇难同胞的同时,感受了舟曲人民应对灾难时的坚强不屈、重建完美新家园时的感恩奋进,进一步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理解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以建设完美家园为己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感恩前行。

芬芳电影心得篇5

《芬芳》看后,电影里的镜头和故事情节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以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为背景,叙写了班主任江雨涵和心理教师周瑞耐心疏导学生的故事。

学生多吉灾难后痛不欲生想到了自杀;井晓晓因未抓住手痛失唯一亲人母亲悲痛欲绝;苗朗永别了相依为命的爷爷心灰意冷;云草从泥泞中救出却患了癔症瘫坐在轮椅而万念俱灰……

这些特殊学生,教师用智慧和师爱理性地打开他们的心结,鼓励他们勇敢地战胜心魔,顺利地把他们送进大学。最终成为医生、志愿者、武警战士、艺术工作者。

电影里那些似曾相识与我实际工作中的场景深深地触动着我、震撼着我,与影片中的主人公有了心灵深处的共鸣。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优秀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仁爱之心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最重要的是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异常是班主任更要触摸学生的心理,及时跟进学生的情感变化,交流学生心声,随时家访,倾听家长诉求,了解学生家庭成长环境,说服家长、感动家长,家校构成教育的合力,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

把教师的善于教、乐于教,与学生的主动学、自觉学充分结合起来,教师才能教得得心应手,学生才能学得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健康成长。

就我今年刚接上的六年级三班,几个特殊学生的明显变化,让我进一步证实,我看过影片之后的以上感悟是深刻的、彻底的,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由于是刚接的毕业班,我深知肩上职责重大,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经过电话、微信、家访、约谈了解了学生的成长及班风、学风情景。

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赵乐虽则是个男生,但沉默寡言,上课不进取回答问题,下课不主动与同学玩耍,放学路上总是独自一人行走,有时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坐在教室里痛哭……

经过家访我明白父母离婚了,妈妈在宾馆当服务员,爸爸到外地务工,孩子回家经常一个人,孤单、孤独、焦虑、无助……没有家的温馨、没有倾诉对象、没有规律的生活,长时间寂寞的生活使得孩子性格发生很大变化。

我苦口婆心奉劝父母复婚,多与孩子说说心里话、多沟通、多交流……让孩子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课堂上,我多关注、多交流、多鼓励、多引导、多提问、多调板……让孩子树立学习自信心,课后我主动找他和同学们一齐打乒乓球、做游戏……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我要求同学们主动和他玩耍、与他合作学习、放学路上结伴而行……让孩子感受到班团体的温暖、同学们的真情。慢慢地,他变得活泼开朗了、热情主动了、进取上进了。

    相关文章

    29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