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

| 广辉1865

坚持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精选篇1)

当前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进行了深刻调整,面对各国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新路径,新方向;新动力,新平台。一带一路,针对各国发展的现实问题和治理体系的短板,创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新型国际机制,涵盖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实现了“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统一,缓解了当今全球治理机制代表性、有效性、及时性难以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提振国际社会参与全球治理的士气与信心。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开放战略,融入中国梦和世界梦,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推动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精选篇2)

通过学习了解,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

“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在思想上,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时刻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动态 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每一科专业课课程和选修课程,取长补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业,我还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不断开拓视野,为日后迈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在工作上,时刻都不忘本身的职责所在,认真完成领导老师安排的工作。

生活中,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平时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与需要帮助的人。

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克服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是我近期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精选篇3)

2013年,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十年来,这条路从无到有,从中国延伸到世界各地,“一带一路”这颗梦想的种子俨然成为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从当初提出宏伟蓝图时的“大写意”到现在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工笔画”,其承载着历史的使命和大国的担当点亮世界、造福各方。

不下“对手棋”,和平发展才能共享繁荣。“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将以前民族冲突的“干戈”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玉帛”。由地缘政治割裂的文明必然会造成对立、对抗,由一带一路为纽带连接的共同体则提供了更多的对话与合作,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合作取代对抗,让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中欧班列在亚欧大陆架起了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成为名副其实的“带货王”。让沿线国家各要素按照市场秩序有序流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贸易繁荣。“一带一路”让中国的基建走向世界,在改善当地基础水平的同时,也让世界感受中国速度、中国创造。

不吃“闭门羹”,开放包容才能携手同心。“商通华夏八方土,业网环球万国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带一路”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市场,中国优势产能、先进技术融合“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引进来。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市场主体的活力。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力促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引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以绿色发展的“生态兴”带来国家发展的“文明兴”。千年丝路,驼铃悠扬。在发展的进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是沿线各国政府的责任,更是对子孙后代的高度负责。

不唱“独角戏”,交流创新才能行稳致远。“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是第一动力,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来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无限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要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共享创新成果。“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在北京成立,依托联盟的平台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开展重大科技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文明搭载着“一带一路”的快车,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秉承着和平发展的历史使命,让文明交流替代文明隔阂,让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发挥中国主体作用,营造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让“条条大路通中国”成为可能。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精选篇4)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系,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精选篇5)

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互利共赢,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种互利共赢的理念,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互利,还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促进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通过加强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推动人文交流: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这些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促进和平稳定: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减少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促进和平稳定。

总之,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谈,包括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文交流和促进和平稳定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十周年心得体会的完整内容。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精选篇6)

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政策沟通为重要保障。我们将本着求同存异理念,积极推动沿线各国构建多层面的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协商研究确定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同编制合作规划或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设施联通为优先领域。我们将在尊重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区域间互联互通,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通达水平,努力为沿线各国合作交往提供多元优质、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贸易畅通为重点内容。我们将与各国一道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努力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促进各经济体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形成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资金融通为重要支撑。我们将与沿线各国深化金融合作,加强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共同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积极稳妥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加快组建并发挥丝路基金的作用,推动沿线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精选篇7)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它是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精选篇8)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理念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果惠及所有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事业需要不断前进,组织保证永远在路上,组工干部要以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要求,打造属于自身的“一带一路”。

组工人的“一带”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韧与执着。组织部内部的同志总是“吐槽”式地开玩笑:组织部的加班不叫加班,而是正常上班。组织部身担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及党的建设两项重任,平时工作繁忙,工作要求高,压力比较大,越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应理性地调控自己的心理,掌握合适的工作方法,讲作风、作表率,敢于担当作为,坚韧不拔,发扬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甘做人梯、甘于寂寞的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价值。

组工人的“一路”应是“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信心与胸襟。在旁人的眼中,身处组织部门,手握人事大权,应该是前途一片光明,俗话说,跟着组织走,一年半载准得升,但现实情况真是这样的吗?讲政治、重公道是组织部门赖以生存的基础准则,也是对组织部门提出的希望之一。作为组工干部,严守干部人事纪律是最低要求,纵然是“自己人”,也要经过严格的考察才能进行任用,那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想法是万万不可有的。除此之外,身处组织部门,看多了干部的进退留转,不要认为自己做了很多工作,就向组织伸手要官,“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组工干部更应保持一颗平常心,襟怀坦荡,信念坚定。

组织部的工作有苦也有乐,就像共建“一带一路”一样也会面临一些非议和攻击,但重要的是我们的初心始终如一。一时组工人,一生组工情,让我们甩开包袱,大胆工作,在担当中锤炼品格,在实干中展现价值,为组织部门打造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精选篇9)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这一符合时代潮流、历史大势的壮举,必将展现更旺盛的生命力。

“一带一路”是发展之路,为全球均衡持续发展注入“助推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在世界经济衰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为沿线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中国这只大鹏插上两只翅膀”。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与沿线各国通力合作,大力开展港口、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国人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为开展贸易往来筑牢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贸易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和投资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产品;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建上千对友好城市,双向旅游、留学生交流人数大幅增加。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促进者、贡献者,以“一带一路”为助力,逐渐化解制约全球发展的因素,为全球均衡持续发展注入“助推剂”。

“一带一路”是共赢之路,为全球合作共赢融通打造“强磁场”。“中国的发展不是独善其身的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怀着源自骨子里的“美美与共”的心境,秉持着“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与世界各国共同进步。“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合作倡议,聚焦互联互通,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带着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努力,极大地提升了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夯基垒台之后是贸易的全面提升,中国为“一带一路”各国带来中国制造的电器、车辆、航天科技等,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繁荣,同时,也通过开放倒逼改革,不断提升自身产业能力。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各国紧紧连在一起,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希望之路,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方向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贸易壁垒、新“冷战”思维、单边主义不断升温,全球治理面临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一带一路”,恰逢其时。首先,“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为全球合作提供了伟大的实践平台;其次,“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所追求的互利共赢,为全球治理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准则”;最后,中国将过去几十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凝聚为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困难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带一路”由最初的一份倡议到如今取得优异成绩,证实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正确性,为解决世界难题、消弭世界乱象带来新的希望。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心得感悟(精选篇10)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中方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使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今日,区域性合作平台的建设与推进既是自身发展需要,也是世界潮流所趋。

扎牢“固定锚”,坚持独立自主,敞开贸易大门。中国已从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发展经验,要进一步实现机遇、风险和责任的高效配置,推进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和深度交融,便需要进一步强化区域性经济贸易合作。然而,国际合作平台需在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话语权的基础上构筑完善,各国也只有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背景下加强对外开放,科学性地敞开国门,才可确保在经济有力发展的同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不为强权势力所恶意要挟和利用,在深刻复杂的世界形势中站稳国家立场。

建好“桥头堡”,完善合作框架,力促精准对接。地理、气候和人文等方面资源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资方对项目投资建设的倾向。要让国际性经济交流切实取得成效,必须以多种举措将供需对接精细化,如通过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最大程度串联沿线国家优势面和需求面,实现资源互通,长短互补;通过加大合作项目谋划,在实现多方合作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巩固国家间沟通交流网络,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降低外贸门槛和政策隔阂,激发国与国间的民间交流主动性,提升经济要素流动活力。

组齐“大船团”,迎接机遇挑战,实现多方共赢。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领航者,中国正扬起红色大旗,扛起大国担当,在开拓这一条“伟大航线”的过程中不懈探索。4月21日,澳大利亚方面宣布撕毁中方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签订的“一带一路”备忘录和框架协议,这不仅招致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声音,还使自身在多个重要领域的贸易产生巨大损失,实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实证明,违背历史潮流的“单打独斗”绝非正确出路,唯有互尊互鉴、互帮互助,在世界大舞台上举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高唱凯歌,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踏实迈进。

    相关文章

    44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