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

| 孟杰0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1)

每天为了生计奔波,看惯了世态炎凉,看多了人间冷脸,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了眼泪。看到演讲台旁的大屏幕上幼小的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深情地叫着“妈妈”,“妈妈”。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我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妈妈”“妈妈”的叫着我啊!妈妈,多么美妙的字眼啊!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的呼唤妈妈,那些生活的小磨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儿子第一次叫妈妈那天刚满四个月。做完一天繁重的工作,晚上十点多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婆婆看我进门,把孩子放到床上便翘着脚坐到旁边看电视。厨房冷冰冰的,房间乱糟糟的。年轻的我不会看脸色,一边笑着和婆婆说话,一边赶紧做饭做卫生。我幼小的儿子躺在床上,不哭也不闹,小脸一直挂着笑,眼睛一直盯着我转。我当时并不知道孩子饿了多久,只想把事赶紧做完。等我弄好饭,做好卫生,站到床前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儿子望着我,突然叫了一声“妈妈”,然后把小脸转到一旁格格的笑,我惊讶极了,孩子才四个月,居然会叫妈妈?我惊喜地抱起孩子,儿子又冲我叫了一声“妈妈”,小眼睛里都是笑。我浑身的疲倦一下子消失了。小羊儿跪乳知道感母恩,我这么小的孩子饿着肚子,不哭不闹望着母亲欢笑,难道不是感母恩吗?这也是一种孝啊!

儿子七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感冒,我带他去医院看病,途间路过一家花圈寿衣店。儿子远远地站住了,表情肃穆,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一定会给你买最贵的花圈。我笑着握住他的小手,问他:怎么会想到送妈妈花圈呢?妈妈还要把你和妹妹养大才能死啊!儿子有些着急,望着我的脸一字一顿的说:妈妈,我是说你很老很老以后死了,我会买最贵的花圈给妈妈。我愣愣的看着我幼小的儿子,心里感动极了。我的孩子该是多么的爱我这个妈妈呀!我的孩子没有学过孝道,这么小的年龄,却已经知道妈妈去世后要厚葬妈妈,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感动的孝啊!

生活的艰难磨没了我的耐心,对着一天一天长大的孩子常常口不择言,不知道儿子怎么想,就算刚骂他出门,他也不忘说一句:妈妈小心。我知道他的意思,我的听力不好,他是叫我过马路小心车辆。心里也感动转眼却还是态度恶劣的对我的孩子。看着演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他主讲的内容是要教好孩子学孝道和弟子规。我真想对他说:老师啊,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需要学习传统文化的不应该是他们,而应该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父母需要好好地学习啊!

我的孩子真的是很聪明很孝顺。那天大雨,儿子没带伞,看着已经放学了,又没法联系他,只有呆在家里站在窗边望着车站干着急。真是老天保佑,孩子下车时瓢泼的大雨居然停了。看着儿子轻快地步子过了马路,我心里松了口气。进门后儿子很得意的望着我的脸说:妈妈,你儿子很棒,这么大的雨身上一点没淋湿噢!是啊,我的孩子是很棒!这么大的雨居然没淋湿自己,他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他知道怕父母担心,所以学会了保护自己,这不是孝又是什么?难道孝道真是需要学才会吗?

吃晚饭后坐在桌旁和儿子谈论我去听了传统文化课的事,儿子很严肃的对我说:妈妈,学习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是好多事情不能牵强附会,爱和孝并不需要写到脸上。磕头作揖只是形式,古时候是因为没有凳子,古人只有席地而坐,慢慢演变成了下跪。现在是新世纪了,有必要往地下跪吗?难道下跪的人一定就是孝顺的人吗?还有节俭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却是坏事,如果所有的人都节俭了,消费自然就少了,经济自然就会停滞不前了,社会也就不会向前发展了。这样好吗?所有的事情不能只看一面的,我的妈妈。

我看着儿子,感觉好新奇,原来只是个高中生的儿子居然懂得这么多事情,看来我怎么样辛苦也是值得的啊!在孩子的面前,我成了小学生,在古人面前,我也是小学生,在生活面前,我更是小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的更应该是我们这类自以为是的小学生啊!这样想想,我心里豁然开朗了。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2)

听完马主任的讲课后,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讲到《弟子规》《入则孝》这一篇时,我不禁深感惭愧,我能为父母做到的却很少,真是太不孝了,当父母多唠叨几句时“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的回答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连天

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父母便给予了我们爱,在爱的哺育下,成长,成才。这份爱是我们必须回报的,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儿女做的很不雅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关心体贴父母,甚至有些子女从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及其爱好,他们的行为的确令人有些伤痛,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一句虚寒问暖的问候,当父母身处困境时,应鼓励他们。当他们摔倒在地上时,用双手亲切的扶起。当父母忙碌时,应主动帮助他们,去帮他们分解压力;当父母心灰意冷时,应劝告他们应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本应该是这样,许多事是无法改变的。父母是我们生活的一半,如果父母是一朵荷叶,那么荷叶里包裹的便是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用真诚而又热情的爱去孝敬他们。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做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我相信,只要我们对父母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虽然我们为父母做的事情很小,但父母一定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爱与感恩。定会被我们的感恩行为所感动。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孝敬我们的长辈。让我们对着爸爸妈妈大声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3)

其实对于咱们这个儒莲文化,我之前就知道,因为我的女朋友是千山路小学的,她在36期的时候在这里参加过培训。她学习完之后回去跟我交流一些收获,我开始有些不屑,甚至嗤之以鼻。我认为自己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并不需要别人的教诲。但是这四天的学习,让我对先前的看法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我应该先检讨自己。我这个人在单位和领导、同事相处比较融洽,但是内心很急躁,有时候会和父母、朋友产生一些矛盾,而且对这些矛盾不以为然。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对于父母首先应该尽到孝道,特别是我们这群年轻人,应该把孝道承传下去。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姥姥,我的姥姥从小把我养大,一直养到18周岁。我姥姥属于一个大家闺秀,对于“礼”教得很严。我深刻地记得,姥姥说:“一等人用眼教,二等人用手教,三等人用棍子教。”刚才看到莲儒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可爱特别聪慧,让我的内心产生了自责。回想我在班级里对待我的学生,是否做到和颜悦色?是否做到他做错了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事实上并没有做到。

姥姥还教育我吃饭要有礼。我小时候吃菜只吃自己面前那一部分,哪怕把我面前的菜挖一个小洞,我也不吃别人眼前的菜;吃完饭不能把筷子放碗上;不能说话。其实小时候做得更好一些,学着学着就学走样了。

老师上一节课提到对父母的爱。父母对我们的爱非常无私,非常包容,反过头来,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包容一下我们的父母呢?我的父亲已经52岁了,他的身体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健壮了,走路的时候,我会开玩笑说:“小老头……”感觉父母的身体在一天一天变差,可是我却没有做到我这个年纪该做的事情,每天和朋友在外面玩得很晚。我的妈妈有一些神经衰弱,我回去晚的时候她就是睡着了也会醒来,她总会说:“这么晚回来,对身体不好。”算起来,我们能有多长时间可以和父母说说话、陪他们聊聊天?每天在外面和朋友说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回家对父母再分享一下呢?其实父母非常想知道你在单位表现如何,和同事关系如何,甚至和女朋友处得如何。以前我回去也就是一句两句,这两天回家我跟妈妈聊了很多。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要早走,一年365天,我妈能有360天起来为我做早饭,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谢过她。昨天走时我给她一个拥抱,说:“谢谢您!”我妈还有些诧异,可能有点适应不了。今天我又给她一个拥抱。我相信,我还会坚持下去。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长辈、老师的父母都能够身体健康!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4)

马老师说的一席话触碰到人的心灵,让我在浮躁中找到了宁静。人每天都在忙碌着,很多人却忽略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真情,就是人们常说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人有些事当你想去珍惜和关心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老师讲到人生两件事情不能等:行孝和行善,人生就这么短暂,孝敬父母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在观看一段关于父亲关爱儿女的视频后,我已经满眼的泪水,看到了这对满头白发的老人,我的父母也浮现在我的眼前,毕业工作以来,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多的时候变成了电话的问候,其实,他们只想经常看到自己的儿女在身边,经常得到儿女的关爱,因为他们真的在渐渐变老,当父母白发苍苍的站在我们面前,是否问过自己,我们对父母够好吗?

可能孝顺父母说出来很容易,但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就像老师所说,我们所做的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在回答亲情问题的时候我很惭愧我没有答出关于父母的所有问题,所以我暗下决心,从今天开始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孝顺不难,就是对待父母用心,用真心,即使他们老了、行动缓慢了,也耐心地照顾他们,让他们的内心不孤单:就是不和父母抱怨,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挂断父母的电话,不让他们伤心:就是不找任何推脱回家的借口,即使几小时的时间可以看看父母,也可以让父母高兴好多天。可是老师所播放的虐待孩子的事件和国内外发生的惨不忍睹的杀害亲人的视频,让我感到这些人道德和教育的缺失,更感到教育对于人有多么重要,作为老师的我,要对孩子更有责任感,他们真的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良好的榜样。

对待父母是这样,对待工作也一样,在幼儿园里的每个人,都是一家人,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这个大家庭更好,所以,不要抱怨工作的多与少,轻与重,做好每天的本职工作,也不忘伸手援助他人,对信任我们的家长和孩子怀着真诚的心、感恩的心,尤其对孩子充满爱和尊重,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记得他们有着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让孩子以老师为榜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这节课让我成长了很多,我会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规范自己的言行,沉淀自己的心境,感恩生命中的每个人,做一优秀的伟才人!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5)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生命品格的终极评判。在传统的道德理念中,孝道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因为孝道是责任是义务,是品行是良知,是感恩是回报。没有孝道就没有人道,一个缺乏孝道的.社会,人间友善和亲情之爱就难以为继。因此说孝道是生命中永远不可或缺的一道至臻至善的品行。

从儿时开始,我们就接受了“百善孝为首,孝道大于天”的品德熏陶,并把这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刻进了心灵的深处。教育者的宗旨就是要让这孝道的品格能在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孝道的光茫成为人间永远的温暖……

天地有情,孝道无价;不尽孝道,何以为人?孝道是人性和品德的张扬,是生命和道义的舒展,是心灵和良知的感应,是持之以恒的坚守,是无怨无悔的付出,是尽职尽责的表率。

生命是一个轮回,人都会苍老的,都会有年老体衰步履蹒跚的时候,回报父母,感恩父母是我们最基本的做人原则。父母含辛茹苦的为我们操劳一生,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又为扶养我们尽心尽责并历尽艰辛,他们把全部的爱和亲情都倾注在我们的身上,那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博大厚重的情怀,无不在每个子女的心灵留下刻骨的记忆。如今,当他们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时,理应得到社会和子女的尊敬、关心和照顾,让他们享尽天伦之乐,安度幸福的晚年,这不仅仅是社会的职责,更是我们作为儿女应尽的责任。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孝道所要诠释的核心内涵。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老年生活应有的幸福景象。作为子女更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为他们创造更加舒心的生活环境,让孝道的光茫永远温暖着我们父母的心灵。

古有二十四孝图,无一不是孝道的楷模。其精神和品行至今令人感动,我们未必要全盘照搬照学,我们新时代的孝道不但要有传统的滋养,更要有时代崭新的元素和内涵,这种孝道才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生命经不起太长的等待,孝道同样经不起太久的徘徊。因为孝心有期,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则是一种抱恨终生的遗憾,尽孝要趁早,人生永无悔。

孝道需要真情的付出,需要心灵的投入,需要品格的支撑,需要时光的检验。人生孝道是点点滴滴的汇集,是丝丝缕缕的关怀,是春风化雨的滋润,是冬日阳光的照耀,是心灵深处的呼唤,是岁月留痕的践行。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6)

听完马主任的讲课后,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讲到《弟子规》,《入则孝》这一篇时,我不禁深感惭愧,我能为父母做到的却很少,真是太不孝了,当父母多唠叨几句时“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的回答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连天

孝敬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父母便给予了我们爱,在爱的哺育下,成长,成才。这份爱是我们必须回报的,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儿女做的很不雅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不关心体贴父母,甚至有些子女从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及其爱好,他们的行为的确令人有些伤痛,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一句虚寒问暖的问候,当父母身处困境时,应鼓励他们。当他们摔倒在地上时,用双手亲切的扶起。当父母忙碌时,应主动帮助他们,去帮他们分解压力;当父母心灰意冷时,应劝告他们应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本应该是这样,许多事是无法改变的。父母是我们生活的一半,如果父母是一朵荷叶,那么荷叶里包裹的便是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用真诚而又热情的爱去孝敬他们。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做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我相信,只要我们对父母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虽然我们为父母做的事情很小,但父母一定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爱与感恩。定会被我们的感恩行为所感动。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孝敬我们的长辈。让我们对着爸爸妈妈大声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7)

其实对于咱们这个儒莲文化,我之前就知道,因为我的女朋友是千山路小学的,她在36期的时候在这里参加过培训。她学习完之后回去跟我交流一些收获,我开始有些不屑,甚至嗤之以鼻。我认为自己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并不需要别人的教诲。但是这四天的.学习,让我对先前的看法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我应该先检讨自己。我这个人在单位和领导、同事相处比较融洽,但是内心很急躁,有时候会和父母、朋友产生一些矛盾,而且对这些矛盾不以为然。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对于父母首先应该尽到孝道,特别是我们这群年轻人,应该把孝道承传下去。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姥姥,我的姥姥从小把我养大,一直养到18周岁。我姥姥属于一个大家闺秀,对于“礼”教得很严。我深刻地记得,姥姥说:“一等人用眼教,二等人用手教,三等人用棍子教。”刚才看到莲儒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可爱特别聪慧,让我的内心产生了自责。回想我在班级里对待我的学生,是否做到和颜悦色?是否做到他做错了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事实上并没有做到。

姥姥还教育我吃饭要有礼。我小时候吃菜只吃自己面前那一部分,哪怕把我面前的菜挖一个小洞,我也不吃别人眼前的菜;吃完饭不能把筷子放碗上;不能说话。其实小时候做得更好一些,学着学着就学走样了。

老师上一节课提到对父母的爱。父母对我们的爱非常无私,非常包容,反过头来,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包容一下我们的父母呢?我的父亲已经52岁了,他的身体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健壮了,走路的时候,我会开玩笑说:“小老头……”感觉父母的身体在一天一天变差,可是我却没有做到我这个年纪该做的事情,每天和朋友在外面玩得很晚。我的妈妈有一些神经衰弱,我回去晚的时候她就是睡着了也会醒来,她总会说:“这么晚回来,对身体不好。”算起来,我们能有多长时间可以和父母说说话、陪他们聊聊天?每天在外面和朋友说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回家对父母再分享一下呢?其实父母非常想知道你在单位表现如何,和同事关系如何,甚至和女朋友处得如何。以前我回去也就是一句两句,这两天回家我跟妈妈聊了很多。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要早走,一年365天,我妈能有360天起来为我做早饭,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谢过她。昨天走时我给她一个拥抱,说:“谢谢您!”我妈还有些诧异,可能有点适应不了。今天我又给她一个拥抱。我相信,我还会坚持下去。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长辈、老师的父母都能够身体健康!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8)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游子吟》大家都很熟悉,可仔细品味作者倾注的情感的有几个呢?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可作为人类的我们,又是如何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呢?

感谢是一种情感,一种品质,一种品德,我最感谢感谢的人是我的父母。父母是给予我生命的人,他们陪伴在我成长路上,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迷途时,默默的为我指引方向;父母就像是一把伞,在飘雨落雪的时节,他们为我撑起一片温情的天。儿女就像是父母放出的风筝,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有丝丝牵挂伴引。牵挂着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祈祷着儿女平安,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全家的团圆。可作为儿女的'我们,又何曾认真牵挂过父母呢?父母默默无闻的为我们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而我们又何真关心过父母呢?

父母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却不知报答和感恩。“笑道父母”人们常常提在嘴边,可付诸行动的又几个呢?中国古人就十分注重“孝”,“孝”不仅显在言行,而更在于行动。古人以“百善孝为先”,而我们现在的现代人,早已融入在这个现代化的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达,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国家赖以生存的思想基础。但我们这些可悲的现代人却连这最基本的孝道都不知是什么,更不会感恩。

人的一生要说多少个谢谢,有时甚至是谢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可又有谁跟朝夕相处的父母道过一声“谢”呢?谢他们的赐生之恩,谢他们的养育之情,谢谢他们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谢他们为我们所作的一切……

有句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别人给你一滴水,明天你回馈给别人一眼甘泉;今天你送别人一朵玫瑰,明天人家就会回馈给你整个春天!朋友,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关心想成理

所当然,要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父母,感恩所有关心我们的人!

一个充满着恩情得世界,将有多美妙,处处洋溢着温馨的幸福!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9)

百善孝为先,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吧,不必深究是否扎堆、突击、作秀。当然这里的孝,确实不是简单意义的“供养”,否则与牲畜何异?孔子说:真正的孝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和颜悦色态度谦恭。

孝顺,不是物质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慰藉,要常回家看看。北京大学前任校长周其凤因为工作繁忙,错过了老母亲八十大寿,90寿辰的.那一天,带着记者郑重其事地回湖南浏阳老家。跪拜母亲时,娘俩相拥痛哭。没成想照片流传网上后,却引起很大质疑,认为:当众下跪“孝题大作”成分,不是真正的孝顺。

周其凤上任北大校长后,曾对该校自主招生政策进行补充,增加了“凡发现生活中不孝顺父母者,一律不予录取”一条,对孝心的看重可见一斑。下跪是为感情的表达,其实无可厚非,无论是拥抱,握手还是喜极而泣,只要是真心流露,无所谓秀不秀。总比借口工作忙,脱不开身常年累月不回家要好得多吧?若能引领风尚,作秀又何妨?所以说,与其花工夫质疑别人作秀,不如学学孝道,关心一下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活中,许多人因为粗心、懈怠而错失尽孝的良机,留下了终生的悔恨。这也提醒了我们,别再借口“忙”而疏忽了盼望儿女回家的心。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一直被人们放在首位。如《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尽孝固然离不开物质条件,但不能把孝心和钱财等量齐观,特别是在温饱不愁的情况下,孝应该是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体贴,是精神意义上的东西。

有一位失祜老人,把仅有的房子以一万美金卖给了一个年轻小伙子,而的条件就是希望他有空的时候可以跟自己聊聊天。可见陪伴才是父母最渴望的孝顺。无独有偶,央视也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宣传片——《别让等待成为遗憾》:母亲用手抚摸着儿子的脸说,等你考上大学了,妈妈就享福了;上大学后说,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一直等到母亲病倒住进医院,为工作打拼的儿子才来到母亲的病床边,泣不成声。这则公益广告告诉我们:享福不能等待,孩子尽孝更不能等待;带着体温的行动,才是最崇高的孝道。

不要等到为人父母后,才真正体会到“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百善孝为先,有心需趁早。时光无情,我们在长大,父母在衰老。希望生活中的我们抓紧一切可以回家的时间,多陪陪父母,早点尽尽孝心,别让感恩的心留下太多遗憾。

周末了,恰逢父亲节,放下手中的事情,去探望探望年迈的父母吧,陪伴是最实惠的孝心,最长情的告白。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10)

寒假期间学习了孝道文化,看到跪羊图的时候,真的是很感动。一段《跪羊图》让我的心酸了,痛了。反思,深思??是啊!平淡的生活和匆忙的工作是乎占据了我们的心灵,孤身在外的也好,一家都在身边的也好。有几个真正的把父母恩放在心上的`呢?外出的人啊,你们可曾常打电话问问二老可否安康?成家立业的人啊,你们可否常回家看看?当我

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忙碌的时候,又可否体会到父母依窗扉,苦盼儿女的消息的那份情。一段《跪羊图》拨开人们被世俗尘封的孝心,想到一直被我们忽视在远方的双亲,鼻子酸了,心痛了。前进着的人们,似乎忘了想像,忘了去回忆。想象是谁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我们?回忆成长路上,是谁张开双手环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是谁用尽半生有心血去培养、去教育子女?又是谁为子女的成家立业愁白了双缤?

一段《跪羊图》让我懂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谁都无法真正体会到父母对子女付出的那份心。但我从那以后就很自然的去留意那些长辈了,他们所做的一切,我开始细细的体会他们的用心。从小就一直在学世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这句话,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倒背如流了,可从来没有去揣摩这几个字的真谛。

一段《跪羊图》也让我开始沉思了,人生短暂,先为人子女,然后为人父母。自古父母育儿,儿孝父母,这是一种人性的传递。就因为有了这种美德,才让人的一生有了温暖,有了感动。我不曾广阅论孝道的书籍,也没有作家那般表达能力,无法写出动人心魄的句子。我只能用自己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我的感受。我不曾是一个合格的孝女。我在父母面前也任性,也曾不顾他们的感受,也曾伤害过他们。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11)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说的也就是孝吧,那么,现在的我们该怎样去理解和做到孝敬呢?

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孝字在古代人的理解是:作为儿子女儿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在创字的时候,孝下面是一个“子”字,而“子”在古代意义是“儿子和女儿”。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都说百善孝为先,成人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去看望父母并孝敬他们。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给父母倒一杯水,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亲干劳活,帮母亲做家务,为父亲粗糙的大手省点时间休息,让母亲日日担心的心放放松,这些是我理解的少儿善孝了。

当你每天懒洋洋的起床吃早餐,你会想到是谁叫你起床,早餐怎么来的?当你离开父母,踏入学校的时候,是谁每日说“在学校玩得开心哦,注意安全,听老师的话”。当你睡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曾想过被子怎么会盖在身上。这些都是你的父母一点点的'爱,而你渐渐长大之时,该为他们做一些你力所能及的事。请给他们关心和爱。

曾经有一个公益广告,由Family组成,F为Father父亲,m为Mother母亲,而中间的a则是儿女吧,在父亲母亲的关怀下,我们渐渐长大,学会孝敬他们了。

其实,孝敬父母是必然的,生活中,你是否孝敬过师长?当他们用深红的钢笔在你的作业本上批改,而头昏脑胀时,你是否为他们倒过一杯水?当他们用下班时间去看望学生的时候,你是否知道他们家里仍有儿女要照顾?当他们咳嗽之时,你是否为他们递上一袋冲剂?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也曾感恩自己的恩师。不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天下名句也不会咏唱到今。所以,我们应该孝敬师长,做到少儿善孝。

中国传统孝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12)

在闲暇的时候,我总能想很多,有关我的所见所闻,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在我身边有各种人和事,很多时候,我都无法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就像很多人无法理解我那近乎傻瓜一般单纯而又简单的想法。

我所接受的是“百善孝为先”的教育,而我最理想的是“小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我看不得那些年过七旬的老人还在为生活而奔波,看不得那些本该在学校学习的小孩却在街头晃荡。我心疼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可怜那些稚嫩的小孩。

朋友说我同情心泛滥,说我愤青。其实,不管是同情心泛滥也好、愤青也罢,我只是希望,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我们的父母和老人。母亲十月怀胎,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成人,或许我们得到的不是最好的物质生活,但它却是父母能给的最好好的全部。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更不可能享受现在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这是我们要记在心里一辈子的恩情。

有人说“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很现实的一句话。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例子,那对老人是我家亲戚。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人很疼小儿子,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媳妇娶了、房子盖了、孙子孙女给带大了……可大儿子至今未娶。如今,老人却被迫分家产,还要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把他们逼到此番境地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被他们捧着手心里疼着的小儿子。

所有你能想到的或是没想到的难听的话语老人都听尽了,每天被自己最疼爱的人诅咒打骂,还要把和平常人家一样祖孙之间的天伦之乐给夺走,日日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我想世界上最悲痛的事莫过于此了吧。我不懂,一个人到底要有多坏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我也不明白,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会让一个男人背弃道德伦常。我不能说他们指责他们什么,但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总有一天他们会尝到他们自己种下的恶果。他们的子女总有长大的一天,长大到能独立去判断所有的是是非非。我只希望,到那时,他们能知道饮水思源、能懂得感恩、懂得去孝敬疼他们爱他们的爷爷奶奶。

老人就是我的姨奶奶和姨爷爷。每次我放假回家,都能吃到姨奶奶送来的各种各样她自己种的好吃的东西。其中有大白菜、瓜子、地瓜等无公害农产品。姨奶奶他们都已经70多岁了,自己的孙子孙女不和他们亲,便把我当做亲孙女来疼爱。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不明白,那么好的老人,为什么有人就是不会珍惜和爱护。很庆幸我能遇见他们,其实,老人家不图我们什么,只希望我们能健健康康的`成长,有空的时候多陪陪他们说说话,让他们不那么孤单就好。每次去看姨奶奶,都能在她家呆好长时间才能回家,感觉总有说不完的话。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很忙,爷爷奶奶也不怎么照看我,记忆里很多时候都是姨奶奶在带我。所以,她总是告诉我那些我没能记住的、关于我小时候的事情……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光。

我的爷爷奶奶、外婆如今都还健在,真的很庆幸,在我懂得该多花些时间和耐心去陪他们的时候还能有机会去做。有多少人因为与这个机会失之交臂悔恨终身,而又有多少人永远都不会明白这些道理。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管他在其他方面上再怎么成功,如果他不懂得孝敬父母,那么他都是失败的,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真的是讨厌透了那些忘恩负义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选择朋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看那个人有没有一颗懂得体恤父母孝敬父母的心,如果他有,或许这个人不一定是好人,但他一定不会坏到哪里去。最看不起那些不顾念父母的人。

看着村里那么多孤寡老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此刻,才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渺小。真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伸出自己的双手,为这些老人尽一点绵薄之力。

小有所养,老有所依这样的大同社会或许不会实现。但至少,我们可以让他们不再那么孤单。拿出你宝贵的一点时间,多陪陪你身边的老人,总有一天,你也会像他们一样渐渐老去,老到掉牙,老到哪里也去不了,到那时,你也想有人陪陪你自己。这便是我简单而又单纯的心愿。

    相关文章

    51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