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 孟杰0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

今天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新的东西,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文化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这如此高速发展的世界里,流行的东西很多很多,可它们就像过眼烟云一样转瞬即逝。真正能让人铭记于心的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不能一昧地追求潮流而把先辈们留下来的优秀文化抛之脑后。如果一个人把根都忘了,又谈何发展呢?国家也亦是如此。

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留下的优秀文化数不胜数,有堪称奇迹之作的万里长城,有耐人寻味的唐诗宋词,有赏心悦目的苏州园林......可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开放,有些人开始渐渐变得崇洋媚外了。其实并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吸引人,而是没能得到很好的宣传。即使如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不会随时间的流逝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应该用现代人能接受的形式去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在没有手机的时代里,人们表达思念的方法是写信,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绪。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表达内心情绪的方式更多的是打电话、发信息。相比之下是更便捷了,可我却觉得少了些许的韵味。打出来的字始终没有亲手一笔一划写出的字来得有魅力。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讲的更多的是快、方便,而我们也应该在这样的基础上发扬语言文字的魅力。

前段时间的《朗诵者》和《一封家书》就很好地把语言文字的魅力融入到了我们的现代生活里。以朗读的方式把文字流露出来的感情读活了。这两档节目播出之后深受大众的喜爱,人们总能从朗诵者有感情的朗诵中找到感情的共鸣,仿佛亲身体验了执笔者写信时的心情。文字的魅力就是这样吸引人。

中华文化,是由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组成的,我们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会似种子一样扎根在我们的心中,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用优秀的现代文化去浇灌它,使其慢慢地又长成一棵新的参天大树。时代在进步,但传统不能忘。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2】

我来自于大同,我也是妈妈让我来学习的,在这里我要首先感恩我的妈妈,如果不是她,现在的我还是像畜生一般的活着。我以前也是一个很不听话的孩子,是一个很忤逆的孩子,我妈妈也是经常被我气得半死。我从小就不爱学习,我就特别的怨恨中国的这种应试教育,如果没有作业,没有测验,没有考试,没有家长会,那该多好啊!因为我是二胎,我还有一个姐姐,姐姐从小就学习特别好,琴棋书画什么都会,我妈就把她培养的特别好。我妈妈这个人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各方面。因为我姐姐就什么都好,那妈妈就希望我也什么都好,用培养女孩的方式来培养我。因为我是一个男孩,自然不会像女孩那样,所以我就反对,我就不愿意,所以我们娘俩就经常因为这个吵架,生气。但是,我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差,因为我小学在所谓的贵族学校,当时家里的生意也不错,家庭比较富裕,所以就上了实验小学。那时在班里能排个中上等吧。但是,从六年级开始,我接触了网络这个东西,使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以致于考到了一个很烂的中学,父母花了钱才让我到了比较好的中学。上了初中,上网就更疯狂了,经常因为上网问题跟我妈吵架,以致于成为了班里面的下等生。我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我爸爸很放纵我玩电脑,以致初一的那一年我母亲也就没有管我。到了初二,我爸爸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和我妈联手管我,这才控制住了我的上网时间,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也就是这次的期末考试,家人都很高兴。

学习完传统文化之后,我才知道我错了,我真的是大不孝,猪狗不如,在这里真诚地和妈妈说一声:“对不起,我错了,请您原谅我。”我也知道了责之深,爱之切的道理,人世间最伟大爱就是母爱。父母做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啊!在这里我也强烈呼吁大家不要再和父母吵架,想想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这辈子也报答不完啊!

在这里,我要感恩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东西,这次女德班之后,我也要出去多多弘扬中华传统,让更多的人受益。最后,我还是要感恩,感恩一切。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3】

“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积淀,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上好传统文化教育课,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是我们思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理解的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对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让学生在亘古流传的名言中了解文化的精华;在荡气回肠的诗句中感受文化的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体验文化的特点。

在我的文化课堂中,会让学生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体会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介绍我们传统文化丰富的形式,带领学生在书法、绘画、戏曲、诗词……中体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特点;在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中,培养学生鉴赏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要做到对文化的弘扬,更要做到对文化的传承。例如:我们不仅要用“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典故让学生明白孝亲敬长的美德,更要引用当代学生熟知的孝心少年事迹让他们体会对美德的传承,教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美德,从而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能力,将文化的精髓注入他们的肌体。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中体会古人依法治天下的决心,也要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中领会当今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这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明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要让学生学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要始终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注入学生的内心,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引领学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4】

通过我院开课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哈韩、哈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历史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

有段时间,我学习了关于《孝经》的知识,父母在最初的.时候给予了我们生命,然后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扣扣子,教我们洗脸,等教我们学会了所有东西时候,我们首先回报给他们的是顽皮和顶嘴,我们忘记了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那些日子,我们忘记了父母是怎样把毕生的心血一点一点的传输给我们。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

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

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5】

正式接触佛教是从听陈大惠老师的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开始的,陈老师的第一讲便是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他让我从新认识到了道德,认识了人生规律,陈老师讲到道是什么?其实很简单,道就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这个叫道,比如说早上太阳在东边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苹果一定要秋天结果。

这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这个就叫道。什么是德呢?按照自然规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这就叫德。现在有人说传统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这是一种误会。还有人谷禅师之前光是知命认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后来云谷禅师对了凡说人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而在后期了凡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他教导子孙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了凡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改变了原本被算定的命运,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怨天忧人不满上天的不公平,却不知道有些东西是命中没有的是求也求不来的,有些东西是命中有的迟早会得到的了凡先生没有去怨天忧人,通过努力得到名利财富,那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没有德行是不能获得相匹配的东西的,因为那是德不配位。

佛学其实是博大景深的一门学问,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佛学开导人对世界的`认知,让人知道富贵荣华只是过眼云烟,开心是暂时的,痛苦也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时时快乐开心,我们不可能永远悲伤痛苦,一切都将过去。 然后佛学教导人在思想上改变,教导人乐观,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不论是富贵还是贫苦都是暂时的,世事无常,我们不可能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佛学告诉我们不因为快乐而兴奋不已,也不要因为痛苦而悲伤,因为这是暂时的,遇到困难时要想这是暂时的,富贵时也要想这也是暂时的佛教导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过错,不要迷恋一时的快乐,不要遇到挫折就沮丧,我们要知道我们从来到世间开始就注定一切都是会离我们远去的

我们只有舍得放下才会得到,舍得放下富贵德到智慧,舍得放下仇恨就会得到快乐,舍便是得,不舍便不得。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6】

4月21日——24日,济宁市第一期国学经典教育导师培训,在济宁教育学院举行。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参加了为期两天半的培训,受益匪浅。

在紧张的两天半的培训中,共听报告五场,深深被精当的讲解折服。尽管我有很多的内容听得一字半解,但是讲解教授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激励并鼓舞着我。给我们授课的这五位教师,平均年龄都在75岁以上,但是他们的讲解是那样的激情四射,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直接现实,他们真的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讲课,用自己的生命体验诠释着传统经典文化。他们尽管年龄都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都很好,真的是精神矍铄,神采飞扬。中央民族大学的牟钟鉴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的骆承彬教授不仅自己年龄大,而且还有一个高寿的母亲。说来话巧,一个102岁,一个106岁,都是在去年的时候“寿终正寝”,留下了二老“孝”的佳话。

我们培训的是传统文化,我在想,或许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滋养,造就了二老良好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中国的传统文化难道有这么强的魔力?亦或是其他的原因。在不同的培训场合,我也听说91岁的老教授讲课的讲义是用小楷字体的功力打造,而在授课的现场侃侃而谈,这就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想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是非常的高寿,我不知道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教人求真向善,叫人内心平静。人内心平静了,达到了一种体内外的平衡,人就会心情愉悦,充实乐观。我想,在社会发展到目前的程度下,重新弘扬传统文化,这说明传统文化的德性在目前的却需要,只有通过这种深入中国人骨髓里的文化基因,才能够够拯救中国的现实,达到一种理性的和谐!

回想专家的授课,犹如响彻在两耳的阵阵东风,又犹如沁人心脾的汩汩清泉,给人以无尽的精神洗礼。面对现实,又感觉差距甚远。也许这种从骨子里拯救国人素质的明智之举要从娃娃入手,从中国这束希望之花的根部抓起,才会抓出收获?期待花朵明天的辉煌与明艳的!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7】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想到中国,我心中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什么尊老爱幼,什么执著追求,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代名词。风流人物、九州风景、民间故事、艺术符号、八方习俗、文学瑰宝……都反映了我国的传统与改革。我沉浸在这一则则故事里,犹如置身于广大的海洋。

《中华传统文化》中记载了许许多多,有神话、有历史、有艺术、有瑰宝……其间我最喜爱那美轮美奂的民间故事。那牛郎不顾那汹涌奔流的银河,同儿女拿起粪瓢去舀那天河的水。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们那坚强而执着的爱情,感动了皇母娘娘,终于允许他们相见一次。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把爱情去掉一个字,那就是爱。是啊,这就是纯真而坚韧的爱啊!梁山伯与祝英台到死都要相见,在坟墓里化作一对鸳鸯鸟,飞到高高的树上去了。那扯下的`裙角,化作蝴蝶,也化作心里沉淀的爱意了。

如此美丽的爱情,如此纯真的爱,也值得我为之感动。但还是文学瑰宝更对我的胃口。我同书本一起探讨谁才是《三国演义》的“一号人物”。《三国演义》我看过,但不过草草翻了一下而已,根本不记得什么“计”。这个故事里却贬低诸葛亮,抬高反派曹操的身价。其实也不算是贬低抬高,事实证明就是这样。诸葛亮表面谦虚内心却十分狂傲,不但编造歌谣搞当地个人崇拜,还广告扬名,即使属下是个能人,他也认为那不过是智商底下。反而曹操却真实得多,他是一个生来就有领袖能力的人,也是个浪漫主义者,他干的那些坏事,也多半是“不得不”的。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周瑜气量小,心胸狭窄,恨不得杀死处处都胜过他的诸葛亮,就是教科书也是这样说。其实并非如此。杀诸葛亮是为了护国家的安全,是替大众着想。这样一分析,我想你也改变了传统的看法吧。

九州风景也是美丽的很。天空灰蒙蒙的一片,连火红的果实也沾染上了一丝素白,草尖上几滴雾气凝成的水珠,映出远处朦胧的山峰。走在这样的雾里,连衣服都会湿淋淋的。这样轻幽淡雅的风景,无不显露出中华秀丽的自然风光。

这样的《中华传统文化》,真是令人兴奋难以忘怀啊!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8】

感谢院长给我们提供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感谢全院职工在我们学习期间辛勤工作,让我们安心学习。下面汇报一下9天学习的体会和心得。

一、各位老师、义工从自身实践和落实传统文化,示范作用好。使每位学员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了学习的榜样,如鞠躬、吃素、讲话随和等。大福地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示范基地。

二、自己的受益和体会

1、学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50多岁了,在部队25年的时间,接受过党和军队不少教育,也有传统教育,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回想起来,这些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但社会上和军队内部有的现象,也是自己的疑惑,就是官当的越大,这些理论学习的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高,可贪腐的就越严重,可以说理论学习和实践完全背离。

自己也变得麻木,说麻木是对这些不正常现象思空见惯,从当初的气愤,到后来的无视,甚至随波逐流。反思一下,完全是自己的自私造成的,一是对坏的`社会风气默认了、明哲保身了,二是也伸手占点国家的便宜了,比如说:在部队医院,酒精、棉球、胶布开始需要什么拿什么,没有感觉到。

但通过短短九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了很大的触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受益:一是人不管学多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如果潜意识里(思想深处)不扎根,是无济无事的。这次学习深入了灵魂,对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深信无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今后必将深入学习和理解、传播,不断去落实。二是太上感应篇对我的警示力,“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通过几天来几位大师的案例分享,以及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和果报,(好的果报感恩党和政府好的政策对家人和自己的护佑、听家长老师的话得好报;听党的话得好报,不听放任自己则有坏的果报)深有感触,对父母、生灵、圣贤必需有敬畏之心,对自己有缘的人和事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是律己的根源或者是保证。

三、做践行传统文化的使者。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再做,不在说。

一是自己要按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语善、视善、行善。播种福田。

二是传播好传统文化。

三是除正恶,不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除不作恶。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9】

细雨纷飞,粉红色的花瓣上滚动着雨滴,烟雨笼罩整个城市。我足不出户,窝在家中看书,我现在手上握着的是一本绿色封面的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读本。

这本书分成了六章,有人物介绍数学诗词等,我比较喜欢最后一章八闽茶香。这一章讲的是关于茶的故事以及种类和喝茶的原则。我明白了制茶的过程一人有8个步骤,分别为采青;日光萎凋;炒青;揉捏;团揉;渥堆;干燥;紧压。这样,醇香好喝的茶就完成了,我品过的茶有:清香甜爽的白毫银针;味道纯正的肉桂;清爽宜人的大红袍等等,书中还有介绍要怎样品茶。读到这儿,我想起一件事。

去年暑假,当补习班全部攻克完成后,妈妈带着我们去了有着世外桃源美称的武夷山。武夷山是中国的茶叶之乡有着不计其数的茶田和不同品种的茶叶,我一到就被这壮丽的景色给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导游又带着我们去了一家造茶厂,女主人将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大的房间,里边是古色古香的茶桌和靠背椅。椅子上铺着柔软舒适的褥子,上面绣着龙和凤。茶桌上摆着全套茶具。看得出来,这套茶具已经使用多年了,但在细心的女主人的保养下,它们看起来还是干净如初。哗哗当碧绿的铁观音倒入小巧玲珑的茶杯里时,我发现妈妈和那个女导游都做了同样的动作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叩了三下桌面。

妈妈,你在干什么啊?我好奇地问。当主人给我们倒茶或添茶时,都要这样做,表示谢意。噢,原来如此啊!接着,热情的女主人又给我们品尝了多种茶叶:醇香的大红袍;清甜的`水仙、肉桂;回味无穷的金骏眉

当时,我真后悔没早点看到这本书,早点知道茶叶文化,哎!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经验和智慧,一脉相承延续到今天。现在,茶叶已经从中国延伸到世界各地,香气浓郁、有养生功效的茶已经成为了养生人的喜好,他们通过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这正如书扉上所说的那样: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0】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的篇名叫《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文章的题目一下子就使我感到了茫然,仔细品读下来,才有所触动,有所感觉。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虽然这是引用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接着作者的那一段极富表现力的排比句更是令我心潮澎湃。作者是这样写的:

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谁能不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个儿女不把对祖国母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入生命,并使之成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题歌呢?当杨利伟坐上“神舟五号”升空时,谁不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当奥运健儿们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谁不为祖国取得的荣耀而感到骄傲呢?

这是对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使我联想到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勇夺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刹那,那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环绕,难以磨灭。当他跨过最后一个栏,飞快地冲过终点,以秒的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在短跑项目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枚金牌时,我心潮澎湃,我想在这秒的时间内,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犹如滔滔的江水。刘翔的那块金牌里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来的血汗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有激励他迈向巅峰的那一份强烈的民族精神。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升华了,自然地融合于节奏之间,变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努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为国家做出贡献。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于迈向了成功,有了正确的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高尚的爱国情操;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祖国,就等于有了光辉灿烂的未来。

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阶段,让我们谨记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未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请记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1】

随心看过《中国式离婚》《金婚》很多内容都误导了观众,明明没有爱情了,还用道德和孩子维系,这不是自己欺骗自己玩儿吗?因为中国的传统已经很落后了,才现在导致这么多婚姻破裂,我实在看不惯中国式的婚姻。但中国的电视剧还一再播放,让悲剧上演,真是有些可悲。

写情感是提倡人们学习如何去爱,去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而不是为了爱情就一味的忍气吞声。夫妻之间绝对是用爱结合的,没有爱情,没有和谐的性生活,都是不正常的生活,内心都不会真正快乐起来。除非自己欺骗自己过的很幸福,快乐不快乐只有自己说了算。婚姻中没有爱情,完全可以离婚,大多没有爱情的婚姻,都出现了婚外情,有的欺骗,有的知道都不敢离婚,难道你这是在意你的爱人,大多都是一些没自尊、自爱的女人,让自己的身份更加卑微,中国的婚姻,说不离婚是为了负责任,那根本不是责任,是欺骗,严重欺骗行为。什么叫幸福?是彼此真心的结合,不是用外界的东西维系,这是痛苦,不是幸福。都没有共同语言了,要这样的婚姻有意义吗?

本身传统思想导致了这么多的婚姻危机,为什么还要让孩子们继续复制呢? 其实,孩子也是生活在欺骗里,男人、女人都会良心不安,为何不放自己一条路,放对方一条,守着一个死婚姻有什么意义?没有爱了就分手或离婚吧,这样才叫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这才是真正寻求自己的幸福。活的才不遗憾。

女人不是懒与勤快的问题,是不理解自己的老公,不知道自己的'老公到底需要什么,当然有的男人也是很有责任感,可他并不真正的幸福,因为他的妻子除了做饭、洗衣服,思想上一点也帮不上,人活着是为了精神呢?还是物质呢?取决与人的内心。不管男人、女人,道理是一样的。

随心理解的爱就是这样子的,爱情不是卿卿我我,男人就应该以事业为重,女人则辅助自己的男人快乐,有一份安定工作的同时,重要的是思想上要进步,让自己喜欢的人,积极、热情,充满动力和快乐。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尽量去学习。让自己的爱人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2】

陈大惠是一个智慧的人,这种智慧体现在他独特的思考和卓尔不群的品位,同时他没有因为智慧的天份成为一个专注捷径的投机分子,而是一直稳健勤奋地坚定着自己前进的步伐。在他的骨子里有一种桀骜的本性,这让他能够时刻让自己的思考更加敏锐和成熟。假期看了陈大惠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论坛,感触颇深,如果没有老法师的慈悲和智慧,举世仰止的德行和威望,绝无可能有此节目问世,所以,说起来是无限的感恩!感恩老法师!感恩佛法!陈大惠老师以独特的方法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用道德去指导我们的生活,去化解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陈老师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避免灾祸、获得幸福。西方的价值观强调更高、更快、更强,并不能给我们人类带来福祉,相反带来的'是战乱、环境的破坏、人类精神行为的混乱等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和谐相处,而不是西方强调的竞争,过分的竞争违背了自然、社会的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修身律己,而且要做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通过德行的完善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这时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才能和谐相处,共同繁荣。

片中,陈大惠老师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为中国人感我们老祖宗的恩,感国家的恩,感各位领导支持的恩,感人民大众支持的恩、鼓励的恩,感恩自然万物。从一口水、一顿饭开始。如果我们所作所为违背了感恩的自然的原则,灾祸就全来了,就有报应。我们要做感恩的人,还是不知道感恩的人,由我们自己选择。现在传统文化的教育太少了,如果我们在大学里,在小学里,在中学里大力加强教育,就像这样的论坛,坚持一个时期,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企业的员工就都不是这个样子,我们的社会也不是这样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智慧的沉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容量大、历史长、生命力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融合性和延续性的特质。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气质,一种文化品位,一种理想追求,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和个人修养,让我们更富有智慧,更加理性的去面对生活。

    相关文章

    52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