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2020
班级里的孩子已经大班下学期,可以说幼小衔接是这学期的重头戏。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最新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1
只吃米饭的张张
片段一:事件:张张一到吃饭时间就开始担心。今天吃的是蛋炒饭,白米饭里有青豆、胡萝卜、肉末等。张张一看到就拉下嘴巴难过起来“我要吃饭,我要吃饭。”保育员见状知道他要吃白米饭,就从食堂打来米饭和菜汤给他一个人吃。最后张长吃完了米饭,菜汤一点没碰。
分析:蛋炒饭中有各种色彩味道的配料,照理说蛋炒饭比白米饭要有吸引力。但是张长却非要吃米饭。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造成的。也可能是食物单调,孩子缺乏味觉刺激。根据生长发育规律,婴儿的味觉发展有一敏感期,时间大约在生后2~7个月。特别是在婴儿期,如果不变换食物品种或食物单调,会使孩子以后只习惯于常吃的几种食物,而不愿接受其他食物。而保育员的顺应行为就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片段二:第二周事件:今天吃的是年糕,张张一看到就拉下嘴巴难过起来“我要吃饭,我要吃饭。”老师见状知道他要吃白米饭,对他说:“这个年糕也是白米饭做的。”张张还是嘴里嘟囔着要米饭。当大家在吃年糕的时候,他还在哭。老师没有理睬他。哭了一会儿,老师将他带到他的位置说:“你先坐下来休息,要是饿了就把年糕吃了。最后,他几乎吃完了整碗年糕。
分析:教师清楚张张的行为是对身体不利的,需要成人的纠正。于是采取冷处理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最后当孩子饿的时候,将孩子引导到位置上,孩子自然地接受了食物。 矫正孩子偏食挑食行为的方法孩子出现了偏食挑食行为,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及早予以矫正,从而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下6种方法可供参考:
1、不要强迫、责备和惩罚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有助于产生良好的食欲。父母放松、随意地用餐能使孩子学会享受吃的乐趣。当孩子乖乖吃下时,要多多夸奖。如果持续1周偏食挑食,最好的办法是不加理睬,因为他们会把任何形式的注意都当成是一种奖励。
2、注意搭配食物的色、香、味,要适合孩子的口味,能够刺激孩子的食欲。孩子一般喜欢味道柔和、煮得不是特别烂、松脆、颜色鲜艳而容易吃的食物。对于不爱吃的食物,可改变烹调方式。比如,孩子不爱吃蔬菜,可以把蔬菜包在包子、饺子里来喂。并讲解吃各种营养事物的好处,拒绝孩子的不良进食行为。
3、及时添加新的辅食种类,逐渐克服孩子对新食物的恐惧。可把孩子不喜欢和喜欢的食物掺在一起,最好分成若干小份。开始时,以孩子喜欢的东西为主,慢慢再把他不喜欢的食物加量,使他适应。
4、在饭前让孩子体验饥饿感,不要吃零食,尤其是要限制高热量的食品。这样,他会有好的胃口和满足的饱腹感。
5、控制好吃饭时间,保证在25分钟以下。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过了这个时间即使吃不完也要拿走,否则他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好好吃饭。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2
糖果店的新品
一、实录
角色游戏的时间到了,孩子们自由选择了自己扮演的角色。睿睿今天是糖果店的营业员,糖果店今天的生意特别的好,一会儿棒棒糖就买光了,睿睿用橡皮泥开始制作棒棒糖。当客人来买的时候,她会主动问客人,你要什么味道的棒棒糖?客人要草莓味的棒棒糖她就会递上红色的,客人要香蕉味道的,她就会给顾客黄色的棒棒糖。过了一会她用紫色和绿色的橡皮泥团在一起,接着把做好的这个棒棒糖插在罐子上。孩子有了新创造,作为老师当然不能错过。于是扮演顾客上前与睿睿交流。
师:“你好,我要买棒棒糖”
幼:“顾客,你要什么味道的?”
师:“这是什么味道的,怎么有紫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呀”
幼:“这是葡萄味的”
师:“葡萄不是紫色的吗?”
睿睿被我一问摸了摸脑袋,冲着我笑着说:是绿葡萄……
小班的孩子能够知道葡萄有绿色的,我觉得很值得在讲评中交流与分享于是在讲评时,我特意请睿睿来介绍它新发明的紫葡萄绿葡萄棒棒糖,可是到讲评时,睿睿却把紫葡萄绿葡萄变成了紫葡萄和苹果味,弄得我有点措手不及。
二、分析与策略
当睿睿有新创造时,我及时发现与捕捉,并有意识的把这个“新作品”在讲评中让睿睿介绍给其它孩子。但是由于小班孩子记忆时间比较短暂,因此在讲评时经常会遗忘游戏中的一些情境,或自己的一些游戏行为。这时我们可以在讲评时通过游戏情境模拟,照片、录像等形式。而今天在讲评中当幼儿讲述与教师预设的讲评内容不一致时,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智慧,与孩子进行艺术性的抛接球。
当睿睿把绿葡萄说成了绿苹果,达不到我向幼儿提升葡萄有绿色的这一生活经验,但是我觉得可以从另一个混合味的角度来调整自己的讲评点,于是我问道:“那么除了苹果还有什么水果呢?“梨”、“甜瓜”、“西瓜”、“那么葡萄有没有绿色的呢?”孩子们相互议论了起来,我继续问道:“有什么办法能知道答案呢?”李心雨说:“回家问问妈妈就知道了。”“好,问好明天来告诉我哦!”讲评在积极愉快带着问题的情景中结束了。
三、结论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会有许多创造性的表现。教师在讲评幼儿游戏时,必须以观察为前提,心中有目标,善于捕捉幼儿游戏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点拨。通过教师的讲评,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当然,讲评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游戏的情况和内容进行调整,而且讲评的形式和时机也要灵活多变。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3
检查视力
一、实录:
这天,在早上角色游戏时,吴颖挂了个眼科,倪玲小医生就利用墙上的视力表为吴颖检查起了眼睛。小医生边指着1.0(四颗星)这一行的字符,边看着病人。只听到病人说:“看不清。”医生接着往上指,……终于病人在0.4(没有星)这一行准确地指对了。于是,倪玲医生吩咐病人:“你眼睛不好,要去配眼镜。以后要注意保护眼睛,不然长大了就看不见了。”只见病人相当配合地留出了“钱”准备配眼镜。
游戏讲评环节,我就病人的视力问题与全班幼儿展开了较为详细地讨论:病人近视的原因、坏视力能变好吗、除了配眼镜、滴眼药水,在生活中怎样保护眼睛(环境、饮食、用眼卫生等方面),最后落实到医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与病人交流。
二、分析与策略
杜威认为,儿童所听所想都是直接与他接触的活生生的事物,即儿童所关心的事物是和他的个人生活和兴趣结合在一起的。开学时,我们在医院里投放了数字视力表,由于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很少有医生想到给病人测视力。上星期,保健教师都会为全班小朋友普查视力,保健室的视力表引起了幼儿的关注,视力测试引发了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能力强的医生尝试着给病人测视力,我也借用这个契机让幼儿明白幼儿阶段的视力不是永久的,现在视力不好的小朋友通过矫正等手段可以变好,好眼睛不注意用眼卫生也会变坏。幼儿把查视力的游戏也带进了小医院。幼儿在小医院的游戏中自发生成了“查视力”的内容,教师挖掘的课程资源也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人、事、物,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的课程支持都是诱发幼儿游戏兴趣的原因,也符合了他们的游戏需要。
三、反思:
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幼儿在与同伴、材料的互动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因此,教师应在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敏感而正确的挖掘其中隐含的价值,在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关注、解读他们的游戏行为,及时发现、判断幼儿游戏兴趣,幼儿的基本经验的关系和背后的价值,从而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因此当教师捕捉到幼儿一些有价值的生成游戏行为时展幼儿游戏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游戏中产生的游戏问题进行讨论,引发主题的调查、探索,让幼儿在查阅、调查、分析、讨论与模仿中,丰富有关的经验,并将获得的新经验来建构自己的游戏,推动游戏发展,使得游戏高潮迭起,异彩纷呈。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4
“小无赖”里的大道理
——从幼儿面对攻击时的种种反应说起
案例过程:
镜头一:因为一本小人书,豪豪把庚汝推到地上。老师问清了事情的经过,轻声说:“来,豪豪跟庚汝说声对不起,大家还是好朋友”。等老师走开后,豪豪叉着腰说:“你还告诉老师,我的书就是不给你看”。
镜头二:豆豆在家抓伤了小表妹的脸,老师问豆豆:“你在幼儿园对小朋友都很友好的啊?” 豆豆大声说:“在幼儿园我不打人会得到贴纸,在家又没有奖,还老让我让着妹妹”。
镜头三:小杰总是欺负其其,有一次其其再也忍不住了,不管小杰走到哪都紧紧跟着他,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请你跟我说对不起”。小杰“哇”地一声哭起来了:“老师,他像个无赖一样跟着我,妈妈骂过别人无赖,她说就是不停缠着别人的人”。老师笑了笑“是你先动手的,你自己想想办法吧”。找不到援助的小杰嘟着嘴对其其咕噜了一声“对不起,行了吧”,从那以后,小杰再也不敢轻易欺负其其了。
案例分析:
我们所提倡的正向的、积极的感受,如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愉悦感不是教会的,而是需要以具体事件为依托,必须幼儿亲身经历方能获得的。幼儿越能利用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探究越能不断改进、提高原有的办法和策略,悟出更为匹配、高效的具体方法。怎样应对攻击同样也是幼儿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一种探究,正如蒙台梭利那首心声小诗所说:
一、“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教师对孩子的粗糙说教和轻描淡写的态度,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原来打人并不是什么大事情。说教在此时的作用就是行为暂停后将事态扩大,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二、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经常受鼓励的小朋友,他的人格是建立在有条件的自我约制上的。,所以悬赏式的奖励同样对攻击性行为的控制起不到决定性作用。
三、 “我做了,我就理解了”。“无赖事件”表明:孩子在遇到困难找不到有力援助的时候反而会从习得的社会经验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孩子有自己处理问题的策略,并不像成人那样受许多规范、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小无赖”的这种还击使孩子自己出色地解决了困扰,也在相应程度上让攻击者得到了教训,理解了攻击别人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对攻击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解决方案:
一、做满怀关爱之心的旁观者,把问题交给孩子。
从平日的生活场景孩子已经习得很多交往技巧,让孩子自己动手想办法解决问题对孩子独立和成功的与人交往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如“小无赖”的方法就起到了让幼儿感同身受的作用,只有这种方式才可以让孩子更直接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逐步抑制攻击性行为。
二、做充满理智的指导者,给予孩子及时的疏导。
孩子的自我保护方法有时是对某种社会交往的模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消极作用。例如出手还击,我们并不是鼓励孩子们去“以牙还牙”,“以怨报怨”,因为这样做也会助长幼儿的暴力倾向,使幼儿学会攻击性行为。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还击也并不是对付被攻击的最佳的或者是唯一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语言警告、请他人帮忙、或如“小无赖”采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父母和老师在观察这种解决方法时必须有一个尺度来衡量孩子的行为,并在孩子需要帮助和认同时给予指导。
当我轻轻和孩子们分享了“小无赖”想出来的好办法后,我时常听到孩子们对打扰到他们的同伴说“请你跟我说对不起”。或者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他要是不道歉,我们就不跟他玩了”。调皮的孩子也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自己逐渐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5
让歌唱活动真正“活”起来
——大班音乐活动《胡子的故事》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在以往的经验中,歌唱活动一直被认为枯燥无味。许多老师在进行歌唱活动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幼儿记住歌词,一句句地按老师的要求学唱,轻重强弱和快慢全听老师的,只要能完整、连贯、有表情地演唱,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要组织公开活动的老师们在选材时常常会舍弃歌唱活动而选其它。然而,音乐活动中最易为幼儿理解和喜爱的表现形式就是唱歌,如何让歌唱活动真正“活”起来呢?案例中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案例描述:
一、案例的设计。
设计意图:在大家的经验里,胡子都是长在男人的脸上的,而且老爷爷的胡子最长。可在这首歌曲里幽默地唱出了爷爷、叔叔、爸爸和妈妈的胡子,令人捧腹。实际上,真正的幽默是建立在积极理解的基础上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都特别敏感到蕴含于这些善意的“幽默”中。所以,在设计活动时,着重让幼儿通过动作来表现歌曲,既能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同时也是一种幽默的感受。
活动目标:
1、能基本准确地唱出歌曲,创编出夸张的动作表情来表现歌曲中的幽默。
2、唱出“拔胡子” 和“画胡子”两处地方的不同。
3、能友好地与同伴合作,并体验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相关的图片 眉笔及与孩子共同做的胡子 CD音乐
活动过程:
1、和听课老师玩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游戏,孩子们分组扮成老爷爷、小姑娘、解放军叔叔、小鱼等形象出场。
2、教师范唱歌曲,用歌声来讲述《胡子的故事》。
3、幼儿学唱歌曲。
(1)利用图片讲解歌词,并尝试创编动作来表现歌词。
(2)老师唱歌,请幼儿做表情和动作。
(3)游戏:照镜子。孩子们两个两个一组,一个当镜子,一个当照镜子的,在老师的歌声提示下做动作。
(4)请幼儿齐唱,并做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5)强调“拔胡子”和“画胡子”两处地方的不同。
4、分组表演唱。一组孩子唱歌,另一组孩子表演。
5、游戏:我们也来画胡子。
6、游戏:胡子 Party。
二、案例的展开
镜头一:执教老师在活动开展之前悄悄地对听课老师们说:“等一下孩子们会模范几种人物形象出场,请老师们配合一下,假装有点难猜的样子,等孩子们投入地表演后,你们再把答案说出来。”活动开始了,教师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信心表演好啊?”“有!”“老师们,你们敢来猜吗?” “敢!”“那好,开始吧!音乐响起来!”第一队的小解放军们挺起了胸膛,手在胸前做起了握枪的动作,迈开了“正步”,脸上充满了喜悦,为自己出色的表现而神气呢!
镜头二:“那就我来当镜子,你来照吧!”皮皮对小宝说到。小宝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待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并分好角色后,老师开始唱起了歌曲,孩子们在老师的歌声提示下,兴奋却又努力控制着情绪地玩起了“照镜子”的游戏。扮演照镜子的孩子要表情夸张的创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刮胡子、拔胡子、画胡子的动作,扮演镜子的孩子则要灵敏地跟着,变化动作和表情。还真是有难度呢!
镜头三: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很多造型的胡子,和红色、黑色、棕色的眉笔,供孩子们自由选择装扮自己。阳阳选了一个黑色卡纸剪的胡子,他说:“我是解放军,这个黑色的胡子最酷。”嘟嘟拿着一只红色的眉笔,想了很久,然后对着镜子在嘴巴的上面画上了红色的胡须。也许,还是觉得红色更适合女孩子吧!一个蓝色的八字胡在角落里无人光顾,子健看到了,扔了手上的眉笔,扑了过去:“刚好,我就可以扮演兰精灵了,呵呵!”
镜头四: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了胡子”后,老师放起了音乐,请长胡子的孩子们去找喜欢的“胡子”握手交朋友。孩子们兴奋地相互握着手,胆子大的孩子还把几个听课老师也拉进了活动中一起游戏。浩东靠在墙边,有点畏怯地看着大家游戏。老师走过去,问“浩东,你怎么不去游戏啊?”“因为我没有画胡子。”“为什么不画呢?”“我觉得很脏!”哦,原来是这样。“没关系,那你就当超人吧,超人没有胡子!”浩东这才快步走进孩子中参与游戏。
案例分析:
教师将整个活动一步步地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了演唱歌曲,又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到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友爱。而这次活动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当我们一线教师天天思考如何教的同时,也应该思索如何让幼儿主动学。歌唱活动的顺利开展更是依赖于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地参与活动,并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最大的熏陶。本案例中,教师首先就运用分角色进场这样一个环节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参与的成就感。在众多老师前面神气地表演并得到肯定,使幼儿觉得自己才是活动中最重要的成分,自然而然萌发了“主人翁”的意识。
二、用游戏将活动进行到底。
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可见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案例中教师用游戏贯穿活动全过程。先运用“照镜子”的游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使幼儿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歌曲;再用“我们也来画胡子”的游戏使幼儿体会到参与活动的乐趣,并滑稽地表现出这首歌曲所特有的幽默性;最后,游戏“胡子Party”让孩子真正领略到音乐散发的无限魅力,原来音乐可以这么好玩。
三、面向全体,注重个性。
我们组织歌唱活动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一位幼儿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和表现。在玩“我们也来画胡子”的游戏,教师照顾到每一位孩子的不同喜好,准备了很多造型的胡子,提供了各色眉笔,让孩子们自由地挑选。当浩东小朋友拒绝画胡子时,老师没有刻意去要求,而是以尊重和建议的口吻与孩子进行交谈,使孩子没有负担地参与到下一个环节中。
操作与实践:
在《幼儿园工作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感受和表现”,是音乐教育的宗旨,教师如何把握和实现这一宗旨,如何使音乐教育、歌唱活动开展的有声色呢?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自身修养。
要让幼儿摆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使之转变成自主学、主动学、参与学,关键问题是要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 “幼儿在前,老师在后”,“幼儿先探索,老师再引导”。 同时,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在实践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尝试出更新的教学方法来。
二、勤于积累,善于迁移;勇于创新,巧编巧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如何才能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这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功夫。首先,要勤于积累,善于迁移。在平日里,教师应有心去搜集和收集各种音乐,如儿歌、童谣,世界名曲,广东特色潮汕歌曲,奥尔夫经典乐曲等等。然后,面对这些素材的积累,教师要大胆地进行创新,以便在日后的活动中灵活运用。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歌唱活动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大班教育笔记随笔心得体会2020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