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在生活中,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凡属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电气焊工、登高架设工、塔吊起重工、信号工、急救人员、机械操作工等工种),必须按国家建设部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除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外,还应接受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严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凭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
3.特种作业人员由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复审教育和参加体检,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进行考核,自发证之日起定期到发证机关进行复审考核。
4.工种发生变化时,应经企业安全有关部门同意,进行备案,一般工种转变为特殊工种时,应接受特殊工种安全技术教育,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责任心强,熟悉本工种业务技术和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检查标准与操作规程,不冒险蛮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保存好自己的上岗证件,如有丢失及时汇报。
7.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以上管理制度及公司规章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2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一般采取按专业分批集中脱产,集体授课的方式。教育内容则根据不同工种、专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而定。但都应包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议随两大部分。企业要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卡”档案。特种作业人员经理论及操作考试合格后,到有关部门办理领取操作证手续。
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参加由考核发证机关或其指定单位主持的、每两年一次的定期复审(机动车辆驾驶和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复审不合格者,可在两个月内重新参加一次复审,仍不合格者,应被收缴操作许可证。凡到期未经复审者,不得继续独立作业。在两个复审期内做到安全无事故的特种作业人员,经所在单位审查,报经发证部问批准后,可以免试,但不得连续免试。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3
第1条为贯彻执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13号令),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劳动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下列特种作业人员的劳动安全管理:
一、电工作业;
二、锅炉(含水质化验)和压力容器操作作业;
三、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四、金属焊接(含气焊)作业;
五、登高架设作业;
六、单位内行驶机动车辆的驾驶作业;
七、爆破作业;
八、国家规定的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其它作业。
第3条公司(处、厂等)、项目经理部(或相当一级)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劳动安全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定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需求、培训和考核、取证以及复审等工作的计划,并组织落实;
第4条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经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进行特种作业独立操作:
1、年满18岁;
2、没有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具备相应工种作业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安全技术知识;
(四)在本种作业岗位学习实际操作满2年并经过考核发证单位组织的安全技术培训,或者受过特种作业教育并在本种作业岗位学习实际操作满1年的中等(包括技工学校、职业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
第5条人力资源部门每2年组织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复审考核,对其劳动安全理论、实际操作和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的,取消其特种作业资格;
第6条在特种作业岗位学习实际操作的人员,必须在特种作业人员的监护和指导下进行特种作业操作,禁止独立操作;
第7条公司范围内的特种作业,必须由持有相应作业类别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各单位必须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加强对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劳动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禁止任何单位使用无证人员进行特种作业操作;
第8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操作证》规定的本种作业范围内,严格按照本种作业安全技术规程操作,并随身携带《操作证》,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劳动保护监察员的监督检查;
第9条特种作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方面做出显着成绩的,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10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司(处、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一)对使用无《操作证》的人员进行特种作业独立操作的单位,处以500元罚款,对无证操作人员处以200元罚款;
(二)对超出本种作业范围或违反安全技术规程操作的特种作业人员,取消其特种作业资格,并处以200元罚款;
(三)对伪造、涂改、转让《操作证》的,每证处以100元罚款;
(四)对违反本规定发生因工伤亡事故的,按照公司伤亡事故处理规定予以处罚;
第11条公司所属各单位根据本规定,制订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4
本《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我司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其安全、高效地执行任务,保障公司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内容包括:
1. 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与培训
2. 工作职责与操作规程
3. 安全防护与风险控制
4. 日常监督与绩效评估
5. 应急处理与事故预防
内容概述:
1. 资格认证:规定特种作业人员需具备的国家认可的资质证书,并定期进行复审和技能更新。
2. 培训制度: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涵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及安全教育。
3. 工作流程:明确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职责,设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作业合规。
4. 安全措施: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工作环境监控和风险评估。
5. 监督机制:设立专职监督部门,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6. 绩效评价:设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以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
7. 应急预案:制定详尽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迅速响应。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5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公司内部涉及特种作业的员工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保证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该制度涵盖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评估、持证上岗、持续教育等方面。
内容概述:
1. 培训内容:明确特种作业的种类,如焊接、高空作业、压力容器操作等,并确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教材。
2. 培训方式:规定线上学习、实地操作练习、理论讲解和模拟演练等多种培训形式。
3. 考核评估:设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考核,确保员工达到作业要求。
4. 持证上岗:通过考核的员工需取得相关特种作业证书,未经认证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5. 持续教育:定期进行复训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技术发展和安全法规变化。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项目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第三条请项目部所有特种作业人员严格遵照执行。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特种作业,是指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
根据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我项目特种作业包括:
(一)电工作业;
(二)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三)起重机械司机、信号工、司索工(塔式起重机)(含电梯)作业;
(四)架子工作业;
(五)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室外电梯);
(六)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
(七)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
(八)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操作工;
(九)建筑起重机械(塔吊、电梯、吊篮)检测工、维修工;
(十)桩基操作工;
(十一)由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作业。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龄满18周岁以上,但从事爆破作业和井下瓦斯检验的人员,年龄不得低于20周岁;
(二)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技术、安全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四)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审由特种作业人员本人或用人单位在有效期内提出申请,由山西核发部门进行考核、发证单位负责审验。
复审内容包括:
(一)健康检查;
(二)违章作业记录检查;
(三)安全生产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
第三章项目职责
第七条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按国家、行业、山西地方标准、企业的有关要求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和日常的管理检查工作。
第八条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
第九条制特种作业的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和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条有连续性或需要倒班作业的特种作业应编制交接班制度。
第十一条向特种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通知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第四章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第十二条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
第十三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第十四条特种作业人员有权对作业现场的条件、危害作业人员生命和健康安全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建议、检举权,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应接受采纳特种作业人员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第十五条在作业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等。
第十六条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跨地区从业或跨地区流动施工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特种作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上岗工作:
(一)未按规定进行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
(二)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违章操作记录达3次以上的;
(三)弄虚作假骗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
(四)经确认健康状况已不适宜继续从事所规定的特种作业的。
第十八条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九条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转借或转让。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7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公司内从事特殊工种作业的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训需求识别
2. 培训内容与标准
3. 培训实施
4. 培训效果评估
5. 员工持证上岗
6. 定期复训与更新
7. 违规处理
内容概述:
1. 培训需求识别:根据特种作业的性质,分析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缺口,确定培训需求。
2. 培训内容与标准:制定符合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培训课程,确保涵盖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设备维护等方面。
3. 培训实施:安排专业讲师,设定合理的培训时间,确保培训质量。
4.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模拟操作等方式检验员工的学习成果,确保其达到上岗要求。
5. 员工持证上岗:要求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操作证书,无证不得进行特种作业。
6. 定期复训与更新:定期进行复训,跟踪新法规和技术发展,更新培训内容。
7.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培训制度的行为,采取警告、罚款等措施,严重者可调离岗位。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8
1、严格执行《辽河油田分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和《辽河油田分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2、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办理使用证,严禁无证运行。
3、特种设备的安装、修理、改造、化学清洗必须事先履行审批手续。
4、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齐全,必须实行定期校验制度,严禁超期使用。
5、特种设备的档案、台帐、检验报告、校验报告及使用证,必须齐全。设备铭牌、自编号齐全准确,设备铭牌应裸露,且不得涂漆。
6、特种设备液位计、压力表警示标记齐全准确。
7、特种设备必须实行定期检验制度,严禁超期运行。
8、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爆炸、着火、变形、鼓包等,应逐级上报,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9、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10、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到期时,应提前向安全部门申请复试。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9
1. 目的
为规范特种作业的管理,杜绝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伤亡事故,保持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特种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环境管理和控制。
3. 职责
3.1 安全环保办负责程序的建立、维护和更新。
3.2 安全环保办负责联系对全厂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发证工作,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负责联系对全厂特种设备的年检。
3.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所辖特种作业设备和作业人员的管理。
3.4 安全环保办负责全厂特种作业设备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监督。
4. 程序
4.1 特种作业的范围
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压力容器操作;
高、低压电工。
4.2 安全环保办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界定和检查,特种作业人员基本条件。
4.2.1 年龄满18岁,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疾病和生理缺陷。
4.2.2 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4.2.3 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4.3 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4.3.1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3.2 安全主任必须建 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4.3.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司应收缴其特种作业操作证。
未按规定接受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
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违章操作记录达两次以上的;
经区级医院确认健康状况不适宜继续从事所规定的特种作业;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4.4.1 特种设备必须经市级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当地安全监督部门考核签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4.4.2 安全环保办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维修人员经常检查特种设备,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病运行。
4.4.3 特种设备应根据其检验周期检验。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0
一、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二、引用标准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三、定义
1、特种作业——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称特种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特种作业人员。
四、职责
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由取得培训资格的单位负责,考核和发证有安监部门负责。
2、企业安全办公室对特种作业人员日常管理和本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特种作业人员范围
1、电工作业;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4、厂内机动车辆驾驶;
5、登高架设作业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
7、压力容器操作;
8、制冷作业;
9、爆破作业;
10、危险物品作业;
11、经国家安监局批准的其它作业。
六、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年满18周岁至45周岁;
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4、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它条件。
七、培训
1、需要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由所在单位报上级安全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报区负责培训的单位统一培训。
2、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手续。
八、日常管理
1、特种作业人员所在单位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需要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由所有单位报镇安全办公室审核批准,参加培训,持证上岗。
2、对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3、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对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特种作业人员,按有关规定处理。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1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确保从事特殊工种的员工能够安全、高效地执行任务。它通过规定作业流程、安全标准、培训要求和责任分配,预防安全事故,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维护企业的生产秩序和经济效益。
内容概述: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格认证:所有特种作业人员需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证明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安全知识。
2. 安全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员工了解最新的安全规程和技术发展。
3. 作业许可:实施作业前的审批制度,对高风险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并开具作业许可证。
4. 个人防护装备:规定必须穿戴的个人防护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5. 现场管理:明确现场负责人,实行监督和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
6. 应急响应: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7. 事故报告与调查:建立事故报告机制,对事故进行详细调查,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8. 绩效考核:将安全表现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强化安全意识。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2
1、根据国家《特种作业人员专业性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公司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复审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安全技术素质及实际操作技能,减少和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及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中所指的特种作业人员是根据国家《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指在劳动过程中,易发生员业危害和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3、在本制度中,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包含以下几个作业内容。
3、1电工作业(含发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
3、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3、3起重机械作业(含起重机械司机,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
3、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3、5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
3、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质化验工);
3、7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保管员等;
3、8经国家批准的其它的作业。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4、1必须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种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4、2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工作认真负责,遵章守纪;
4、3按上岗要求,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并取得地、市以上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做到持证上岗;
5、凡公司需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报市建委安排进行培训、考核、发证,操作证到期的人员要按期限进行培训复审。无操作证者,严禁上岗作业。
6、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及复审工作,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7、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和复审费用,由单位进行支付,由于学员考核不及格需进行补考或再次参加培训复审的费用,由个人承担。
8、特种作业人员要佩证上岗,并要按“操作证”限定的作业内容操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犯规定,强迫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9、《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是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要妥善保管,不准涂改、转借。
10、特种作业人员脱岗一年以上,再上岗时需重新进行安全技术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3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熟悉相关业务知识,并经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管理工作。
2、凡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必须熟悉相关业务知识,经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上岗。
3、在新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上岗前,应组织本单位新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到负责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集中申报办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取证手续。
4、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档案和台帐,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有效期满前三个月,组织或督促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到负责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报办理复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超期未进行复审的不得上岗操作。
5、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学习的内容包括: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特种设备业务知识、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分析、故障排查处理,故障应急处置技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及事故案例剖析教育等;安全教育分为班组教育、车间教育和厂级教育,班组教育每月应安排业务知识学习一次,教育学习记录应存入档案。
6、及时安排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机构等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学习考核记录存入档案。
7、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奖惩制度,经常开展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等制度情况的检查,每年组织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技能、工作表现的考核奖惩,考核意见存入档案。
8、按规定定期配发特种设备作业劳动防护用品,改善特种设备操作条件,稳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队伍。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4
1、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促进校园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2、特种作业人员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特种作业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的作业。
3、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独立作业。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或未复审的,由市区安监局或质监局吊销其“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继续独立从事特种作业。
在我校,特种作业指电工作业(含运行和维修),从业人员指电工。
4、电工必须负责合理、规范布设校园电源供应系统,任何部门调整、改用电源必须征得电工的同意。
5、电工必须持有上岗证,无证者不得从事接电工作。拉接电源、安装电器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电工对学校的电器设备,必须经常检查,发现损坏、老化应及时修理,自身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书面报告学校领导,请求尽快解决,严防发生触电事故。
5、电工对师生发现的报修的电器、电路,应及时前往修理,如不能修复,该暂停供电的则暂停供电,不得拖延耽误,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6、学校放假期间,电工对全校电路状况应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查,不需用电的部位统一切断电源,确保假期安全 。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5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在涉及高风险作业时,能有效管理和保护员工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事故的发生。这一制度涵盖了特种作业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日常管理、应急处理等多个环节。
内容概述:
1. 选拔与资格审查: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年龄、健康状况、相关工作经验等,并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
2. 培训与教育:设立系统的安全培训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确保员工了解作业风险及预防措施。
3. 考核与认证: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员工才能获得特种作业许可证。
4. 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无证人员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5. 日常管理:制定作业规程,监督作业现场,确保安全操作规程得到执行。
6. 健康与安全: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7. 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事故进行快速有效处理,并及时上报事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