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分享5篇
一位到结婚年龄的女孩说:我爸爸有外遇时她在读高中,她目睹了爸爸和妈妈不休的争吵,现在,她该是结婚的年龄了,可是,她不肯结婚。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育儿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育儿心得1
孩子哭闹,你只会大喊大叫的制止吗?
从事多年儿童心理咨询的老师提醒,面对孩子的哭闹,最不应该的就是制止。
对于小孩子而言,眼泪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他们用眼泪来传达自己感受到的较强烈的情绪情感。每个人都会产生情绪,而哭泣是一种释放情绪的安全方式。只有当情绪释放了,内心的压力减轻了,孩子才能够重新平静下来。
情绪的释放如此重要,为何面对孩子的哭闹,许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感到心烦,急着阻止呢?家长们的原因不一:“看孩子哭得那么厉害,太心疼了,不希望孩子难过呀”;“孩子一哭,我就什么都做不了,原有的计划都被打乱了”;“孩子当着那么外人的面哭,真是丢脸啊”;“为一点小事情就哭鼻子,真没用”·····
看起来,许多父母认为,哭泣是一种软弱、悲观、无能的表现,因此不希望孩子哭;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开开心心的,不会有太多负面情绪。但更多时候,父母感到心烦气躁,无法忍受孩子的哭,忍不住对孩子大喊“不许哭”,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也曾经在家人的制止下,内心积郁了许多负面情绪。当负面情绪总是没有得到认可,也没有得到发泄,渐渐地他们不仅会压抑和禁止自己的负面感受,也可能会禁止和忽略他人的负面感受。那些小时候被迫停止了哭泣的成年人,内心却开始住着一个哭泣着的内在小孩。当孩子的哭泣,勾起了他们哭泣着的内在小孩,勾起了他们想哭又不能哭的羞辱感,这种感觉使他们内心难受,因此希望能够用一种“速效药”制止孩子哭泣,迅速平复自己的失衡情绪,其本质是舒缓自己,而非帮助孩子。
因此,家长应调整自己的观念,接纳自己产生的负面情绪,允许孩子哭泣。
先说一个经历。因为临时有事,我去接女儿的时间有点晚,赶到时,教室里面只剩了4个小朋友,女儿在和其中的两个小朋友玩玩具,另外一小男孩,神情焦灼不停地看着窗外。
当熟悉的身影出现,小男孩立刻扑了上去:“爸爸,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啊?我的托马斯呢?”爸爸一脸尴尬的说,“对不起啊儿子,爸爸今天特别忙,把买小火车的事忘记了。”小男孩一下子怒了,嚷嚷起来:“你早上答应给我买的,我都等了一整天了!你这个骗子!”爸爸好声安慰:“别生气了,爸爸真是忘记了,我们现在就去商场买”。
但是小男孩并没有停止哭闹,对着爸爸又打又踹。爸爸连拉带拽把男孩拖到车里。男孩大叫着不停地踢打车门,爸爸终于怒不可遏:“闭嘴!不许哭!你再敢动一下,我就把你扔下去!”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孩子在自己面前无理取闹地发脾气,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们变成第二个开始发脾气的人,针尖对麦芒的大声嚷嚷完,发现陷入连锁反应形成的恶性循环中。孩子因为被训变得不开心、情绪低落,做别的事情也磨磨蹭蹭,我们越发生气,忍不住再次训斥孩子,而孩子更委屈,哭闹得更厉害,结果是,情绪完全被孩子掌控。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做发脾气的同行者
有一次开车带女儿出去玩,刚刚上了高速,她突然喊着要上厕所,由于无法停车我只能哄着让她忍耐一下,但是她在后座不停的哭闹。
终于到了服务站,我想带她下车,她竟吵着不穿鞋子,我只好抱着她去洗手间。可到了洗手间,她仍吵着不想穿鞋子,我忍住气,解释不穿鞋就要光脚站在湿湿的地上,她听了更生气,直接尿在了裤子里。
我忍不住要发火,但是考虑是在外面,我深吸了一口气忍住了,我把她带出洗手间,装作没事般的对她说:“走吧!我们去看看外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女儿喜欢鱼,恰巧服务站的餐厅里有个鱼缸,我指着鱼缸,对她说:“你看!好多漂亮的鱼!”女儿一听,情绪大变,立刻停止了哭闹,我接着说:“我们先去换了裤子穿上鞋,然后来看鱼好不好?”她特别爽快的答应了。
后来,类似的事情也发生过很多次,我发现,每次她闹脾气时,如果我很平静,她的情绪恢复起来也比较快,相反,如果没忍住发了脾气,结果必定换来她更长时间的大哭大闹,我的情绪也完全被她控制。
有人说,孩子是最伟大的模仿选手。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应该做最好的情绪示范给他们看。
在他们慌乱失去控制的时候,如果我们依然能表现冷静淡定,那么他们自然会去学习去模仿,透过一次次练习,最终掌握情绪管理的秘诀。
让孩子发脾气,他们才能更听得进去道理
我小表妹小时候特别爱哭,为一点小事,哭上个把钟头很平常。而舅妈对她也有办法,往往是先哄再骂最后彻底不理她了,让她自己待在屋子里哭。舅妈说“让她哭,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果然,半个小时左右表妹就会停止。
表妹长大后,哭得次数少多了,有一次我逗她,“你小时候真的是因为哭累了才不哭么?”
小表妹没好气地说:“才不是。一开始我是真的很难受,忍不住哭;后来发现我妈不理解我,我非常生气就哭得更使劲;我心里觉得很堵,而哭着哭着、就感觉轻松一些,不那么堵了,好像把什么东西释放出来了。这时,我当然就不哭了。
其实,无论是“哭”还是“闹”,都是孩子欲求未被满足时的发泄方式。它会让不良的情绪像泡泡一样不断冒出来,帮助孩子缓解内心的负面,防止情绪的淤积甚至恶化,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有一个比喻很贴切,当孩子陷入情绪的洪水时,他实际上是一种溺水的状态,他的耳朵是闭上的,他的内心是恐惧和混乱的,如何救?拉住孩子打人的手,或者把他抱住,让他知道无论如何,自己是被爱的被理解的,让他觉得自己安全了,很快他的情绪就会平静下来。
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幼儿园老师,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一次,一个刚入园男孩因为妈妈离开而大哭大闹不止。她上前轻轻地搂着那个男孩让他趴在自己的怀里哭,然后边拍着他后背边说:“我知道离开妈妈让你很难过,不过妈妈下午会回来接你的。我们给妈妈画一张画,告诉她你很想她,好不好?”
她一边说着,一边慢领着男孩往屋里走,孩子这时已经由大声嚎哭变成了小声地抽泣,进屋之后,她拿给了男孩他一张纸和各色蜡笔,和他一起坐下画画,这时候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画起来。
无条件接纳了孩子的情绪,等他们平静下来,再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只有情绪背后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下次就不会重蹈覆辙。
教孩子大胆而礼貌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他的不正确的行为?当然不是。否则就变成了溺爱和纵容了。
好友的孩子特别喜欢打人,经常有被打哭的小朋友家长来讨说法,为此好友软硬兼施反复教育,但是孩子依旧“恶习难改”,她自己都对孩子有点失望了。今年,孩子刚满3岁,她就把孩子送去了幼儿园,几个月下来她发现孩子打人的频率越来越低,甚至是说话结巴的毛病都有改善。
她向老师求证,老师说“二毛(孩子的名字)刚入学时,确实挺爱打人,每次批评他,他不服气但是又不辩解。于是我暗地里观察他,有一次,别的小朋友抢走了他手上的玩具,他很生气,想说,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于是就直接上手打人了。发现了这点,我就特别注意他的一举一动,每次他想要动手的时候,我就反复教他‘用嘴说出来,不能动手”’并告诉他如何表达,现在二毛很少打人了。”
很多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通常只会哭闹、喊叫、打人,这跟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就像说话一样,表达情绪也是需要学习的。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丰富孩子关于情绪的词语,经常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让孩子了解学习不同的感受以及语言的表达。比如:“你送给妈妈的画,妈妈很喜欢,觉得好感动”、“今天路上特别堵,让我很烦躁”、“我最喜欢的鞋子被弄坏了,我很伤心”等等。也可以利用起一些情绪管理绘本,比如《我的感觉》系列、《我的情绪小怪兽》、《菲菲生气了》、等,结合书中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帮助孩子加强对某一类情绪的理解。
遇到强度比较大,或者持续时间比较久,或者比较复杂的情绪时,可以引导孩子深入地去探讨和理解。比如孩子跟朋友闹别扭,可能其中会掺杂着生气、受伤、焦虑、嫉妒等等情绪。这时我们可以跟孩子谈谈,用猜测的方式去帮孩子理清楚里面复杂的情绪感受。
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他成长的机会。作为家长教会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他们才不会因为无助和受到挫折而乱发脾气,这样的孩子,情商一定高,长大了人际关系也差不了。
当孩子哭泣时,也让他自由哭泣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接纳与否意味着他是否能生存下去,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接纳他的情绪,无论他是否哭闹,父母都是爱他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安全的;孩子只有不压抑、不逃避自己的情绪,并释放情绪,才能够重新变得快乐。
当孩子哭泣,不斥责、不焦虑、不攻击、也不急于让孩子解释,而是先拥抱孩子,做一个陪伴者,听着孩子哭
育儿心得2
夫妻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每一个孩子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缩影。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长大后很难改变身上的家庭烙印。因为孩子与爸妈在同一屋檐下成长十几年,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与否,如水滴石,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生长发育。
一、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二、爸妈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三、强势妈懦弱爸→男孩子胆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四、爸妈过早离异→孩子冷漠 、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
五、爸妈爱相互指责→孩子敏感、爱找借口、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 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一起感悟人生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六、爸妈爱打架→孩子喜欢暴力、脾气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值得一说的是,家庭里孩子对父母亲近,也容易影响孩子
女孩与母亲近 男孩与父亲近
七、对孩子影响:孩子长大后,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
这种模式常常发生在以下这些情况下:第一,母亲从小带女儿,如果在2岁半~3岁时父亲没有介入,常常会出现女儿对母亲过度依赖,与父亲关系越来越远;第二,由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母亲要给女孩做好榜样,父亲要给男孩做好榜样,所以女孩长大了,应该与母亲更近一些,男孩长大了,应该与父亲更近一些,因此导致同性的亲子关系越来越近;第三,在夫妻关系不和的家庭中,由于父亲和母亲常常相互敌视,总希望把孩子拉入自己的“同盟”中,结果常常是孩子与父母中的一方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与另一方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在女儿的心中,父亲的形象离他很遥远,那么当她长大后就会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或不敢接触异性。对于男孩也是一样的道理。
八、女孩与父亲近 男孩与母亲近
对孩子影响:影响孩子择偶
男孩与母亲关系较近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第五种模式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问题更大。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儿子从生下来就给母亲带,到2岁半到3岁时,由于爸爸没有介入,孩子在第一个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开始爱上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热恋”,形成恋母情结。当孩子到4岁半~5岁时,开始排斥父亲,讨厌父亲和母亲那么要好。孩子是讨厌父亲来跟他争他的母亲。现在是看到父亲讨厌,影响父子关系,长大后就会影响孩子择偶。
孩子在3岁以前,家庭的主要抚养人是母亲,这时母亲怎么给他爱都没问题,但随着男孩慢慢长大,那么母亲要和他距离远一点,让父亲与他的距离近些。如果男孩与母亲更近,他会从母亲身上习得很多女性的东西,性别角色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会过度依赖母亲而“恋母”,那么孩子的心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成长的。所以孩子长到3岁左右时,父亲角色应该介入,让一家人的关系相对均衡一些。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夫妻两人该如何相处太重要了
育儿心得3
懂得放弃舍得放弃才是大智慧
前一段时间给家里的两个宝贝照了合影,以纪念快乐的儿童节。昨天接到照相馆的通知去拿照片,想着早上送完孩子路过那里,就顺道取了。由于我去得早,店铺刚开门不久没接生意,那个热情的老板也刚好在,就给我闲聊了几句,还让我们参加他们举办的魅力宝贝活动,说着还拿出了宣传单让我看。我一眼就看到了美丽的异国美景,下面是诱人的奖励。
冠军奖:泰国双人六日游+笔记本电脑+豪华儿童电动跑车+20寸宝宝展片+荣誉证书+荣誉奖杯
亚军奖:港澳双人四日游+高档洗衣机+豪华儿童电动摩托+20寸宝宝展片+荣誉证书+荣誉奖杯
季军奖:海南双人五日游+高档平板电脑+豪华儿童手推车+20宝宝展片+荣誉证书+荣誉奖杯
晋升前20强:海南双人五日游+20宝宝展片+荣誉证书
晋升前50强:高档奶锅一套+20宝宝展片
这些奖项,让人垂涎三尺、心动不已……任谁也禁不起这等的诱惑,老板见我很感兴趣,又热情的给我介绍如何参加,说是要拉票,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种是找人来办充值卡,来办的人越多,所充的值越多,那么票数越多。
原来魅力宝贝是这样选出来的,我在这边亲人不多,朋友也不多。老板又接着补充一种方案,可以带人过来,不需要消费,但要把人带到这里来,来一个人算一票,带来的人越多,票就越多。我明白了,要成为魅力宝贝,要先有人脉。
本来我都拿起笔准备填写报名表了,却又放弃了,我还是弃权吧。
老板很是惋惜的说:“就这样放弃了吗?”一连问了几遍。她一定很是吃惊:这样的奖项你竟然无动于衷。她接着鼓励我说:“你亲朋好友不多没关系的,去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都可以”。
这个老板还真是善良,这样的办法都肯告诉我。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这个魅力宝贝选拔的机会。不知道老板会不会在背后嘲笑我:这人真是个傻瓜。
宝贝,你不会怪我吧?
虽然我们也想出国去看看,我们家里也需要一个平板电脑,你也喜欢赖在儿童电动车上,并且,已经两岁的你,也没有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证书和奖杯。但,我还是感觉这样的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参加了会怎么样呢?
如果参加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就要被打破,妈妈就要整天绞尽脑汁忙于拉票,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思好好的照顾你呢?
如果参加了,为了那些可怜的票数,妈妈就要去找人帮忙,这就要欠下许多的人情。
如果参加了,万一得了奖,你感觉这样的奖杯适合当宝贝摆放起来吗?
如果参加了,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在这边的亲朋好友是屈指可数的,舅舅、叔叔、阿姨、李爷爷……他们的朋友可以带来给你投票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就算按老板说的那样可以去大街上随便找个人来,可那实在太那个了,我也张不开嘴,那也不符合我做事的风格。
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该舍得的东西就果断的舍弃。这些道理,你现在是不会明白的。
人生就像一个旅程,从起点到终点,你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诱惑,总要面临很多的抉择,我希望我的女儿能足够理智,能擦亮双眸,能动动脑筋去分析,是该果断的放弃,还是该勇敢的去追求。
懂得放弃而又舍得放弃的人才是睿智的,放弃了,就不要再耿耿于怀、患得患失。
放弃不是无能懦弱的代名词,等有一天你真的需要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会帮助你的,不管成绩怎么样,关键是你自己想要的。而我有自己的选择,有些事能为,有些事不为。而我不想打破我内心的底线。
我在这里写这些话,并不期待你能懂,只是希望将来的一天你会懂。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些东西,放弃了、丢掉了反而会让自己的身心更轻松,就像一些无所谓的包袱,丢掉了,反而会走地更快。
谁不希望轻松上路,那么有选择舍弃大包小包的累赘,就是一种智慧。请相信妈妈,舍弃的部分生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补偿
育儿心得4
懒妈妈和勤孩子,你们做的有点多了
看着孩子背上书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责任。似乎父母养育他到7周岁,就等着他背上书包这一天。心也随之不轻松起来,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来。
早上催促他起床,帮他整理书包,晚上陪他读书,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为他忙前顾后,然而孩子却不领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绩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能成正比。究其原因,我认为根源还是出在父母自己身上。由于父母太勤劳,反而养成了他的惰性,由于太关注他的学习,他反而变得没有责任感和自觉性,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是为大人学的,对大人产生依赖性。长此下去,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如是保证优秀成绩的关键,是支付将来成材的前提,是培养健全、独立人格的保证。
看着这么多父母为“小皇帝”、“小公主”们鞠躬尽瘁,我却反其道而行之。勤和懒是一对矛盾体,是互相牵制、相辅相成的。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大人“懒”了,孩子就勤了。
不信你看我对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做的:
经验一:懒于接送——独自走路去上学
虽然很多孩子上下学都是父母接送的,虽然他爸刚开学时送过他几次,但我从不接送,因为儿子从家到学校最多只有一公里的路程,只需穿过一条马路,来往的车辆也不多。在给他讲了安全知识后,我就要他自己走路,其美名曰“练轻功”。
有一晚,他没按时睡觉,次日起来迟了,要我骑车送,我故意说,我自己上班要迟到,来不及送。他气得一边跺脚一边小跑去学校,结果因迟到被罚扫地。我知道他最怕老师罚了,所以只有让他迟到一次才能吸取教训,改正晚睡的毛病。果然,以后总是一到8点半就上床,准时睡觉,保证第二天早起。如果那次真的送了他,恐怕良好的作息习惯难以形成。
教子心得:让孩子自己走路上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养成不依赖他人的好习惯。
经验二:懒于陪读——独立完成自己的功课
我只提醒儿子,什么时间该做功课了,做完了向我报告一声。遇到要检查的作业,我一律叫他自己检查,我只负责签字。他极不高兴地说:“别人的妈妈都给检查,你怎么这么懒?”我给他讲道理:“不是妈妈懒,你想,如果我帮你检查了,你还会检查吗?考试的时候错了,谁又帮你检查?平时出小错,考试出大错啊。”并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遇到不会做的题我叫他自己开动脑筋,实在不会做了告诉他该到哪里去查找资料。如某个生词不知道什么意思,他为了图省事,来问我,我叫他自己查字典,为了完成作业,他不得不一个笔划一个笔划地查。过后,我在思考他不爱查字典的缘由,原来是对部首查字典不够熟练,往往查一个字要费老半天时间,要查的生字多了,别说孩子,大人也觉枯燥。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和他玩查字典比赛,列出生字,看谁查得快,我故意输给他,赢了的他兴趣盎然。玩了几次,查字典速度大大提高,不再认为是麻烦事了。现在,他还主动帮同学查字典呢。
教子心得: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上,不要太勤于指导,而要学会发现哪些是孩子能做的和有助于独立思考而可以放手的的,哪些是他能力达不到而需要帮助的。
经验三:懒于唠叨——多做少说培养自觉性
有的父母为督促孩子学习,一天到晚象麻雀一样唠叨个没完没了。殊不知,重复的话孩子听多了耳朵也会起茧的,他反而不当回事。周末,他打游戏打了很久,作业也没做,我问:“你准备打到几点?”他看看钟,说:“再打十分钟。”“好,说话算数。”十分钟过去了,我返回来一看,他还在打,我强忍怒气,脸上平静地说:“你平常不是说,说话要算数吗?”感悟人生他不好意思了,歉意一笑,马上关掉电脑。
在此之前,因我给他灌输过做人做事要守信用的意识,所以这次他才能愉快地接受。试想,如果我来个火冒三丈,一阵唠叨:“别打了,还不赶快做功课去,这样打下去,成绩怎么会好?以后考不上大学……”恐怕他口服心不服的,做作业时还会“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后他打游戏,我要他自己规定时间,时间一到,必须马上关机。开始,他还要我监督,以后我偷偷观察,发现他自觉了,时间一到就不打了。都说打游戏不好,但只要把握的好,可以变不利为有利,他从中学会了控制自己,克制欲望,培养了控制力,忍耐力、意志力等。而这些,正是重要的学习品质。
教子心得:勤教育不见得有效,要看在什么方面勤。如果勤于唠叨、大摆道理,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并能有效实施才是值得借鉴的。
经验四:懒于动手——不包办培养做事独立性
凡是儿子力所能及的事,我都不帮忙。如他的房间乱的时候,我就提醒他该收拾整齐了,自己却在一旁乐得看他整理。
孩子上科技课经常要回家准备各种材料,我叫他自己准备;要买什么给他钱让他自己去店铺买,以锻炼和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收集标本,我带他去野外,看着他动手做。
刚开学,老师要求给新书包上书皮,他不会包,我却叫他跟我学包。第一个封皮包好后(当然非常蹩脚),便放手,叫他自己包。他嫌麻烦,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我不理睬,只顾在旁边“指手划脚”地指导一番,看我如君子般“动口不动手”,他不得不耐着性子包。如果我为了图快省事,帮他包完,那么他永远也包不出第二个更好的书皮。
教子心得:勤于帮孩子做事,甚至包办,孩子就会有依赖和被动性,而责任心也无从培养。要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由于我的种种“懒”,促成了他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改掉了粗枝大叶、丢三拉四的毛病,遇到困难,能独立思考钻研,主动寻求解决办法;生活上,独立性强,样样能自理。
可见,父母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该狠心的时候要狠心,该懒的时候不妨懒,把操心、关注默默地放在心里。移开呵护的羽翼,让他自己去飞翔,唯有这样,雉燕才能炼就一双坚强的翅膀,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的独立能力。
育儿心得5
被九成家长都忽略的教育细节
言传身教是父母给孩子教育的两种方式,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是合格优秀的父母,并不断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只是因为不懂常常陷入教育的误区。忽略了细节,对孩子的教育也偏离了最开始的路线。
你是负面语言的狂热爱好者吗?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做一些我们不希望他做的事时,出于本能,总会下意识地告诉他们“别这样做”。比如:
不许对着手机了,眼睛都要近视了;
告别你别乱扔垃圾,你又扔;
小心点……别又把牛奶打翻了;
不要抢小朋友玩具,不是告诉过你不可以这样吗……
似乎提醒孩子即将发生的坏事,就是我们职责所在。但我们却很少意识到这些都是负面语言。是的,这些几乎构成了绝大多数家长养育孩子的惯用语言都是负面语言。所以,国外心理学家十分有趣地将一些家长归类为“负面语言的狂热爱好者!”
也许很多家长疑惑了,不这么说能怎么说呀?大家不都是这么说的吗?但你知道墨菲定律吗——你越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你看吧!人们常说“心想事成”。你对孩子说的话,他们都会依照预言实现想像。孩子本来都没想过“打翻牛奶”、“可能会打翻”这种事,经爸妈提醒后,孩子脑海中,浮现打翻牛奶的情境,以及妈妈暴跳如雷、勃然大怒的神情。反而会很在意。
那么,让我们找找自身原因吧。
你是否真正了解这些否定性的语言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信息?以批评、指责、命令等一系列的负面语言,教育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屡教不改的孩子;然后,不以同理心去设身处地的触碰孩子想法,只一味阻止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记住了“不要”做什么,而没有从正面给孩子建设性的意见。事实上,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恰恰是“你不可以做什么”教育出来的结果。
如何对待孩子屡教不改
面对孩子犯错屡教不改,与其总是阻止其“不要做什么”,不如告诉孩子要做什么,具体怎么做,使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放下身段和孩子说话,至少先让孩子听得进你说话,然后再了解他的想法,同时给他灌输一些正确的指导和示范,比如:
为了你的眼睛,要渐渐地减少你玩游戏的时间哦;
请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吧;
慢慢走,牛奶端得挺稳啊;
你可以和小朋友们交换着玩各自的玩具呀;
这样一来,父母更容易看到孩子的优点,然后可以大胆说出优点,孩子关注并发展的就是自己的优点;反之,父母只会挑剔,孩子吸收放大的就只能是被挑剔的地方。
而且,中国的家庭在亲子教育中往往并不刻意把时间、事件具体化,这是违反科学育儿原则的。比如我们小时候,父母常念叨这么句话:“都这么晚了,还看电视不睡觉”那时候我对这句话,是完全没有清晰概念的。以致使小时候的我感到不知所措,每次都抱着侥幸心理看到很晚,最终导致了我的近视与父母之间心的疏远……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父母,不仅得有充分的耐心、恒心、爱心,而且很多教育细节要讲求方式方法!如果只看到孩子缺点,一味和孩子强硬的对着干,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倒不如在亲子教育中,多一些积极正向引导的语言,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并告诉他怎么做。反而让你更省心,孩子也更开心。
虽然说起来很容易,教育实践中一定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们要时常开导自己,鼓励自己!总之,教育孩子,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有时就在父母一转念之间,且看你如何把握了。
孩子天生是孩子,父母却没天生的,我们想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当孩子的榜样,需要努力和理解。犯错不可怕,一定要认识到错误并勇于改正,这才是合格父母必备的条件。家长学着和孩子一起长大!
育儿心得分享5篇相关文章:
3.育儿心得体会
7.疫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