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好的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2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
2、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5节。
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这首名曲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首乐曲,一首中国民间二胡曲,世界指挥家听完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独爱此曲。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你们知道是哪首音乐曲吗?(《二泉映月》)而它的创作者竟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名字叫(阿炳,师板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3课《二泉映月》,一起走进阿炳的生活,去感受《二泉映月》的苍伤与伟大,一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阿炳是一位盲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全世界伟人都为之感动的音乐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词语),指名读。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跃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3、通过读,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列写出了月色美,第二列写出了阿炳坎坷的经历,第三列写出了乐曲的旋律,这让我知道了《二泉映月》的背景和阿炳的艰辛创作。
三、自主读文,披文入境
师:阿炳是盲人,是孤儿。他的生活该是多么艰辛,他来到泉边,他听到什么?
1、生自由读第4节。
2、听到: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3、一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在阿炳小的时候,师傅曾带他到泉边赏月听泉,那时候阿炳听到什么?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
四、自读自语,明理悟情
1、默读第2节,划出带“听”的句子,读一读。
2、读得好,在和师傅赏月时,师傅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一起读。
小阿炳听到什么声音没有?(一起回答:没有)
3、过渡:小阿炳什么也没听到,师傅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板书:奇妙)什么意思?后来,阿炳长大了,他听到了奇妙的声音吗?
(没有),那他听到什么?(齐读第4节最后一句)
“听到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
总结:阿炳并没有听到美妙的声音,听到的只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师傅说错了,(在第3节中找关键句:双目失明),你是怎么理解的。
4、双目失明,阿炳看不到一切,所以听着听着,渐渐的……
生:读第4节最后一句。
师:你见过阿炳街头卖艺的情景吗?
(播放有关资料,走近阿炳)
5、你看到什么?
师:阿炳坐在街头卖艺,他没有听到奇妙的音乐,他听到的只是“渐渐……“(最后一句)
师: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呀,他双目失明
他只能听到“渐渐……” (最后一句)
师:他饱受着饥饿、病痛的折磨,他只能听到“渐渐……”(最后一句)
6、老天对阿炳是不公平的,但阿炳被困难吓倒了吗?
你从哪看出来的?
(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师:他多么希望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大家拿起书“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他为什么要通过琴声来倾诉呢?
2、配乐读第5节。
3、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随着乐曲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在二泉池边回荡,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动人的乐曲(播放音乐《二泉映月》)。
5、多么动人的音乐,多么伟大的音乐,一个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个充满苦难的民间艺人,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造出了伟大的作品?
6、当阿炳沉浸在夜色中,忘我地拉起二胡时,他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7、是音乐安慰他孤寂的心,你想对他说什么?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这首不朽的曲子深受我国人们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盛誉,齐读最后一段。
2、总结:苦难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悲痛、哭泣……,但是,对于勇敢的人、坚强的人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面对苦难吧!
板书设计:
13、二泉映月
听: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阿
炳 倾诉:委婉连绵、升腾跌宕、步步高昂
(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认识“钥、匙、趁”等八个生字,会写“爽、菠、萝”等7个生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
出示雨点图,问:这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雨吗?
2、过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秋雨的美吧!
(出示雨图,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形容雨,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并懂得平时词语的积累是很重要的。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引入课文,自然,贴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把要认读的生字用横线划出来。
2、检查认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分男、女生读。
B、同桌互读,一点一读,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并说说你是怎么来记住这些字的。
3、这些单个的生字都认识了,那么我把它们放在小诗当中,你还能正确认读吗?
课件出示小诗,指名读,齐读。
小诗:是谁像一把钥匙?
是谁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是谁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是谁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啊!是绵绵的秋雨,是凉爽的秋风!
(生字认读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自己找读,卡片认读,同桌互读等形式后,再把生字融入到小诗中加以巩固。出示这首小诗,也为学生在接下去环节中回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作个铺垫。)
4、学生再次快速地朗读课文,用小括号把带有生字的词组找出来,并读一读。
5、课件出示词组,学生齐读。
6、出示“一把钥匙、趁你没留意”,重点指出“匙”读轻声。引导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7、过渡:那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你将看到什么呢?
出示词组:五彩缤纷的颜料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
橘子、柿子你挤我碰菠萝甜甜的
分男女生读。
8、像这样的词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到课文的2-3自然段中去找找,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来读给大家听听。(生读)
9、交流,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重点出示“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扇”是多音字。
10、过渡:秋天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有香甜的气味,秋天的雨还会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呢!让我们来读读这几个词:“金色的小喇叭、衔来树枝造房子、油亮亮的衣裳”“裳”读轻声。
11、找出带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把每个自然段中分布的词语分别拿出来,分自然段来朗读,一方
面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另一面让学生各自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从而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12、过渡: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就让我们再一次自由感受一下秋天的美吧!这次,我们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所以老师要请大家来带问题读课文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课后的小话筒。
请一学生读题目。生带问题自由读,读后可以与同桌互相交流。
(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课后练习,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
13、生答,师出示四个方面。并说明课文的结构,这几个句子都在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而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14、大家合作读全文,突出四个方面的总起句。师引读。
(课件出示四句话,并且让学生知道这几个句子都在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并且通过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第一句,来加强这几句话的特殊性。)
三、书写生字。
1、出示7个要写的字。请一学生上台按规律分类。
(可以按偏旁分类,也可以按结构分类。重点指导“木”在左边和在下面的区别。)
2、师范写学生认为最难写的字。
(“爽”最容易出现笔顺错误,重点指导。)
3、在生字本上写一个,并组个词。
四、拓展
1、出示关于秋天的美景。
(作为学生学习认真的奖励,一可以放松一下,二为第二课时,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做好铺垫。)
2、出示关于秋雨的美文,供学生欣赏,并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补充的文章结构与课文相似,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都是总起句,可以巩固课文的结构。摘抄好词句,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读文感受秋天美。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5
目标要求: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然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然后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学生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然后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然后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然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39;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然后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想象、想象产生的依据,培养想象、表达与探究、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本丰富多彩、新颖奇特的想象,树立主动培养想象能力的意识,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想象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想象力的培养和创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
1、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动物夸尾巴》。主要角色可包括:机灵的猴子、漂亮的松鼠、可爱的袋鼠、矫健的燕子。台词内容:尾巴的特点及功能。(教师可与班内同学一起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选出表演小组)。
师:动物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是它的尾巴。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它的特殊用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2、演示《长了尾巴的人类》的图片,想象一下人类尾巴的样子和作用。
二 初读课文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脂. 穴 癌 翘 褪(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字词,教师强调易错的音和字)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 读懂意,能够概括文章的大意。
三 理清思路
1.提出“人类如果也有尾巴”的设想
2.想象人类的尾巴的样子
3.写人们会珍视、装饰、保护尾巴
4.尾巴的功能
四 思考问题
1.作者依据什么提出人类如果也有尾巴的?
2.他又依据什么想象出人类尾巴的样子?
五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特点就是大胆想象——有根有据——合理推导——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二 阅读课文
1、同学们,作者的想象虽然大胆而奇特,但它都有着合理推导,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作者在文中是怎样体现新奇和合理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层次和内容。
把握课文层次和大意,重在归纳作者想像的人类尾巴作用与功能。(可分组活动,比一比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让各小组将提纲写在本上与其他组交流)
2、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本文想象的内容,用哪个词呢?作者的第一步想象是怎样引发的呢?作者又是怎么想到人们会珍视尾巴呢?那么什么引发了作者对尾巴功能的想象呢?结论又是怎样想到呢?
3、大家自由郎读课文,再次感受一下作者丰富而新奇的想象。以各种方式自读课文
4、同学们的回答,老师非常满意,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可以得到作者的每一步想象都是有依据的,而且这个依据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5、那本文想象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呢?
三 拓展延伸
1、想象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想信同学们都想让自己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现在我们来做练习,检验一下谁的想象力丰富。“作者希望人类也有尾巴,但人类真的有了尾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
2、现在让我们打破常规,变换角度,对我们的器官大胆想象。
3、作者想象出尾巴如此丰富的作用,同学们想象出了尾巴给人们带如此多的麻烦,那么,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还是退化?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展开一场辩论。
四 布置作业:以“假如……”为题,写短文,要求在科技方面展开想象。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春”“冬”“花”等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春风”“冬雪”“红花”等词语,两根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新的偏旁。
2.能主动积累有关四季的词语。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其中7个生字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掌握两种偏旁部首,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并学会书写。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拼音,结合生活场景和整体语境,引导学生将图中事物、词语的读音及意思与文字符号整合起来,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好。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词语,能正确朗读。学习并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
2.学习生字,写好“春、冬、花”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新词卡片,实物展台,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四季》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识字1春夏秋冬)
3.(课件出示)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看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哪儿美,起来说一说。
4.小朋友们,四季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识字1》。
二、指导看图,认识事物
1.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事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事物。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
夏雨:夏天的雨是怎样的?(边打雷边下雨,又急又大)
秋霜:谁来说说“秋霜”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秋霜”吗?(下霜时,地上都是白白的一层,薄薄的小冰晶)
冬雪:“冬雪”大家比较熟悉,下雪时,我们都做些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雪)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
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课件出示)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春”的声母是ch,不要读成c,韵母是un,不要读成en;“霜、吹、池”的声母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
教师范读或领读。
(课件出示)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词义。
可在图上认一认,说一说有关四季的特征,说一说花儿的颜色,草的颜色,鱼、鸟的有关的特征。
2.反复朗读,巩固读词。
好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请小朋友开火车读,好吗?(小组内开火车读)
四、学习偏旁,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风吹、冬雪飘、山花红”。(课件出示)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冬、花”。(板书:春冬花)
2.学习新偏旁。(课件出示)
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雨”的字多与雨水有关。指导写好偏旁“雨字头”和“双耳旁”。(板书:雨字头阝(双耳旁))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5.投影展评,让学生了解“春”字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进行写字修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词串,背诵韵文,感受四季景色的美好。
2.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3.继续识写生字“入、风、飞、雪”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词语: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课件出示)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情景导读。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夏天来了,夏雨哗哗地下,秋天来了,秋霜覆盖了大地,一片凄冷、萧索的景象,冬天来了,天上飘下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
2.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季及大自然,如果你想真正看到大自然的美,那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课件出示)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你仿佛来到什么地方?仿佛看到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3.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二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写春夏秋冬的气象特征,要读出春的优美,语声轻柔,夏的火热、急促,语速稍快,秋的凄冷、萧索,语速稍慢,冬的壮丽,语速稍慢。
(2)第二行、三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描写第五幅图上的内容。要读出大自然的美妙:读出草的青青,花的红艳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鸟儿快活地飞。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开放课堂,语言实践
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1.练习造句(课件出示)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2.看图说话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其它四季的景色 图。(课件出示)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自说、同桌说、指名说
(2)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3)说了这么多的大自然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赞叹?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指名说,比赛说。
四、继续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入、风、雪、飞。
让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教师范写,同学们书空。
2.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重点反馈“风”“飞”的笔顺。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交流写字方法和要领,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入”“撇短捺长”居中写,“风”第二笔是横折斜勾,“飞”的第一笔是横折斜勾,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4.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
5.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对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进行指导和督促。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四季分明,景色多么美丽呀,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8
孩子们跃跃欲试,选定一部分同学到板前确定个人所画的内容。说说自己合理安排画面的理由。边欣赏边小组合作找出正确答案,代表汇报。培养孩子观察画面的确定方法。增强对蒙古族民族特色的了解。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孩子建立正确构图的好习惯。了解同龄人是如何表达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培养画面颜色的统一的习惯才艺创新
设计草原艺术实践,提出作业要求:
1、设计制作一幅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手工粘贴、绘画等形式不限。
2、创作时要构图饱满、要有疏密远近之分来体现草原的美丽。
3、人景结合,处理好人景关系。
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马头琴曲。小组合作时要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合理的使用时间。运用大胆创新的理念,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培养孩子们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美术创作当中。
评价草原优秀作业展评
1、自评
2、互评
3、师评
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收获。评价他人作品的作品,找出优点,纳为己用。对创意新颖的作业进行重点点评。培养孩子们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美丽的草原 (天堂)
近景人物主色深绿浅绿黄绿挂图
中景毡房篝火浅蓝天蓝
远景羊群
背景草地蓝天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从小学语文版到音乐版,已经有很多年了,到了今天的美术版终于出炉了。回头看来,似乎这道“美丽的草原”是这样酿成的。
一、主料---育人
本课通过欣赏草原导入新课、赞美草原探究新知、设计草原才艺创新、评价草原各抒己见这四大板块突出一个字,那就是“爱”,用美术教育人,通过手工粘贴、线描画、水彩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丽的大草原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对美术的热爱。
二、配料---审美+创新
美术是视觉艺术,我力求把这道菜制成视觉大餐。
从欣赏视频草原美景,到我的板书,以及孩子们在黑板上的即兴作画,欣赏颜色鲜艳的同龄人的范品,每一步都为孩子们提供着视觉美感和心灵的震撼,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想象和创作能力。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享受这着老师为他们提供的视觉大餐,激发内心与众不同的创意,小组合作的如此默契,将孩子们的创造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构图合理,主题突出,颜色搭配的符合自然常理,又有与众不同的创意,达到了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艺术实践当中。
三、调料---趣味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恐怕离不开“趣味”做调剂,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实践证明,只有让孩子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本课中,通过欣赏草原、赞美草原、设计草原、评价草原这几个大的环节,设计出各种各样与草原有关的美术作品,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使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美术带给他们的乐趣。
也许这道丰盛的“美丽的草原”大餐的分量还不足,只要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丝回忆,对于我来讲已经足够。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烹制一道道美术佳肴。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9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2)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3)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学习2―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划一划,读一读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2)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3)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想象到丝绸之路的热闹与繁华的场面,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5.同学们在课前收集资料的时候,已经了解到张骞在开发丝绸之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但可以说他创造的是一条伟大的路,那么,此时的你,面对这伟大的创举,最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出来。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四、体会写法感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六、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练习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 ( )( )。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
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鞋子跑到树上的原因及要领,领悟“依偎”的意思。
3、能够恰当的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树上的鞋》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鞋子为什么会跑到树上去呢?)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师:课文读完了,谁能用简短的3、5句话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
指名复述3~5人,师恰当评价(说话有条有理,口齿清楚,加上了自己的想法、评价。)
二、分析理解课文
师:复述完了,同学们那么我们刚才的问题你有了答案了吗?
生回答:鞋里有一个从窝里掉下来的小鸟,小鸟把我的鞋当成了家,于是我就把我的鞋连同小鸟一起放在了树杈上。
师:那么小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鸟送进窝里呢?有哪些原因呢?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上勾出答案,然后读一读。
1树太高“我”攀不上去。(第5自然段)(指导攀的写法)
2小鸟打蔫,时间紧迫。(第7自然段)
3小鸟只有躲在鞋里才会感到安全,它把鞋子当成了避风港。(第8自然段)
(每说一点教师指名读此段,读出作者的天真、朴实及小鸟的可怜。)
师:在第8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做“依偎”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可能说是“靠着”的意思。)
师:自读课文第8自然段,你能通过读课文的来体会“依偎”的意思吗?
(小鸟这时很害怕,只有靠在鞋子边上才会感到些许安全,因此“依偎”不单只是靠着的意思,而是一种安全、幸福的靠着、挨着。
师:再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还出现过“依偎”这个词吗?(第13自然段)
指名读这句,体会依偎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依偎”的意思
师归纳:“依偎”是小鸟与小鸟妈妈和谐幸福的埃在一起。
师:你能不能说说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依偎”的感觉?指名用“依偎”说一句话。
(如:晚上我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给我讲《灰姑娘的故事》。
三、小练笔
师:刚才咱们找了3个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鞋子挂到树叉上的理由,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当你遇到一个无助的小鸟躲在你的脚边你会怎么做。
师:作者为什么没有把小鸟带回家,而是把它送还给小鸟妈妈?从这件事中体会作者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天真、善良、爱护小鸟)
师:作者把自己的鞋子奉献给了小年妈妈和小鸟而他只能光着一只脚回家。同学们相信一下回到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写出来。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续编故事。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游乐恢复健康的可能。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3、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一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情,对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送走了炎炎的夏日,秋天悄悄地走近了我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谁来说一个关于秋天的词语?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语言的美妙和秋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第二课时伊始先进行知识回顾和兴趣激发,为顺利衔接课文做好了准备,便于更好地保持学文的完整性。
4、自由读课文,点名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悟秋色之美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你找到哪些颜色词?
2、感受颜色的缤纷,体会词语“五彩缤纷”的含义。
3、群读学习,体会句子表达方法。
师问:秋天的雨把这些好看的颜色都送给谁了?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出示相应的课件。(播放秋景课件,显示图片时教师作适当配说。)交流以下重点句子的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
A、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B、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C、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D、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E、菊花仙子的颜色真多啊,你从哪发现的?谁的眼睛亮?(省略号)——你还看到过什么颜色的菊花?(指名交流)老师这里拍了好多菊花的照片,咱们一起来看看。
4、拓展群读,出示相似的语段,学生品析。
5、微群读练习,完成句子练写。
6、(点课件)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配乐美美地读读文段,升华情感。
[设计理念:“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学生阅读中的感悟、体验和收获,只有在品读中交流中碰撞中才能获得分享,才能得到提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进行微群读学习,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看、充分地写等,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气味的香甜
1、过渡: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2、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藏着哪些气味呢?
3、引导学生想象:秋天可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香味?引导仿照“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说说?(生:香蕉甜甜的;葡萄酸酸的??)
4、(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换词理解(陶醉、吸引)或联系自身体验理解。
5、让我们带着陶醉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读文段。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倡“努力创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这一环节的设计,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借助想象,感受秋天气味的繁多,体会丰收的喜悦,因而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实现了以想带读的效果。
四、品味第四自然段,演绎过冬的情景
1、过渡:秋天的雨不仅带来了很多美丽的颜色和好闻的气味,她还挺会关心朋友的呢!瞧!她现在正拿起金色的小喇叭在喊话呢!听听,她对朋友说些什么?画出有关句子多读读。
2、填写表格,进一步理解本段内容。
3、师生合作,完成填读练习。
五、学习最后一段
小结:同学们,学习到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美丽欢乐?)
六、作业超市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调动各种感官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激发想象力。
3.掌握在横格中书写钢笔字的要领,把握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培养提笔练字的好习惯。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写景的古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
1.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能生动地描述画面。
2.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诗中的风景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动各种感官感受文章的魅力。
2.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全身心投入课文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用几个词语组织画面,并能生动地描述。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钱塘潮的图片,播放流水声、虫鸣声,激趣导入。
教案 导语: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这些美丽的风景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首先当然是依托作者巧妙的文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去感受文中的美景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交流平台”,看看你们会有什么独特的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轻声读读教材中的几位小朋友的对话,适时提问。
思考:
(1)前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告诉我们哪些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想象画面;听声音)
(2)第三个小朋友告诉我们还可以从文中“闻”到味道,同学们能接着他的话具体说说吗?(从课文的某句话中“闻”到了什么味道?为什么会这样?)
(3)你们还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呢?(触觉、味觉等)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的类似体会。
4.指名学生说说交流体会,教师适时指导。
示例一: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听”到声音,还能“闻”到味道。如读《走月亮》时,我似乎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果园里果子的香味,还有那成熟的稻子的味道……
示例二:读《观潮》时,我仿佛看到了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的情景,仿佛听到了观潮的人发出的赞叹声。
示例三:读《秋晚的江上》时,我仿佛看到了倦鸟晚归,夕阳西照江面的景象,似乎听到了鸟儿发出的疲惫的鸣叫。
示例四:读《繁星》时,我仿佛看到了繁星满天的景象,感受到了星星温柔的光芒,就像母亲寄予的温暖一样。
5.出示朱自清的《春》中的名段,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调动多种感官来描绘美丽的春天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师:这是朱自清的《春》中最脍炙人口的一个片段——“春风图”,它的成功之处就是运用多种感官来展开描写。请同学们认真读读,然后告诉老师,朱自清先生运用了哪几种感官来写春风呢?
生1:触觉。第一句写了春风拂面的触感。
生2:嗅觉。第二句写到了“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生3:还有听觉。第三、四两句描写了鸟儿的歌唱声、轻风流水的声音和牧童的笛声。
生4:应该还有视觉。鸟儿、巢、繁花嫩叶、牛、牧童等都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
6.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对这一版块进行总结。
小结:同学们结合句子进行分析,对其中所运用的感官描写的方法都分析得很准确。这就告诉我们,在写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感觉来展开描写可以更好地丰富文本。我们要善于运用这种写作技巧,长此以往,相信我们的写作能力会大大提高。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给出的八个词语,学生齐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人声鼎沸锣(luó)鼓喧(xuān)天震耳欲聋(lónɡ)响彻(chè)云霄(xiāo)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qiǎo)无声息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下两组词语之间的关系。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描写声音的四字词语,你们还记得多少呢?教材给出了八个这样的词语,看一看,上下两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规律?
明确:上面一组词语形容声音大,表示十分欢乐、热闹等。下面一组词语表示声音小,形容十分安静。
3.教师从中抽出一些词语,请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尝试造句。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造句:球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锣鼓喧天]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造句:大街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人们都在庆祝大桥顺利通车。
[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造句:宁静的夏夜,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造句: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停止了说笑打闹,教室里鸦雀无声。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指名学生描述画面。
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这几个词语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这些词语时,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短暂交流,并简单记录)
5.谁能给我们描绘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呢?
生1:上面的一组词语突出的是声音大,读它们的时候我想到了节日里大街上的景象,我想这样描绘:元宵节到了,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有舞狮子的,扭秧歌的,猜灯谜的……歌舞声,欢呼声,震耳欲聋;烟花腾空飞起,精彩绽放,响彻云霄。
生2:下面的一组词语正好相反,描写的是很安静,甚至没有声音的场面。读它们的时候我想到了静寂的月夜,我觉得可以这样描绘:太阳落下了,不知什么时候,月亮悄无声息地升起来了,星星在低声细语地交谈着。空旷的原野鸦雀无声,偶尔传来一两声响动,想必是蛐蛐在窃窃私语。
6.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适时引导第二题的内容。
小结:描绘得多生动啊,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了。但是用词语描绘画面时注意联想要合理,不能生拉硬拽,影响内容的表达。下面我们再看一看第二小题,想一想怎样运用给定的表示极短时间的词语描绘某种事物。
7.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词语,给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
过渡:同学们,经过上一题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根据词语想象画面的技巧。这一题具体规定了要描写的事物以及要运用的词语,请你们充分发挥想象,写一写。
8.学生简单讨论,教师指名学生说说根据指定词语描绘画面的方法。
明确:加点的词语都表示极短的时间,用这些词语描述事物,就是突出其在短时间内情态、动作、行为等的变化,这种变化要合理,要符合生活常识和事物发展的规律。
9.学生尝试写话,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10.指名学生朗读所写内容,教师简单点评。
师: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你们描写的事物,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提出自己的建议。
生1:我写的是风,用到的词语是忽然、顿时: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人们顿时慌作一团,纷纷找地方躲避。
生2:我写的是雷雨,用到的词语是霎时、一会儿工夫:雷声隆隆,暴雨霎时从天而降,一会儿工夫,道路就被淹没了。
生3:我写的是烟花,用到的词语是霎时:朵朵烟花在空中绚丽绽放,满天的星星霎时失去了光彩。
生4:我写的是小狗,用到的词语是忽然、过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小狗豆豆发现我还没有把骨头丢给它,忽然耷拉下脑袋,一脸失望的表情。
师:这几位同学写得真精彩!他们不仅按要求用上了教材中给出的词语,而且设置具体的场景,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相信其他同学创编的句子也很不错,在课堂上就不一一读了。课下同学们可以交换着看一看,互相学习。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课文,学习了从多种感官角度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从中我们知道了不能仅靠理解句段去品析课文,而要换一种角度,这样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除此之外,我们还练习了用词语描绘画面,这样不仅理解了词语的含义,还更灵活地运用了词语,而且对我们思维的拓展也大有益处。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希望能继续保持。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积累生动、优美的词句。
从感官的角度进行描写的名句: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视觉、嗅觉、触觉)
——鲁迅《社戏》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视觉、触觉、听觉)
——峻青《海滨仲夏夜》
与声音有关的成语:
掌声雷动声如洪钟如雷贯耳惊天动地雷霆万钧
莺声燕语抑扬顿挫珠圆玉润娓娓动听万籁俱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在横格中书写钢笔字的要领,注意字距要均匀。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写钢笔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理解诗意,积累写景的古诗词名句。
教学过程:
一、书写展示。
1.教师出示“书写提示”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2.引导学生自读“书写提示”右边的文字,使学生对钢笔字书写形成初步的印象。
3.讲解在横格中书写的注意事项,并指名学生表述。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进行补充。
4.学生进行钢笔字书写练习,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5.挑选写得比较好的钢笔字,投影展示,并进行点评。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课件,播放朗诵音频。
过渡: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美丽自然”,选编的课文也都是写景的美文。学习这类的文章,我们不仅能从中感受到文字之美,还能感受到文字中的风景之美。“日积月累”版块正契合了这一主题,所选的古诗《鹿柴》描绘的就是人迹罕至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2.学生齐声朗诵,教师指名学生诵读。
诵读示例:
鹿柴(zhái)[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介绍作者的相关情况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在诗歌方面,他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写作背景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4.教师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重点词语:
【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复】又。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诗意: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赏析:《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画面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5.指名学生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
6.教师出示其他写景的名句,引导学生说出描写的是何地、何时的景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西北边塞下雪的情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明月升起的情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落日西斜的情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大林寺四月桃花盛开的情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早春雨后的情景)
7.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诗句,扩充知识储备。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两个版块的内容:钢笔字的书写和古诗《鹿柴》。通过这两个版块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写钢笔字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文化积累。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不仅积极动脑,认真对待写字,而且在课下搜集资料,提前了解了古诗《鹿柴》的相关知识。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是很值得嘉奖的!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并在课后积累古诗词名句。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习课文,知道火烧云名字的来历;
3、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从变化多与快两方面来写出火烧云的特点;
4、学习第3、1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5、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重点:
目标4、5。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观察过云吗?请说说。
2、揭题。
二、通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读书检查,请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学习第2节
1、请找出课文中写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
2、学生回答。
3、自由读,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为什么叫火烧云。(烧、着了火)
4、火烧云是真的在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红彤彤)
5、如果不用“烧”,而用“一直红到”好不好?为什么?(“烧”字不但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
6、这一句还写出了火烧云的什么?(范围广)
7、朗读练习。
四、整体感知
1、那么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思考。
2、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变化多、快)
五、学习第3、1节
(一)学习第3节
1、读第3节。
2、这一节写了火烧云哪一方面变化?(颜色)
3、学生再读第3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与快。(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多,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快?)
4、朗读练习。
5、火烧云就只有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想象其他颜色。仿照课文的构词方法来说。
6、按提纲背诵指导与练习。
(二)学习第1节过渡:火烧云出现时,天上发生了变化,其实地上也发生了变化。
1、学生自由读第1节。
2、学生说说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地上的景物为什么发生了这些变化?
4、为什么火烧云会使他们发生这些变化?(用两种颜料混合会变成其他颜色来说明。如红与绿混合变成黑)
5、有感情朗读第1节。
六、小结
1、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火烧云怎么样?用一个字。(美)
2、火烧云还有更美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好好体会。
七、课堂作业
课后题。
如何免费下载小学语文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 鄙视 患者 记载 积累 编写
疑难病症 对症下药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习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习的好词,用喜 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表格,了解学习目标 。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3——5自然段。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习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习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习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板书设计:
立志行医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写药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