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热门文章 >

秋分节气的意义介绍

| 云霞0

 秋分小知识

1.秋分祭月习俗由来已久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2.二十四节气|秋分的由来

秋分,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3.秋分的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杭州祭月风俗略同于北京,但谓祭月为“斋月宫”。“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民间供小财神,大不盈尺,并设有台阁、几案、盘匝、衣冠、乐器等物,此等物均缩小为寸余,俗称“小摆设”。

在广东祭月时祭拜一位木雕的凤冠霞帔月亮神像。在南方部分地区有以芋头作供品的习俗。传说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曾用元朝统治者的头祭月亮,因“元”与“芋”音近,后来人们以“芋”代头。

南昌以往有句老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就是说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因为古代有“男尊女卑”的思想,男子是不能给女子下跪的,月宫里的嫦娥是位女子,而且代表阴性,因此在拜月时男子是不能参加的。

2、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3、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中医学理论的高度罢了。

4、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5、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6、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汤圆多以糯米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温,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热量之物,在春寒季节少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热能,补虚调血、升阳健脾。但糯米黏滞、难消化,多食容易导致食滞。搭配葱、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汤圆的滞缓效果。

总结:在秋分,人们是会有粘雀子嘴、送秋牛、拜神、吃秋菜等等相关传统习俗的。

秋分节气介绍

今年的秋分节气是9.22—10.7,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各12小时。《春秋繁露》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宋朝时秋分日百官放假。过了秋分“一场秋雨一层寒”的体会更加明显了。养生要注意润秋燥、养脾胃、防秋凉。

平和体质秋分饮食小贴士

适宜:小米、玉米、茼蒿、菠菜、南瓜、莲藕、板栗、土豆、萝卜、苹果、柚子、石榴

秋分之后,昼夜温差较大,时常有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速降,寒凉渐重,加上空气干燥,成为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饮食以润燥益气为中心,健脾补肝清肺为要,清润甘酸之品不可少,但要注意调配好寒凉之性。主食粗细粮搭配要比单独吃大米好,可配些健胃清虚热的小米;亦或放些大黄米,健脾胃,补中气,温肺止嗽;亦或吃些玉米,调中开胃,益肺宁心。蔬果方面应顺应天时地利,吃些当季时令的茼蒿、菠菜、南瓜、莲藕、板栗、土豆、萝卜、蘑菇、香菇、小白菜、苹果、柚子、石榴等。另外鲈鱼秋后始肥,肉白如雪,有“西风斜日鲈鱼香”之说,常吃有益脾胃,补肝肾之功,适合用来“贴秋膘”,清蒸最好,避免油炸、烧烤。

另外,今年中秋节正处于秋分节气,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农历八月十五这天食鸭子的习俗,“秋风起,鸭子肥”,此时正是品尝鸭子鲜美味道的大好时令;而且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解水,养胃生津”,是很好的贴秋膘之品。-另外,月饼虽然是中秋节的应景之食,但其甜腻,不宜多吃,也不可用来当早餐、夜宵,对脾胃不利。最好将月饼切割成小块来享用,这样既能享受到各种味道的月饼,又不会增加身体负担。

少吃:辣椒、葱、姜、胡椒、油炸、油腻、苦瓜、莴苣、芦荟、苦菜、啤酒

医学研究表明,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在气温变化无常的秋季,饮食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不吃过冷、过热、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为了减少秋燥症状,不宜多食辣椒、葱、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另外,农历八月宜减苦,苦味的苦瓜、莴苣、芦荟、苦菜、啤酒等要少吃。

忌吃:豆芽、豌豆苗、苜蓿芽、生蒜、肺脏、猪肚、芹菜、生蜜、鸡蛋

《千金方》曰白露、秋分节气:“勿食萌芽(植物的'幼芽,如豆芽、豌豆苗、苜蓿芽等),伤人神胆,喘悸,胁肋气急。勿食生蒜,令人发疽。勿食雉肉(野鸡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本草》云:“勿食獐肉,动气。勿食芹菜,恐病瘕,发则似颠,小腹胀。勿食生蜜,勿食鸡子,伤神。”《金匮要略》:“三秋不可食肺。”

平和体质秋分运动小贴士:运动调气调神,避免大汗淋漓

秋分时节,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显得格外清新,特别适合室外运动。而运动又以增强肺脏功能为主,调气调神的瑜伽、气功、太极拳很适合,能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改善肺的生理功能,抵御肃杀之气对机体的侵犯。实在没时间运动,多做深呼吸也有益。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以保护阴精阳气不受损害,否则大汗淋漓,使人津气耗散,必定损害健康。同时要注意天气多变,忽冷忽热,空气干燥的特点,运动时衣服要适时穿脱,多饮水。

平和体质秋分起居小贴士:秋季养收,早卧早起,适当秋冻

北方寒气逐渐南下,秋风瑟瑟,气候逐渐由热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南方也进入真正的秋季。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守,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起居调摄不能违背“养收”这一原则。首先睡眠宜早卧早起,顺应阳气之收敛;其次,适当秋冻,上身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有意识的让身体“冻一冻”,能使人体的防御机能得到锻炼和激发,增强御寒能力。当然秋冻要有限度,以自己感觉不太寒冷为准,而且下身最不宜受寒,短裤、短裙、凉鞋此时已不合时宜了。

平和体质秋分情绪小贴士:不悲愁忧伤,收敛神气

秋令内应于肺,情志主忧,对人体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秋季人的情绪不大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尤其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引起悲伤忧愁的心绪,而悲忧最易伤肺。因此秋季养生要使情绪乐观,享受累累硕果的喜悦,可约上亲友到农家采摘丰收的蔬果,也可登高赏景,饱览奇景,令人心旷神怡。不悲愁忧伤,收敛神气,才能为冬令阳气潜藏做好准备。

平和体质秋分茶饮小贴士:酸梅汤

对付秋燥,离不开水,而酸甜的乌梅汤能更好地补充人体津液,缓解干燥症状。准备乌梅120克,代代花30克,桂花10克;先把2升水煮沸,然后将乌梅放入沸水中,煮开,然后用小火煮一小时,再把乌梅捞出来,放入代代花和桂花,煮上三五分钟,香气出来了再加点冰糖,放温了饮用,建议不要冰镇,温茶水更解渴,又不伤害你的脾胃。

秋分节气的意义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

秋分(autumnal equinox),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节气的由来: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秋分的气候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小结:时光匆匆,多珍惜留在身边的人,不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因为这一生能遇到他们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哦!

    相关文章

    379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