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疑似和确诊病例需隔离治疗自我健康监测21天
猴痘疑似和确诊病例需隔离治疗,猴痘密接者需自我健康监测21天
7月26日晚间,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并印发《猴痘防控方案》(下称《方案》),这是继《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后的首次重要更新。《方案》还附有《重点人群宣传干预指南》《猴痘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猴痘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指南》等7份实操性文件。在“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中,《方案》对于“密切接触者的定义”表述为“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部位及其被污染物品,或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渗出物等污染物;以及职业暴露或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等,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方案》明确,“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密切接触之日起21天”。
对于各地发现的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方案》提出,应当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确诊病例,经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猴痘怎么防?
预防接种 接种天花疫苗可诱导对猴痘的交叉保护,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病毒的有效率高达85%。在1980年以前,世界范围的天花疫苗接种有可能有效地限制了人感染猴痘病毒。在1980年,WHO宣布了天花的根除。此后,基本停止了接种天花疫苗。所以,我国40以上的人群普遍接种过天花疫苗,而40岁以下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是没有免疫的。
对于暴露后免疫,在可能接触猴痘病毒后,尽早接种预防性疫苗可以终止感染或显著减弱感染,不超过4天接种天花疫苗能防止发生猴痘;不超过 14 d 接种,能够减弱猴痘的严重性。在禁用天花疫苗的情况下,可给予痘苗免疫球蛋白作为暴露后的替代预防剂。
若无大规模接种疫苗的需求,实行非疫苗防控措施,隔离具有感染性的患者,比如,2022年 5月20日比利时采取病例自我隔离21天,以避免人际传播。
猴痘病毒传播途径是什么?
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猴痘病毒如何预防和治疗
猴痘为新发现的传染病,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由于猴痘传播力相对较低,且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微,所以可在14-21天逐渐消退。大多数轻症患者可逐渐自愈,无需特殊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猴痘病毒的药物,病情严重时,也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和牛痘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同时如果患者的发烧、剧烈头痛、肌肉酸痛、皮疹、气喘等症状严重,则需要对症进行治疗。
猴痘与天花存在一定相似,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基本都接种过天花疫苗,因此对猴痘也具有一定免疫效果。但如果该疾病出现扩大趋势,也可以通过再次接种天花疫苗来预防。
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避免到猴痘疫区严重的地方如非洲、美洲等地区活动,同时注意避免接触受感染者和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伤口黏膜。外出时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定间距,可帮助减少猴痘经由呼吸道传染的可能。另外性行为、母婴胎盘也可以导致猴痘的传播,所以要注意避免无保护的性行为,避免存在多个性伴侣。
猴痘潜伏期
猴痘潜伏期最长可达21天
据北京疾控中心: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随后,会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