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感悟 >

悲惨世界的心得1000字

| 新华0

“他活着,尽管命运多舛;他安息,只因天使离去……”合上书,看着台灯下淡黄的光晕,仿佛看到,夕阳下,那满头白发、历经沧桑的冉阿让,携着美丽的柯蒙特,旁边跟着马吕斯,缓缓走向了远方……

冉阿让拥有健壮的体魄,聪明的大脑,本该拥有属于他自己的幸福生活。可是,命运偏偏让他生在了一个悲惨的时期,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

为了一块面包,被关进了监狱十九年,人生中又有几个十九年?悔吗?不,生在这样悲惨的时代,如果不去偷,只能被活活饿死!正如毕尔贡太太说的:“只有世上的痛苦是便宜的,它一文也不值,这世上的痛苦!”被逼无奈之下,冉阿让铤而走险,砸碎了玻璃橱窗,偷了一块面包,被当场抓住,胳膊鲜血淋漓,仿佛绽开的罂粟花。为了活命,他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恨吗?这个社会剥夺了他多少东西,他的家,他的自由,他的青春……是的,他恨啊!出狱后的冷遇、辱骂、不屑,更加激起了他的怒火。他想用自己的行动,疯狂报复这个社会。可是,他敲开了卞福汝主教家的大门。这个慈祥的老人,用信任和温暖,将他从人生的歧途中重新拉回了人生的岔道口。选择做一个善人,还是恶人?他彷徨了,犹豫了。夜空中,那对主教赠送的银烛台闪闪发光,冉阿让嚎啕大哭,最终,选择了原谅这个社会,做一个善人。

风光吗?为了重新做人,冉阿让改名马德兰,靠着几百法郎白手起家,引发了一场变革,最终成为了百万富翁。新的生活在向他招手,光明仿佛照在他身上。可是为了无辜的人,他迫不得已,承认恢复了冉阿让这个身份。幸福的生活再次离他而去。空有百万家产又如何?为了完成芳汀——这个伟大的母亲的遗愿,他决定,把芳汀的女儿柯蒙特接到他身边吧!生活也算有了念想。

他终于有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像父亲一样抚养着柯蒙特,人生中第一次,生活中有了亲情。柯蒙特逐渐长大了,与马吕斯相爱,最终嫁给马吕斯。而马吕斯,却因为一些误解,不太喜欢冉阿让。误会最终解除了,而冉阿让,却已是弥留之际了。

还有遗憾吗?看着已经成长起来的女儿柯蒙特,他已经没有了遗憾了啊!在这个悲惨的社会中,能够活着,有亲情,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啊!银烛台上的蜡烛燃烧着,光影绰绰,在黑暗中,是唯一的温暖。恍惚之中,冉阿让在那燃烧的黄色光影之中,仿佛又看到了卞福汝主教那慈祥的面庞。我已经尽自己所能了,不知道主教对我是否满意?冉阿让想。

他死了?不,他温暖的灵魂还活着。一个高尚伟大的灵魂缓缓上升,也许,天堂上,慈祥的卞福汝主教正张开白色的羽翼,迎接着他的到来,轻唤一声:“我的兄弟……”也许,那才是冉阿让的家。

悲惨世界的心得1000字篇2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雨果

合上《悲惨世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沉浸在主人公冉阿让的经历里不能自拔。

冉阿让的经历是悲苦的,但也是幸运的。

冉阿让原本只是一个贫苦的百姓,为了亲人的生命而去打碎了一块玻璃,拿了一块面包,却因此被判了五年刑期。他也曾想过抗争,四次试图越狱却没有成功,刑期也被延长,他痛苦地经受了十九年的牢狱生活。即使得到释放,却也要终生顶着“苦刑犯”的身份,他再次逃脱,但直到死前的日子里,他一直被警察沙威追捕,过着四处奔逃的生活,甚至于他视若亲生女儿的珂赛特的婚礼,他都因为自己卑鄙的身份而不能够去参加。

冉阿让走出了监狱,却因为苦刑犯的身份而被所有的人拒绝,累、饿、渴、冷,所有的感官一起涌上来,折磨着他。无论他如何苦苦哀求,都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然而,十分幸运的是,博爱的老主教卞福如收留了他,并且完全不介意他的身份,用尊重的行为和语言来对待他,这样的礼遇使得冉阿让那颗冷硬的、千疮百孔的心挣扎不已,他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做一个好人!十九年来,他早已习惯了这样一个恶人的身份,他不能是一个好人!于是,他把老主教的银器都偷了出来,等到被抓捕的时候,他或许在想,不过又是一场牢狱之灾罢了吧!

可是,出乎意料,老主教并没有让警察把他抓走,而是把桌上的银烛台也一并给了他,老主教低声对他说:“请不要忘记,永远也不要忘记您答应我的事,您要用这些银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这让冉阿让痛苦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荡。老主教真诚善意的心灵,帮助冉阿让走出了心灵的阴影,救赎了他的罪孽,他获得了新生,开始做一个善良的人,一直到他死亡为止。他最终获得了解脱和幸福,并得到了女儿和女婿的谅解,笑着离开了人世。这些都得益于老主教的善。罗佐夫说得好:“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我想起了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少年挨家挨户地推销,劳累了一整天,他向下一户人家讨一杯水,但开门的女孩给他拿了满满一杯牛奶,并且不要求付钱。男孩被女孩的善良感动,他觉得浑身是劲,也放弃了退学的念头,努力当上了一位医生。长大后,女孩得了很严重的病,男孩认出了她,竭尽所能医治好了她,当女孩拿到医药费通知单的时候,她知道这一定会花去她的所有积蓄,可通知单上只写着“医药费——一满杯牛奶”,男孩已经把医药费都付了。

这便是善良的魅力,善良能让人歧途知返,能抚慰痛苦的心灵,能带来幸福和幸运,善良确实是精神世界的太阳,它仿佛给我们的心灵套上了外衣,抵挡了所有的黑暗与寒冷,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温暖。

所以,与人为善吧,心存善良,小小的善举,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幸福。这或许就是雨果想告诉我们的吧!

悲惨世界的心得1000字篇3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悲惨世界》是一本多么伟大的书籍呀!它使我了解了雨果对社会下层人士的同情,对善良与邪恶的了解。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当我刚接触这本著作是我对主角冉阿让我首先是对他同情。为了因受饥饿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决为徒刑的冉阿让,被关了十九年,到四十六岁才被释放出来,这不仅让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当他被释放出来时接受的却是人们对他的歧视。最后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当人招待。环境改变人的本质。在服刑期间他早就养成了那种恶习。一开始他并没有被主教的那种仁慈所改变,并且他偷了主教的银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谅了冉阿让,并且把他偷得银器作为礼物送给了冉阿让。终于冉阿让醒悟过来了,他带着主教给他的一点点温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国的北部。他对于自己居住的城市尽心尽力,人们都被他感动了,他做了这个城市的市长。

命运是折磨人的。冉阿让并没有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他的一生。他的命运就这样的折磨他,让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冉阿让的一生是让人感慨的,也是让人深思的。一个人从一块面包彻底的变坏,在从一幅银器和人们对他的改变变为一个彻底的好人,成为市长。这是多么让人吃惊的变化啊!人性的两种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

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者;在重大赛事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心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惨世界的心得1000字篇4

打开雨果的《悲惨世界》,泛黄的扉页已有残缺,但浓郁的书香依然扑鼻而来,我追随它的脚步,走进了那个悲惨而有幸福的世界。

主人公——满脸胡子,力大无比的冉·阿让经历了长期的牢狱之苦,当他终于获得了自由却衣食无着,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他时,一位贫穷的主教却给了他平等、关爱与心灵上深深的安慰,让冉·阿让一次又一次在出狱后迷途知返,走上正义、善良之路……芳汀的小女儿柯赛特因母亲无钱抚养被寄养在贪婪丑恶特纳第夫妇家,芳汀死后,珂赛特被百般折腾,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与恐惧之中。正在这时,那位叫冉·阿让的人不断帮助这个陌生的小女妖,尽可能的给她以人间的温暖与纯真……当法国发生了变动,珂赛特深爱着的一位青年马吕斯可能会在参加革命战争时战死,也是那位叫冉·阿让的人几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的幸福生活……冉·阿让,虽然是一个苦役犯,却在主教大人的感化下,成为了一名勇敢、正义、善良的勇者。太多太多的感恩,一言难尽。

冉阿让:做为本书的主角,他的经历非常曲折。有炼狱般的监狱生活,有浑浑噩噩的流浪,有功成名就的当市长的时期,有被追杀的逃亡时期,有隐居的时期。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市民,因为家境所迫,偷了一个面包,而被关监狱9年。他本是个无罪的人,却被黑暗的现实所毁灭。多年的痛苦的监狱生活让他几乎成为野兽而失去人性。后来他越狱了。

他穿的破破烂烂地走在城镇的街道上,所有看到他的人都躲避着他,视他为细菌瘟疫一般,没有一点吃的和留宿。直到到了涅迪主教的家,涅迪主教仁慈地对待了他。当他晚上在涅迪主教家里夜晚留宿时,他居然想要杀了熟睡的涅迪主教,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烛台和盘子,但是最后主教宽恕了他,放走了他。后来他当了某市的市长,得到了人民的尊敬。他也为市民做了许多贡献,受到人们尊敬。但是警察沙威却不能放过他,成为市长的冉阿让被称做马德兰先生。读后感·他非常正直仁爱,他救了落魄的女人芳汀,最后收留了她的孤女柯塞特,最后都做着正义的事情。对于这点,我非常尊重。一个人能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把一切奉献给他人,这是很伟大的。冉阿让的身上透出一种魅力,一种让人佩服的道德。

从一个犯人到一个让人尊敬的善良的为别人服务的高尚的人,冉阿让做出了这种转变。这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是对人性道德的歌颂。

然而这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却能把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更让我为雨果这位文学巨匠写上佩服二字,不得不感叹当时阶级的社会对待穷人的残暴;也感叹当时法国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感叹人们你与我诈的阴险;更感叹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为了反抗社会的不公而做出的伟大牺牲,那些心中充满爱和希望的人。

悲惨世界的心得1000字篇5

今天终于看完了《悲惨世界》,心中感慨万千,激动不已,但却不知如何表达我的心情。从前,我只知道这是世界名著,是雨果的作品,也有过几次想尝试阅读,可是看到厚厚的四大本我就动摇了,终于我还是强迫自己认真阅读,想不到我还真得入迷了,不知不觉,仿佛自己就生活在那个19世纪的法国了。这不愧是世界名著,它的美是由内而外的,越靠近就越理解,就越爱不释手。

主人公让。瓦尔让曾经说过:“昔日,为了生存,我偷过一块面包;今天为了生存,我不愿意盗窃一个名字。”这是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和崇高的人格。为了姐姐的孩子们活下来,不得已他偷了一块面包,却被判为“夜间盗窃民宅”被送上法庭,做了19年的苦役。在这19年里,他的灵魂上升了,也下降了,正如作者所说:“阳光从一侧进去了,黑暗也从另一侧进去了。”偷了几次东西后,得到主教的感化和教诲,他开始行善,以马德兰的名字救灾济贫,造福人民,抚养珂赛特健康成长,原谅沙威,救过马利尤斯……这一切好事都掩盖了真实的自己——让。瓦尔让。

或许博爱才是《悲惨世界》的主旨,一个容忍贫穷的社会,一个容许地狱的宗教,一个容许战争的人类,这真的是一个悲惨的世界。让·瓦尔让因偷盗被判刑19年的悲惨命运,芳婷因贫困孤寂而扔下孤女沦落风尘的悲剧,调皮机灵无家可归的少年加弗洛什的牺牲……这一切的悲剧都与这个悲惨的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在这样一种社会里,爱就如同冬夜里的一个暖炉,温暖冰冻的心。让。瓦尔让对珂赛特有爱,才会使得珂赛特纯洁美丽的如百合花。芳婷为了给养他乡的女儿,卖掉了自己漂亮的门牙,卖掉了自己美丽的头发,到最后,竟然卖了自己的身体和尊严,这种爱令人肃然起敬。

他把马吕斯从死亡绝地救出,并向马吕斯坦白了自己的身份而遭至误解,从而一个人孤独的承受痛苦和屈辱。幸好,作者做了巧妙的安排,在冉阿让生命将要走向终点时,马吕斯得知事情真相后和珂赛特及时出现在老人的面前,让老人在爱的守护下从从容容地走完了最后一程。

自己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往往都是食而不知其味,但这本书读后收获甚多,因此就留个纪念吧!19世纪法国的世界是悲惨的,但有像主人公让。瓦尔让那样撒播爱的人,因此,悲惨就会过去。今天,我们的世界是美好的,博爱更是我们的信念。

悲惨世界的心得1000字篇6

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开始深深的感悟到,原来,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竟然也有这样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快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

所以说,冉阿让的命运并不是永远都是那么的悲惨,悲惨的是那时候的整个世界观,就是因为有了主教这样的人,整个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热之中艰苦摸索前进。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 这一切得转变使我既倍感欣慰。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 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低劣的人。

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无论如何掩盖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实。 另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正是那个慈悲为怀的心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革灭。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们像纯洁的天使般永远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慈悲为怀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惨世界的心得1000字篇7

“在种.种艰辛和逆境中,他不断完善自己,为贫穷和值得同情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悲惨世界结尾,冉阿让和这个悲惨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别了,但他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中。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手捧着雨果的代表作津津有味地看着:失业工人冉阿让因为生活贫困,偷离一块面包,被抓进监狱,他因多次逃狱,延长期刑。出狱后,受到米里艾主教的教诲,决心重新做人。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对许许多多的人做出了无数的贡献,对自己帮助过人毫无所求,对犯了错误的人宽宏大量。他的宽容、善良甚至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感恩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感恩,让他学会无私奉献。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问贫苦的人们。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大伞,保护着他们,在人们心中,他是正义的化身。

感恩,让他学会遵守诺言。为了实现芳汀在临死前能见一面自己亲生女儿的愿望,他不惜越狱。而这一次越狱,对他来说则是终身苦役犯的代价。虽然最后芳汀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可他却始终坚持完成他对芳汀的诺言。并且最终他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感恩,促使他去对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因为他曾经也犯过错误,但是米里艾主教原谅了他,并且鼓励他。由此,感恩的种子在他心中萌发,让他做了那么多伟大的事。有一位老人被压在车下,整个车子都压在他的胸口上,此时除非谁去把车子从下面撑起来,否则无法把他救出来。谁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们都知道只有一个正在被通缉的苦役犯,才有那么大的力量。当时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就在旁边,可他要是去救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犹豫几分钟的话,那位老人就会死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那位老人。

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感恩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大到让一个人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帮助别人,并且不求回报。曾经有人说过:“感激每一个人,好人使我获得新生,坏人使我懂得人生。”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长辈之爱,故乡养育之情;感谢自然的赐予,哪怕风雨如晦;感谢苦难的历练;感谢所有的陌生人。心存感恩,我们会发现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一切都是美的。心存感恩,会让一句简单的话语都充满了力量,让一些琐碎的小事都变得格外亲切。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也许我们不能让所有人都心存感恩,但我们要试着从自身做起。心存感恩,我们会发现生活将更加美好!明天将更加灿烂!

悲惨世界的心得1000字篇8

“ 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会在那里滋生。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卞福汝主教

罪犯是真的有罪?还是只是社会认为他十恶不赦?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它像一条边界,而边界那边就是万丈深渊。不管是因为生计所迫,还是选择错误,一个人只要稍微越线,便没有了回头路,所有人都会抛弃你;换而言之,社会已经完全抛弃你。

前几天看了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讲的就是一个懵懂少年因无知而犯罪,在监狱——不,应该说是社会将所有罪恶集中起来发酵滋长的黑暗之处——度过两年“读圣经、洗罪恶、思悔改”的生活后,获得一个“罪犯医疗计划”的机会。所谓“罪犯医疗计划”,就是将人的本能反应——一种人造的畸形反应——强加到一个人的判断力之上。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剥夺人权,一种将个人意志机械性拆除的社会意识行为。就像上文所描述的,即使那个少年成功接受了“医疗”,再次步入社会后,照样会被不当做人,人权受到肆意践踏。

卞福汝主教对待犯罪,只会用“宽恕”这一理性之光,虽然这一星点的闪光只能——或许还不能照亮一点点那阴暗的世界,但至少能点亮他周围的那一点点空间,能做他周围些许人的微光骑士。

像是冉阿让,只因牢犯的身份,公民基本权利完全丧失;在十九世纪初,《人权宣言》已发表二三十年后,“人人生而平等”、“天生人权不可剥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东西放在冉阿让身上又是显得多么讽刺——宣言终归是一张纸,不过是一场革命的产物,而革命的成果被偷换时,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始,就像卞福汝主角所说:

“进步的暴力便叫作革命,暴力过去后,人们就认识到这一点:人类受到了呵斥,但是前进了。”

我的理解是:“人类被认为受到了呵斥,但是前进了。”

革命,只是政治夺权的美化词。每一次,不满的一些被夺利益者——他们叫自己革命者——都会用一些本身是很科学、人道的新式理论来获取,或者直接说套取无辜百姓的支持,接着用暴力(非暴力即威胁)赶尽杀绝当权者、既得利益者,然后便可以用一副满腔热血的腔调和曾经支持过他的民众说:“革命胜利了。” 接踵而至的,便是这个曾经的革命集团的堕落,对既得利益的疯狂挥霍,然后再次引发群众的不满,再次引发一场所谓的“革命”。

《悲惨世界》里的那个世界是灰冷阴暗的,很多时候,读着读着,会陷入绝望的深渊。但每次总会有一丝微光正射进你的心灵。这或许就是雨果以客观态度描述一个世界,同时也不忘做出祈祷的哲学吧。

    相关文章

    4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