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 孟杰0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1)

今天我收看的中央一台的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我满心欢喜的去看电视,我看开始前的十分钟就坐在那里等候它的到来,

我最喜欢是说宇宙的部分,分别有“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向我们介绍了我国自主设计、独立建设的复合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和天空和天空课堂给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真的是宇宙之大,其大无外,宇宙之小,其小无内。他们的故事很精神,他们让了解到宇宙的起源、演变、结构还有航天。他们生动的讲解,让我对科学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他们不仅仅是传递给我们科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这种成就背后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不仅仅是强国复兴重要部分,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展示,是想让我们更好的传承他们的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

他们鼓励我们树立正确的志向,可以全心全意的投身到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

节目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人,来讲述他们在宇宙、科学、文化、生态等等的可歌可泣的人生经历和艰苦奋斗的足迹。他们向我们传递一代又一代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将来也想成为想他们一样的人,为祖国出一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节课上使我终身受益,我想无论时候我都会记住这一课,这是让我难以忘记的一课。我相信重要我去认真的读书,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可以在未来创作一番事业,就可以有机会为实现强国复兴的伟大目标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再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定可以让祖国繁荣昌盛的。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2)

时间总是不经意的流逝,又过了一个充实的暑假,迎来了金秋九月,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领略到了新时代的面貌。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工程师,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付出,让我们得知背后的故事时不禁为之震撼。

在开篇,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儒藏》背后的守护故事,编纂人汤一介先生在开工时就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而且身体状况更是日益下降,身处肝癌晚期,但依旧日复一日的工作,靠着自己坚定地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这项工程,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人的坚韧不拔!

另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副主编金晓明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早期的绘画,可谓是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带领着同学们“画中游”。

回顾中华历史,我们总是眼含热泪。

如今的中国蓬勃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是无数的先烈们前仆后继,为我们开创了这盛世的模样。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节目中更是邀请了抗美援朝老兵陶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1953年5月17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满19岁的陶伟在对敌空战中,首创志愿军空军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战绩,创造了“空中拼刺刀”的范例,激励着一代代空军官兵搏击空天,守卫长空。

在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长津湖、上甘岭......这些耳熟能详的战场流血负伤,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要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看完节目,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3)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看完后我的感受是无比振奋和自豪。作为一名学子,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多事之秋,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挑战,我们不能只是观望和受益,更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唯有我们每个人的辛勤努力和真心奉献,才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代代相传。

农技专家、“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也在美丽的田园里,与学生们一起回顾白沙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艰难历程。几十年前的戴庄还是一片荒山,到处都是泥泞的土地,赵亚夫大学毕业后来到戴庄,从分析土质后决定种植桃树,到带领农民一同打造戴庄品牌,赵亚夫和他的团队一步步引导着大家振兴家乡、共同富裕。

如今的戴庄村,已经打造成为更具教育意义的生态农业园区,种植果树的同时,还养育家禽家畜、种植水稻,在适当的区域范围内大力培养生物多样性,水稻生长成熟后,大米作为人的粮食、米糠稻草作为猪的粮食,猪的排泄物则又能成为有机肥料,供养田地。戴庄全村13平方公里的'小流域内,水田种植有机水稻、岗坡地种植经济林,已形成了多层次的生态农业布局。

广袤的土地孕育了生物,也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着生存所需要的各类养分,然而,索取于斯,我们却很少关注与真正了解过这片土地。在乡村振兴楷模的事迹里,我深深为他们亲身踏上土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埋头于田间地头,呵护着土地上每一种生物的毅力和细心打动。

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荣誉和骄傲,我也会以身边的优秀老师、优秀同学作为榜样,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不畏艰难,遇到困难要勇于克服;敢于担当,济困扶弱,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经常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

时代的发展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不仅是大人的事,更是我们青少年的事,因为我们青少年才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只有认真学习,不断努力,才能改变自己,创造更加辉煌的新时代!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4)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到一年九月时。每一年的9月1号都是广大莘莘学子开学的日子,每年到了这一天,中央电视台都会在开学季当晚黄金时间播出《开学第一课》,也因为有了这个节目,让我们开学也多了一份国家层面上的仪式感,所以每年开学第一天,全国各地的同学们收看《开学第一课》也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今年节目的嘉宾可谓是遍布各个行当,有北大副校长《儒藏》中心主任王博,有80后“新农人”代表魏巧,有北部战区空军某部飞行员张威,有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指令长景海鹏……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过去,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这是今年开学第一课的嘉宾之一,空军飞行员张威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新学期第一天,正在太空出差的神十六航天员还为全国中小学生送上独特的开学礼物,分别是“上进心、好奇心、初心”。他们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不断探索的进取心、求知若渴的好奇心和坚如磐石的初心,鼓励我们树立志向,投身到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中。

朱杨柱说,在高三时他想过,如果上不了天,那么他就来研究上天的东西。在高考填志愿时,他唯一的志愿就是国防科技大学的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但是翱翔天际的追求和梦想在他心里一直没有磨灭。“现在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航天员,在我们中国空间站里遥望美丽的地球。”朱杨柱说,永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有收获。

桂海潮表示,他要送给大家的礼物是一颗好奇心。“20年前,正在上高二的我从校园广播里听到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心中点燃了对航天的兴趣。此后的20年里,我从一名学生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又幸运地成为一名航天员。”“正是对太空的好奇心指引着我选择并坚持,希望同学们勇于探索,奔向自己心中的梦想。”他说。

景海鹏说,为了实现第一次飞天梦想,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25年前,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庄严宣誓,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我想这是一名航天员的初心。”他表示,如今,中国空间站已经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在轨要开展诸多领域的大规模科学实验和试验。在未来,我国还将实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我国还将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还要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等等。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下一个实现梦想的就是你们自己了。”景海鹏说。

同学们,新学期来了,让我们一起为梦想扬帆,为祖国远航,一起拥抱灿烂的星辰大海。强国复兴有我!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5)

2023年开学第一课《强国复兴有我》终于开播了,我们带着期待与自豪,对于中华儿女来说,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是一堂不能缺少的课。

在节目中,我们节目中,我们了解了三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国家版本馆、《儒藏》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些工程贯通了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在和未来。我们从书籍、绘画中了解到了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了解到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到影响我们两千多年的'思想,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到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展望了未来中国的无限可能。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都非常重视文献的整理和编撰,而文献的传承离不开历代有志之士对文脉的守护,也正是因为在不同时期的一批批读书人,他们孜孜以求、殚精竭虑,才有了五千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我们秉承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为之努力。就想《儒藏》工程首席专家汤一介说的八个字,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他说:“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与职责。”他只要活着一天,他就愿意为这个工程来尽力。这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敬佩,也激励着我们当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金晓明带领我们进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通过欣赏和了解中国历代绘画,我们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也明白了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强国复兴有我,为中国梦奋斗吧,少年们!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6)

开学第一课,标志着新的成长征途的开启,这堂课上学到的东西将为新学年奠定精神基调,为我们注入精神力量。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围绕“强国复兴有我”,邀请了一系列杰出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勇气、智慧和毅力,讲述了一个个新时代的奋斗故事,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捕捉星外来客竟然靠水

宇宙的秘密也可靠水解答,但此水非彼水,而是高纯度不导电的水。原来,宇宙射线在经过高纯度水时会产生折射,速度变慢,在仪器的捕捉记录下能变成供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数据。

一场跨越千年的天文观测接力

仰望星空,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浪漫。从先民们将目光对准苍穹开始,就同浩瀚宇宙产生了无数次的邂逅;如今的`天文工作者更是借力科技的发展同宋朝天文官所记录的星体重逢。

原来看到的太阳是八分钟前的

你可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其实是一秒钟以前的月亮,我们看到的太阳也是八分钟以前的太阳。在我们看到之前,它们本来是什么样子的呢?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就能为我们逆转时光,揭开宇宙的秘密。

四川神秘的土堆用来捕捉天外来客

要想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首先你需要一个宇宙线观测站。在四川稻城,曹臻带领团队历经十四年,自主设计、独立建设成复合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一举成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宇宙射线观测科学装置。

节目以实地探访、全国各地接力的方式,带我亲身畅游于祖国大地上空,也教会了我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一个个故事启迪着我们,也希望自己能以这些杰出人物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未来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更多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7)

2023年《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八点播出,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感想感悟,我们也准时收看,学习他们的精神,充实自己。

节目中学生们跟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马方舟一起寻找“神奇物种”。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植物种类繁多,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还不断有新物种持续被发现。

我国唯一的.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公园

“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哪座国家公园有这么多美誉?原来是武夷山国家公园!不仅有数千种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还有新物种不断被发现。而从闽越文明到朱子足迹,千百年来孕育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又让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延续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茶树旁边为何套种大豆

在武夷山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为什么虫子爱吃大豆,不吃茶叶呢?原来是因为大豆叶子比较甘甜,更招虫子喜爱。更重要的是,大豆还能为茶树提供一种天然食品叫作氮,就不用给茶树施化肥了。如今,这种“茶豆油菜套作”的绿色生态模式,在武夷山已建起累计面积过万亩。

长着大象鼻子一样的甲虫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我们能找到六千多种昆虫,但你永远无法叫醒一只“装死”的昆虫!当它回到安全的自然环境中时自己就会“活”过来。细瞧一下,它竟然像大象一样有着一个长长的鼻子!因此得名象甲虫!

原来这种金龟子是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

阳彩臂金龟,是我国已知金龟子里面最大的个体之一,比大拇指还要大。如此珍稀的昆虫,曾差点再也见不到。近年来,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它!这也意味着武夷山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以一片青叶,迈向金山银山;用科技赋能,延续自然味道;你对大自然好,大自然也会回馈你的……强国复兴有我,我们应该一起爱护大自然,共同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8)

漫长又愉快的暑假过去了,9月1日开学如期而至,在9月1日晚上8点,我准时收看了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主题就是“强国复兴有我”。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跟我们一起回顾了祖国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祖国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祖国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离不开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自强不息,不断创新,敢于探索的伟大精神,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加要学习这些前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学习更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共同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伟大的国家。

也许我们在想,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自己的根在哪里,我们又是从哪里来,前辈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又是如何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节目中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考古学家高星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我们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太丰富的文化遗存。节目中带领我们走进了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一起探索第三具郧县人的头骨化石,据说至今有一百万年左右的历史。节目给我们介绍了郧县人当时的生活习惯,还能用先进的CT技术来尝试恢复他们的相貌。看到这里,我就震惊了,现在的科学技术真了不起,居然能用先进的CT技术来让我们了解一百万年前郧县人生存繁衍的一些故事,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更好地了解中华大地百万年的人类史。考古学家高星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最深刻,我们寻根问祖,我们一次次跨越十万年,百万年的时光隧道,与中华大地上的祖先们邂逅。我们与古人对话,审视的那也是我们今天的自己,我们和祖先,脚踩在同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在百万年前,就有祖先在繁衍生息,这片土地孕育了文化,诞生了文明。华夏大地养育的人类,百万年来连续演化,生生不息。

通过节目中对人类百万年前的探索,让我们这一代人认识到,祖国人民代代相传,文化也不断传承下来,我们更加要不断创新,努力学习,才能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推向前进,为祖国创造出更多奇迹,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9)

九月一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节目,这个课程主要围绕长征精神,讲述百万红军过万里长征的故事传说。

首先主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三棵柳树的故事传说》,80年前,红军队伍有个七八岁的`小孩,叫候德民,他跟父母一起过长征,他折了一个柳树枝,在长征的路上和父母走散,然后生病,由路上的红军叔叔照顾他,最后实在走不动了,把他留在当地藏民的家里,他把柳枝插在当地,经过几十年后,长成三棵大树。

节目请来了好多红军战士的后代来跟我们分享他们的长辈在长征路上经历的艰辛,让我们知道红军万里长征经过14个省份,20多座大山,战斗600余次,红军在艰难的跋涉中,没有粮食吃,靠树皮草根为生,有的战士生病,在路途中都牺牲了。

红军战士经过生死考验,艰难困苦,都信念不移,成功走出千里长征,红军战士经过生死考验,艰难困苦,都信念不移,成功走出千里长征。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育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爱国勇敢,团结自强。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长大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10)

美丽的九月有美丽的故事。9月1日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中华骄傲”。关于中华骄傲,可能会想到很多如:源远流长的汉字、振奋人心的中华武术、逸韵悠扬的琴棋书画、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但我觉得汉字更有代表性。

正如王宁教授说,汉字和汉字文化能够绵延不绝,可以去直接跟最早的祖先对话。汉字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石,带领我们穿越历史,感受未来。

看完了《开学第一课》的“字以溯源”一节,我才深深地感觉到,原来我们平时从不在意的汉字里,竟然蕴藏着如此博大精深的学问,在它的一笔一划间,一个偏旁部首、一个形状中,都能追本溯源,找到它的根本意思。

在昨天的写字课上,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写好汉字?”“为什么要写好中国字?”“为什么要写好名字?有人回答:“这是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对于中国人而言,写好中国字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还有人回答:“汉字书写讲究地是静下心来,一笔一画的认真书写,增强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我想说:“汉字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创造发明,这足以证明我们的先民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也足以开启人们的心智。”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同样,美丽的方块字,也是对我们自己性格的塑造。中国文化中的方块字,不仅是我们的语言沟通工具,还塑造了我们的心性。就如同课堂上讲到的“正”“直”两个字,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像汉字一样,做一个正直、端正的人。

汉字是中国悠久文化的`源头活水。一笔一画,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道,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学好汉字,才能更好地领略博大情深、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

中华汉字,在历史的流变中不断发展革新,它凝结着先人智慧的结晶,透过它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在笔画之间感受到的,不仅是汉字之美,更是它传达给我们的中国精神和做人风骨。以后我要写好每一个中国汉字,做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继承人!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11)

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收看中央一套的《开学第一课》,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信息中心,但是由于学校在有线电视改造时,已没有再连接有线电视,而学校的无线网在教室还不能稳定的在线看电视,于是为了保证每个班都能看到《开学第一课》,学校要求信息中心把电视台的节目翻录下来,然后让各班拷贝去播放。

思考到电脑速度和录制软件的问题,昨日下午就把这个任务分配给两位老师,但是这天早上还是出现了意外,两位老师都没能按要求录下节目,一个录下了,但是卡的要命,一个根本就没录下来。于是这天上午一向在和他们两人商量怎样录,换了若干个录屏软件总是不行,下午时,问了另一个老师,他平时对电脑的研究比较多,于是请他帮忙,结果他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帮我搞定了,我问他用了什么办法,他说我是直接从电视台的节目中下载的,可我们上午也一向找一个完整版下载的啊,但是没有啊,他说我是查了百度,看如何从电视节目中下载的,然后按照他们说的,就下载下来了,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今年假期信息技术培训时郑馆长的一句话:此刻你没有什么不会的,只要有问题,就上网上查,网上必须有你要的答案。而一上午,我们几个人只想到了录屏、想到了下载一个人家下好的,而没有想到这种直接从节目中下载的办法。

从这次录节目中,我对网络又一次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说此刻做了这个信息中心的主任,但是总觉得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潜力还是有很多欠缺,而连最基本的`“不会就查百度”都一时间没想起来,看来,要学习的真是太多了。再一个就是变向思维,其实我们已试了很多种录屏的方法,都是不行的,查了很多网站,也没有下载到现成的完整版,但是就是没想到直接从节目中直接下载,甚至没有去想第三种办法。而在百度中输入:如何从电视中直接下载节目,能够查到很多种办法,可我们都没有这样想。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知识面还是不足的,如果明白有这种方法,不管会不会,也必须会去查找的,找到了方法就必须能在学习中使用。

第四是我们对网络给我们的世界认识不足,从这件事中,我们再次认识到,只要不会的,就要去网张上查找,而且在查找中要换不一样的角度去查找,从不一样的表达上,查找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深入认识网络的强大功能,我们的学习就会更快,我们的知识就会更丰富。

顺利的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同时这件事也使我对信息技术应用潜力的强大产生了更高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学习,使自我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12)

过去我总是认为长的漂亮就是美,可是看过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后我不在这么认为了,美是要发自心灵的,外表的美丽只是一个精雕的花瓶,只是用来观赏的,而内心的没才是有意义的,看过开学第一课后我发现其实美就在我身边。

美,在我身边。每天清晨,当我们迎着第一缕和风,感受着第一缕阳光,听着第一声鸟啼上学时,我们会看到清洁工人忙碌的身影,体会到了奉献之美;当我们经过公园,看到老人与猫狗共欢,与鸟儿共唱时,我们感受到和谐之美;当我们听说南方暴雪成灾,许多人们都无法回家团圆时,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纷纷自发地捐款、捐衣物、食品,当车子连夜赶到灾区,我们看到了灾民们带着幸福微笑的脸,此刻,我们在欣慰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爱心之美;当“嫦娥一号”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飞天梦,飞往月球,并传回第一张我们自己的月球表面照片时,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告诉我们:这是梦想之美!当我们在残奥会上看到残疾人运动员在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时,我们也悟到了进取之美。

美,一直在我身边。祖国的锦绣河山,有着气魄之美;广袤无垠的大海,有着雄浑之美;星月苍穹,有着梦幻之美;鸟语花香,有着自然之美……当我们身处于如此美景之中,远离世俗喧嚣,心底也会油然而生一种淡然之美。

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不善于观察,如果你信心品味,会发现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也存在美,那就是自信之美。美,就在我身边;美,无处不在。

奥运会上,有一个特别的奥运冠军,就是帆船冠军徐莉佳。徐莉佳一眼弱视,一耳弱听,在视力和听力都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在我国弱势项目上取得突破,夺得中国帆船史上首枚金牌。

徐莉佳讲述,在她刚开始练帆船的时候,训练条件不是很好,连个像样的码头都没有,她需要自己拖着帆船入海。有一次,她被一个巨大的海浪卷入了海底,虽然练过6年的游泳,但是徐莉佳在那一刻还是觉得个人能力在大自然下显得无能为力。等她好不容易游到海面,发现他的帆船桅杆已经断裂,帆也撕破了。从此以后,帆船队规定,必须老队员带着小队员,男队员护送女队员。很多男队员明明只需要练半程的.距离,却需要陪着女队员到了目的地才回去。“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是当时互助的一幕幕总在我心里。”

除了队员的帮助,她还感谢团队里的医生和厨师,他们总是把大家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我现在很快乐,我也希望把我的快乐都能传递出去。”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篇13)

中国首位女太空员刘洋是第一节课的主讲老师,她要和学生们分享的是自己在太空上发现的美。

刘洋说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成为宇航员,但也一直幻想过在太空中会是怎么样的场景。但是一切的幻想都抵不过身临其境带来的震撼,“在深邃、苍茫的宇宙间,仿佛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宽广,领悟到什么是无限。太空独特的失重环境,使我时时刻刻都有鱼儿自由遨游的感受,无拘无束。”

在太空,更被地球的美所震撼,“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竟然显得那么瑰丽、那么耀眼,她弧段的边清晰可见,披着一层蓝白相间的光晕,阳光投射在海洋上照出深深浅浅的蓝,大地脉络分明,海岸线清晰绵长。地球是如此的美丽,一颗玲珑剔透的行星,在漆黑一片的宇宙中,安安静静地焕发出梦幻般的、蔚蓝色的光芒,像极了一颗镶嵌在黑色丝绒

布上的蓝宝石,简直是一种超越了语言的美。那是我的家,在那里,有我的朋友和最亲的家人,就在那一刻,地球离我是那么的遥远,但又是那么的亲近”。

远在太空的'刘洋迫不及待想回到地球的怀抱,“去太空走了这么一趟,看见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伟大;离开了地球,才意识到对这颗星球无限的依赖、无限的爱。我爱这里明媚的阳光,爱这里清新的空气,爱这里纯净的水,爱这里的江河湖海,爱这里的高山平原,爱这里生存着的多样化的物种,爱这里生活着的我们人类”。

听完刘洋老师的讲述,班长小小彬感叹这一切真是“美得想哭”,他自称改变了当消防员的梦想,也想做一个“太空人”。

    相关文章

    522656